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云盤小學 陳 俊
名著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有效閱讀文學名著,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還幫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名著之中的寫作手法,提高學生的語文習作能力。但是如果讓學生自己閱讀名著,沒有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名著閱讀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所以在閱讀名著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強化閱讀指導,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名著在學生學習和習作表達能力提升過程中的積極作用,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習作能力,實現(xiàn)預期的名著閱讀目標。
1.保證學生參與性,避免出現(xiàn)模式化傾向。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對于全部學習時間來講,課堂時間比較短,但也正是這短短的課堂教學時間才影響著學生學習和教育發(fā)展的走向。因此要想達到理想的名著閱讀指導目標,需要教師對指導形式進行精心的謀劃和布局,但是這種謀劃并不意味著要排除學生的參與,更不是將教學指導變成模式化的形式。從當前的教學實踐情況來看,很多教師由于自身綜合素質(zhì)或者教學壓力繁重等多方面原因,在進行名著閱讀指導的時候,通常會照搬現(xiàn)有的教學形式,或者應用前人的教育經(jīng)驗,這可以大大減輕教師的備課負擔。在這樣的思維模式下,名著閱讀指導就會逐漸陷入一種僵化的模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只是按照既定步驟逐一配合,從而導致學生失去了學習過程中本來應該具有的思維和靈氣。這種閱讀指導形式不僅會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學質(zhì)量,影響學生習作表達能力發(fā)展。
2.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溝通和交流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驟,良好的溝通和交流也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思維交換的過程。這種溝通不是課堂上教師提問,學生回答,而是一種師生之間的真正對話,這種對話是建立在平等師生關系之上的。也就是說,互動和溝通是雙向的,要想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互動,教師與學生之間必須是真實、民主的和諧關系,這也是師生互動的重要前提條件。但是從當前的名著閱讀指導的實際情況來看,這種平等的溝通氛圍是非常少見的。教師一直都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者和引領者,學生在閱讀和學習過程中基本都是依照教師的思路進行,連自己的學習情況都無法完全駕馭,對于教師心存敬畏。盡管當前很多教師采取了一定的閱讀指導措施,但是收效甚微,并且?guī)熒g的互動也是不平等的,學生在表達真實想法的時候依然心存顧慮,因此習作表達能力的提升也遇到了較多的阻礙。
3.保證名著閱讀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積極性。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來看,普遍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如果課堂教學內(nèi)容生動豐富,就會將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過來。但是相反,如果課堂教學形式枯燥單一,并且知識點本身具有較大難度,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此時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困難是相當大的。尤其是在名著閱讀過程中,要想實現(xiàn)提高學生習作表達能力的教育指導目標,首先應該認真考慮的就是名著閱讀指導活動的趣味性問題。所以對于教師來說,在指導名著閱讀、促進學生習作表達的過程中,應該擁有良好的趣味課堂搭建意識,通過豐富多彩的閱讀指導活動,有效挖掘名著閱讀本身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對于名著的閱讀熱情,讓學生產(chǎn)生主動學習的欲望,從根本上避免之前注意力不集中,閱讀指導效率低的情況發(fā)生,為學生習作表達能力培養(yǎng)奠定堅實基礎。
1.在閱讀指導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個性化表達。在指導名著閱讀過程中,要想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學好相應的知識內(nèi)容,教師就應該在指導實踐中注重名著閱讀的主要價值取向,能夠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整體學習特點,然后重點關注和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也就是說,名著閱讀的豐富性和多元性,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缺乏體驗性的問題。所以在平時的名著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個性化觀點給予足夠重視,不管學生的觀點正確與否,都應該給予相應的尊重,有一個較為包容的心態(tài)。教師要改變以往在學生名著閱讀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允許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讓學生敢于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避免千篇一律的閱讀形式。因為思想觀點本身是開放性的,教師應該在制定名著閱讀方案的時候,將學生的個性化特點融入其中,從而提高閱讀指導的針對性,逐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提高習作表達能力。
2.結(jié)合學生實際特點,提高名著閱讀指導的針對性。
以往的教育目標是針對大多數(shù)學生的整體情況制定的,具有一定普適性,但是缺乏針對性,名著閱讀過程中同樣如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指導學生名著閱讀的時候,進行適當?shù)淖兺ê蛢?yōu)化。閱讀指導的依據(jù)應該是學生的具體學習特點和閱讀情況,而不是既定的教學指標。因此教師在幫助學生進行名著閱讀指導的時候,應該將指導目標和學生閱讀特點結(jié)合起來,重新進行優(yōu)化和調(diào)整,為學生習作表達能力的提升和發(fā)展服務,提高名著閱讀指導的針對性。例如,在學生閱讀古代文學名著《水滸傳》的時候,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首先,要想深入了解《水滸傳》所講的內(nèi)容以及故事發(fā)展的走向,掌握當時的歷史背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正式閱讀其中的情節(jié)之前,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搜集相關的歷史資料,深入了解宋朝的時代背景,這樣就可以為閱讀做好知識鋪墊。在實際閱讀相關章節(jié)的時候,也能真正了解林沖等人的現(xiàn)實遭遇,理解逼上梁山的無奈。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積極進行指導,對于故事情節(jié)描寫精彩之處,可以讓學生做好標記,仔細研讀,或者教師給予針對性的講解,學習名著內(nèi)容的寫作手法和表現(xiàn)技巧,從而在積累寫作素材的同時,不斷提高實際的寫作能力,實現(xiàn)習作表達能力的有效提升。
3.將名著閱讀指導貫穿到習作教學的全過程
一直以來,知識理論都是習作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出現(xiàn)這種教學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源自于傳統(tǒng)教育觀念和教學評價形式的影響。長久以來,教師都在強調(diào)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這對于學生習作表達能力的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為了有效轉(zhuǎn)變這種教學形式,在習作教學中,教師應該及時優(yōu)化教學思路,將名著閱讀指導貫穿到習作教學的全過程中,提高教學的體系性,幫助學生在夯實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建立完整的學科認知結(jié)構(gòu),提高學生的習作表達能力,進而為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奠定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名著閱讀是提升學生習作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但是在名著閱讀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會常用的寫作表達技巧。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和名著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優(yōu)化指導方式,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特點,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突出名著閱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名著閱讀指導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