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在的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要求較高,需要高素質、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這是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隨著新課改理念的深入,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越來越重要,在各科的教育地位也與日俱增,成為各學科的重點教育內(nèi)容。地理是與人們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學科,隨著核心素養(yǎng)的加入,初中地理教學更加的完善。文章對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地理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案例進行實踐研究,對地理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案例進行分析,以便提高初中地理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地理;導學案教學模式;實踐案例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單憑文憑是不能成為“英雄”的,還需要各項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成為全方面發(fā)展的“英雄”。地理是一門自然科學性質和人文社會學科的重要學習科目,它的綜合性比較強,處于文科和理科之間。地理歸屬于理科,但是它卻包含很多人文自然的知識,歸屬于文科,但是卻有著數(shù)學計算的知識內(nèi)容。所以,地理是涉及面廣、知識范圍大的一門重要學科,老師也應該注重在課上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
一、 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
核心素養(yǎng)指的是學生能夠在這個飛速發(fā)展的社會上能夠適應和生存的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終身發(fā)展以及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品格。因此,要注重學生的自主能力,創(chuàng)新發(fā)展能力,重視學生的培養(yǎng)過程,而不是只看重結果。核心素養(yǎng)的穩(wěn)定性和發(fā)展性能讓學生終身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讓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以及價值觀都得到正確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適應現(xiàn)在的社會、未來的社會。
二、 地理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和建議
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是為了讓學生符合現(xiàn)在社會的發(fā)展需求,讓學生跟得上時代的進步,具備相應的品質和能力。但是在實際的初中地理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并不是很理想,在地理教學中依然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核心素養(yǎng)與地理教學并沒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進而教學效果不明顯。這都源于老師的教學理念依舊跟著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應試化現(xiàn)象嚴重等不好的內(nèi)容。為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可以按照以下建議實施地理教學。
首先要重視教學過程和實踐教學,很多學生不重視地理的學習,畢竟地理的學習只存在于初一初二,初三就沒有對應的學科,而且在中考中比重較小,這就導致很多學生不重視地理,覺得地理學習不重要。在地理教學中,教學過程才是最重要的內(nèi)容,所以老師一定要重視教學過程。實踐教學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腦動手來完成地理教學內(nèi)容,這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有很大的作用,是提高地理核心素養(yǎng)教學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
其次,老師應該建立地理知識體系,地理知識與數(shù)學知識一樣都具有抽象性,而且地理知識設計范圍比較廣,內(nèi)容繁多,要想讓學生完全掌握地理知識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這就需要老師給學生構建一個地理知識體系,讓學生能夠將所有相關的地理知識連接起來,讓地理知識變得更加清晰有條理。例如,湘教版地理初中七年級上冊中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依次往后的四章內(nèi)容上分別從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氣候、世界的發(fā)展差異來介紹,老師就可以根據(jù)書中的體系給學生建立一個知識階梯,建立“知識樹”來方便學生的理解和認識。
最后,老師要靈活應用教材,讓學生對地理學科的理解更加深刻,要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地理教學中,書本是學生接觸地理最直接的內(nèi)容,而且教材是隨著實際的改變而改革,是學生和老師的重要參考工具。老師要靈活利用地理教材,將地理課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覺到地理學習的樂趣。針對學生不同的表現(xiàn)給予表揚和評價,不要單純地根據(jù)地理成績來區(qū)別對待學生,這樣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chǎn)生排斥地理學習的現(xiàn)象。
三、 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地理導學案教學模式的實踐案例
(一)導學案教學模式的原則
1. 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地位意識
在教學中要時刻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意識。徹底改變“灌輸式”以及“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利用導學案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上的參與度,進而讓學生自主進入學習,以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基礎進行教學。老師要根據(jù)地理課本上的知識進行整理總結,讓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得到滿足,讓學生的學習愛好得到提升,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 提高學生的地理探究能力
每個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都應該得到釋放,在地理的教學中,老師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導學案的編制應該加入多層次的教學問題,讓學生通過這些問題的啟發(fā)提高探究欲望,讓地理知識更加輕松地掌握。探究能力的提高就意味著學生能夠解決地理中的問題,進而讓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獲得自豪感和滿足感,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以便于讓學生學習地理的動力提高。
3. 導學案的設計要有趣味
導學案教學模式雖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但是老師要注意在設計上增添一些趣味性,讓導學案更加豐富,更加多樣化,要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被教學內(nèi)容所吸引,進而提高地理教學效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要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利用趣味性的導學案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chǎn)生深入學習的念頭,進而讓導學案教學模式更加真實有效。
(二)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案例應用
老師精心設計完導學案后,在地理課上就能順利應用。例如,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三節(jié)《俄羅斯》的教學,老師要注重以學生為本、以學為主的方式進行地理教學。在地理課上老師將學生們分為各個小組,每個小組給予特定的任務,分配給各個小組不同的學習板塊,學生們根據(jù)不同的學習任務展開討論并由組內(nèi)某一位同學上去充當“小老師”,為孩子們講解具體內(nèi)容。
首先,老師需要課上導入俄羅斯國家在地圖上的地理形狀,讓同學們說出這是哪一個國家。課前導入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目光。其次,老師引入:“大家都說‘吃喝玩樂俄羅斯,那么,大家對于俄羅斯的認識都有哪些呢?老師現(xiàn)在把問題依次分給各個小組,小組之間討論給出老師結果?!比缓?,老師在其中充當“解說員”的身份,負責提醒每組同學上場。就像其中一個小組同學負責“俄羅斯北部被什么重要緯線穿過及俄羅斯屬于哪些溫度帶?”,提出問題后,小組同學立馬看地圖,圍在一起討論。到了小組同學上場的時候,其中一位小組成員走向講臺,開始為學生們講解:“大家請看地圖,俄羅斯的北部被北極圈穿過,因此俄羅斯主要位于北溫帶和北寒帶,氣候寒冷?!弊詈?,老師要對于表現(xiàn)好的同學,給予鼓勵和表揚,激勵其他學生也奮勇向前。
(三)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案例分析
首先,通過小組的形式,讓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動”起來,活躍了地理教學課堂氛圍,提高了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能力。鼓勵學生勇敢地走上講臺,充當課堂上的“小老師”,激發(fā)了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能對這節(jié)課的知識印象深刻。其次,對表現(xiàn)好的學生給予鼓勵,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自信心。最后,由于課上時間有限,不能讓每位學生都有綻放光芒的機會,對其中一些學生有些許不公平。
四、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地理導學案教學模式的策略
(一)利用課前導學案預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預習是最能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方式,老師應該重視預習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養(yǎng)成提前預習的好習慣。導學案教學模式就是要讓老師認識到預習的作用,在結束舊課程完成新課程時,利用導學案來提高預習效果。例如,湘教版地理課本七年級下冊第六章《認識大洲》中第一節(jié)《亞洲與歐洲》的學習中,老師可以在導學案中設立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尋找答案,就像:1. 亞洲的海陸位置:亞洲北鄰(北冰洋),南面瀕臨(印度洋),東面瀕臨(太平洋),西連(歐洲),西南以(蘇伊士運河)為界與(非洲)相連,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歐洲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2. 亞洲之最:亞洲經(jīng)流國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一半咸水一般淡水的湖泊——巴爾喀什湖,世界上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鹽度很高的湖泊——死海。老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填空形式幫助學生預習新知識,以便課上老師的講解,還能讓學生的地理學習更加輕松,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二)利用導學案跟進學習,讓教學效果更加理想
在前面我們所說了利用“知識樹”來進行地理的學習和鞏固,老師在導學案的設計上可以給學生列出大概的“樹形”,讓學生將知識填進去,完成“知識樹”的構造,利用導學案跟進地理的學習,讓地理教學更加科學有效。老師要結合多媒體和導學案對學生進行教學,可以設計小組合作來分析導學案中問題探索,進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自學能力,讓地理的教學更加有效。另外地理的實踐教學比較輕松和方便,老師需要帶領學生去實際情景中觀察、理解、感悟地理知識和環(huán)境,進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老師要讓學生親自感受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進而讓學生對地理的感知更加深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老師要利用導學案跟進學生的地理學習,多進行小組合作和實際實踐來加深學生的地理知識,讓地理的教學更加理想,要讓學生參與和體驗到地理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全面能力得到提高和進步,培養(yǎng)終生發(fā)展的學習能力,落實導學案教學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讓核心素養(yǎng)在地理教學中落實就需要重視導學案教學模式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要通過學生和老師的共同努力才能讓地理教學更有效。老師要明確教學的目的,要認識到學生的學習過程往往比結果更加重要。導學案教學模式就是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的主導地位,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的應用能力隨著知識的增加而提高,將學生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的現(xiàn)代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亞平.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研究[J].華夏教師,2019(29).
[2]原浩君.初中地理教學如何構建高效生本課堂[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9(35).
[3]路世鵬.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的點滴做法[J].課程教育研究,2020(3).
[4]李玉華.淺談新課程改革過程中的初中地理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
[5]張玲.初中地理教學中識圖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
作者簡介:
王震,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朝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