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薇 李響
摘 要:閱讀是英語學習的主要途徑,是幫助學生鞏固詞匯、夯實語法知識、開闊視野、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培養(yǎng)英文思維的重要途徑。因此,閱讀理解題目也是中考重要的考查題型。隨著英語學科素養(yǎng)在我省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深入推進,近五年我省中考英語試題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以校本課程閱讀課文Zhong Nanshans story的教學為例,探討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三英語閱讀理解專項復習課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閱讀理解;教學策略
一、引言
英文閱讀可以幫助初中生提升自身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和人文底蘊,促進其國家認同意識和國際理解能力的發(fā)展?!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要求,初中畢業(yè)生應具備的英文閱讀能力包括語言解碼能力、語篇解讀能力,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增進對篇章的領悟。根據(jù)《課標》中語言技能分級標準,要求學生“學會結合上下文語境和構詞法進行詞義猜測”(四級);“能讀懂簡單的英文讀物如報紙、雜志等,靈活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概括文章主題,理解故事情節(jié),并對作者的寫作意圖、人物形象等進行合理的推測判斷”(五級)。
二、海南省近五年中考閱讀理解試題分析
近五年海南省中考英語閱讀理解部分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體現(xiàn)語篇的社會性與人文性,彰顯海南特色。文章題材廣泛,覆蓋面廣,內(nèi)容“時髦”,時代感強,信息量大,貼近考生,貼近生活;同時,試題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滲透了英語學科素養(yǎng),綜合考查了學生對篇章整體的閱讀與理解,語料真實地道且趨于生活化、情景化和應用化,關注思想性和人文性,體現(xiàn)時效性和地域性。文章篇幅較穩(wěn)定(150~280字左右),無較難詞匯,生詞控制在3%以內(nèi),比較通俗易懂。
從閱讀理解技能的考查來看,2014-2018年試題設置變化不大,以細節(jié)理解題的考查為主(64%左右),以推理判斷、主旨大意、詞義猜測題型為輔,整體考查考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而對初中生英文整合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要求并不是很高。然而2019年試題變化明顯,推理判斷題目的數(shù)量達到近五年峰值。這一變化表明中考試題對初中生閱讀理解能力特別是批判性思維的考查開始有所側(cè)重。
近五年我省閱讀理解題目難度系數(shù)在0.54~0.59之間。這一方面充分暴露出我省考生英語基礎不扎實,閱讀習慣差,運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偏弱,另一方面說明教師在平時備考中存在問題,即教師偏重語言知識教學,過度關注學生對英文詞匯及語法知識的積累和學習;而對教材文本的處理相對簡單化、模式化,解讀不深刻,閱讀策略指導不到位,忽視對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yǎng);同時,教師仍采取題海戰(zhàn)術的教學方法,對閱讀理解題目的講解僅拘泥于題干本身,而忽略了篇章本身所具有的信息性、思想性與交際性。長此以往,學生對閱讀理解練習題的處理以刷題、解題為主,停留在表層信息,缺乏對文章的深層次思考,閱讀興趣不濃厚。文章所蘊含的背景知識、滲透的文化內(nèi)涵、傳遞的中西思維差異,往往被師生忽視。
三、例談初三英語閱讀理解專項復習課教學策略
學生閱讀行為的改進源于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學生閱讀能力、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離不開教師的引導。目前,初中英語閱讀理解專項復習課較少關注核心素養(yǎng)大背景下的中考英語考試方向及命題要求,大多還是依賴機械式的刷題,即學生困于題海中,為正確答案而閱讀,為分數(shù)而閱讀,缺乏閱讀體驗,逐漸失去閱讀興趣,成績提升較慢;同時,教師的講解也僅局限于核對題目答案本身,對文本內(nèi)容主題的講解不夠深入,文化背景知識輸入不夠充分,課堂動力不足,效率不高。為提升初三英語復習效率,激活課堂,提高閱讀專項復習效率,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引領學生感悟閱讀魅力,教師可從以下四方面著手:
1.精心選擇閱讀材料
閱讀材料是閱讀動力的源泉。一篇精心挑選的好文章往往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初三閱讀理解專項復習課材料的選擇不可漫天撒網(wǎng),以量取勝,而是要關注文章的“質(zhì)”。文本要凸顯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文本的體裁應多樣化,除記敘文外,還可適當閱讀信件、廣告、通知、說明書、時刻表、圖標、新聞等多種實用文體;文本的主題應貼近學生生活,關注社會熱點,傳遞正能量,可讀性較強;文本的篇幅要適中,生詞量不超過3%。
以我校校本課程閱讀材料Zhong Nanshans Story為例,該文本選取英雄人物鐘南山院士的生平作為語言材料,以其早期求學經(jīng)歷、2003年抗擊非典時期的典型事例及日常生活為語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時代感強。在故事敘述中,文本使用了①表示時間順序的詞匯,如17 years ago,today,in 1936,at the age of 24,in1979,since,till now,in the spring of 2003,for several months; ②記敘鐘南山生平的動詞詞塊,如be born,read a lot,behave well,chose,graduate from,further his study,return,live,work,lead,take part in,send,underline,win,believe;③記敘鐘南山生平的名詞,如expert,academician,SARS-fighter,doctor,an old man; ④表示鐘南山對待“生活”態(tài)度的句子,如People should not only live in his daily life,but in his dream.。通過選取鐘南山院士“逆行者”的故事,引導學生敬畏其在醫(yī)學特別是呼吸學領域取得的卓越貢獻,學習他身上勤奮好學、醫(yī)者仁心、甘于奉獻、老驥伏櫪和淡泊名利的優(yōu)秀品質(zhì)。
2.多元進行閱讀評價
閱讀評價主要分兩類:一類是細節(jié)理解,一類是推理判斷。(陳則航,2016)
因此,閱讀評價實施的關鍵在于對這兩類的問題設置,好的題目能夠準確、全面地反映學生的閱讀能力。從海南省中考英語閱讀理解題目設置(細節(jié)理解為主,推理判斷為輔)不難看出,試題以考查學生信息基本獲取能力為主,信息整合運用能力為輔,兼具結業(yè)性與選拔性。因此,教師對閱讀文本的處理要充分考慮本班學生的不同閱讀能力及需求,在題目的設置上凸顯層次性,既要設置知識性、事實性、細節(jié)性等基礎問題,幫助學生獲取文本信息、理解文本內(nèi)容等;也要設置分析類、評價類、運用類等思維問題,引領學生分析文本寫作手法、歸納作者觀點態(tài)度、總結人物關系等。以Zhong Nanshans Story為例,教師可設計如下活動:
(1)讀前活動——激活學生已知。教師呈現(xiàn)84歲鐘南山院士在列車餐車座位上休息的感人圖片,提出問題:Q1: Are you moved by this picture?教師繼續(xù)呈現(xiàn)鐘南山院士的工作照和家居生活照,追問學生:Q2: Who is he?通過以上兩個問題,帶領學生進入本課教學主題并激活學生關于鐘院士的已知。
(2)讀中活動——深化學生理解。首先,教師可設計低階思維活動幫助學生獲取文本事實性信息,并結合上下文語境,理解文本較難詞匯(活動見表3、4)。然后,教師可設計高階思維活動,如概括每段段落大意和給文章取標題,培養(yǎng)學生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教師設計分析類型問題如What makes Doctor Zhong such a man?評價類問題如What do you think of him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引導學生提取、整合信息,分析人物形象。
(3)讀后活動——提升學生素養(yǎng)。教師可安排學生繪制本節(jié)課的結構圖,也可以給出半開放式結構圖,并鼓勵學生依據(jù)故事發(fā)展結構圖,介紹鐘南山院士,引導學生敬畏其在醫(yī)學特別是呼吸學領域作出的卓越貢獻,積極學習他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zhì)。
3.靈活運用閱讀策略
“學習能力”是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必須具備的關鍵能力之一。初中階段常用的認知閱讀策略有很多,如關鍵詞定位法、同義詞替換法、聯(lián)系多學科背景知識幫助理解、結合上下文猜測詞義、閱讀首尾句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分解長難句來理解較難的閱讀材料等。然而,從海南省考生閱讀理解答題情況來看,大多數(shù)學生在解答閱讀理解題時較盲目,缺乏對閱讀策略的了解和運用,導致送分題學生仍拿不到分。因此,在閱讀策略訓練過程中,建議教師逐步引領學生針對單個策略在具體材料中的使用進行演示。這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親身實踐,可以更好地理解策略的使用過程,體會到閱讀策略的好處;并通過不斷的反思,使之與自己的內(nèi)在知識體系建立起緊密的聯(lián)系,方便日后根據(jù)閱讀需要隨時調(diào)取。本節(jié)課在教學活動中重視對學生進行閱讀策略的引導,具體策略應用情況見表5。
4.積極引導課外閱讀
陳則航(2016)提出,“閱讀教學除了要關注策略的培養(yǎng)、意義的挖掘外,還要鼓勵學生廣泛閱讀,養(yǎng)成自主的閱讀意識?!钡捎诔跞齻淇茧A段學生普遍學業(yè)繁重,大量的課外閱讀無外乎加重了學生的負重,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厭煩心理。因此,在閱讀活動的組織方式上,教師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尊重學生、適量閱讀”的原則,進行無試題化閱讀。閱讀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分級閱讀:指導英語能力水平一般的學生,注意理解文本大意,積累好詞好句,夯實英語語言基礎;鼓勵英語能力水平較高的學生,大膽實踐閱讀策略,深刻理解文本,結合閱讀體驗,試圖提出或知識性、或理解類、或分析類、或評價類等問題,因為學生提問的過程就是運用思維積極思考的過程,培育英語思維正是英語核心素養(yǎng)所要求的。
四、結語
初三英語教師在閱讀理解專項教學備考中,通過選擇高質(zhì)量的閱讀材料,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增強學生閱讀自信,并積極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運用合適的閱讀策略,增強對文本的深層次理解,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復習了詞匯、鞏固了語法、開闊了視野、提升了運用英文進行概括、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是閱讀教學的魅力,也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陳則航.英語閱讀教學與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
[2]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注: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QJH201810040)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葛薇,學歷學位:碩士研究生,工作單位:海南省??谑斜本煼洞髮W海口附屬學校,職稱職務:一級教師,英語教研組組長,研究方向:中學英語課堂教學。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