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學為例"/>
余 ?。ㄐ抨柺械谖宄跫壷袑W,河南信陽 464100)
溫儒敏教授曾在一次中小學語文教師培訓講座中說,語文備課中最常見的通病有五個,而“程序太多”是其中之一。[1]翻看各種語文教案,講究程序是最大“特色”。這類教案,從導入新課開始,到布置作業(yè)結(jié)束,中間部分諸如背景介紹、閱讀課文、詞語解釋、段落劃分、段意概括、中心思想歸納、分組討論等,程序一個不少。這樣的教案,由于固定程序太多,教師上課為了趕趟,不得不在每個程序上均衡用力,而最能體現(xiàn)語文課程基本目標“語用”的訓練往往落實不夠,甚至落了空。
“語用”就是語言文字運用?!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這樣表述語文課程的性質(zhì):“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yǎng),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2]第一句強調(diào)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可見“語用”是語文課程的第一要義。而“吸收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yǎng),促進自身精神成長”這些長期的、隱性的目標,應是在落實“語用”這一基本目標的同時,很自然地帶進語文課堂,而不是每篇課文都要設置專門的程序來達成這些非基本目標。
課堂程序太多,教學容易分散用力,弱化“語用”目標。減少程序,聚焦語用,是閱讀教學本該堅守的語文立場。
下面看一個《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學的課例。
一、導語
二、作家作品簡介
三、字詞積累
⒈查字典,讀準下面加點字的音。
衰微( ) 赫然( ) 鍥而不舍( )兀兀窮年( ) 瀝盡心血( ) 潛心貫注( )迥乎不同( ) 慷慨淋漓( )
⒉查工具書,解釋下列生詞。
衰微 赫然 迭起 高標 鍥而不舍兀兀窮年 瀝盡心血 潛心貫注 心會神凝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 氣沖斗牛
四、整體感知課文
⒈朗讀課文,教師范讀,或者放錄音。
⒉給文章分段并歸納段落大意。
⒊文章兩個部分寫出了聞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點。前期與后期有什么變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⒋課文的兩個部分之間,是用哪些話過渡的,是怎樣過渡的?
⒌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問題探究
⒈文章標題為什么取“說和做”?
⒉如何理解“他已經(jīng)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中的“詩興不作”?
⒊“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鉆得越鍥而不舍”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⒋“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這句話中的加點字怎么理解?
⒌“‘望聞問切’也還只是‘望’的初級階段”這句話中的“望聞問切”應怎么理解?
六、課堂小結(jié)
找一個同學說一說這節(jié)課的學習收獲。
七、拓展延伸
課外閱讀聞一多的《太陽吟》《死水》《靜夜》等詩,感受其中的精神追求。
八、布置作業(yè)
首先,這個課例有八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程序有點多。其次,教學設計針對性不強,缺乏可行性。八個程序過于模式化,好像每篇課文(無論文體和內(nèi)容)都可以套用,針對性不強?!墩f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統(tǒng)編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2課,該單元的教學要求是:“本單元學習精讀的方法。在通覽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把握關(guān)鍵語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義和表達的妙處;注意結(jié)合人物生平及其所處時代,透過細節(jié)描寫,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顯然,教學應該主要圍繞“讀”來進行,在“聚焦語用”上用力。上述課例中,執(zhí)教者沒能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沒有單元意識。課堂上討論對話多,學生讀得少,教學沒有聚焦語言文字運用。
再看另一個課例:
一、導入新課
導入語: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鄧稼先》。鄧稼先是我國的“兩彈”元勛,是一位博學睿智的科學家。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要認識一位叱咤風云的政治家——聞一多先生。
二、教學步驟
1.請一個學生介紹自己所了解的聞一多。
2.教師補充:“著名畫家徐悲鴻說:‘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谏鲜兰o四十年代,有一個人一身傲骨讓山河為之動容,他就是聞一多。”
3.通覽全篇,了解課文大意。
(1)默讀。要求:在課本上勾畫出關(guān)鍵語句,并在你喜歡或有疑惑的地方作出標注。引導:“默讀,就是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不回看,一氣讀完全文。課文共計1147 字,按每分鐘讀400 字計,3 分鐘內(nèi)可讀完全文。邊讀邊思考,勾畫出重要語句或段落,并學作標注。”
(2)速讀。引導:“速讀,就是在閱讀時盡量擴大一次性進入閱讀視野的文字數(shù)量,通過尋找關(guān)鍵詞語以帶動整體閱讀,從而提高閱讀的速度。還要調(diào)動自己的體驗,把握寫作思路,以便深入理解課文?!?/p>
(3)精讀。引導:“自由閱讀課文,在默讀、速讀,通覽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對感觸最深的內(nèi)容作圈點批注?!?/p>
4.在通覽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把握關(guān)鍵語句和段落,提取課文主要信息。
引導:“從課文中提取信息應是語文閱讀教學中著重加以培養(yǎng)的閱讀技能之一。提取課文主要信息,這里是指提取與課文主題等密切相關(guān)的訊息。提取課文信息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摘錄法。所謂摘錄法,就是根據(jù)訓練的重點,有目的地一邊閱讀一邊把自己所需要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分門別類地摘錄在一起,進行歸納、提煉,以便理解課文,抓住中心。本文記敘了聞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跡,表現(xiàn)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贊揚了他的革命精神。提取本課主要信息,就是要把課文中表現(xiàn)這些內(nèi)容的關(guān)鍵語句找出來?!?/p>
通過如下三個中心問題引導學生提取相關(guān)信息:
(1)提取課文信息,用一句話說說聞一多這個人。
[方法策略]利用摘錄法,從課文中找出關(guān)鍵性語句——“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比缓髮@個關(guān)鍵句進行要言組合,加以綜合性表達,概括出符合要求的完整信息。
[參考答案]聞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標”。
(2)提取課文信息,用一句話說說聞一多的好品格。
[方法策略]繼續(xù)運用摘錄法,找出課文中的關(guān)鍵性語句——
①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僅是聞一多先生的一個方面,——作為學者的方面。
②作為爭取民主的戰(zhàn)士……現(xiàn)在,他“說”了就“做”。言論與行動完全一致……
對這兩個關(guān)鍵句進行要言組合,加以綜合性表達,概括出符合要求的完整信息。
[參考答案]作為學者,聞一多先生“做了再說,做了不說”;作為民主戰(zhàn)士,聞一多先生“說了就做”,言行一致。
(3)提取課文信息,用幾句話說說課文的語中情。
[方法策略]語中情,是指作者的情感與思想,即課文的主題。通過以上捕捉課文中的關(guān)鍵詞語和句子的訓練,在厘清文章思路的基礎上,概括出課文主題。
[參考答案]文章記敘了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和民主戰(zhàn)士的言行片段,贊揚了聞一多先生的高尚品質(zhì)——口的巨人,行的高標。
較上一個課例,這個課例的教學程序少了一半。這樣的設計體現(xiàn)了單元的整體教學要求,突出了課文的教學重點?!墩f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可以有三個:(1)梳理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學習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2)關(guān)注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理解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3)勾畫精彩語句,揣摩體會其含義和表達效果。突破這三個教學重點,可用兩課時,上述課例呈現(xiàn)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情況,意在著重突破第一個教學重點。其主要教學任務就是抓關(guān)鍵句,梳理出作者的寫作思路。作者主要從做學者和做民主戰(zhàn)士這兩個角度,來寫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課文前半部分寫作為學者的聞一多先生“做了再說,做了不說”;后半部分寫作為民主戰(zhàn)士的聞一多“說了就做”,言行一致。最后作者抒情贊嘆聞一多先生的高尚品質(zhì)——口的巨人,行的高標。寫作思路十分清晰。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這一課時設置了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其中后兩個環(huán)節(jié)是重點。教師主要通過三讀(默讀、速讀、精讀)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大意,并在此基礎上掌握課文關(guān)鍵語句和段落,提取課文主要信息。提取信息的方法就是先找出課文的關(guān)鍵句,然后進行要言組合,即將關(guān)鍵句進行組合,加以綜合性的表達,從而完整而概括地表現(xiàn)全文的基本信息。
第一個課例由于沒能顧及單元教學要求,教學目標不夠明晰,設置問題過多,為提問而提問,結(jié)果環(huán)節(jié)多而零亂,使課堂陷入龐雜而無序的混亂狀態(tài)。第二個課例,遵照單元教學要求,精心設置了三個主問題巧妙組織教學活動,這種看似粗放的教學設計,卻為師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探究、討論,開辟了巨大的空間。更為關(guān)鍵的是,這三個主問題,關(guān)注點都在聚焦語用上。
如果再收集一些課例,我們肯定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一課的教學還有多種不同的設計,還有教師在教著別的什么。大量課例表明,語文教師所生產(chǎn)的“教學內(nèi)容”,在“教什么”正確與否上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其中包括不能聚焦語用。究其原因,正如王榮生教授所言,由于教材編制者把“語文課程內(nèi)容”(一般應該教什么)的研制任務轉(zhuǎn)嫁給了教師,以至于在“教什么”上不能確定,“用什么教”的設計便不會有合適的著落。[3]那么,語文教學究竟要“教什么”“學什么”,一篇課文究竟要“教什么”“學什么”,答案的獲取可能并不容易。無論這個答案是什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由于語文學習的本質(zhì)是言語實踐活動,所以教學活動就不得偏離“聚焦語用”這個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