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編班方式對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影響:氣質(zhì)活動性的中介作用

      2020-12-23 04:38:24郭鑫劉文張嘉琪胡日勒王芳
      幼兒教育·教育科學(xué)版 2020年11期
      關(guān)鍵詞:中介作用幼兒

      郭鑫 劉文 張嘉琪 胡日勒 王芳

      【摘要】為探究幼兒氣質(zhì)活動性在編班方式對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影響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通過問卷調(diào)查法和實驗室觀察法對112名幼兒進行調(diào)查研究。結(jié)果表明,幼兒同伴交往能力、氣質(zhì)活動性在年齡、性別、編班方式上存在差異;編班方式與幼兒同伴交往能力顯著相關(guān);氣質(zhì)活動性在編班方式與幼兒同伴交往的語言與非語言能力間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編班方式與幼兒同伴交往的親社會行為間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者據(jù)此提出相關(guān)建議。

      【關(guān)鍵詞】編班方式;幼兒;同伴交往能力;氣質(zhì)活動性;中介作用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20)11-0018-07

      幼兒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兒交往的重要技能。林賽(Lindsey)和伯克斯(Berks)認(rèn)為,同伴交往能力是由多維度構(gòu)成的,〔1〕主要包括社交主動性、親社會行為、語言與非語言能力以及社交障礙四個維度(姜勇、李艷菊等,2015)。學(xué)前階段是幼兒同伴交往能力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同伴交往能力對幼兒積極情緒、社會適應(yīng)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并且在幼兒良好個性、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4〕隨著年齡增長,幼兒與同伴的互動逐漸增多?!?〕同伴關(guān)系在幼兒社會性發(fā)展中發(fā)揮著成人無法取代的獨特作用,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離不開與同伴的交往。格羅(Groh)研究發(fā)現(xiàn),同伴交往能力弱的幼兒,成年之后往往會不自信,而同伴交往能力強的幼兒長大后則往往善于表達(dá)自我,同伴交往順利?!?〕有研究發(fā)現(xiàn),混齡教育可以提高幼兒社交技能,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增強幼兒自信心,發(fā)展幼兒的親社會性,幫助其學(xué)會與人相處(黃茜,2014)。

      目前,國內(nèi)幼兒園的編班方式主要有兩種。〔7〕一是混齡編班,即為實現(xiàn)一定教育目標(biāo),有意識地將不同年齡和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幼兒組織在一起,以期促進幼兒認(rèn)知和社會性發(fā)展?!?,9〕二是普通同齡班,即把相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安排在同一個班級。有研究發(fā)現(xiàn),同齡編班容易使幼兒交往對象受限,交往形式較單一(杜才飛、武元麗,2020)。李占星和牛玉柏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混齡編班具有同齡編班所沒有的優(yōu)勢?!?0〕一項關(guān)于影響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研究發(fā)現(xiàn),混齡交往的環(huán)境能夠促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發(fā)展(姜勇、李艷菊,2015),對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

      氣質(zhì)活動性也稱活動水平,是氣質(zhì)的重要方面。〔11〕巴斯(Buss)和普洛明(Plomin)認(rèn)為,活動水平是指個體在活動過程中運動的數(shù)量、速度和活力,與積極情緒有關(guān),〔12〕并影響幼兒的社會參與,具體體現(xiàn)在活動強度和活動速度兩方面?!?3〕在混齡班中,幼兒可以根據(jù)需求自主選擇活動?!?4〕拜恩(Byun)等人發(fā)現(xiàn),混齡班的學(xué)前兒童比同齡班的更活躍,身體活動水平更高。〔15,16〕

      氣質(zhì)是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基礎(chǔ),活動水平會影響幼兒對同伴的反應(yīng),以及與同伴的社會互動、早期社會性發(fā)展,并與社交能力有關(guān)?!?7〕斯特里(Sterry)和瑞特·普蒂爾(Reiter-Purtill)等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活動水平較低的幼兒容易被同伴喜歡和接納,并表現(xiàn)出更多的親社會行為。〔18〕塔魯洛(Tarullo)等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高活動水平的幼兒具有很強的社交趨向,同時易產(chǎn)生攻擊性,而這種攻擊性會導(dǎo)致同伴排斥和拒絕?!?9〕魯達(dá)西爾(Rudasill)等人發(fā)現(xiàn),過高的活動水平往往存在調(diào)節(jié)行為和情緒困難的問題,反而不利于同伴交往?!?0〕活動水平適中的幼兒在同伴互動中更受歡迎。〔21〕可見,幼兒氣質(zhì)活動性對同伴交往能力的影響仍需進一步探究。

      綜上所述,編班方式和氣質(zhì)活動性對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影響尚不明確。基于此,本研究以編班方式為出發(fā)點,構(gòu)建編班方式通過氣質(zhì)活動性影響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中介模型,以期更加全面、深刻地揭示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影響機制,為促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發(fā)展提供參考。

      一、研究設(shè)計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在某地各方面發(fā)展水平相當(dāng)?shù)囊凰忑g編班幼兒園和一所普通同齡編班幼兒園共抽取120名幼兒為研究對象,分為4歲組和5歲組,男孩組和女孩組,混齡組和同齡組,各組幼兒人數(shù)大致相當(dāng)。 由于中途退出等原因,剔除無效被試8名,最終共剩余被試112名。

      (二)研究工具

      1.氣質(zhì)活動性的測量

      本研究對幼兒氣質(zhì)活動性的測量主要參考劉文和夏明珠的研究方法,〔22〕采用實驗室觀察法,通過運動記錄器和玩具進行測量。觀察時間為15分鐘,測試過程中由一名研究者進行指導(dǎo)并記錄,另一名研究者幫助錄像。

      測量過程中,對幼兒氣質(zhì)活動性進行編碼。幼兒氣質(zhì)活動性的編碼包括活動速度和活動強度兩個方面?!?3〕本研究將活動速度和活動強度的操作定義為,幼兒在觀察時間(15分鐘)內(nèi)所經(jīng)過的距離和幼兒在觀察時間(15分鐘)內(nèi)消耗的能量。

      幼兒活動速度的編碼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幼兒在觀察時間內(nèi)跨越方格的數(shù)量。測試過程中,當(dāng)幼兒從一個方格移動到其他任意一個方格時,記為“1”,依次累加,總數(shù)越多表明活動速度越快。第二,幼兒在觀察時間內(nèi)手臂上計步器的總步數(shù)。計步器上的數(shù)值越大,表明幼兒手臂的活動速度越快。為考察計步器的一致性,本研究隨機選取30%的樣本進行檢驗,結(jié)果顯示兩者的相關(guān)性為0.89,說明數(shù)據(jù)一致性較高。

      幼兒活動強度的測量采用時間取樣觀察法,以10秒為一個單位對活動強度進行編碼。根據(jù)幼兒在實驗室的活動表現(xiàn),研究者將每10秒中幼兒的活動強度分成三個等級。第一等級是低強度的活動,如坐、爬、跪、蹲、站著不動或擺弄玩具、玩偶等,記“1”分。第二等級是中等強度的活動,如在實驗室內(nèi)四處走動、跪著、蹲著走動或是玩小汽車、玩具車等需要走動的活動,記“2”分。第三等級是高強度的活動,如在室內(nèi)跑跳或踢足球、玩籃球、拍氣球等能使幼兒跑跳的活動,記“3”分。研究者記錄在每10秒中出現(xiàn)時間最長的等級行為。研究者將活動速度和活動強度的編碼分?jǐn)?shù)分別轉(zhuǎn)化成標(biāo)準(zhǔn)分,然后相加得到氣質(zhì)活動性最終得分。

      2.幼兒同伴交往能力

      本研究采用張元編制的《4~6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對幼兒同伴交往能力進行測量?!?4〕量表共24個題項,由教師填寫,包含社交主動性、語言與非語言能力、社交障礙、親社會行為四個維度,每個維度各有6個題項。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幼兒同伴交往能力各維度內(nèi)部一致性α系數(shù)在0.67~0.82之間。

      本研究采用SPSS22.0軟件及海耶斯(Hayes)編寫的PROCESS宏程序的Bootstrap法〔25〕進行中介效應(yīng)檢驗,模型的樣本量設(shè)定為2000,置信區(qū)間(CI)的置信度為95%,如果置信區(qū)間(CI)不包含零則說明中介效應(yīng)顯著,反之則中介效應(yīng)不顯著。

      二、研究結(jié)果與分析

      (一)各變量的描述統(tǒng)計

      由表1可知,混齡組幼兒同伴交往的社交主動性、語言與非語言能力、親社會行為以及氣質(zhì)活動性得分均顯著高于同齡組幼兒。

      以年齡、性別、編班方式為自變量,以幼兒同伴交往能力、氣質(zhì)活動性為因變量做多元方差分析,結(jié)果顯示,社交主動性的年齡主效應(yīng)顯著(F(1,104)=5.95,p=0.02<0.05,[np][2]=0.05),表現(xiàn)為5歲組幼兒社交主動性得分顯著高于4歲組幼兒。在親社會行為維度,性別與編班方式的交互作用顯著(F(1,104)=4.51,p=0.04<0.05,[np][2]=0.04),同齡組女孩親社會行為得分顯著高于男孩,混齡組男孩親社會行為得分雖高于女孩,但差異不顯著。氣質(zhì)活動性性別主效應(yīng)顯著(F(1,104)=4.87,p=0.03<0.05,[np][2]=0.05),男孩氣質(zhì)活動性得分顯著高于女孩。其他主效應(yīng)、交互效應(yīng)均不顯著。

      (二)各變量的相關(guān)分析

      由表2可知,編班方式與幼兒氣質(zhì)活動性、同伴交往能力的社交主動性、語言與非語言能力、親社會行為均呈顯著正相關(guān),與社交障礙呈負(fù)相關(guān),但不顯著。

      (三)編班方式與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回歸分析

      為進一步了解編班方式對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影響,本研究以同伴交往的社交主動性、語言與非語言能力、親社會行為為因變量,以編班方式為虛擬自變量(同齡組=0,混齡組=1),控制年齡、性別后,以進入的方式進行多元分層回歸分析。由表3可知,編班方式能夠顯著預(yù)測幼兒同伴交往的社交主動性、語言與非語言能力和親社會行為。

      (四)氣質(zhì)活動性在編班方式與幼兒同伴交往能力關(guān)系中的中介作用

      根據(jù)溫忠麟類別變量的中介效應(yīng)分析方法,〔26〕本研究以編班方式為分類變量,將其編碼為虛擬自變量(同齡組=0,混齡組=1),氣質(zhì)活動性為中介變量,幼兒同伴交往的社交主動性、語言與非語言能力、親社會行為為因變量。采用PROCESS程序中的模型4進行中介效應(yīng)檢驗,并將性別和年齡作為控制變量。 由表4和表5可知,編班方式會通過氣質(zhì)活動性對幼兒同伴交往的語言與非語言能力、親社會行為產(chǎn)生影響,但在編班方式對社交主動性的影響中,幼兒氣質(zhì)活動性的中介效應(yīng)不顯著。由表6可知,當(dāng)氣質(zhì)活動性加入模型后,編班方式不能顯著預(yù)測幼兒同伴交往的語言與非語言能力(β1=0.11,p=0.17>0.05),但編班方式依舊能顯著預(yù)測幼兒同伴交往的親社會行為(β2=0.17,p=0.04<0.05)。這說明氣質(zhì)活動性在編班方式與幼兒同伴交往的語言與非語言能力間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編班方式與幼兒同伴交往的親社會行為間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yīng)分別占總效應(yīng)的35.47%、28.39%。

      三、討論

      (一)幼兒同伴交往能力、氣質(zhì)活動性在年齡、性別、編班方式上存在差異

      本研究發(fā)現(xiàn),5歲組幼兒社交主動性得分顯著高于4歲組幼兒。這與已有研究結(jié)論相一致?!?7〕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受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的影響,幼兒同伴交往經(jīng)驗不斷豐富,而隨著心理發(fā)展水平的提高,幼兒能采用比較合適的方式與他人交往,更好地表達(dá)自己的愿望,聽取同伴的意見,從而能更主動地發(fā)起交往,積極參與到同伴互動中,社會交往的主動性不斷提高。研究還發(fā)現(xiàn),在親社會行為維度,性別與編班方式的交互作用顯著,同齡組女孩親社會行為得分顯著高于男孩,混齡組男孩親社會行為得分雖高于女孩,但差異不顯著。這可能是因為在混齡班,不同年齡幼兒一起活動,男孩和女孩的分享、合作、幫助等親社會行為均能在自由游戲、主題活動中得到發(fā)展。

      另外,本研究發(fā)現(xiàn),混齡組幼兒氣質(zhì)活動性得分顯著高于同齡組幼兒。這印證了以往的研究結(jié)果。哈特普(Hartup)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年齡幼兒間的交往對幼兒的社會性和人格發(fā)展非常重要。〔28〕一項關(guān)于混齡編班教育與普通同齡班教育的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混齡環(huán)境提供了比過去更多的體育活動機會,幼兒可以在活動室的地板上畫上線條,練習(xí)平衡行走等,從而有利于提升幼兒的活動水平?!?9〕同時,研究發(fā)現(xiàn),幼兒活動水平因性別而異,相比女孩,男孩的活動水平更高。這與以往研究結(jié)論相一致,〔30〕可能是因為男孩天性好動,女孩則更安靜穩(wěn)重。

      (二)編班方式與幼兒同伴交往能力顯著相關(guān)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編班方式能夠顯著預(yù)測幼兒同伴交往的社交主動性、語言與非語言能力和親社會行為。混齡組幼兒同伴交往的社交主動性、語言與非語言能力、親社會行為得分均顯著高于同齡組幼兒。這與以往研究結(jié)論相一致(張更立,2009)。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混齡環(huán)境打破了幼兒在普通同齡環(huán)境交往中的局限性,增加了幼兒交往群體的多樣性,使幼兒能夠與不同年齡和個性特征的幼兒進行交流,幼兒有更大的可能參與復(fù)雜游戲,提出和解決更多問題以及使用更復(fù)雜的語言?!?1〕斯特里的研究發(fā)現(xiàn),將不同年齡幼兒混合編班,可以促進幼兒合作、分享、幫助和自主學(xué)習(xí)等行為的發(fā)展?!?2〕同時,幼兒在混齡互動中產(chǎn)生的認(rèn)知沖突,可以增強幼兒交往的動機,激發(fā)幼兒社會交往的熱情,促進幼兒示范和模仿,從而促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發(fā)展?!?3〕

      (三)氣質(zhì)活動性在編班方式對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影響中有一定中介作用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氣質(zhì)活動性在編班方式與幼兒同伴交往的語言與非語言能力間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編班方式與幼兒同伴交往的親社會行為間起部分中介作用。這與以往研究結(jié)論相一致?!?4〕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混齡編班為幼兒提供了更為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氛圍,幼兒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需要進行活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幼兒社交主動性的發(fā)展。在混齡環(huán)境下,將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幼兒組織在一起,突出幼兒主體地位,最大限度促進混齡互動,有利于幼兒的個性發(fā)展,促使幼兒氣質(zhì)活動特點得以充分表現(xiàn)(葛曉英,2012)。幼兒根據(jù)自身的氣質(zhì)活動特點,自主選擇參與適合的動靜結(jié)合的活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幼兒語言與非語言能力的發(fā)展。〔35〕幼兒的親社會行為大約有60%是來自與同伴的互動。混齡同伴為幼兒表現(xiàn)出更多的親社會行為提供了機會(華愛華,2005)。在混齡班的活動中,年齡較大的幼兒在學(xué)習(xí)活動中會自發(fā)地或被要求成為年齡較小的幼兒的“老師”,給予年齡小的幼兒關(guān)懷、指導(dǎo)。這也為年齡小的幼兒提供了觀察學(xué)習(xí)的機會,而年齡較大的幼兒則更有可能在混齡環(huán)境中學(xué)習(xí)和練習(xí)助人行為。〔36〕在這種良性循環(huán)的互動中,混齡幼兒的同伴交往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四、建議

      (一)豐富活動組織形式,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適宜的混齡互動環(huán)境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編班方式對幼兒同伴交往能力具有重要影響,尤其是混齡編班有利于促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幼兒園應(yīng)當(dāng)積極豐富活動組織形式,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造與混齡同伴交往的機會。例如,幼兒園在編班時,可以適當(dāng)考慮將不同年齡的幼兒放在一個班級,實行混齡編班;也可以豐富活動的組織形式,如設(shè)置混齡游戲、混齡區(qū)域活動、定期舉行有關(guān)混齡交往的主題課程;還可以開展混齡主題開放日活動,增加不同年齡幼兒之間合作交流的機會。值得注意的是,獨立完善的個體發(fā)展離不開與同齡同伴和異齡同伴的交往互動。因此,在混齡活動中,幼兒園教師也應(yīng)當(dāng)注重發(fā)揮同齡同伴的作用,挖掘潛在交往資源,如穿插開展同齡小組間的合作活動,為幼兒創(chuàng)造和諧的交往環(huán)境。

      (二)根據(jù)幼兒氣質(zhì)活動性特點,設(shè)計適宜的游戲活動

      在同伴交往過程中,幼兒的個性,如氣質(zhì)、人格等會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影響其同伴交往。幼兒積極的個性特點,如活潑、善于表達(dá)等會促使幼兒主動發(fā)起互動或吸引同伴與之交往,而幼兒消極的個性特點,如好動、多動、羞怯等則會使他們在社會交往中陷入被動狀態(tài)。因此,幼兒園教師應(yīng)當(dāng)重視幼兒自身個性特點,根據(jù)幼兒氣質(zhì)活動性特點,設(shè)計適宜的游戲活動,促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發(fā)展。例如,設(shè)計活動時采取動靜結(jié)合的方式,大活動量的游戲與小活動量的游戲穿插進行?;顒铀捷^高的幼兒可以在運動量大的活動中充分活動,活動水平較低的幼兒則可以從事靜態(tài)活動。另外,對于幼兒表現(xiàn)出的積極氣質(zhì),幼兒園教師應(yīng)當(dāng)給予及時強化,如通過擁抱、擊掌、微笑等方式及時肯定和鼓勵幼兒積極的交往行為,從而促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LINDSEY E W,BERKS P S.Emotions expressed with friends and acquaintances and preschool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with peers〔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19,(47):373-384.

      〔2〕〔6〕GROH A M,F(xiàn)EARON R P,BAKERMANS-KRANENBURG M J,et al.The significance of attachment security for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with peers:A meta-analytic study〔J〕.Attachment & Human Development,2014,

      (2):103-136.

      〔3〕QIYI LIN,HONG FU,YINGJIA WAN,et al.Chinese childrens imaginary companions:Relations with peer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compet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8,53(5):388-396.

      〔4〕周宗奎,孫曉軍,趙冬梅,等.同伴關(guān)系的發(fā)展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5,(1):62-70.

      〔5〕ELLIS S,ROGOFF B,CROMER C C.Age,segregation in childrens social interaction〔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1,(4):399-407.

      〔7〕張玉萍,蘇彥捷.混齡編班對四歲兒童心理理論發(fā)展的影響〔J〕.心理科學(xué),2007,(6):1397-1401.

      〔8〕劉文.蒙臺梭利教育思想與實踐〔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78-79.

      〔9〕SMIT R, ENGELI E.An empirical model of mixed-age teach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15,74:136-145.

      〔10〕李占星,牛玉柏,胡瑛.混齡教育對幼兒助人行為的促進作用:來自縱向研究的證據(jù)〔J〕.應(yīng)用心理學(xué),2014,(1):32-39.

      〔11〕BIERZYNSKA MARIA,BIELEXKI MAKSYMILIAN,MARCHEWKA ARTUR,et al.Effect of frustration on brain activation pattern in subjects with different temperament〔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5,(6):1989-1998.

      〔12〕ARNOLD H BUSS,ROBERT PLOMIN.Temperament (PLE:Emotion):Early developing personality traits〔M〕.London:Psychology Press,2014:102-104.

      〔13〕〔21〕劉文,楊麗珠,金芳.氣質(zhì)和兒童同伴交往類型關(guān)系的研究〔J〕.心理學(xué)探新,2006,(4):68-72.

      〔14〕LILLARD A S.Montessori:The science behind the geniu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6:56-66.

      〔15〕BYUN WONWOO,BLAIR STEVEN N,PATE RUSSELL R.Objectively measured sedentary behavior in preschool children:Comparison between Montessori and traditional preschool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2013,(1):2-10.

      〔16〕〔29〕〔34〕PATE RUSSELL R,ONEILL JENNIFER R,BYUN WONWOO,et al.Physical activity in preschool children:Comparison between Montessori and traditional preschools〔J〕.Th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2014,84

      (11):716-721.

      〔17〕DEGNAN K A,HANE A A,HENDERSON H A,et al.Longitudinal stability of temperamental exuberance and social-emotional outcomes in early childhood〔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1,(3):765-780.

      〔18〕SHERRY-WAGNER J.On the merits of mixed age education:A globalized update(doctoral dissertation)〔D〕.

      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2016.

      〔19〕TARULLO A R ,MLINER S ,GUNNAR M R.Inhibition and exuberance in preschool classrooms:Associations with peer social experiences and changes in cortisol across the preschool year〔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1,

      (5):1374-1388.

      〔20〕RUDASILL K M,NIEHAUS K,BUHS E,et al.Temperament in early childhood and peer interactions in third grade:The role of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 in early elementary grades〔J〕.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2013,51(6):701-716.

      〔22〕〔23〕〔30〕劉文,夏明珠.3~5歲兒童氣質(zhì)活動性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guān)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7,(1):1-5.

      〔24〕張元.4~6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量表的編制〔J〕.

      江蘇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2,(1):42-44.

      〔25〕HAYES ANDREW F.An index and test of linear moderated mediation〔J〕.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2015,(1):1-22.

      〔26〕方杰,溫忠麟,張敏強.類別變量的中介效應(yīng)分析〔J〕.心理科學(xué),2017,(2):471-477.

      〔27〕李艷菊,姜勇.3~6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結(jié)構(gòu)與發(fā)展特點〔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xué),2008,411/412(7/8):70-74.

      〔28〕HARTUP W W.The peer system〔J〕.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1983,(4):103-196.

      〔31〕〔36〕ROUSE ELIZABETH.Mixed-age grouping in early childhood-creating the outdoor learning environment〔J〕.Early Child Development & Care,2015,185(5):742-751.

      〔32〕STERRY T W,REITER-PURTILL J,GARTS?

      TEIN M A,et al.Temperament and peer acceptance:The mediating role of social behavior〔J〕.Merrill-Palmer Quarterly,

      2010,(2):189-219.

      〔33〕SHALOM MAYA,LURIA ELA.The multi-age

      school structure:Its value and contributions in relation to significant learning〔J〕.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Theory,2019,(1):5-21.

      〔35〕BAGBY? JANET H, JONES NATALIE A.Montessori education and practice: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Mon?

      tessori Life,2010,(1):44-48.

      The Impact of Class Grouping on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with Peers: The Mediating Role of Temperamental Activity

      Guo Xin1, Liu Wen1, Zhang Jiaqi1, Hu Rile2, Wang Fang 3

      (1College of Psychology,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2Dalian Xinlicheng Kindergarten, Dalian, 116000)

      (3Hangzhou Wulinmen Childrens Home Kindergarten, Hangzhou, 310052)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childrens temperamental activity in class grouping on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with peers, a sample of 112 children were studied 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hildrens competence with peers and temperamental activity are different in age, gender, and class grouping; class grouping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childrens competence with peers; activity plays a complete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 grouping and childrens verbal and non-verbal ability, but plays a part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 grouping and childrens pro-social behavior. The researchers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class grouping; children; social competence with peers; temperamental activity; mediating role

      猜你喜歡
      中介作用幼兒
      從“要遵守”到“我來管”——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初探
      天津教育(2023年2期)2023-03-14 07:34:52
      幼兒美術(shù)作品選登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
      甘肅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2
      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大學(xué)生主觀幸福感的關(guān)系:人際信任的中介效應(yīng)
      動機調(diào)控對成人英語學(xué)習(xí)成績的作用研究
      成人教育(2016年12期)2017-01-16 11:56:12
      不同媒體下感知價值對品牌認(rèn)同影響的實證研究
      心理彈性和核心自我評價對高中生考試焦慮的影響
      大學(xué)生感恩、孤獨感和手機依賴的關(guān)系研究
      論自主學(xué)習(xí)教學(xué)模式下英語教師的中介作用
      贡山| 海盐县| 个旧市| 昆明市| 富川| 吴桥县| 侯马市| 铜山县| 潜江市| 石棉县| 台江县| 巫溪县| 东明县| 姚安县| 金沙县| 合川市| 鄢陵县| 蒙山县| 中西区| 额敏县| 宣威市| 江门市| 长宁县| 小金县| 合水县| 通江县| 武安市| 申扎县| 靖安县| 高阳县| 眉山市| 大田县| 石林| 漯河市| 项城市| 北票市| 景洪市| 陈巴尔虎旗| 镇巴县| 丹凤县| 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