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和有效教學等問題成為教師當下重要的研討內容。就語文學科而言,閱讀是進行語文學習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學重難點問題,學生的閱讀學習不能停留在簡單的知識積累和表面的文章分析層面,而是要進行多角度的深度挖掘。這也是培養(yǎng)閱讀技能,提高理解能力,實現(xiàn)學科素養(yǎng)有效培養(yǎng)的重要手段。本文將結合實際經驗,對初中語文深度閱讀的相關問題進行簡要討論。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深度理解;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34-0115-02
【本文著錄格式】杜建均.進行深度閱讀,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J].課外語文,2020,19(34):115-116.
深度閱讀是指多角度、多層次進行文本的分析和理解,全面感知文本的語言技巧和人文精神,實現(xiàn)有效的學科素養(yǎng)滲透。這種閱讀模式還可以改變學生簡單被動的閱讀習慣,逐步形成探究性思維和思辨性思維,全面提升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
一、初中語文深度閱讀的重要作用
首先,這有利于改變閱讀教學困難的現(xiàn)象,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初中語文中展開深度閱讀教學,學生需要更好地參與和配合,進行獨立的思考和分析,促進思維的發(fā)散和創(chuàng)新,通過探討交流提升認知視野。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特別是自由散漫的習慣,不斷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閱讀能力,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其次,這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文本是作者借助語言表達的技巧進行故事的敘述和情感的傳遞的載體。閱讀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主要方式。通過深度閱讀,學生可以深入學習其中的語言表達技巧,感受文字組合帶來的審美享受,以及文字背后的文化意蘊和情感態(tài)度。特別是教材中選擇的文本,都具有深厚的文學魅力和藝術特色,這是提升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最佳選擇。
最后,這在客觀上也有利于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提升。在深度閱讀的活動中,教師作為組織者和領導者,必須本身對文本有深刻的認識和解讀基礎,而且要采取不同于常規(guī)閱讀的方法,才能保證教學活動科學有序地發(fā)展。為了這個目的,教師就需要先對文本展開深度閱讀,借鑒吸收其他的優(yōu)秀經驗,在長期的實踐參與中,專業(yè)水平也必然會得到提升。
二、初中語文深度閱讀的指導策略
(一)全面?zhèn)湔n,為深度閱讀提供保障
進行教學設計是落實深度閱讀的第一步,“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提前規(guī)劃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順利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條件。同樣的文章,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閱讀角度,也有不同的解讀層次,這是由讀者的生活經驗和閱讀能力共同決定的。受身心發(fā)展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初中階段的學生,在文本閱讀方面具有明顯的表面化和單一化理解的傾向。根據具體的學情特點,把握深度閱讀的方向和引導策略,才能使學生獲得有效的深度理解,并不斷提高自主閱讀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進行精心設計和認真準備。
比如在《孔乙己》的閱讀活動中,這是文學史上的經典短篇小說,其中的人物描寫、環(huán)境表現(xiàn)和諷喻意義都具有深刻的文學價值。學生在自主閱讀的時候很容易停留在故事表面,認為孔乙己好吃懶做、小偷小摸等導致了他的悲劇人生,難以從冷漠的看客和深層的社會矛盾處進行解讀。還有,對于其中的細節(jié)描寫也很難有分析和把握的意識與能力,比如文中描寫孔乙己的竊書行為是否具有獨特的含義指向等等,學生們通常都是一帶而過,難以全面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基于此,教師要根據新課標的整體規(guī)劃,制定一個合理的閱讀教學目標,然后根據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對教學目標進行完善。最后,完善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策略,使學生獲得啟發(fā)和引導,順利完成深度閱讀的教學任務。
(二)鼓勵探究,為深度閱讀創(chuàng)造條件
學生是閱讀教學的主體,只有通過親身的閱讀參與,就文本內容展開獨立的分析和思考,才能獲得有效的知識理解。在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傳授灌輸教學模式,改變學生機械的、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而是要通過引導啟發(fā)喚醒他們的探究意識,逐步提升其探究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才能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閱讀角度和分析方向,進而為深度閱讀和深度理解創(chuàng)造條件。基于此,教師要落實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鼓勵他們進行自主探究,不斷提高閱讀能力。
比如同樣在《孔乙己》的閱讀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展開獨立的探究活動,從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角度,從中心思想的分析角度,都要讓他們細細地品味和分析,鼓勵他們表達獨特的疑問和見解,然后在交流分享中完成深度閱讀。比如有的學生就小伙計這個人物形象發(fā)表評論,認為他的作用就是穿針引線,幫助人們了解孔乙己從生到死的過程。先不論這種說法是否客觀全面,單就擺脫孔乙己這個主要人物的探究角度就是值得肯定的,這也就為學生的思維發(fā)散和進行深度認知創(chuàng)造了條件。總之,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自主探究活動,多角度多方向對文本展開閱讀分析。
(三)有效互動,為深度閱讀提供方向
長期受到應試灌輸教育,學生的探究能力尚不完善。而且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生活經驗和閱讀能力等各方面的局限,很多情況下就算具有獨特的認知角度,也很難完成深度的答疑解惑。教學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是幫助學生獲得深度知識理解的重要保障。因此,在閱讀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閱讀表現(xiàn),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引導,幫助學生實現(xiàn)深度閱讀。
比如同樣在《孔乙己》的閱讀活動中,有的學生說到小伙計這個人物形象,認為他就是作為第三方的敘述者存在,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孔乙己教小伙計寫字的內容進行深入品味。小伙計表現(xiàn)出來的不耐煩和不屑一顧難道不也是對孔乙己的精神打擊?他和那些嘲笑孔乙己的短衣幫在實質上都是一樣的,是冷漠看客的一分子。還有最后一次面對骨斷腿折的孔乙己,小伙計把溫好的酒放在了門檻上,這個動作顯示出了極大的不尊重和侮辱,孔乙己做人的尊嚴被徹底踐踏。單純無瑕的少年,在這個冷漠欺詐的大環(huán)境中逐漸被同化,從起初的圍觀到最后的圍攻,逐步走向麻木不仁??梢娢闹械拿恳粋€人物都有其特定的意義指向,短衣幫、丁舉人、掌柜都在其所在身份和地位對孔乙己進行了挖苦和諷刺,反映了整個社會人們精神的病態(tài)和冷漠的看客心理。通過這樣的層層引導,學生們就能容易地從表面解讀發(fā)展到深度解讀,進一步感知作品的藝術魅力,提升文學素養(yǎng)。
(四)科學點評,為深度閱讀培養(yǎng)能力
深度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掌握深度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從而不斷提升綜合實踐運用能力。初中階段的學生,閱讀能力正處在初步培養(yǎng)階段,在閱讀實踐的過程中總會出現(xiàn)各種誤差,通過科學的點評和總結,可以幫助學生不斷提升閱讀能力,進一步落實深度閱讀。
比如同樣在《孔乙己》的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們的閱讀表現(xiàn)進行科學點評,并總結深度閱讀的策略。首先要對文章展開泛讀,對文本內容有深入的了解,除了關注趣味性和故事性,還要了解文學性和藝術性,然后結合閱讀經驗展開探究活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思考,做到精細而全面,同時不要局限在以往閱讀經驗中,積極進行思維發(fā)散,敢于質疑和提問,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記閱讀筆記習慣,提升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個體表現(xiàn),給予針對性的閱讀方案,引導他們實現(xiàn)循序漸進的閱讀進步。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之間就閱讀經驗展開分享交流,在相互借鑒中正確認知個人閱讀情況,探尋適合的閱讀方法。
(五)延伸拓展,為深度閱讀奠定基礎
文學作品,特別是經典名著內容,往往具有眾多的文章探討或者評論書籍。這些評論對人物的評價和情節(jié)的分析通常精妙透徹,對啟迪智慧,豐富閱讀視野,提升文學修養(yǎng)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深度閱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這些不同的閱讀評論對學生進行延伸拓展,培養(yǎng)學生多元化和客觀化展開閱讀的習慣,為深度閱讀奠定基礎。
比如同樣在《孔乙己》的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搜集相關的評論文章,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展開分析,實現(xiàn)深度閱讀。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評論文章通常都是進行有理有據的議論,但是學生的思維也要避免直觀化地接受和理解,看了這些分析之后再去閱讀文本,再結合個人的閱讀經驗進行分析和思考,進一步豐富閱讀思維,實現(xiàn)深度理解的同時,提升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對語文文本進行深度閱讀是教學改革的一項重點內容。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能力的進步,從而進入更好的師生互動和教學互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初中語文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擺脫單一的應試思維和傳統(tǒng)教學方法,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策略,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并不斷提升他們閱讀能力,促進他們閱讀素養(yǎng)和文學素養(yǎng)的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沈莉莉.文本細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D].蘇州:蘇州大學,2017.
[2]朱于國.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三位一體”閱讀體系的構建[J].語文學習,2017(11).
[3]袁銀峰.多元共抓促進深度閱讀[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2).
[4]關秀姝.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深度閱讀[J].語文教學之友,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