許超麗
膽總管結石是在肝外膽管、膽總管一段出現(xiàn)的結石,包括位于膽囊內(nèi)的結石、通過膽囊管下降到膽總管或原發(fā)于肝內(nèi)膽管的結石下降落入膽總管,影響正常膽汁的運行,使肝臟分泌的膽汁無法通過膽管進入腸道,形成淤積性黃疸,嚴重者會出現(xiàn)肝衰竭[1]。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腹痛、發(fā)熱、黃疸等。臨床治療方法以手術為主,術前病人常產(chǎn)生焦慮等不良情緒,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不利于病人的術后康復。CICARE流程化溝通管理即接觸(connect,C)、介紹(introduce,I)、溝通(communicate,C)、詢問(ask,A)、回答(respond,R)、離開(exit,E)的合稱,是一種流程化的溝通護理模式,可減少病人術前焦慮等不良情緒,調整病人的身體狀態(tài),保證手術順利進行,促進病人康復[2-4]。本研究以膽總管結石圍術期病人為研究對象,探討CICARE流程化溝通管理聯(lián)合回饋教育對其心理狀態(tài)、自我感受負擔、心理韌性及術后恢復時間的影響。
選取2017年8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膽總管結石病人100例。納入標準:①所有病人均經(jīng)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膽總管結石;②年齡18~80歲;③所有病人均采用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方法進行治療;④本研究經(jīng)過病人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心、腎等器官功能嚴重障礙者;②合并膽囊結石者;③合并血液或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④存在嚴重交流障礙者;⑤過敏體質、藥物禁忌。根據(jù)隨機及病人自愿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23~76(42.14±7.08)歲;結石直徑11.38~20.49(17.41±2.43)mm;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23例,??萍耙陨?5例。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21~78(43.21±7.15)歲;結石直徑12.47~22.18(17.79±2.68)mm;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25例,專科及以上14例。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病人干預周期均為2周。
1.2.1 對照組
病人接受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包括講解手術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監(jiān)測病人的病情、指導病人飲食、術后運動、心理輔導等。
1.2.2 觀察組
病人接受CICARE流程化溝通管理聯(lián)合回饋教育。具體包括:①由本科室護士長、主任護師及護理人員組成CICARE流程化溝通管理小組,對護理人員進行CICARE流程化溝通及回饋教育方法的培訓,每周2次,每次2 h,連續(xù)培訓1月,結束后由護士長對護理人員進行CICARE流程化溝通方法的考核,考核通過人員即可參加本研究。②護士長及主任護師討論制定CICARE流程化溝通標準內(nèi)容,包括對病人的稱謂、自我介紹、說明來意、詢問需求、給予反饋、禮貌離開。③采用視頻等方式向病人講解膽總管結石發(fā)病機制、臨床治療方法、手術注意事項、飲食及運動方法等內(nèi)容,鼓勵病人就視頻內(nèi)容進行提問,護理人員耐心進行針對性解答。結束后鼓勵病人進行重點知識復述,護理人員耐心傾聽,并對病人錯誤或模糊處進行糾正,并將對應視頻進行再次播放。④護士長定期對護理人員CICARE流程化溝通及回饋教育實施情況進行監(jiān)督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整改措施,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
①干預后調查兩組病人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調查問卷為CICARE流程化溝通管理小組成員查閱相關資料自制,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滿意度=(非常滿意度例數(shù)+滿意度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采用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PBS)[5]對病人的自我感覺負擔進行評價,包括經(jīng)濟負擔、情感負擔、身體負擔等方面,總分為50分,得分越高代表病人自我感受負擔越重;③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價[6];④采用心理韌性量表(CD-RISC)[7]評價兩組病人的心理韌性,CD-RISC量表包括堅韌等4個維度,總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心理彈性越強;⑤比較兩組病人術后下床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時間及住院時間。
表1 兩組病人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比較
兩組病人干預前經(jīng)濟負擔、情感負擔、身體負擔評分及SPBS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病人的情感負擔、身體負擔及SPBS總分均降低,且干預后觀察組病人情感負擔、身體負擔及SPBS總分較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SPBS評分比較 單位:分
①與干預前比較,P<0.05。
干預前,兩組病人SAS、SDS、CD-RISC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病人SAS、SDS評分均降低(P<0.05),且干預后觀察組病人SAS、SDS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干預后兩組病人的CD-RISC評分升高(P<0.05),且干預后觀察組病人CD-RISC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病人SAS、SDS評分比較 單位:分
①與干預前比較,P<0.05。
表4 兩組病人術后下床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膽總管結石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導致腸道梗阻的良性疾病,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飲食習慣等的改變,膽總管結石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約占膽石癥的50%[8]。發(fā)病原因與膽道感染、膽汁淤積等因素有關,不及時治療可引起肝功能損傷、胰腺炎等并發(fā)癥。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發(fā)病后表現(xiàn)為腹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嚴重者會出現(xiàn)休克、意識障礙等,不僅影響病人的身體健康,對其心理狀態(tài)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病人常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對病人造成身體及心理等多方面的負擔,影響病人的術后康復[9]。CICARE流程化溝通管理是一種流程化的護患溝通模式,將難以量化的東西采用流程化和標準化的方法來解決,指導護士通過循環(huán)漸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6個步驟與病人溝通,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達到提高護理人員護理質量及病人滿意度的目的[10-13]?;仞伣逃怯勺o理人員以圖文結合或視頻等方式向病人進行疾病、治療、康復等方面的健康教育,通過病人質疑或自行復述關鍵知識環(huán)節(jié),護理人員反復指正及演示,達到增強病人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緩解焦慮等不良情緒、促進病人康復的效果。目前,已應用于肺癌、骨折等病人的臨床治療中[14-17]。
本研究將CICARE流程化溝通與回饋教育聯(lián)合應用于膽總管結石圍術期病人的臨床護理中,研究結果表明,CICARE流程化溝通聯(lián)合回饋教育可減少膽總管結石病人的焦慮、抑郁情緒及自我感受負擔,提高心理韌性,縮短術后下床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住院時間,提高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是治療膽總管結石的常用方法,手術后需放置T形管引流膽汁,若護理不當造成T形管脫落極易引發(fā)膽漏等并發(fā)癥。擔心手術效果、術后疼痛、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及潛在并發(fā)癥等原因使病人產(chǎn)生焦慮等不良情緒,加重病人的自我感受負擔,減低心理韌性,嚴重影響病人的術后恢復。自我感受負擔是由于個體疾病和照護需求影響到他人而產(chǎn)生的情感擔憂,導致內(nèi)疚、抑郁、痛苦、負擔感和自我感覺降低,甚至產(chǎn)生“安樂死”等想法,嚴重影響病人的康復[18-19]。陳龑等[20]研究表明,病人產(chǎn)生自我感受負擔主要與病人臨床癥狀、經(jīng)濟狀況及病人并發(fā)癥數(shù)量有關。心理韌性是病人面對疾病臨床癥狀、手術疼痛及可能出現(xiàn)的潛在并發(fā)癥等重大壓力時良好的心理承受及快速調節(jié)能力[21]。本研究首先通過CICARE流程化溝通模式改善護理人員的溝通態(tài)度及技巧,以流程化的溝通模式加強護患關系,調整病人對疾病的相關認知,護理人員通過微笑等積極、熱情的態(tài)度,增強病人積極治療的信心。其次,回饋教育通過視頻、病人復述等方式增加病人對疾病及手術過程的了解,掌握手術后運動恢復方法及飲食注意事項,幫助病人通過科學、合理的康復方法促進術后恢復。
綜上所述,CICARE流程化溝通管理聯(lián)合回饋教育可減輕病人的焦慮、抑郁情緒及自我感受負擔,提高病人心理韌性,縮短病人術后下床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住院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