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司馬光
甲午1,魏太子冠于廟2。魏主欲變北俗,引見群臣3,謂曰:“卿等欲朕遠追商、周,為欲不及漢、晉邪4 ?”咸陽王禧5對曰:“群臣愿陛下度越前王耳6?!钡墼唬骸叭粍t當變風易俗,當因循守故邪?”對曰:“愿圣政日新?!钡墼唬骸盀橹褂谝簧恚瑸橛麄髦訉O邪?”對曰:“愿傳之百世?!钡墼唬骸叭粍t必當改作7,卿等不得違也?!睂υ唬骸吧狭钕聫?,其誰敢違!”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順,則禮樂不可興。8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9。其年三十以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10。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11 ;若有故為,當加降黜12。各宜深戒!王公卿士以為然不13 ?”對曰:“實如圣旨。”帝曰:“朕嘗與李沖論此,沖曰:‘四方之語,竟知誰是?帝者言之,即為正矣。14沖之此言,其罪當死!”因顧沖曰:“卿負社稷,當令御史牽下! 15”沖免冠頓首謝16。又責留守之官曰:“昨望見婦女猶服夾領小袖,卿等何為不遵前詔17 !”皆謝罪。帝曰:“朕言非是,卿等當庭爭18。如何入則順旨。退則不從乎!”六月,己亥,下詔:“不得為北俗之語于朝廷,違者免所居官。”
選自《資治通鑒》
注釋:
1. 甲午,古代使用干支法記日,即甲午日,此處指南朝宋明帝建武二年甲午日。
2. 冠(guàn),舉行冠禮,古代男子到二十歲時舉行加冠儀式,表示成年;廟,太廟、祖廟。
3. 引見,召見。
4. 為,連詞,同“則”表并列,此二句意為:你們希望我追慕商湯和周文武二王,還是希
望我趕不上漢代和晉代的帝王?
5. 禧,拓跋禧,北魏皇室貴族,封咸陽王。
6. 度越,超越。
7. 改作,改革,變更。
8. 此處引自《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
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有更改。
9. 北語,指包括北方鮮卑族語言在內(nèi)的各種北方方言;正音,通行標準語言,這里指漢語。
10. 容,或許,可能;猝,突然;革,改變。
11. 見,同“現(xiàn)”;聽,允許,聽任。
12. 故為,故意做,此處指故意說北語;降,降職;黜,罷免。
13. 然不,即“然否”,對還是不對?
14. 四方之語,即各地的語言;是,正確;正,標準。
15. 顧,回頭看;御史,官名,主管糾察彈劾。
16. 免冠,摘掉帽子;頓首,古代的一種跪拜禮節(jié),以頭叩地而拜;謝,謝罪。
17. 服,名詞作動詞,穿;夾領小袖,北魏鮮卑女性傳統(tǒng)服飾特征;前詔,孝文帝曾于一年前發(fā)布政令“禁市民胡服”。
18. 庭,名詞做狀語,在朝廷上;爭,通“諍”直言規(guī)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