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銀美
蔣勛是一位美學大師,他對美懷有布道之心,令人感動。席慕蓉說:“蔣勛是我們這個時代踏入藝術門檻的最佳引路人。他為我們開啟的,不只是心中的一扇窗,更是文化與歷史長河上所有的悲喜真相。時光終將流逝,然而美的記憶會長存。”今天我們一起讀他的一篇美文,看看他與古詩詞的故事。
品讀經(jīng)典
有詩,就有了美的鑰匙
我喜歡詩,喜歡讀詩、寫詩。
少年的時候,有詩句陪伴,可以一個人躲起來,在河邊、堤上、樹林里、小角落里,不理會外面世界轟轟烈烈發(fā)生什么事。也可以背包里帶一冊詩,或者,就是一本手抄筆記,或者就是腦子里背誦記憶的一些詩句,也足夠用。可以一路念著,唱著,一個人獨自行走天涯海角。
有詩就夠了,我年輕的時候常常這么想。行囊里有詩,口中有詩,心里有詩,四處流浪,很狂放,也很寂寞。
相信可以在世界各處流浪,相信可以在任何陌生的地方醒來,大夢醒來,或是大哭醒來,滿天星辰,可以和一千年前流浪的詩人一樣,醒來時隨口念一句:今宵酒醒何處?無論大夢或大哭,仿佛只要還能在詩句里醒來,生命就有了意義。
少年時候,有過一些一起讀詩寫詩的朋友。現(xiàn)在也還記得名字,也還記得那些青澀的面容,笑得很靦腆。讀自己的詩或讀別人的詩,都有一點悸動,像是害羞,也像是狂妄。
后來星散各地,杳無音信,心里有惆悵唏噓,不知道他們流浪途中,是否還會在大夢或大哭中醒來,是否還會狂放又寂寞地跟自己說:今宵酒醒何處?
我習慣走出書房,在生活里聽詩的聲音。
小時候,聽街坊鄰居閑聊,常常出口就是一句詩:虎死留皮人留名啊。那人是街角撿字紙的阿伯,但常常出口成章,我以為是字紙撿多了也會有詩。鄰居們見了面總問一句:吃飯了嗎?也讓我想到樂府詩里動人的一句叮嚀:上言加餐飯。生活里,文學里,“加餐飯”都一樣重要。
有些詩,是因為懲罰才記住的。在懲罰里大聲朗讀: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朗讀是肺腑的聲音,無怨無恨,像天山明月,像長風萬里,那樣遼闊大氣,那樣澄澈光明。詩句讓懲罰也不像懲罰了。
小時候頑皮,一伙兒童去偷挖地瓜,被老農(nóng)民發(fā)現(xiàn),手持長竹竿追出來。他一路追一路罵,口干舌燥,追到家里,告了狀。父親板著臉,要我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為懲罰。背到“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時,我好像忽然讀懂了杜甫,在此后的一生里,記得人在生活里的艱難,記得杜甫或老農(nóng)民,會為幾根茅草或幾塊地瓜,唇焦口燥地追罵頑童。
我們都曾是杜甫詩里欺負老阿伯的“南村群童”,在詩句中長大,知道領悟和反省,懂得敬重一句詩,懂得在詩里尊重生命。
有詩,就沒有了懲罰。蘇軾總是在政治的懲罰里寫詩,越懲罰,詩越好。流放途中,詩是他的救贖。
家家戶戶門聯(lián)上都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那是《詩經(jīng)》的聲音與節(jié)奏。
在一個春天走到江南,偶遇花神廟,讀到門楹上兩行長聯(lián),真是美麗的句子:
風風雨雨,寒寒暖暖,處處尋尋覓覓。
鶯鶯燕燕,花花葉葉,卿卿暮暮朝朝。
那一對長聯(lián),霎時讓我覺得驕傲,是在漢字與漢語的美麗中長大的驕傲,只有漢字漢語可以創(chuàng)作出這樣美麗工整的句子。平仄、對仗、格律,仿佛不只是技巧,而是一個民族傳下來可以進入“春天”,可以遇見“花神”的通關密語。
有詩,就有了美的鑰匙。
[作者蔣勛,選自《文苑(經(jīng)典美文)》2018年第5期]
心湖漣漪
馮心遠:全篇可分為兩部分,1~6段敘寫作者年少時與同伴讀詩、寫詩的經(jīng)歷;第二部分敘述了作者在生活中感受到的詩意。
那句“可以一路念著,唱著,一個人獨自行走天涯海角”,興許就是一個文藝青年通過詩看見美的最好途徑吧。
最能令人會心一笑的,還是那句“蘇軾總是在政治的懲罰里寫詩,越懲罰,詩越好”。正因為詩,才把凄苦悲涼的貶謫流放變成了“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赤壁勝景;才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曠達樂觀。正因為詩,蘇軾才成了蘇軾,才發(fā)現(xiàn)了生活中的美好。
王子涵、張杜宇:“有詩,就有了美的鑰匙”,讀文題,便想:又是一篇深奧的文章。繼續(xù)讀下去,實則不然。整篇文章富有情趣,能引起讀者共鳴。確實,有詩,就有了美的鑰匙。
文章前半部分寫少年時期讀詩,作者說“有詩就夠了”“行囊里有詩,口中有詩,心里有詩,四處流浪,很狂放,也很寂寞”。是啊,帶著詩四處流浪,這時的狂放、寂寞是很多人心之所向但求而不得的,唯有詩可以做到?!按髩粜褋?,或是大哭醒來,滿天星辰,可以和一千年前流浪的詩人一樣,醒來時隨口念一句:今宵酒醒何處?”這樣的崇高境界,使人不免想起古代文人墨客在失意或欣喜時文思如泉涌,揮筆作詩一首的情景,這豪邁、狂放不羈的情懷于詩中,于蔣勛的筆下,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種意境,真美!
文章后半部分寫作者在生活中聽詩。“有詩,就沒有了懲罰?!痹谠娭?,作者感受詩歌美,懂得了領悟和反省,懂得了敬重生命,懂得了應持有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詩是作者的精神寄托,是美的鑰匙。
生動的語言、優(yōu)美的意境造就了詩,而豐富的詩又造就了美。讀完全文,為之贊嘆:“有詩,就有了美的鑰匙!”
楊蔣睿、秦衛(wèi):“行囊里有詩,口中有詩,心里有詩,四處流浪,很狂放,也很寂寞?!蔽易钕矚g這一句,作者運用短句,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讀起來朗朗上口,表明只要有詩的陪伴,生活就是有意思的。
整篇文章語言有內涵,多處引用詩句,不僅使文章富有文采,也體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如第四段中作者寫大夢或大哭醒來念一句“今宵酒醒何處”,一種灑脫自在之感油然而生,讀起來也頗有一番意味。第二段中,作者寫自己年少一人躲起來念詩,“在河邊、堤上、樹林里、小角落里”“一路念著,唱著”,簡短的語句,瞬間有了畫面感,讓人仿佛看到了小小少年無憂無慮的身影,美好而令人向往,也讓我們體會到作者對詩句從小便有的熱愛。讀完這篇文章,我們也有了一種想念詩的沖動,短短一篇文章,便讓人領會了詩詞的美妙。
高宇、冒子晗:詩歌,源遠流長,在華夏大地上誕生并繁榮??墒?,我總覺得有些詩歌深奧古板,讀了這篇文章,忽然覺得在蔣勛的筆下,詩歌“活”了。標題就將詩比喻為鑰匙,淺顯易懂且貼近生活。作者習慣在生活里聽詩的聲音,他從三個具體方面來寫:在閑聊中聽詩,在懲罰里悟詩,在門聯(lián)上讀詩。其中穿插詩詞歌賦,既與文章內容相照應,又豐富了內容,增加了文采,可見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有詩,便有了美的鑰匙,少年輕狂,獨自念詩,便可走遍天涯海角,很詩意,又豪氣萬丈。作者因偷瓜被懲罰背詩,透過詩,作者明白了人在生活里的艱難,銘記一生,他因詩知道領悟和反省,懂得了尊重生命。
經(jīng)典延伸
推薦書籍:《美,看不見的競爭力》
作者:蔣勛
推薦理由:本書系蔣勛演講錄的第一輯,以“美,看不見的競爭力”為主題,涵蓋6篇文章,涉及生活、文學、繪畫等方面。作者善于敘述,娓娓道來,從容慧雅間讓我們感受到不一樣的美。作為炎黃子孫,更是從他的字里行間感受到了一份歡喜感動與榮耀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