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其慶
此刻,我站在湘江岸頭。目之所及,一片蒼茫,唯有那無字碑赫然矗立。
無字碑基座上刻著這樣一行字:“你們的姓名無人知曉,你們的功勛永世長存——為掩護黨中央、中革軍委和主力紅軍在湘江戰(zhàn)役中犧牲的紅三十四師六千閩西紅軍將士永垂不朽?!?/p>
1
腳下,水碧江寒向北流?;赝?6載時光逆流而上,那場戰(zhàn)役緩緩呈現(xiàn)在眼前:
1934年11月,中央紅軍抵達湘桂交界,連續(xù)突破敵人三道封鎖線后,在湘江邊遭遇長征以來最殘酷的一場戰(zhàn)役。蔣介石派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發(fā)誓要將紅軍殲滅于湘江以東。
當年,朱德總司令和彭德懷軍團長指揮作戰(zhàn)的臨時指揮所“三官堂”還在。撫摸著被炸彈震得剝落的墻壁,沉入江底的喊殺聲便泛出水面……
整個湘江戰(zhàn)役,紅軍傷亡、被俘和失蹤人數(shù)近3萬之巨,中央紅軍從長征出發(fā)時的8.6萬余人在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后減少到3萬余人。
最為悲壯的是由來自閩西子弟組成的紅5軍團34師。紅5軍團是全軍的后衛(wèi),而紅34師是全軍后衛(wèi)的后衛(wèi)。當主力紅軍西渡湘江后,敵軍如飛蝗撲來,切斷了紅34 師到江邊的通道。血戰(zhàn)數(shù)日,34師將士幾乎全部陣亡。
在湘江戰(zhàn)役中,烈士的鮮血染紅了江面。為此,當?shù)匕傩铡叭瓴伙嬒娼?,十年不食湘江魚”。
湘江嗚咽悼英雄。雖然湘江戰(zhàn)役是長征中最慘烈的一仗,但它體現(xiàn)了紅軍將士一往無前、血染湘江的壯懷激烈,昭示出我們黨和中央紅軍絕地逢生、苦難輝煌的蕩氣回腸!
2
邁著沉重的腳步,我走進傲骨錚錚的閩西革命烈士陵園。這里長眠著紅34師100團團長韓偉將軍和在湘江戰(zhàn)役中犧牲的閩西子弟。
韓偉是湘江戰(zhàn)役的幸存者。他率團完成掩護主力部隊突圍任務后且戰(zhàn)且退,當退至海洋山主峰寶界嶺時,敵軍從四面包抄過來,他和5名戰(zhàn)友毅然跳下身后的懸崖。
萬幸的是,韓偉和2名戰(zhàn)友掛在樹叢上,被采藥的土郎中救了下來。躲過國民黨搜山后,他們脫下軍裝,扮成挑夫模樣,分頭去找紅軍。此時,已渡過湘江的中央紅軍開始向西跋涉,韓偉追隨大部隊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他受過傷,坐過牢,直至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才被黨組織營救出獄,重返戰(zhàn)場。
這位老將軍身經百戰(zhàn),胸前掛滿勛章,但他永遠無法忘懷的還是湘江邊上的那場戰(zhàn)役。臨終前,他囑托家人將自己的骨灰送到這里,同在湘江岸邊犧牲的紅34師戰(zhàn)友合葬在一起。1992年的一個春日,老將軍終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戰(zhàn)友中間。
3
湘水涓涓,哀思綿綿。我沿著江邊紅軍走過的路默默前行,來到坐落在獅子山上的湘江烈士紀念碑園。
頓時,一首激蕩著血性忠誠的民謠在耳畔響起:“湘桂古道紅軍路,一寸千滴紅軍血;湘桂古道紅軍路,一步一尊烈士身;湘桂古道紅軍路,一草一木一英魂;湘桂古道紅軍路,一山一石一豐碑?!?/p>
抬眼望,由三支直插云霄的步槍造型構成的紀念碑高聳山巔,呈現(xiàn)著“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的非凡氣勢!
在紀念碑園中,34師師長陳樹湘的塑像格外引人注目。
陳樹湘年長韓偉一歲。在紅34師沖出敵人合圍向湖南轉移的危急關頭,陳樹湘命令韓偉率師主力繼續(xù)突圍,自己率余部百余人掩護。韓偉第一次違抗了師長的軍令:“你是師長,只要你在,這個師就在。你突圍我掩護!”說罷,韓偉扭頭就走,兩位從秋收起義就在一起的戰(zhàn)友就這樣訣別了。
在部隊返回湘南的突圍途中,陳樹湘腹部受傷被捕,他用手扯斷腸子壯烈犧牲。敵人殘忍地砍下他的頭顱,懸于長沙城小吳門外示眾。1905年1月30日,他就出生在小吳門外的瓦屋街。在這里可以看見他家那木板做的家門,家里有他臥病在床的老母親……
后來,陳樹湘的無頭遺骸與一同犧牲的警衛(wèi)員,被鄉(xiāng)親們埋在了湖南省道縣湘江堤岸的斜坡上。
陳樹湘沒有留下后人。2014年,在陳樹湘犧牲80周年紀念日,韓偉將軍的兒子韓京京,請著名軍旅雕塑家為他塑了三尊標準銅像。其中一尊安放在韓京京家中,與韓偉將軍的遺像肩并肩,仿佛他們還在共同戰(zhàn)斗。
眼前,安放在紀念碑園的陳樹湘石像,就是根據那尊銅像復制的。他堅毅而從容的目光凝望著湘江,日夜傾聽著悠悠江水的緬懷和吟唱。
4
共和國不會忘記。在湘江戰(zhàn)役中犧牲的閩西子弟多數(shù)人沒有留下名字。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日子里,當?shù)卣畬⒍嗄陰捉涊氜D尋找到的1000多位烈士的名字,銘刻在無字碑旁的花崗巖石板上。
我滿懷敬意俯下身仔細辨認:李矮六、馬二二、戴七子、賴老石頭、陳三哩子、呂太陽妹、李四古佬……這些名字,在今天看來多半都不能算作名字,連小名都算不上,但可大致猜出其包含的意思?!疤柮谩薄袄鲜^”,可能是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第一眼看到的東西;“李矮六”可能是一個矮個子的李姓人家的第六個孩子;“馬二二”可能是馬家的老二;“李四古佬”(古佬在閩西方言中意為小伙子)可能是李家的第四個男孩。這些出身貧寒的、卑微的生命,有著和我們一樣的身軀、一樣的熱血、一樣地懼怕傷痛和死亡。而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里,他們義無反顧地沖鋒在槍林彈雨中,把自己化為滾燙的塵埃,鋪墊起中華民族復興富強的厚土。
那天,在揭幕他們名字的現(xiàn)場,隨著《十送紅軍》哀婉的樂聲響起,原本晴朗無云的天空竟飄起潸潸淚雨。
湘水長流,你們的英名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