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綺麗
【摘要】由于社會人才的需求,我國教育事業(yè)近年來正在進行改革?,F(xiàn)階段我國在素質化教育方面較為重視,新課改也正在深入推進。在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情況下,信息技術已經(jīng)融入到人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在現(xiàn)在的大環(huán)境下,我國對于信息技術的教學也越來越重視,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是學生打下基礎的階段。本文對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進行分析,提出幾點能夠提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供廣大小學信息技術教師作為教學參考。
【關鍵詞】小學? 信息技術? 課堂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3.5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7-0034-02
在以往的教學理念中,小學信息技術不太受到學生、教師以及家長的重視。但隨著信息技術在人們生活與工作中的廣泛應用,我國也逐漸開始重視信息技術教學。信息技術也成為現(xiàn)階段小學生的一門必修課。
一、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信息技術課程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新課程改革不斷在推進,教育部也越來越認識到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重要性,但在許多學校中,信息技術課程仍然沒有受到學校充分的重視。首先分數(shù)仍然是衡量學生的重要標準之一,語、數(shù)、英是學校的重點教學科目,而信息技術一直是邊緣化的學科。從信息技術所占有的課程安排就可以看出,學校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安排大概是每周一節(jié),但若是想為小學生打下良好的信息技術基礎,一節(jié)課程顯然是不夠的。其他科目的教師還存在占有信息技術課程的情況,這也是對于信息技術課程不重視的體現(xiàn)。其次信息技術發(fā)展的速度是飛速的,大多數(shù)小學學校的機房、軟硬件設施都存在滯后的問題,這對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提升有很大影響。
(二)教師的教學方式?jīng)]有及時更新
對于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教師來說,許多教師的教學方式?jīng)]有得到及時更新,沒有認識到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例如,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有些教師只是單純地為學生播放當堂課程的教學視頻,缺少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學生觀看完之后進行自由練習,接著教師進行簡單的點評,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降低了學生學習的欲望。缺乏有效的溝通,學生的學習過于被動,這非常不利于學生信息思維的發(fā)展,也不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此外有些教師在教學時,往往照本宣科,直接講解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沒有創(chuàng)設有效的學習情境,不能有效地喚起學生的求知欲。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夠嚴謹,對于學生來說光是看教學課件并不能有效學習到知識。
除此之外,信息技術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科目,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然而從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來看,其注意力時間有限,思維邏輯發(fā)展得還不是很完善,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非常容易挫傷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積極性。學生只是在理論層面上掌握了知識,不能有效地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實際的操作,這對于學生未來信息技術的學習和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信息技術教師缺乏專業(yè)的培訓與指導
從目前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情況來看,信息技術課程教師的數(shù)量很少,一個教師往往擔任多個班級甚至是跨年級的教學,但是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卻參差不齊。在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教師教學沒有一致的標準,對于教學重難點的把握往往存在個人主觀性,這是學生學好信息技術課程的一大阻力。所以現(xiàn)階段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情況并不樂觀,課堂教學質量較低。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需要教師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信息技術教師自身應該及時關注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與時俱進,從而為學生講解最貼近學生現(xiàn)如今生活的信息技術知識。其次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教研的力量,定期組織信息技術教師開展教研教學活動,通過備課、試講、評價、交流探討等多種方式,形成比較一致的教學觀念和目的,同時也能充分提高教師自身的信息技術教學能力。除了本校教師的交流和探討,學校還可邀請信息技術課程的專家來做講座,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充分的討論和交流,從外部力量來提高本校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二、學科素養(yǎng)視域下提升信息技術課堂質量的有效策略
(一)采用分組教學模式,便于管理
小學信息技術要想改善現(xiàn)階段的狀況,就得從課堂教學開始改變。教師在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講解時,不能機械地對其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與學生進行互動,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嚴格監(jiān)督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生一些能夠吸引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引發(fā)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好奇心,從而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更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
在教學形式上,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小組的劃分,進行分組教學和管理。例如,在教學《郵件速分享——電子郵箱的使用》這部分內容時,筆者首先給學生復習了電子郵箱的相關知識,使學生知道了電子郵箱的組成,即郵箱賬號和郵箱服務器域名。其次筆者請學生思考“如何發(fā)送郵件?以及怎樣把一封郵件同時發(fā)送給多個人?”講解之后筆者請學生小組合作,每個人都要給自己小組的其他成員同時發(fā)送一封郵件,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檢查和監(jiān)督,看看有沒有漏發(fā)或一個一個發(fā)送的情況。之后筆者又繼續(xù)講解了轉發(fā)的方法,筆者給全班學生發(fā)送了一封信,請學生將這封信轉發(fā)給另一名學生。最后筆者講解了通過附件、粘貼等將照片通過郵件發(fā)出去的方法,筆者繼續(xù)請學生進行組內的分享。通過小組的合作和學習,學生互幫互助,相互交流,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給每個小組安排一個小組長,讓小組長監(jiān)督小組的同學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tài),隨時反饋給教師。教師在課堂上也不應太過于嚴厲,這樣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可能會適得其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小組成員對課堂的知識進行討論,相互交流。也可以讓每個小組每周進行一次優(yōu)秀小組的評選,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更有動力,盡量營造一個良好的、輕松的學習氛圍。
(二)適當組織游戲活動,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小學生由于處于心智發(fā)育的階段,對于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但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在一個事物上。這就造成了小學生在課堂上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教師在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講課后,可以安排一些趣味活動,把趣味活動結合所學的課堂知識一同開展。在放松的同時也鞏固了課堂知識,有利于課堂質量的提升。例如,教師在講到《多媒體作品探秘——多媒體文件的查看》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每個小組提供一些視頻素材,讓學生嘗試著去截取一段素材,然后讓每個組選擇一個每組最喜歡的截取素材來進行評選,評選出同學們心中最受歡迎的一段素材,對整個小組進行表揚或獎勵,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所學的知識,鞏固知識點的同時也放松了學習的壓力。
(三)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機會,提升其實踐能力水平
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要給予小學生適當?shù)淖晕艺故究臻g,鼓勵他們大膽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使其深刻地體會到學習信息技術課所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例如,在教學《封面設計師——藝術字的應用》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給學生設計了很多展示環(huán)節(jié)。首先筆者提出“為了慶祝六一兒童節(jié),學校專門做了一份電子小報,但是一直沒有制作小報的標題。我們先來看看其他學生做的標題好不好看?”筆者展示的是反面例子,學生紛紛指出了大小、顏色、樣式等問題。由此筆者請學生為小報設計一個藝術字標題,標題是“多彩的童年”。這時筆者邀請學生到臺上進行演示,學生完成得都非常好。之后筆者還請學生為帶有情緒的詞語來設計藝術字,如憤怒、開心等,同樣也請部分學生到臺上進行演示。在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搭建學生展示平臺,將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每一步軌跡都記錄下來,不僅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實踐能力水平,還能使教師更加準確地把握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下一步的教學計劃,以更好地促進小學生信息綜合素養(yǎng)水平的提高,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四)借助微課視頻教學,提高效率
微課視頻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被廣泛地應用到了各個學科的教學活動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其中,微課視頻具有非常多的教學優(yōu)勢,如微課視頻時間短小、內容精煉、傳輸便利、生動形象、資源豐富等,是輔助教師教學的良好工具。
例如,在教學《妙趣框里裝——插入文本框》這部分內容時,筆者給學生制作了微課視頻,其中包括以下內容:首先展示了2個WPS文檔,其中一個WPS文檔是普通的排版,另一個WPS文檔是精心設計過的排版。由此筆者請學生認真觀察其中涉及到了WPS的哪些操作,并引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即插入文本框和文本框的設置。其次是詳細講解,即啟動WPS,插入文本框,并請學生回答如何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中插入圖片?;狙菔具^后,視頻停頓,預留幾分鐘的時間,請學生進行模仿操作。接著視頻演示如何設置文本框的透明度以及文本框的邊框。最后請學生挑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古詩,親自動手制作。還可讓學生進行比賽,看誰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得又快又好。通過微課視頻開展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有了極大的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了很大提升。
(五)完善教學評價機制,促進全面發(fā)展
教學評價是教學互動中的重要一環(huán),客觀的、全面的教學評價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有著非常強的導向作用。但在之前的教學評價中,教師通常都是重結果輕過程,這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是不適用的。鑒于此,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應樹立客觀的、科學的、全面的評價觀念,同時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唯有如此,才能促進全體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首先,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讓被評價者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對于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教師要予以及時的贊賞和表揚,而對于表現(xiàn)欠佳的小學生,教師一方面要充分肯定他們勇于自我展示的行為,另一方面則應幫助他們找出問題所在,采取相應的改進方法,做出有針對性的調整。其次,自我評價是學生了解自己的重要方式。小學生的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內容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學生的操作過程也會比較容易,結合教師的講解和自己的實踐,學生可做出比較及時的判斷。再次,教師可采用小組自評、小組互評的方式。比如在學生學習了《版面巧設計——版面的布局與制作》之后,學生可以制作一個圖文并茂的作品,組內派出代表進行作品介紹,接著小組進行交流討論,然后所有的小組進行評價,先找出其作品的優(yōu)勢,再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和建議。最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絡的優(yōu)勢,將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分享出去,然后學生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對作品的不同看法和意見,從而進行改良和優(yōu)化。通過多樣化的評價來給予學生反饋,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總結
總之,要想改變現(xiàn)階段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質量,那么就得從多方面入手,教師得花更多時間來準備課堂的教學,盡量讓課堂教學方式豐富多樣,這樣才能夠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去學習這門課程,從而再根據(jù)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教學方案,以此來達到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宋玫臻.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34).
[2]陳蘭昕.構建“讓學引思”的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J].學周刊,2018(2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