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立德樹人理念,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已逐漸成為思政育人體系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持續(xù)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與廣泛關注。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可塑造道德品質,指引人生方向,建立正確、系統(tǒng)的價值理念。文章將從不同維度探尋基于立德樹人理念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課程育人實效性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立德樹人;育人實效性;思想政治課程
一、 引言
高中生普遍處在心理發(fā)展、生理發(fā)育的關鍵階段,該階段形成的人生觀念、道德理念、價值理念會對其后續(xù)人生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當前,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主體仍為理論,而多數(shù)理論知識較為抽象、專業(yè),很可能引發(fā)學生無聊、厭倦、枯燥、抵觸的心理情緒。多數(shù)思政教師在創(chuàng)建思政課堂時,潛意識地忽視育人實效性,導致思政教學逐漸陷入誤區(qū)。諸如,教學目標不明確、不精準,教學方案過于主觀,未能立足于學生視角思考教學問題,依然遵循過于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沒有明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不注重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未能有機融合生活實際與教學理論。上述教學問題很難為學生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無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難以增強思政課程的育人實效性?;诖?,圍繞立德樹人背景下的高中階段思想政治課程育人實效性進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義。
二、 明確立德樹人為核心的思政教學目標
在高中教學體系中,思想政治教學的核心理念始終是學生為本,而各項教學活動也應立足于學情實際。相應地,教師應深入分析人教版教材的特點,圍繞立德樹人確立思政教學目標,強化人格塑造效果,將情感滲透到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明確學生在思政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將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營造快樂、自由、舒適的學習氛圍,逐步將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課堂演變?yōu)楹献骺缭绞降慕虒W課堂。同時,高中教師也應明確新課程標準的核心內涵,對課程教育理念進行創(chuàng)新,組織學生參與思政教學實踐活動,調動其學習熱情與探究興趣,引導學生圍繞所學知識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推動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方位發(fā)展,進而將活力與生機注入思想政治課堂。
為落實立德樹人理念,思政教師應從以下幾點入手,明確教學目標:
第一,堅持圍繞立德樹人理念構建教學模式,將高中生的發(fā)展與實際需求放置于教學首位。
第二,建立和諧、有序、良好的師生關系,始終保持與學生相互平等的健康心態(tài),摒棄過往高高在上的教學心態(tài),積極營造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效果。
例如,在圍繞人教版教材《樹立正確消費觀》單元進行講解時,教師可立足于身邊事例分析教師與學生生活實際中的日常消費現(xiàn)象,組織學生參與自我批評、相互批評等活動;向小學生傳遞正確的消費觀念,以強化思政教學效果。教師還應圍繞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不良消費習慣進行恰當評價并給出建議,引導學生自主針對教師是否嚴格遵循正確消費觀進行點評。考慮到部分學生礙于情面,不愿指出教師的錯誤,教師可引導學生用匿名方式指出教師存在的各類不良消費習慣,而教師也應針對學生給出的評價問題進行匯總、歸納、整理、分析。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圍繞教材文本中所提到的理論知識組織學生參與討論、分析、交流活動。上述教學策略可強化師生間的交流、互動、溝通,活躍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正確、健康的消費觀念,有機融合思想政治教學與立德樹人理念。
三、 有機融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
基于立德樹人理念,高中教師應有機融合實踐教學活動與理論教學活動,為社會輸送合格的社會主義人才。在創(chuàng)建思想政治課堂時,教師可立足于人教版教材,引領學生體會社會生活,感悟社會生活,踐行立德樹人理念。在開展思政教學活動時,教師還應結合學情實際,推動實踐與理論相融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碰撞,創(chuàng)建富有生機與活力的思政課堂,持續(xù)強化思想政治課程的育人實效性。相應地,對絕大多數(shù)高中生而言,其很難自主意識到自身所負有的社會責任感,無法主動汲取正確價值觀念與公共道德意識;因此,教師可將相對專業(yè)的思政理論知識融入包含復雜社會背景的日常生活與學習活動當中,明確人教版教材所講述的理論知識;結合課外實踐活動,延展知識的教學邊界,重視思政教學的相互作用,使其相輔相成,相互影響。
例如,在圍繞高中人教版教材《價格影響因素》進行講解時,教師可有機聯(lián)系日常生活實際與課堂教學活動,借助多媒體設備將學生較為關注的事物展現(xiàn)給學生;包括衣服、鞋子、電子產(chǎn)品、學習工具等事物的價格變動情況。通過比對不同時期、不同物品的價格變動趨勢,引領學生了解同一件物品在不同時間的價格變化態(tài)勢。教師還可引領學生主動思考上述物品出現(xiàn)較大價格變動的核心原因。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多數(shù)學生無法正確分析電子產(chǎn)品、學習工具、服裝的價格變化原因;這就要求教師應結合商品自身價值、供求關系等多方面因素,對價格產(chǎn)生的影響進行專業(yè)化講解。再比如,在完成《價格影響因素》的教學任務后,學生可重新總結不同商品在不同季節(jié)的變化趨勢,歸納價格的變化規(guī)律,深刻認知供求關系對商品價格的實際影響,推動學生體味社會生活,可將傳統(tǒng)抽象、專業(yè)的理論知識具象化、簡單化;而圍繞生活實例講解理論知識推動,有助于實現(xiàn)教學活動的和諧發(fā)展,切實提高思想政治課堂的育人實效性。簡而言之,通過有機融合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將難以理解、抽象、專業(yè)的理論知識融入日常生活,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主觀能動性,推動其獨立思考,充分踐行立德樹人理念,強化思政教學活動的育人實效性,進而達成理想的教學目標。
四、 堅持與時俱進地完善思政教學模式
基于素質教育背景,思想政治課程在高中教學體系中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育人作用。在思政學習活動中,高中生可汲取充足的思想教育養(yǎng)分。但是,當前高中階段的學生教學卻未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部分思政教師不重視德育教學活動,更傾向于單一、固定、老套的教學方式,難以充分調動小學生興趣與注意力。同時,思政教學內容過于無趣、枯燥、乏味,嚴重影響學生對于思政課程的學習積極性與探索興趣,阻礙育人實效性的提升。為改善上述問題,強化思政課程的育人實效性,教師應嚴格遵循立德樹人原則,引入先進的教育思想,革新思政教學模式,充分展現(xiàn)思想政治課程所具有的實踐性,強化整體的育人實效性。
不同于其他類型的高中科目,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更注重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的實效性?;诖耍瑸橥黄苽鹘y(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與禁錮,在創(chuàng)建思想政治課堂時,教師可立足于人教版教材內容,積極引入社會熱門話題。作為緊跟時代發(fā)展潮流且與時俱進的主流學科,圍繞思想政治課程所開展的教學活動應緊跟時代發(fā)展的腳步,從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兩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例如,在圍繞高中人教版教材《傳統(tǒng)文化繼承》單元進行講解時,在開展教學活動前,教師應立足于經(jīng)濟社會的變化,依托科技化的網(wǎng)絡平臺與科技設備,強化師生間的溝通交流;緊跟時代發(fā)展腳步,引入社會熱點文化事件,組織學生了解非遺文化傳承的實踐活動。該項活動重點講解中國傳統(tǒng)民俗、中國傳統(tǒng)民風、中國經(jīng)典寶藏、經(jīng)典文物、經(jīng)典評劇、經(jīng)典京劇、經(jīng)典戲劇等方面?;谏鲜霰尘埃處熆衫眯畔⒒夹g收集與之相關的視頻、音頻、圖片資料;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與文物、戲劇演藝相關的紀錄片,讓學生可直觀詳細地認知我國傳統(tǒng)文化。
五、 緊貼時事政治開展思政教學活動
在高中教學體系中,思想政治課程具有較強的與時俱進屬性以及超強的時代感。在創(chuàng)建思想政治課堂時,教師也應關注時事與時俱進,挖掘近期國內外的時事政治,深入分析社會熱點新聞,結合實際情況凸顯出社會熱點。教師還應引領高中生圍繞社會問題發(fā)表意見與見解,結合政治事件感悟思想政治理論的核心,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問題分析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在開展思想政治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充分展現(xiàn)立德樹人理念所具有的教學優(yōu)勢,引入情境教學、案例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方法,依托實踐教學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課程所具有的育人實效性。
比如,在圍繞人教版教材《國家權力機關》單元進行講解時,教師應組織學生反復觀看近些年的兩會專題報道;圍繞兩會開展專題調研活動,詢問學生:“國家權力機關之間的聯(lián)系?”“人大代表擁有哪些權利?”“人民代表大會擁有哪些職權?”通過設置上述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尋教材中的關鍵知識點,主動吸納新知識,緊跟時代發(fā)展潮流,了解社會時政的新動態(tài)。簡而言之,將時事政治融入思政課堂,可充分踐行立德樹人理念,凸顯市政教學活動的實效性。通過將基礎信息與政治教學相融合,可推動學生深入了解社會信息并從中汲取具有教育價值的即時信息,緊隨社會時代潮流,與時俱進地學習較為先進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
六、 引入信息化技術,優(yōu)化思想政治課堂
在新形勢下,教師應深入研究核心價值觀所蘊含的基本要求、豐富內涵以及重大意義,構建社會實踐、校園文化、課堂教學多種要素融為一體的思政育人平臺,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思政課;根據(jù)黨的政策方針與學業(yè)教育標準,持續(xù)完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體系,進而強化青少年的思政教學培訓質量。在創(chuàng)建思想政治課堂時,教師應明確立德樹人為核心的教育任務,而立德樹人理念也為學生指明了未來發(fā)展方向與改革思路。因此,教師應嚴格踐行立德樹人理念,把握課程改革的核心思路,明確學生為核心,強化課程育人實效性。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以學生為本具體是指:給予學生需求充分尊重。了解學生人格發(fā)展需求,結合社會實際與學情實際創(chuàng)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培養(yǎng)師生情感,推動學生素養(yǎng)的全方位可持續(xù)發(fā)展。
近幾年科技的迅猛發(fā)展,社會各界愈發(fā)注重新媒體所具有的教育價值。在創(chuàng)建思想政治課堂時,高中教師也應積極開拓創(chuàng)新,結合新媒體的發(fā)展趨勢,緊抓立德樹人理念的教育機遇;依托新媒體技術,對思政教學形式與思政教學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以強化立德樹人理念,充分展現(xiàn)思想政治教學的育人實效性。在思政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突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局限。依托新媒體技術搭建交流平臺,方便“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間開展思政交流活動,突破過往空間與時間的局限。同時,教師可利用新媒體打通師生雙方的討論、交流渠道,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消除其思想戒備,營造寬松、自由、坦誠、交互的討論環(huán)境,推動教師深入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針對具體的思想問題開展教育引導活動,以強化思政教學效果。在此基礎上,思政教師還可進一步展現(xiàn)新媒體的引領作用,定期將富含正能量的健康思政信息上傳至新媒體,用碎片化的信息影響學生,以強化新媒體教學質量。結合新媒體的傳媒特點,創(chuàng)新教學格局,優(yōu)化教學節(jié)奏,為學生營造更為完善的教學環(huán)境,切實增強整體的育人實效性,提高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
七、 結語
綜上所述,思政教師應正確認識立德樹人理念的核心。通過明確立德樹人為核心的思政教學目標,有機融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堅持與時俱進地完善思政教學模式,有助于切實增強思想政治課程的育人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楊永晶.立德樹人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育人實效性研究[J].好家長,2019,110(168):123-128.
[2]錢樸梅.立德樹人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育人實效性研究[J].科幻畫報,2019,185(109):160-163.
作者簡介:
朱秀鋒,江蘇省泰興市,江蘇省泰興市第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