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安民
黃顙魚即黃辣丁,俗稱嘎牙子、黃古魚、黃丫頭等。因其營養(yǎng)豐富、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藥用價值較高(具有消炎、鎮(zhèn)痛、有益脾胃和五臟等療效),深受人們喜愛。
黃顙魚常被人們用來紅燒、燉豆腐,而野生的黃顙魚更是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是一道獨特的美食。也因其價格較為昂貴,以至于有一些商家會用黃色液體給養(yǎng)殖的黃顙魚上色,冒充野生江魚來欺騙消費者。那么,消費者該如何辨別呢?
黃顙魚
不是越黃越好
目前市場上的黃顙魚分為野生和養(yǎng)殖兩種。
黃顙魚,顧名思義,大多數(shù)人會認為應該是越黃越好,其實事實并非如此。因為,黃顙魚也有多個品種,比如黃顙、江黃顙、叉尾黃顙等,不同品種的體型、體色也會不同。另外,生長環(huán)境、養(yǎng)殖密度、飼料配方等因素也會影響黃顙魚的體色。因此單純看顏色是無法準確判斷其是否為野生。
區(qū)分野生還是飼養(yǎng),
看四點
黃顙魚是野生還是飼養(yǎng),要有“四看”。
一看個頭,通常人工飼養(yǎng)的黃顙魚個頭比較均勻,看起來胖乎乎的;野生黃顙魚因為自己捕食,大小胖瘦很不一樣。二看身材,野生黃顙魚的頭部與身體搭配自然和諧,身體正常保持魚類的流線型,而養(yǎng)殖黃顙魚因為飼料充足,吃得腦袋大、身子小,明顯不成比例。三看色澤,野生黃顙魚的脊背是黑綠色的,兩邊和肚子是微微的黃色;而養(yǎng)殖的黃顙魚這些地方都是青褐色。還需要注意的是,有的野生黃顙魚在水里也是青褐色,把它拿出水面幾分鐘后就變成黃色的了。四看嘴巴,野生黃顙魚嘴巴是圓圓的○型,特別明顯;養(yǎng)殖的黃顙魚嘴巴近似長方形。最后從口感來品,野生黃顙魚口感細膩,肉味鮮美,入口嫩如豆腐,還感覺很硬實;而養(yǎng)殖的黃顙魚肉質稍粗糙,還有些綿軟。
挑選優(yōu)質黃顙魚有招
挑選黃顙魚,不要個偏大的,也不要偏小的,適中的正好。用手一摸,全身滑溜溜的、有黏液。最好是體色偏黃色,略有淺黑色斷紋。品質良好的黃顙魚眼球飽滿凸出,角膜鮮亮,鰓絲清晰像充滿了鮮紅的血液,黏液透明、無異味,肚子不是鼓鼓溜溜的。
如果是冷凍的黃顙魚,就要做到“四要四不要”。一要選擇眼球飽滿凸起,新鮮明亮的;不要選眼球內(nèi)陷,暗淡無光澤的。二要選外表色澤鮮亮,魚鱗無缺、肌體完整的;不要選外表灰暗、無光澤,體表不整潔、鱗體不完整的。三要選肛門完整無裂痕,外形緊縮,無渾濁顏色的;不要選肛門松弛、突出,肛門的面積大或有破裂的。四要選肌肉彈性好,肌纖維清晰,聞之無異味的;不要選肌肉無彈性,肌纖維不清晰的。另外,冷凍的黃顙魚一旦解凍,變質非???,所以買來要及時食用,不要放入冰箱內(nèi)進行第二次冷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