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以教師為主體“一言堂”的教學方法已逐漸淘汰。但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根深蒂固,不僅教師不注重將課堂回歸學生,學生也缺乏課堂發(fā)言技巧與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課堂語言表達能力欠缺。不論是家常課還是公開課,學生沉默不語,課堂發(fā)言冷清的情景都時有發(fā)生。到底是學生不會還是不想呢?通過對周圍師生的調查,后者占絕大多數(shù)。那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下面,我將結合滬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位值圖上的游戲”的三次磨課談談對這些問題的思考。
【第一次磨課 教學片段】
游戲2:
1.明確活動要求(課件出示流程圖)
師:誰來介紹一下?
學生介紹流程圖中游戲規(guī)則。
師:看明白了嗎?注意結果要寫在記錄單游戲2中?,F(xiàn)在動手擺一擺吧!
2.學生操作
3.反饋交流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么擺的?
生1:我加了1個小圓片在十位上,得到481。
師:誰來補充?
生2:我加了1個小圓片在個位上,得到472。
生3:我加了1個小圓片在百位上,得到571。
師:看來我們可以在個位上、十位上、百位上分別加放一個小圓片,得到3個新的數(shù)。我們看看小巧是怎么擺的。
借助多媒體播放小巧依次從百位、十位、個位加放一個小圓片。
在游戲2中我沒有給學生提供一個完整表達的機會。對于學生不完整的表述,我并沒有讓他再思考補充完整,就急于讓下一個學生作補充,導致一個完整的加放小圓片的過程被我人為地分成了三段,以至于學生的思維過程變成一節(jié)一節(jié)的,后續(xù)取走一個小圓片的游戲也無法完整表達過程。通過這次反思,我認識到課堂上學生才是主體,教師只是引領者,應將課堂還給學生,多給學生表達的機會,相信他們在一次次語言表達訓練中,表達能力會有所提升。在此之后,我進行了第二次磨課。
【第二次磨課 教學片段】
1.……
2.學生操作
(教師邊觀察邊提醒學生要按一定的順序來擺放)
3.請學生板演
師:你們得到了幾個結果?
生:3個。
師:哪位同學上來擺一擺?說說看你是怎么想的?
請找齊結果的學生板演。
生1:我在百位上放了1個小圓片,得到571。
師:還有其他結果嗎?
生1:我又在個位上放了1個小圓片,得到472。
還可以在十位上加放1個小圓片,得到481。
(看他沒有按照一定的順序擺放,我不免有些著急)
師:前面老師說要按照什么來加放小圓片?
生1:……要按照一定的順序。
師:你覺得你按照一定的順序了嗎?
生1:……
該生的記錄單是這樣寫的:571、481、472。能看出他是按照從高位到低位的順序來加放小圓片的。但為何上臺板演的時候呈現(xiàn)出了無序的狀態(tài)?課后,我找來這名學生問清情況。該生說他太緊張了,想到什么就說什么了。我想了想,是呀,該生一直屬于比較靦腆的,課堂上我也沒有照顧到他的情緒。在平時課上,有不少學生會出現(xiàn)上述情況。他們也許能做出正確答案,但是回答問題總是出錯。這類學生一般都缺乏自信,對教師、對課堂氛圍會有畏懼的心理。我想,對于這類學生,應該多用鼓勵性的言語安撫他們,同時給他們創(chuàng)造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讓他們想說、敢說。基于此,我進行了第三次磨課。
【第三次磨課 教學片段】
1.……
2.學生操作
師:哪位同學愿意到黑板上展示?咦?只有這幾位嗎?是沒有想好,想和同學們再商量下?
(大部分同學都點頭表示同意)
師:那就小組內交流下你是怎么擺放的吧!
3.組內交流
4.全班反饋
師:現(xiàn)在哪位同學愿意上來說給全班聽?(大部分學生都舉起了手)
任意請了一位學生上來板演。
生1:先在個位上加1個小圓片得到472。
再在十位上加1個小圓片得到481。
最后在百位上加1個小圓片得到571。
師:說得真完整!其他學生有別的想法嗎?
生2:我是從高位到低位來加放小圓片的。
先在百位上加1個小圓片得到571。
在十位上加1個小圓片得到481。
最后在個位上加1個小圓片得到472。
師:真棒!你的想法和小巧的一樣。
媒體播放小巧依次從百位、十位、個位加放一個小圓片。
……
當我第一次問全班誰愿意展示時只有寥寥數(shù)人舉手。于是我組織了小組討論,讓他們各抒己見。在小組討論時,我發(fā)現(xiàn)不少同學的方法都是有序的,只不過表達不夠流暢。組內討論給這些學生創(chuàng)造了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通過組內表達訓練,他們都敢于在全班展示了。很多人認為數(shù)學不像語言類學科比較注重語言表達,更注重的是思維方式。但我認為數(shù)學課堂語言雖然只是一種表達形式,但是它承載著數(shù)學思維。學生只有在一次次表達過程中,思維才會越來越清晰。因此培養(yǎng)學生課堂語言表達能力至關重要。教師要試著將課堂還給學生,不要“事事操心”,而盡量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時間,鼓勵他們暢所欲言,在一次次訓練中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一次次失敗中積累成功的經驗。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