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摘 要:歌唱活動可以陶冶孩子情操,放松身心,抒發(fā)感情,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豐富他們的音樂表現(xiàn)力。歌唱活動中存在不少誤區(qū),包括目標定位不準確,內容選擇不恰當,教法策略不藝術,需要運用一些對策加以解決。
關鍵詞:歌唱教學;音樂教學;幼兒園教育
歌唱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歌唱活動可以陶冶孩子情操,放松身心,抒發(fā)感情,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豐富他們的音樂表現(xiàn)力。但在實踐中,一些教師由于教育理念的偏頗和教育策略的貧乏,致使所設計和組織歌唱類教育活動時存在諸多誤區(qū),影響了活動效果。
一、目標定位不準確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將幼兒園藝術活動的目標明確表述為: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yǎng)初步的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趣和能力。(1)能初步感受環(huán)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2)喜歡藝術活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的感受與體驗;(3)樂于與同伴一起娛樂、表演、創(chuàng)作。根據(jù)這些目標來審視幼兒園歌唱活動,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在活動目標的設計中存在這樣的誤區(qū)。
(一)過于重視對歌詞的解析、識記,忽視對歌曲整體的感受、理解
一些教師在歌唱教學中把對歌詞的理解、識記放在目標的首位,他們認為歌唱活動的首要目標就是理解、記憶歌詞,進而達到學會歌曲的目的,而常常忽視讓幼兒整體感知歌曲,靜心品味歌曲的藝術特點。
(二)過于重視唱歌技能的獲得,忽視對音樂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
一些老師將歌唱活動的終極目標放在學會唱歌上,過于重視孩子表現(xiàn)美——唱歌技能的獲得,而忽視了對藝術的感受和理解。
二、內容選擇不恰當
在主題教學背景中,選材廣泛但也魚龍混雜,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我認為,教師在選擇歌曲時應該考慮以下方面。
首先,應該考慮歌曲的藝術性,選擇好聽好唱的歌曲開展教學。歌唱是一種藝術活動,歌曲應該能愉悅孩子性情,陶冶孩子情操,所以作品的藝術性應該放在首位,而不能片面從歌詞內容考慮。在主題教材中,常常有一些歌曲內容和主題相關,但歌曲本身的藝術性卻不夠,難以引起孩子的歌唱興趣。
其次,應該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孩子水平的歌曲。在選擇歌曲時除了要注重歌曲的藝術性,還要根據(jù)孩子年齡特點,注意歌曲的音域、歌詞的長短、難易等因素。對此,教師首先要對各年齡段孩子的聲音特點進行準確把握,對各年齡班的歌曲選擇標準做到心中有數(shù)。
最后,應該考慮歌曲的表現(xiàn)性,選擇孩子喜歡、易于表現(xiàn)的歌曲。歌唱是表現(xiàn)美的藝術,所以我們選擇的歌曲要易于孩子用聲音、動作、表情、游戲等表現(xiàn)出來。比如鏗鏘有力的《學做解放軍》、連綿柔美的《柳樹姑娘》、飽含深情的《好娃娃》、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打電話》等,所以,教師在選擇歌曲時應該考慮它的表現(xiàn)性,選擇孩子們能理解的、有能力準確表現(xiàn)的歌曲。
三、教法策略不藝術
藝術活動的根本是愉悅身心,讓孩子獲得美的體驗。歌唱活動也不應例外,可是縱觀我們的歌唱教學,又有多少孩子能在其中快樂地享受音樂、享受歌唱呢?
(一)歌唱活動中音樂的缺失
歌唱活動的載體是歌曲,孩子不僅要唱出歌詞還要準確表現(xiàn)歌曲旋律、節(jié)奏,在此基礎上還要表現(xiàn)出歌曲的情緒特點等。但在我們的歌唱教學中,不少老師習慣從歌詞的理解人手,讓孩子在理解、記憶歌詞的基礎上學唱歌曲,卻對歌曲旋律的感知一帶而過。比如,一位老師在組織小班歌唱活動《棉花糖》時,在活動的前五分鐘里,她通過演示圖片、組織談話、對話互動等方式幫助幼兒理解歌詞,然后就是學說、記憶歌詞,在此過程中沒有讓孩子完整地聽一遍歌曲,即使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也僅僅跟唱了兩遍,便又轉到歌詞和動作的創(chuàng)編上了,整個活動中沒有給孩子感受音樂的機會,更沒有引導孩子熟悉歌曲旋律、節(jié)奏特點,音樂在這個活動中似乎僅僅成了背景,音樂的缺失造成藝術活動不藝術的尷尬。
(二)練唱過程中快樂的缺失
很多老師在歌唱教學中依然沿襲傳統(tǒng)的教法:練聲—熟悉旋律節(jié)奏—熟悉歌詞—學唱歌曲—分角色唱或表演。老師都感覺組織一節(jié)歌唱活動很吃力,嗓子累,心也特別累,因為活動中除了要教唱,還疲于管理常規(guī),孩子們對于歌曲的興趣常常只能維持唱一到兩遍,一遍遍地學唱,他們對于教學的興趣也消失殆盡。所以課堂除了無力的鼓勵還充斥著批評和指責。
與其他所有活動一樣,我們的教學應該著眼于孩子的“學”,歌曲是孩子自己學會的。如果我們能始終遵循“孩子在前、老師在后”的原則,我們就會尊重孩子的興趣,從孩子的興趣出發(fā),選擇孩子喜歡的方法感知、學習歌曲。
(三)歌曲表現(xiàn)中個性的缺失
幼兒園的歌唱教學活動一般都是以集體活動的形式開展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隨處可見老師整齊劃一的要求:不管什么歌曲,都以傳統(tǒng)的模式機械教學,一成不變,忽視了歌曲的個性特點,喪失了教學的個性風格;忽視了孩子學習速度和興趣的差異,剝奪了孩子學習的自主權;不管是男孩女孩,他們的表現(xiàn)都被注上同樣的注腳,忽視了孩子的性別差異和個性特點。
幼兒園歌唱教學中雖然存在一些誤區(qū),但也有很多成功的典范值得我們借鑒學習,我們要做的不是“拿來主義”,而是剖析成功背后的教學原則和蘊含其中的教學理念,并以此來指導我們的教學,相信在老師的不斷求索下,歌唱教學會進一步走向成熟,為兒童的快樂成長發(fā)揮更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倩.《指南》背景下幼兒園歌唱教學活動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D].鞍山:鞍山師范學院,2017.
[2]魏洪鑫.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問的誤區(qū)及建議[J].山東教育(幼教版),2009(33):23-25.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