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 傅寶善
自動生化分析儀是高職醫(yī)學院的重要專業(yè)儀器,在臨床檢測工作中應用廣泛。微課是一種在線學習資源,它短小精悍,深受學生喜愛。用微課輔助開展自動生化分析儀的實驗教學,有利于提升高職學校自動生化分析儀實驗教學的質量。
比起本科院校,高職院校招收的學生來源廣泛,基礎知識較為薄弱且參差不齊。然而,高職學生學習自動生化分析儀的使用時,所用的教材與本科生相差無幾,每一種自動生化儀器又包含方法流程、檢測原理、故障排除、維護保養(yǎng)等多項教學內(nèi)容;儀器分析的教學涉及多個學科的知識,包括分析化學、物理、機械、計算機、電子技術等基礎課與實驗診斷、臨床微生物、臨床免疫、臨床血液等檢驗臨床的專業(yè)課,并且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實踐操作能力。教材中的不少儀器十分貴重,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無力為高職學生配備;即便配備了,也是僧多粥少,一所學校僅能配備1—2 臺,存放在單獨的實驗教室中,即便實驗教學中采用分組教學,學生也會將儀器團團圍住。
同時,教材中的檢驗儀器很多與行業(yè)實際中的型號、廠家不一致。而且,高職畢業(yè)生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用不到教材上的所有儀器。教材中的許多貴重儀器在實際工作中一般由學士、碩士操作。
在以往的高職教學中,往往將自動生化分析儀的教學分為理論課、實驗課兩部分。理論課程在前,由一名理論教師在教室主講;實驗教學在后,由各儀器的負責教師在實驗室教授,課時也比較緊張。這種教學模式導致高職學生無法將理論與實踐聯(lián)系起來。
2008 年,微課由戴維·彭羅斯提出,它以教學微視頻為載體,圍繞教學中的一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展開,是一種教學資源。微課短小精悍,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利用手機、電腦等終端來自主學習。每則微課涉及的知識點都較少,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跳過或反復觀看,碎片化地學習,這樣就容易理解、掌握。而且微課中的講解更為生動,還可以搭配通關式的作業(yè),很受學生喜歡。教師可以看到學生完成線上作業(yè)的情況,或者及時收到學生的主動詢問等反饋,比紙質材料更及時,也更容易檢索回顧。
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任務驅動型教學方式對學生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此方法能夠更好地解決當前存在的教育問題。教學過程中,教師能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方式完成多方互動教學,代替單向的“灌輸式”教學。在目前的自動生化分析儀實驗課程的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已經(jīng)得到廣泛的應用。通過對課程和課時的準確劃分,可以將相關的教學實踐課程分為2 到3 個學時,然后根據(jù)提出任務、分析任務、實施任務、總結評價的過程來完成對實踐課程知識的學習。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成為課堂知識學習的主體,同時教師也更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強化實際效果的目的。此方法還能夠挖掘學生的探索欲望,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思維。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和應用。所以在目前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融入其中,將視頻、聲音、圖像、文字等進行一體化的集成,使平面理論知識向著立體認知的方向過渡,如此可以讓學生掌握的知識結構更加具有靈活性,同時也更加具有明確性。合理地使用此方法能夠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如在相關的知識教學中,參數(shù)知識是相對較為煩瑣和抽象的,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會出現(xiàn)知識數(shù)據(jù)混淆的問題,但是通過使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得到更為全面的提升,綜合滿足學生的實際提升需求,最大限度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交互式教學方法主要以師生互動有效性為核心,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學生來輪值完成教學工作。在該教學模式中,教師負責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方面的指導和示范,而學生代替教師負責教學工作,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實時地把控好活動進程,及時調(diào)整活動的節(jié)奏,幫助學生準確地找到教學的方向,在學生遇到相關的問題時可以幫助其進行及時的解答。例如,現(xiàn)在部分高校的生物化學檢測技術課程采用的是180 學時制,這當中有88 個學時用來實踐教學,其中涵蓋了多項自動生化分析儀操作訓練項目,如血糖、甘油三醋、膽固醇等。當學生完成一段時間的課程經(jīng)驗積攢,教師可以適當將實踐理論講解任務下放給特定的實驗小組,引導其融入教學工作中,增強其責任感,提高學習興趣。
高職教師制作微課前,首先要設計微課。高職院校中,自動生化分析儀的授課教師要一起設計微課,討論教學的重難點、學生的接受能力、微課教學目標、教學流程,避免原先分別授課時出現(xiàn)差異的問題??紤]到高職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微課的風格應輕松愉快,時長大約為10 分鐘。高職教師要研究教學大綱,將各個臨床檢驗儀器的教學拆分成幾個較小但又相對完整的知識單元。例如血細胞分析儀的教學,可以拆分為發(fā)展史與新進展、分析原理、維護保養(yǎng)三個小單元。高職教師要共同確定授課的難度和內(nèi)容,在每一則微課開頭提出一個問題,并以此為導向,分層次、有步驟地講解重要知識點,也就是自動生化分析儀;微課視頻收尾處,教師要簡單總結視頻內(nèi)容,為學生厘清思路。微課中除了視頻,還要提供基礎理論、延伸學習資源的下載地址,并穿插隨堂測試題。
翻轉課堂,也就是將學生學習的過程前置,到了課堂上,教師幫助學生內(nèi)化知識。實施翻轉課堂教學,離不開微課。至于具體流程,以血細胞分析儀的教學為例來說明。首先,高職教師錄制《發(fā)展史與新進展》《分析原理》《維護保養(yǎng)》三則微課,發(fā)送給學生,并上傳3 組題目讓學生自測預習情況,要求每名學生提出至少一個問題,查找資料,寫下初步的思考與討論。到了課堂上,教師集中展示學生中的主要問題,也加入一些考驗學生思維的開放性題目,比如電阻抗型的血細胞分析儀是怎樣區(qū)分紅細胞和血小板的、如何處理堵孔等,讓學生分組集中討論,然后匯報演示交流,教師再集中講評學生中的共性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翻轉課堂的教學評價是過程性的,高職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課前觀看微課視頻、課程資源的情況,課前提問的數(shù)量和質量、課上發(fā)言的次數(shù)與內(nèi)容,同時引導小組成員互評。
高職學生學習自動生化分析儀的原理和使用、保養(yǎng)方法,不能死記硬背,而要在理解課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將知識串聯(lián)到儀器上。然而,現(xiàn)實教學中,許多儀器十分稀有,也不便搬動、拆卸,難以向高職學生展示儀器內(nèi)部的結構同相應工作原理的聯(lián)系。利用微課則可以彌補實物實驗教學的這些不足。微課中可以展示儀器內(nèi)部各個部件的結構,并且可以制作成旋轉的動畫,讓學生從各個角度來觀察。微課動畫中還可以一邊語音講解,一邊展示儀器的拆卸、安裝的所有步驟,給高職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提升實驗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示教是實驗教學中指導學生操作方法、培養(yǎng)學生實驗技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高職學校的實驗教室中的儀器太少,導致高職學生在圍觀教師演示時,會圍成好幾層人墻,離得遠的學生就會看不清楚,教學效果就不好。而在微課實驗教學中,每一名學生都能跟隨實拍鏡頭,看到教師操作的整個流程和各個步驟,聽到教師的同步講解,有效地解決了自動生化分析儀實驗教學示教困難的問題。在微課中,教師可以從容地演示連續(xù)流動式自動生化分析儀、離心式自動生化分析儀、分立式自動生化分析儀、干片式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多種自動生化分析儀的操作方法,拓寬高職學生的視野,為高職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做好多種準備。
高職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等情況差異較大,有的學生聽講一遍就能理解,需要教師拓展教學;有的學生聽幾遍還跟不上教師的思路,需要教師細致的幫助。高職自動生化分析儀實驗教學中,豐富的微課資源可以滿足各種學生的需要。而且,碎片化的微課允許學生隨時隨地學習、復習一個知識點,有利于提高高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國高職院校中,自動生化分析儀的微課實驗教學才起步不久,卻已經(jīng)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微課解決了高職自動生化分析儀傳統(tǒng)實驗教學中的許多問題,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