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色
- 鮮艷的蛙蟾更耐熱
發(fā)現(xiàn)蛙和蟾的多變體色或有助于幫助它們抵御環(huán)境壓力和病原體。這些發(fā)現(xiàn)表明,這類兩棲動物的體色可能影響它們在氣候變化下的生存能力。無尾目有超過5000個物種,這個多樣化的類群有極大的顏色多樣性。有些物種顏色明亮,可以警告捕食者它們有毒,有些則實現(xiàn)了高度適應的偽裝。過去對其他動物的研究表明,除了這些特化功能,體色可能在無尾目中還發(fā)揮了其他重要作用,但對其進行研究需要覆蓋廣泛環(huán)境條件下的許多物種。德國馬爾堡大學的Ricarda Laumeier和同事調查了蛙和蟾的
科學大觀園 2024年2期2024-01-19
- 蝦青素對大瀧六線魚幼魚生長、體色及抗氧化能力的影響
魚生長性能,改善體色,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關鍵詞 大瀧六線魚;蝦青素;幼魚;生長;體色;抗氧化能力中圖分類號:S965.399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9.044大瀧六線魚(Hexagrammos otakii)又名六線魚,歐式六線魚,隸屬于鲉形目六線魚科六線魚屬,俗稱“海黃魚”,可在8~23 ℃水溫中生長,為冷溫性海洋巖礁性魚類,營底棲生活,在北太平洋西北部的朝鮮半島、日本、中國及俄羅斯遠東
南方農業(yè)·上旬 2023年5期2023-07-30
- 紅螯螯蝦不同體色個體間營養(yǎng)差異分析
。魚、貝等動物的體色是一種可以穩(wěn)定遺傳并加以應用的性狀[2,3],也可以作為生物體的營養(yǎng)、激素水平及動物健康的判斷標準[4],例如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 clarkii)個體生長發(fā)育和成熟速度與其體色變化密切相關[5];體色還是甲殼動物觀感評價的重要指標。甲殼內的類胡蘿卜素的含量及種類的不同會引起體色的不同;肌肉內不同的類胡蘿卜素含量也會使其肉質風味發(fā)生改變,最終導致了甲殼動物的營養(yǎng)價值和市場售價的不同[6]。色澤紅亮的凡納濱對蝦(Litope
水產學雜志 2023年2期2023-05-01
- 甌江彩鯉Scarb1基因敲除自交子一代的體色相關性狀觀察
201306)體色是一個重要的生物學性狀,在動物的偽裝、生存、求偶、繁衍、生殖等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1]。魚類體色是最為豐富的表型性狀和重要的種質特征之一,是研究性狀遺傳規(guī)律和決定基礎的良好材料[2]。甌江彩鯉(Cyprinuscarpiovar.color)是一種主要分布于浙江省甌江流域的兼具食用和觀賞價值的魚類[3],因具有體色豐富、肉質鮮嫩等特點而被推廣至全國多地養(yǎng)殖。上海海洋大學自1999年開展甌江彩鯉的種質研究和人工選育以來,已獲得5種不
水產科技情報 2023年1期2023-02-08
- 血鸚鵡體色調控研究進展
2500)血鸚鵡體色艷麗、體形可愛、食性廣,因而受到了廣大水族愛好者的歡迎。其仔魚期體色發(fā)黑,之后逐漸褪去呈黃色,經著色處理后可得紅艷體色,且其體色易受水質、光照、養(yǎng)殖密度及營養(yǎng)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如何通過調控來獲得穩(wěn)定且紅艷的體色是血鸚鵡飼養(yǎng)的重點。一、魚類體色的形成魚類的體色由色素細胞的形狀、數(shù)量、分布以及細胞中的色素沉積量等因素調控(黃永政,2008)。在水質、光照、養(yǎng)殖密度及營養(yǎng)等外界因素的影響下,魚體受神經調節(jié)和激素調節(jié)的共同作用,色素細胞的
科學養(yǎng)魚 2022年9期2022-11-25
- 不同體色虎龍雜交斑的生理特性比較
0228)生物的體色是生物長期進化以適應環(huán)境的重要手段,對生物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義,魚的體色是區(qū)別它們的重要表型特征之一。目前已知的石斑魚種類繁多,豐富的體色差異使其可作為研究魚體色生態(tài)適應性的良好材料。虎龍雜交斑是以經2代群體選育的棕點石斑魚雌體為母本、鞍帶石斑魚雄體為父本,雜交獲得的F1代,具有育苗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等優(yōu)勢?;堧s交斑在養(yǎng)殖過程中出現(xiàn)了較為豐富的體色類型,具體表現(xiàn)為白化、黃化等體色變化差異。本文以4種體色的虎龍雜交斑為研究對象,對其肝
科學養(yǎng)魚 2022年9期2022-10-18
- 豆天蛾普通種群和黃色種群營養(yǎng)成分差異分析
會有極少部分發(fā)生體色變化。為探明不同體色豆天蛾營養(yǎng)品質的差異,以豆天蛾普通(綠色)和黃色兩個種群的5齡末幼蟲作為供試蟲源,探究兩個種群幼蟲體內可溶性蛋白、糖類、氨基酸和脂肪酸等成分的變化。結果表明,兩個豆天蛾種群幼蟲體內營養(yǎng)物質存在一定差異。除必需氨基酸以外,黃色種群體內可溶性蛋白、糖類、非必需氨基酸、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等含量均高于普通種群,其中在糖原、非必需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方面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P<0.05)。此外,脂肪酸成分中,豆天蛾黃色種群
南方農業(yè)·上旬 2022年4期2022-05-22
- 通過鳥類視覺模型研究白星花金龜成蟲二型體色
活動的花金龜種類體色豐富,往往有耀眼的綠色,或者藍色、紅色、金屬色等表型[1],這是它們與捕食者,特別是鳥類相互作用進化的結果[2-4].因為昆蟲和鳥類許多種類都有高度發(fā)達的、不同于人類視覺能力的紫外視覺或偏振視覺,而鳥類的紫外視覺能力在探查昆蟲等獵物的過程中有重要作用[5-10].白星花金龜ProtaetiabrevitarsisLewis,隸屬于花金龜亞科Scarabaeidae,星花金龜屬Protaetia,其成蟲常呈現(xiàn)出古銅色或青銅色金屬光澤[11
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2年2期2022-03-17
- 不同養(yǎng)殖水色對紅螯螯蝦稚蝦存活、生長和體色的影響
在自然環(huán)境中具有體色多態(tài)性,如綠色、褐綠色或藍色;雄性成蝦大螯的外側有一鮮紅、柔軟的膜質帶,分外艷麗,觀賞價值高[5]。在水產動物養(yǎng)殖過程中,通過控制養(yǎng)殖環(huán)境因子提供適宜的棲息環(huán)境,以減少應激反應,對提高養(yǎng)殖成活率、增加養(yǎng)殖效益具有重要意義。河鱸(Perca fluviatilis) 在淺色背景下的生長速度更快,成活率更高[6];日本沼蝦 (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在紅光環(huán)境下攝食更活躍[7];漠斑牙鲆 (Paralichthy
南方水產科學 2022年1期2022-03-02
- 著色劑在錦鯉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種之一,因艷麗的體色、優(yōu)雅的泳姿深受水族愛好者的青睞。錦鯉(Cyprinus carpio)隸屬于硬骨魚綱、鯉形目、鯉科、鯉屬。因其對環(huán)境適應性強、食性雜且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被譽為“水中活寶石”和“會游泳的藝術品”(李瀟軒等,2020)。按體色來分,錦鯉主要有藍、大紅、金黃、淡黃、乳白以及五花等不同品系。調控錦鯉的色素細胞包括黑色素細胞、黃色素細胞、紅色素細胞和虹彩素細胞(鳥糞素細胞),前三者為吸光色素細胞,虹彩素細胞為反光素細胞(Fujii,2000)
科學養(yǎng)魚 2022年12期2022-02-04
- 昆蟲體色多型的分子調控機制
),蝗蟲、蝴蝶的體色多型(Ayali, 2019; Bhardwajetal., 2020)。體色多型是多型現(xiàn)象中的一種,在很多昆蟲中都被觀察到,包含鞘翅目、膜翅目、直翅目、鱗翅目等,其大致可劃分為隱蔽色型(homochromy)、綠色—褐色多型(green-brown polymorphism)、密度關聯(lián)體色多型(density-dependent body color polymorphism)3種類型。例如,桃蚜Myzuspersicae和豌豆蚜Ac
環(huán)境昆蟲學報 2022年1期2022-01-01
- 龜鱉動物體色研究進展
口571158)體色是動物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之一,其形成是物種的內在因素(基因、遺傳和母體效應等)和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Robbinsetal.,1993;Roulin & Ducrest,2013)。動物的體色可以隨溫度、光線、棲息地特征、獵物和捕食者的視覺和行為等因素而改變(Roulin,2004)。長期的選擇壓力導致動物形成多種多樣的體色。體色具有多種功能:偽裝、驚嚇、體溫調節(jié)、威懾、性選擇信號和作為視覺誘惑等(Ortolani,1999;Ruxtone
四川動物 2021年4期2021-12-12
- 環(huán)境污染物干擾魚類體色的研究及其生態(tài)毒理學意義
近,污染物對魚類體色的影響也開始引起關注。魚類體色具有多種功能,如偽裝、威懾、物種識別、溫度調節(jié)和求偶等,對其生存與成功繁殖至關重要[1]。在所有脊椎動物中,魚類體色調控最為復雜,涉及的體色相關基因也最為豐富[2]。目前,魚類中至少發(fā)現(xiàn)了6種不同的色素細胞,包括黑色素細胞、黃色素細胞、紅色素細胞、虹彩細胞、藍色素細胞和白色素細胞。加上魚類體色還對污染物非常敏感,使其成為了一種具有巨大應用前景的污染監(jiān)測生物指示物[3-5]。因此,污染物干擾魚類體色的相關研究
生態(tài)毒理學報 2021年3期2021-09-23
- 魚蝦體色及呈現(xiàn)機制研究進展
宇摘 ? ?要:體色是魚蝦的主要特征之一,魚蝦生長過程中體色會發(fā)生不同的變化。本文在已有文獻的基礎上,對魚蝦體色呈現(xiàn)、相關呈色機制、體色變化規(guī)律、體色測定方法及體色變化的內外在影響因素進行歸納總結。魚蝦體色一方面來源于自身性狀的表現(xiàn),受到內分泌系統(tǒng)、遺傳、性別等內在特性的調控;另一方面,體色改變經常受到外在環(huán)境,如光照、水溫、pH值、藻類、溶氧、飼料添加劑等的影響;此外,體色測定的方法也隨著工業(yè)儀器和軟件技術的發(fā)展而快速提高。本文可為進一步挖掘魚蝦體色的生
天津農業(yè)科學 2021年7期2021-09-13
- 豹紋鰓棘鱸體色變異的色素細胞差異分析
570228)體色是魚類形態(tài)多樣性的特征之一, 魚類的體色是由色素細胞及其所含的色素體產生的, 色素細胞的類型、大小、形態(tài)及分布的不同形成了豐富的體色, 為發(fā)育和進化提供了良好的材料[1]。魚類皮膚包括黑色素細胞、紅色素細胞、黃色素細胞和虹彩細胞等基本色素細胞[2]。魚類體色相關基因的突變和缺失能夠導致皮膚著色的異常[3], 體色也受神經系統(tǒng)和內分泌系統(tǒng)調節(jié), 隨著環(huán)境的改變而產生適應性變化[4,5]。這種變化可以通過鱗片和皮膚中色素細胞內的色素體選擇性
水生生物學報 2021年5期2021-09-08
- 不同光照強度對豹紋鰓棘鱸生長和體色變化的影響
pardus)的體色是決定經濟價值的關鍵,所以本文設計不同梯度光照強度區(qū)間的養(yǎng)殖環(huán)境,觀察豹紋鰓棘鱸生長情況和體色變化情況。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當豹紋鰓棘鱸處于50~300 lx光照強度區(qū)間內,會一直維持較快的生長速率,體長、體重增加速率高于其他光照強度區(qū)間;而光照強度處于300~700 lx區(qū)間時,在養(yǎng)殖周期內積累的紅色素含量最多,觀察到明顯的體色變化,即光照強度確實會影響豹紋鰓棘鱸色素累積,改變體色。關鍵詞:豹紋鰓棘鱸(Plectropomus leop
河北漁業(yè) 2021年5期2021-06-10
- 半定量RT-PCR 方法檢測Gch2 基因在草金魚皮膚中的表達
鄉(xiāng)453007)體色是魚類的重要表型性狀之一,由魚類皮膚及鱗片中色素細胞的種類、數(shù)量和分布情況決定[1-2]。色素細胞由外胚層神經嵴細胞分化形成,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神經嵴細胞沿背腹軸分化成包括色素細胞在內的不同類型細胞[3]。色素細胞種類不同,所含有的色素顆粒存在較大差異。黑色素細胞具有含有黑色素的色素小體,紅色素/黃色素細胞具有包含類胡蘿卜素、喋啶成分的紅/黃色素小體。虹彩細胞合成含有嘧啶成分的色素小體[4-6]。喋啶代謝通路調控喋啶色素合成,Gch2是
河南水產 2020年6期2021-01-08
- 大鯢MC1R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與表達研究
C1R在兩棲動物體色形成中的作用,試驗結合轉錄組分析和電子克隆技術得到大鯢(Andrias davidianus)MC1R部分cDNA序列并進行了生物信息學分析,采用實時熒光定量法檢測了大鯢MC1R基因在皮膚、肝臟等10個組織中的表達情況及4種不同體色大鯢皮膚組織中MC1R基因的表達量。結果表明:得到大鯢MC1R部分cDNA長為295 bp,位于該基因編碼區(qū)。其與人、小鼠等哺乳動物和鳥類MC1R核苷酸同源性在57%~83%。大鯢MC1R基因與粗皮漬螈的親緣
河北漁業(yè) 2020年10期2020-10-30
- 添加不同藍藻飼料對草金魚生長、體色和MCs含量的影響
藻對草金魚生長、體色和微囊藻毒素(MCs)含量的影響,分別用添加0(對照組)、50%藍藻藻泥、50%脫毒藍藻藻泥、67%藍藻藻泥和67%脫毒藍藻藻泥飼料飼喂草金魚60 d。結果顯示:飼料中添加藍藻藻泥能夠顯著促進草金魚生長(P0.05),草金魚內臟內檢測到MC-LR蓄積,二者間差異亦不顯著(P>0.05),僅在飼喂添加67%藍藻藻泥草金魚肌肉內檢測到MC-LR蓄積。關鍵詞:草金魚;藍藻;脫毒藍藻;生長;體色;MCs含量中圖分類號:S917.4 ? ? ?
天津農業(yè)科學 2020年7期2020-10-13
- 應用Image-Pro Plus 6.0軟件分析柞蠶幼蟲體色特征初探
關鍵,而柞蠶幼蟲體色是其在遺傳育種上重要的標記性狀之一[2]。體色是昆蟲生物學、遺傳學、形態(tài)學和生態(tài)學研究中廣泛使用的一個特征,一直以來是專家學者研究的重點和熱點[3]。野外放養(yǎng)的柞蠶在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干預下,形成了青黃色、黃色、藍色和白色四大體色血統(tǒng)[4],柞蠶幼蟲的體色是其對日照、溫度、濕度等自然條件的保護性適應,而體色作為柞蠶重要的形態(tài)標記性狀,不僅便于考察育成品種的純度和性狀的穩(wěn)定性,更主要的是其與品種特性和生理代謝密切相關[5]。本試驗利用I
中國蠶業(yè) 2020年3期2020-09-24
- 人體有顏色
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體色系統(tǒng)都和其他人略有不同。人體的體色系統(tǒng)就是決定我們穿什么顏色好看的參照依據(jù)。不少人認為,穿衣配色是大紅該配大綠還是大紫之類的大是大非的問題,色與色之間那點兒微妙的差別處理不該叫配色。事實上,進過我辦公室的好多人都善意地提醒過我:“你的辦公室怎么沒用色呀?”我想,是因為我的辦公室里沒有一堵大家期待中的紅墻吧。沒有飽和的顏色做標志,其他的色便不成為色;沒有色之間宣戰(zhàn)般的對比,就不叫配色,這恐怕是很多人對配色的認識。其實,所謂配色,說的就是根
愛你·健康讀本 2020年8期2020-08-23
- 一種會吃蜜蜂的鳥
——太陽鳥
蜜蜂(兩種太陽鳥體色不一致,上圖是一只羽色灰黃綠色的,下圖是一只頭及腹部暗紅色至黃紅色的)太陽鳥,系雀形目太陽鳥科,體型纖細,體長79~203mm。嘴細長而下彎,嘴先端具細小的鋸齒,舌呈管狀,尖端分叉,尾呈楔形。雄鳥中央尾羽特別延長。世界共有14種,分布于亞洲南部、菲律賓群島和印度尼西亞,我國有6種,體色不一致。該鳥食性較雜,吃植物籽實及昆蟲,有時也捕食蜜蜂。據(jù)貴州省梵凈山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石磊觀察,該鳥在梵凈山區(qū)分布于海拔800~2000m處,不同季節(jié)均可
中國蜂業(yè) 2020年7期2020-08-21
- 人體有顏色
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體色系統(tǒng)都和其他人略有不同。人體的體色系統(tǒng)就是決定我們穿什么顏色好看的參照依據(jù)。不少人認為,穿衣配色是大紅該配大綠還是大紫之類的大是大非的問題,色與色之間那點兒微妙的差別處理不該叫配色。事實上,進過我辦公室的好多人都善意地提醒過我:“你的辦公室怎么沒用色呀?”我想,是因為我的辦公室里沒有一堵大家期待中的紅墻吧。沒有飽和的顏色做標志,其他的色便不成為色;沒有色之間宣戰(zhàn)般的對比,就不叫配色,這恐怕是很多人對配色的認識。其實,所謂配色,說的就是根
愛你 2020年22期2020-08-18
- 海里的頭足類在聊什么
隱匿或展現(xiàn)斑斕的體色嚇唬天敵。當然,這些花紋除了用來擬態(tài)欺敵之外,也可以用來交換訊息,比如與同類交換周圍的情報,就像我們使用的旗語??蓜e因為體色變化聽起來很復雜就小看頭足類的“說話”速度,因為色素細胞直接由神經控制,因此頭足類變換花紋的速度非???,唱RAP對它們來說可能都是輕而易舉!不過,每種花紋的變化到底代表著什么意思呢?下面我們就以頭足類中的軟絲做為研究對象,來探索這個謎題。軟絲又叫柔魚、軟翅仔,它的學名叫做“萊氏擬烏賊”,生活在中國臺灣南部海域。跟習
中國水產 2020年7期2020-08-01
- 小龍蝦體色發(fā)黑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戶養(yǎng)出來的小龍蝦體色發(fā)黑,影響成交價格。養(yǎng)殖從業(yè)者有疑惑,投喂同樣的飼料,相鄰的池塘養(yǎng)出的蝦體色差異很大,體色發(fā)黑的蝦常單價低幾元,影響收入。一、小龍蝦體色發(fā)黑的常見原因1.底質不良 小龍蝦屬于底棲生物,池塘底部是小龍蝦生活的環(huán)境,底質對小龍蝦有直接影響。底泥發(fā)黑發(fā)臭,養(yǎng)殖出的小龍蝦常腹部發(fā)黑。2.生長受限 小龍蝦通過蛻殼實現(xiàn)體重快速增長,蛻殼次數(shù)少,個體生長速度受限。長期不蛻殼,小龍蝦殼表面附著物隨之增加,甲殼失去光澤、發(fā)黑。3.缺乏鈣質 小龍蝦的生長需
科學養(yǎng)魚 2020年2期2020-05-12
- 魚類色素細胞及其生態(tài)學意義概述*
根據(jù)環(huán)境迅速改變體色,即生理性(Physiological)體色變化[2]。魚類色素細胞主要存在于表皮的真皮中,其中黑色素細胞、黃色素細胞、紅色素細胞和藍色素細胞含有相應的色素物質,而彩虹細胞和白色素細胞并不含有色素物質,主要依靠反射板或結晶體來反射特定波長的光線,從而呈現(xiàn)出一定的顏色。魚類皮膚的顏色是由于色素物質可吸收特定波長的可見光,并由于細胞質內不同的亞纖維結構對特定波長的可見光不同的折射或者反射而形成的。在不同魚類中,6種類型的色素細胞的數(shù)量、大小
廣西科學院學報 2020年2期2020-03-11
- 四種體色甌江彩鯉形態(tài)性狀與體質量的相關性與通徑分析*
軍 王成輝四種體色甌江彩鯉形態(tài)性狀與體質量的相關性與通徑分析*陳紅林 司周旋 杜金星 許細丹 王 軍 王成輝①(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 農業(yè)農村部淡水水產種質資源重點實驗室 水產科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上海水產養(yǎng)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上海 201306)為了解4種體色類型甌江彩鯉(Cvar.)(“大花”–BR、“粉花”–BW、“全紅”–WR、“粉玉”–WW)的形態(tài)性狀與體質量的相關程度,本研究對12月齡的4種體色甌江彩鯉的相關形態(tài)性狀(體長1、體寬
漁業(yè)科學進展 2019年5期2019-09-27
- 大鯢Agouti基因的克隆、表達及多態(tài)性分析
10032)動物體色(毛色)受自然選擇、性別選擇、遺傳漂變及群體間地理阻隔等因素的影響,呈現(xiàn)出豐富多變的表型,成為進化和遺傳領域的研究熱點。其中,兩棲動物體色的多樣性和變化,對于個體擬態(tài)、逃避捕食、擇偶、體溫調節(jié)等行為尤為重要(Wente & Phillips,2003)。兩棲動物體色主要由真皮層中的3類色素細胞決定:載黑素細胞位于最下層,通過指狀突起擴展到上一層色素細胞之間;中間一層為載虹素細胞,對光有反射和散射作用,產生藍-綠色;最上面靠近表皮的一層是
四川動物 2019年2期2019-04-11
- 最小的海馬,捕獵的高手
裝大師豆丁海馬的體色很鮮亮,目前發(fā)現(xiàn)有紅、黃、灰、白好幾種顏色。你看它粉撲撲、黃晶晶的樣子,就好像“長”在珊瑚叢中一樣。它身上凸起的肉球,和寄居的柳珊瑚身上的息肉很相似,而它的軀體也和柳珊瑚的莖干十分相似,所以這種海馬能夠很容易地混入柳珊瑚中,而不易被發(fā)現(xiàn)。并且,豆丁海馬會根據(jù)不同的寄居珊瑚產生不同的體態(tài),隨時變換體色,很難被捕食者和人類找到。嬌小的捕食高手偽裝使它不易被獵物發(fā)現(xiàn),成為它們捕獵的加分項。它們會躲在珊瑚叢附近,密切關注水流情況,一旦有小蝦、小
大科技·百科新說 2019年12期2019-03-04
- 我們誤會了變色龍
。變色龍通過改變體色來調節(jié)自身溫度:變成深色,吸收熱量;變成淺色,則反射太陽光線,減少熱量吸收。如果變色龍想與同類交流,它們的體色也會發(fā)生變化。雄性用淺色的大色塊展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用深色向入侵者示威;雌性則用體色表明自己是否愿意“結婚”。變色龍的變色技能與它擁有一身無敵的皮膚有關。變色龍皮膚的最外層其實是透明的,而下面3層皮膚都含有特殊的色素(sù)細胞,每層的著色功能都不同:最內層含黑色素細胞;中間層含的色素細胞控制藍色;最外層的色素細胞控制黃色和紅色
紅領巾·萌芽 2018年10期2018-12-19
- 飼料中添加葉酸和VB12對黃顙魚生長和體色的影響
2對黃顙魚生長、體色的影響。結果表明,飼料中添加葉酸和VB12對黃顙魚的生長和餌料系數(shù)均具有顯著的影響(P0.05),對腹部皮膚L*值變化影響顯著(P關鍵詞:黃顙魚 葉酸 VB12 生長 體色中圖分類號:S8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5(b)-0196-05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隸屬鲇形目(Siluriformes)、鲿科(Bagridae)、黃顙魚屬(Pelteobagrus)[1],
科技資訊 2018年14期2018-10-26
- 黃顙魚變成“香蕉魚”怎么辦
魚規(guī)格上去了,但體色卻不行,怎么能賣個好價錢呢?下面我們來說一下黃顙魚體色那些事兒。體表嚴重變黃的黃顙魚,由于體色酷似香蕉故稱之為“香蕉魚”,因顏色過于艷麗,并不被市場所接受,成為養(yǎng)殖中的“問題魚”。蘇州大學葉元土教授等編寫的《魚類營養(yǎng)與飼料配制》(2013年)一書中說到,養(yǎng)殖魚類體色變化的形式主要有兩大類,一是黑色體色的減退或消失,導致魚體出現(xiàn)黃色或白色(又稱為白化),而魚體黑色體色的減退或消失主要是由于黑色素細胞分化受阻導致成熟的黑色素細胞數(shù)量減少。二
農家之友 2018年6期2018-06-20
- MITFa及TYR基因在紅色錦鯉體色發(fā)生不同階段的表達分析
R基因在紅色錦鯉體色發(fā)生不同階段的表達分析田 雪,龐小磊,王良炎,顧 靚,郭生強,李學軍( 河南師范大學 水產學院, 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7 )本研究描述了紅色錦鯉從出膜到體色形成的過程,總結和歸納不同發(fā)育階段體色變化異同點,篩選出6個體色變化較顯著時期,分別為1、2、3、4、12、48 日齡。利用熒光定量PCR分析MITFa及TYR基因在紅色錦鯉6個體色變化時期的表達情況。結果顯示,MITFa基因在1日齡時表達量最高,顯著高于48日齡時(P0.05)。
水產科學 2017年2期2017-12-18
- 吡蟲啉對3種體色型煙蚜取食行為的影響
6)吡蟲啉對3種體色型煙蚜取食行為的影響吳佳星,何應琴,曾賢義,張永強,丁 偉*(西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重慶 400716)為探究吡蟲啉對紅色型、綠色型和褐色型3種體色型煙蚜取食行為的影響,利用刺探電位圖譜(EPG)技術比較3種體色型煙蚜在吡蟲啉處理后的煙苗上的取食行為。結果表明:33.3 mg/L吡蟲啉處理煙苗后,3種體色型煙蚜的非刺探總時間(np波)均長于清水處理的綠色型煙蚜,其中褐色型煙蚜最長,且與清水處理的綠色型煙蚜存在顯著性差異(P煙蚜;體色型;
環(huán)境昆蟲學報 2017年5期2017-11-07
- 甌江彩鯉龍申1號
花和粉花5種基本體色類型。以5種基本體色為標準,建立了該品種的選育基礎群體。之后以體色和生長性能為選育指標,經連續(xù)6代選育,5種基本體色純合度為91%~100%,生長速度提高了13.68%~24.65%。龍申1號甌江彩鯉具有生長快、肉質細嫩、抗逆性強、產量高、容易飼養(yǎng)等優(yōu)點,同時具有一定的觀賞性。適宜在全國稻田等水體中養(yǎng)殖。(安徽 申德林)
農村百事通 2017年18期2017-10-13
- 飼料不同著色劑對紅草金魚生長及血液指標的影響
著色劑 生長 體色 免疫力中圖分類號:S96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3(c)-0130-04近年來,金魚正走入千家萬戶,成為人們居家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觀賞價值也顯得尤為重要。在飼料中添加著色劑可以改善金魚體色,提高其觀賞價值,但是一味地追求其體色的改變,往往忽略了其自身的健康狀況,因此,研究飼料不同著色劑對金魚血液指標的影響是十分必要的。1 試驗材料與方法1.1 試驗魚與養(yǎng)殖管理該試驗所用紅草金魚購自天津市金
科技資訊 2017年9期2017-05-18
- 兩種體色日本蟳卵巢發(fā)育及配偶選擇的研究
24000)兩種體色日本蟳卵巢發(fā)育及配偶選擇的研究喻杰1,韓岳橦1,姜玉聲1,陳蕓燕1,李曉東2,劉胥2,劉慶坤1(1.大連海洋大學農業(yè)部北方海水增養(yǎng)殖重點實驗室,遼寧大連116023;2.盤錦光合蟹業(yè)有限公司研發(fā)中心,遼寧盤錦124000)為探討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體色與繁殖的關系,于2009年3月—2010年1月在大連市黑石礁海域連續(xù)采樣,比較了體色青綠的花蓋和體色暗紅的赤甲紅兩種蟹的性腺指數(shù)和肝胰腺指數(shù),在選擇交配試驗中,研究了
大連海洋大學學報 2016年5期2016-11-10
-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ody Color of YAlO3and Its Defect Equilibrium
38YAlO3的體色與缺陷平衡的關系劉勇1劉天慧1畢淑嫻2安煒3李國寶4田光善3焦桓*,1荊西平*,4 (1陜西省大分子科學重點實驗室,陜西師范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西安710062) (2寧夏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銀川750021) (3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北京100871) (4稀土材料化學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北京100871)利用固相擴散法在1 450℃下制備了YAlO3粉末樣品和陶瓷片樣品,并在不同溫度和不同氣氛(air, O
無機化學學報 2016年3期2016-09-18
- 黃顙魚體色消失與恢復變化規(guī)律
司配方師)黃顙魚體色消失與恢復變化規(guī)律■ 姚仕彬(廣東粵海飼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配方師)姚仕彬,蘇州大學水產動物營養(yǎng)與飼料碩士,在讀博士?,F(xiàn)任廣東粵海飼料股份有限公司配方師,熟悉華東各大品種魚的營養(yǎng)與市場,對黃顙魚的營養(yǎng)需求、病害防治及市場方面,較為熟悉。黃顙魚體色變化的確比較復雜,但也是有規(guī)律可尋。記得2014年年底,在參加蘇州大學葉元土教授倡辦的每年一次“蘇州大學水產動物營養(yǎng)與飼料實驗室年會”時,有位同門師兄分享的黃顙魚體色報告,PPT中出現(xiàn)的一張圖片(
當代水產 2016年9期2016-09-03
- 蚜蟲的生存適應性研究進展
本文主要從蚜蟲的體色、口器、翅型、生殖方式、報警行為及與螞蟻共生6個方面闡述了蚜蟲的生存適應性,以期促進人們對蚜蟲生存適應性的認識,從而做到對蚜蟲的有效防控。關鍵詞:蚜蟲;體色;口器;翅型;報警信息素;互利共生中圖分類號: S433.39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6)05-0175-03蚜蟲為昆蟲綱(Insecta)半翅目(Hemiptera) 蚜總科(Aphidoidea)昆蟲,在地球上出現(xiàn)已約有 2.8 億年,目前世界已知種類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6年5期2016-07-23
- 實用飼料中補充銅對斑點叉尾生長和體色的影響
對斑點叉尾生長和體色的影響。每種飼料設3個重復,每個重復放養(yǎng)20尾魚。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飼料中添加10 mg/kg銅顯著提高了魚體的增重率(P0.05)。飼料中添加0~40 mg/kg銅對斑點叉尾背部皮膚、肌肉色度值、總葉黃素含量及背部皮膚酪氨酸酶活性均未產生顯著影響(P>0.05)。各組血清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活性和總膽紅素(T-Bil)含量以及肌肉水分、粗蛋白質、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無顯著差異(P>0.05)。
動物營養(yǎng)學報 2016年1期2016-04-27
- 愛穿時裝的動物
兔小時候吃紅藻,體色呈玫瑰色;長大后,這種海兔不吃紅藻而是吃海帶,體色就變成褐色了。梅花鹿梅花鹿的體色一年兩變。冬天過去了,梅花鹿及時換上了栗紅色的短毛時裝,露出朵朵白色的梅花斑紋。到了秋天,它又換上了冬裝,白色斑點模模糊糊地隱現(xiàn)在煙灰色的絨毛上。這套時裝既可抵御寒冷,又可適應新環(huán)境。招潮蟹招潮蟹漲潮時藏在洞穴中休息,落潮時外出活動。夜間它披著黃色外套,日出時顏色漸漸變深;白天低潮時,是它一天中最為活躍的時候,它就會換上深紅色的外套。雨蛙雨蛙的體色變化與氣
創(chuàng)新作文(小學版) 2016年3期2016-04-11
- 棉鈴蟲防治技術
而尖的小刺。幼蟲體色多變,可歸納為4個類型。①體色淡紅,背線亞背線褐色,氣門線白色,毛突黑色。②體色黃白,背線亞背淺綠色,氣門線白色,毛突與體色同。③體色淡綠,背線亞背線不明顯,氣門淡黃色,毛突與體色同。④體色深綠,背線亞背線不明顯,氣門淺黃色。1.3蛹。紡錘形,紅褐色至黑褐色,長13.0~23.8mm,寬4.2~6.5mm。腹部第5~7節(jié)背面與腹面前緣有7~8排稀而大的半圓形刻點,氣孔較大。1.4成蟲。體長15~20mm,翅展31~40mm。雌蛾黃褐色,
現(xiàn)代農村科技 2016年23期2016-03-28
- 三種體色黃鱔群體遺傳多樣性分析
30031)三種體色黃鱔群體遺傳多樣性分析凌俊,江河,胡玉婷,段國慶(安徽省農業(yè)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31)利用線粒體Cyt b基因部分序列測序技術研究3種體色黃鱔Monopterus albus群體(深黃斑鱔、青黃斑鱔、青斑鱔)的遺傳多樣性與遺傳差異。結果顯示:三個群體黃鱔共有變異位點53個,單倍型36個;平均單倍型多樣性分別為0.9153、0.7517、0.9457;平均核苷酸多樣性分別為0.00426、0.00211、0.00601。
水產學雜志 2016年4期2016-02-07
- 家蠶體色研究進展*
00716)家蠶體色研究進展*崔坤蓉 葉 川 周 維 柴春利(西南大學生物技術學院,重慶 400716)生物體表著色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生物現(xiàn)象,其中,以昆蟲的體色最為豐富多彩,引人注目。作為鱗翅目昆蟲的模式生物之一,家蠶體色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本文簡述了決定昆蟲體色形成的色素種類及其生物合成途徑,重點介紹了家蠶幼蟲及成蟲的體色研究進展。家蠶;色素;體色自然界中幾乎所有的生物都具有一定的顏色,有些色彩單一,有些則色彩豐富,并形成各種各樣的條紋和花斑。不同
蠶學通訊 2015年1期2015-04-06
- 暹羅斗魚雜交體色遺傳
希等暹羅斗魚雜交體色遺傳海南三亞·張希等暹羅斗魚因其色彩艷麗、體色絢爛而成為眾多消費者青睞的觀賞魚品種。暹羅斗魚雄魚天生好斗,其作為娛樂工具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人們捕捉野生斗魚后,通過馴養(yǎng)繁殖和長期的逐步改良,使之不斷呈現(xiàn)出更多能穩(wěn)定遺傳的體色,極大的豐富了陷落斗魚的色彩品系,成為獨具魅力的觀賞魚品種。觀賞和把玩暹羅斗魚大有風靡全球之勢。通過定向選育,開發(fā)新的暹羅斗魚品系是廣大觀賞養(yǎng)殖戶和愛好者的共同目標。研究暹羅斗魚顏色的遺傳規(guī)律對于顏色品系的改良和選育意
花卉 2015年1期2015-02-21
- 幾種不同品系暹羅斗魚體色遺傳規(guī)律的初步研究
品系內雜交組合的體色分離比例。結果表明,土耳其綠色、皇室藍色和鐵銹藍色在F2中個體的分離比例為1∶2∶1,斷定F1和F2代中的皇室藍色均為雜合體,符合一對等位基因的孟德爾分離規(guī)律,土耳其綠色與鐵銹藍色之間為不完全顯性關系。紫色蝶翼系斗魚皮膚的紅色和黃色,無論正交還是反交,F(xiàn)1全部為紅色,F(xiàn)2中紅色與黃色的個體分離比例為3∶1,符合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紅色由顯性基因控制,黃色由隱性基因控制。關鍵詞 暹羅斗魚 ;體色 ;遺傳 ;研究分類號 S965Inherita
熱帶農業(yè)科學 2014年8期2014-09-23
- 不同體色黃鱔生物學特性的研究現(xiàn)狀及前景*
影響產生了豐富的體色,深黃大斑鱔、淺黃細斑鱔、青灰鱔是黃鱔養(yǎng)殖生產過程中較為常見的3種體色[7]。深黃大斑鱔身體細長,體圓,體色標準,背部體色深黃,背部和兩側分布有黑褐色大斑點,斑點在背部一般排列成3列,呈帶狀,腹部花紋較淺甚至無花紋;淺黃細斑鱔體形標準,體表淺黃,背部分布有形狀不規(guī)則的黑褐色斑點,斑點比較細密,也排列成帶狀,腹部花紋較淺;青灰鱔背部體色呈泥灰色,全身分布有排列不規(guī)則的黑褐色細密的小斑點,這些斑點散布體表,腹部布滿花紋,顏色較深[8]。陳芳
江蘇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年3期2014-09-17
- 魚類體色研究現(xiàn)狀
子不斷增加,魚類體色出現(xiàn)異常的現(xiàn)象也越來越普遍。如斑點叉尾鮰、黃顙魚、黃鱔體色異常,草魚、鯉魚體色變白現(xiàn)象等。本文就魚類體色形成機制以及影響因素作以簡述。1 魚類體色形成機制魚類的體色是通過色素細胞及其所含的色素產生的,并受神經系統(tǒng)和內分泌系統(tǒng)調節(jié),能隨著環(huán)境的改變而產生適應性變化。這種變化是通過鱗片和皮膚中色素細胞內的色素體選擇性地吸收特定波長的光而反射其他波長的光來完成[3]。色素體可分為光反射色素體和吸光色素體。其中,光反射色素體有虹彩細胞;而吸光色
飼料博覽 2014年2期2014-05-06
- 我們都有隱身衣
棲息地顏色相近的體色或花紋來偽裝自己,使自己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這種偽裝方法叫作保護色。endprint動物們利用與棲息地顏色相近的體色或花紋來偽裝自己,使自己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這種偽裝方法叫作保護色。endprint動物們利用與棲息地顏色相近的體色或花紋來偽裝自己,使自己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這種偽裝方法叫作保護色。endprint
少兒科學周刊·兒童版 2014年1期2014-03-10
- 甌江彩鯉
——龍申1號
花和粉花5種基本體色類型。2000年,以5種基本體色為標準,建立了該品種的選育基礎群體;之后以體色和生長性能為選育指標,經連續(xù)6代選育,5種基本體色純合度達到91.55%~100.00%,生長速度提高13.68%~24.65%。該品種具有生長快、肉質細嫩、抗逆性強、產量高、容易飼養(yǎng)等優(yōu)點,且具有一定觀賞性能。適宜區(qū)域該品種適宜在全國稻田等水體中養(yǎng)殖。
鄉(xiāng)村科技 2014年19期2014-03-03
- 光譜分析揭示紅耳龜(Trachemys scripta)體色的兩性異形
iridis)的體色飽和度隨著被寄生蟲感染程度的升高而降低(Václav et al, 2007),即體色能夠反映雄性的質量,可作為雌性選擇雄性的可靠標準。最新研究也表明,雄性體色的變異與其形態(tài)、健康狀態(tài)、統(tǒng)治地位和配對狀態(tài)呈相關性(Martín & López, 2009)。然而,目前,對龜類的相關研究甚少。另外,包括龜類在內的許多爬行動物均具有四面體顏色視覺,其中包含人眼無法探測的紫外光部分(Ventura et al, 1999; Honkavaar
Zoological Research 2013年5期2013-09-20
- 趣談海洋動物的婚戀
成熟的魚類,它的體色體貌都會呈現(xiàn)顯著的變化,外觀一目了然。體色變化是海洋魚類性成熟最明顯的標志,一般雄魚體色變化比雌魚更加明顯。如石斑魚、蝴蝶魚、寬鰭魚、鰉魚等,這些魚在性成熟時,其雄性身體的某一部分會變色:石斑魚的腹部、蝗魚的臉部變紅色,隆頭魚體色變藍,寬鰭魚的背部變成綠色等不同顏色。更有趣的是,海洋魚類的性成熟和人類的性成熟,在兩性體色上的變化恰恰相反。人類性成熟期,變化體色表現(xiàn)最明顯的是女青年,“女大十八變,越變越漂亮”。魚類則不然,凡是性成熟的魚類
科學24小時 2010年2期2010-12-31
- 3種不同體色黃鱔生長速度的比較
025)3種不同體色黃鱔生長速度的比較陳 芳(長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楊代勤,蘇應兵(長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采用室內水族箱養(yǎng)殖,通過150 d的生長試驗,對黃斑鱔、青黃斑鱔、青斑鱔3種不同體色的黃鱔(Monopterusalbus)的生長速度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表明:絕對增重、增重倍數(shù)、體重絕對生長率均以黃斑鱔最高,分別為27.6 g、2.88、1.84 g/d;青黃斑鱔次之,分別為22.4 g、2.33、
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 2009年8期2009-11-29
- 瘋狂變色之謎
隨環(huán)境變化而改變體色?它們又是靠什么來變換色彩的呢?變色不僅為了偽裝對于第一個問題,相信同學們都能輕松回答,因為變色龍是自然界中當之無愧的“偽裝高手”,為了逃避天敵的侵犯和接近自己的獵物,它們常會在轉眼之間改變身體顏色(變色龍變色只需20秒!),將自己融入周圍的環(huán)境之中。不過,這個答案只能算答對了一半。因為動物專家新近發(fā)現(xiàn),變色龍變換體色不僅僅是為了偽裝,體色變換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能夠實現(xiàn)變色龍之間的信息傳遞,便于和同伴溝通,簡單說,變換體色就是變色龍的“
課堂內外(小學版) 2009年9期200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