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平
廣州商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何香凝藝術設計學院
《考工記》記載了齊國時期各行各業(yè)的手工制作規(guī)范及工藝技術,其在中國科學技術發(fā)展、工藝美術生產工藝、古代城市建設與管理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書中最具設計思想價值的,莫過于“天時、地氣、材美、工巧”的思想,這一思想貫穿全書。以此觀點切入并對這一設計思想進行剖析,對于建立現代設計思想理論具有重要的意義。
《易經·說卦》中說:“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保?]此處所說的“三才”就是指“天、地、人”,可見中國古代就已經有了上天下地以及人主宰萬物的思想。戰(zhàn)國時期的《孟子·公孫丑下》中寫道:“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逼渲兄v到自然條件、地理環(huán)境、人心向背的重要作用。另《孫臏兵法·月戰(zhàn)》中說道:“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可見,講究順應天之時運、接地之氣養(yǎng),主張人與自然的融合統(tǒng)一這種思想從《周易》開始便影響著各行各業(yè)。如在軍事謀略中,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在農業(yè)方面,則體現在“天時、地宜、人力”;而在手工藝行業(yè)中,即今天所說的設計領域,則表現在“天時、地氣、材美、工巧”了。
《考工記·序官》中說:“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2]這一系統(tǒng)、完善的設計思想將自然界的各種元素與人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構建出具有中華文化特征的思想要素。《考工記》中記載了大量的案例,充分論證了“天時、地氣、材美、工巧”是創(chuàng)造精品的重要因素。
《考工記》的開篇部分對整部著作進行了全面的論述。在講造物的起源時說道:“知者創(chuàng)物, 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爍金以為刃,凝土以為器,作車以行陸,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作也?!保?]可以看出,在古代中國就有“創(chuàng)物”一說,指的是知者(智者)并非親自動手去操作,而是通過“設計”。因此,“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并非指圣人親自創(chuàng)作了作品,而是各項事務都是由圣人做好了規(guī)劃和設計,再由工人通過操作去制作出來。創(chuàng)新思想是特別強調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智者具有創(chuàng)新思想方能創(chuàng)造出新的事物,再以能工巧匠加以傳承和發(fā)展。只懂得技術、技藝的工人,或者說擁有精湛手藝的工匠,不能稱之為智者,因為他們缺少設計的靈魂——創(chuàng)新。工匠們通常停留在繼承和遵循傳統(tǒng)的思想,是極為保守的?!皠?chuàng)物”兩個字充分體現了古代智者對生活品質的理想追求,道出“創(chuàng)新”器物方為設計的靈魂。正如翟墨先生所說:“設計之要義是創(chuàng)物—創(chuàng)生—創(chuàng)符,即創(chuàng)造真的日用物品產品、善的生態(tài)智態(tài)環(huán)境、美的視覺傳達符號,以利于人類的悠然同存。簡稱創(chuàng)生悠存主義?!保?]可見,“創(chuàng)物”“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創(chuàng)意”的核心就在于“創(chuàng)”字,其是設計的本質。
《考工記》中說道:“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則不時,不得地氣也。”[5]“天有時”指的就是事物都具有時間的特性。設計師在“創(chuàng)物”時要遵循時間性,同樣,評價設計作品也要將其置于具體的時間和環(huán)境之中來分析、評論。如今天我們常說的傳統(tǒng)的圖案、傳統(tǒng)的風格等。什么是“傳統(tǒng)”?當我們翻看20世紀80年代的設計作品,就要站在當時的情境之中去評論。所有今天優(yōu)秀的“創(chuàng)新”作品,都會成為明天的傳統(tǒng)?!犊脊び洝分兄赋觯骸疤煊袝r以生,有時以殺;草木有時以生,有時以死;石有時以泐;水有時以凝,有時以澤:此天時也。”[6]花開花落、一年四季周而復始,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類的意志而改變的。因此,人們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掌握規(guī)律變化并合理應用,從而創(chuàng)造出精品器物。
“地有氣”是指以大地的自然屬性為根本,地理環(huán)境的不同會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器物?!犊脊び洝分信e出植物水果及動物的例子證明自然界存在地氣之利,其曰:“橘逾淮而北為枳,鴝鵒不逾濟,貉逾汶則死,此地氣然也。”[7]自然界的植物生長受地氣影響,而人造的器物和設計的作品也是受地氣影響,文中曰:“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粵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為良,地氣然也?!保?]可見,不同地方所制造的器物與地氣有關,不同地方有獨特的地域特點。
遵循自然界的變化規(guī)律便是設計的基本準則,這一設計思想顯得尤其寶貴并體現在《考工記》的每一個章節(jié)之中。例如在《弓人為弓》這一篇里面,記載了弓箭的設計與制作是需要經歷很長時間的,其原因便是一年之中不同季節(jié)的變化不同。例如冬天適合制作弓干,夏天適合制作弓繩等。一把好的弓因材料和工藝的不同而選擇在最佳的條件下去完成。自然界中的相關設計與管理中也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特別是現代的水庫建設、橋梁建設等?!犊脊び洝分兄v道,世界上任何兩座大山之間,一定是有河流的。因此,所有河道的設計必定要遵循水往低處流這一自然規(guī)律,體現了尊重自然的設計理念。
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設計思想還體現在對自然界的模仿上,即“仿生設計”。古代的編鐘、磬等各種樂器的設計,通常會為了配合整體的裝飾而描繪自然界的奇禽異獸的造型圖案,甚至包括人類自己的造型。如“恒無力而輕,其聲清陽而遠聞。無力而輕,則于任輕宜;其聲清陽而遠聞,于磬宜”[9]。古人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設計思想,對自然界的模仿行為的根源就是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如果說單純對自然界造型的模仿是較為表面的,那另一種類型的仿生設計則突破了外形而去追求自然規(guī)律。例如在“天圓地方”的意識下,《輿人為車》這一章節(jié)中便說不同部位的設計要“仿生”。“軫之方也,以象地也。蓋之圜也,以象天也。輪輻三十,以象日月也。蓋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10]軫作為古車架下方起到重要支撐作用的方形木塊,雖小但用處大,其形狀便是極為簡單的正方形,車箱的設計卻不會使用正方形,而是設計為長方形。二者與車蓋的造型相對,形成了天與地的關系。所以車輪的輻條象征著太陽和月亮。而車蓋之弓為二十八根,對應的正是二十八星宿。
創(chuàng)造出精品必須依靠精致的材料以及與之對應的施工工藝,這樣,“材美”與“工巧”便形成了相輔相成的關系。好的材料是造物的基礎,選擇的技術是制作精品的保障。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意為光有精美的材料或光有精湛的技術都無法打造精品,而要二者兼有。早在先秦時期,中國的手工業(yè)就已經有較大的規(guī)模。其分工明確細致、工種合理,在手工生產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先進經驗。當時的工藝創(chuàng)作材料主要來源于大自然的現成材料,不管是肌理還是材質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所以在選擇材料時是以“美”作為標準之一。
而精巧的工藝,即《考工記》中所說的“工巧”,是“合以為良”設計思想的核心所在。不管物品的功能有多么完美,都是以主觀意識下的創(chuàng)意和精湛的加工工藝來實現的。自古以來,中國就注重“巧”,如“能工巧匠”“ 心靈手巧”“巧奪天工”等。這個“巧”與投機取巧的“巧”不同,它不是膚淺的巧,而是具有更加深刻意義的“巧妙”“大巧若拙”之“巧”??梢?,光有“美材”或只有“工巧”都無法設計和制作出“良品”。
《考工記》中關于“天時、地氣、材美、工巧”四者決定產品質量的觀點,進一步講清楚了四者之間的先后關系、邏輯關系。古代創(chuàng)造精品,對天時和地氣的自然條件是非常依賴的,可以說是“看天吃飯”。擁有了天時、地氣、材美之外,還需要重視掌握了高超技能人才的主動性。這已經成為貫穿《考工記》的設計思想和造物理念。如關于“弓人為弓”,書中說道:“取六材,必以其時。六材既聚, 巧者和之?!保?1]在合適的時節(jié)選擇合適的材料后,以工之巧去實施工藝,一把好的弓從材料到工藝也就達到精湛的水平,可見具有良好的條件、材料和精湛的工藝是完美之“弓”的基本條件。“合以為良”的核心主要體現在“良”上,天時、地氣是來自大自然的因素,人類無法左右之,但卻可以通過科學的認識而去利用它。而材美和工巧則是取決于人們自己的主觀因素,這些因素決定著設計能否成為“良品”?!昂弦詾榱肌钡脑O計思想主張人與天地之間、自然與文化之間、理想與現實之間、客觀與主觀之間、特理特性與性格之間、自然與人工之間、審美與實用之間的和諧關系,努力使設計融入大自然。
先秦時期,車輛的設計和制作是社會生產過程中最耗費時間和財力的設計項目之一。同時車輛也是重要的生產產品,根據使用用途可以分為“兵車”(軍用車輛)、“田車”(打獵用的車子)和“乘車”(乘用車)。車輛是古代最重要的物品,《考工記》中把其歸類到攻木之工,對其的敘述占整部著作的五分之一。其篇幅之所以大,主要原因在于車輛的設計與制作是“一器而工聚”設計管理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其所涉及的材料、設計圖紙、工序等是最多的。正如《考工記》中說的:“有虞氏上陶,夏后氏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輿。故一器而工聚焉者,車為多?!保?2]從方案的設計和制造的工藝上來看,車輛的構造非常復雜,集合了各種不同類型的工作,最終才能生產出完整的車輛。可見整個造物過程中,從簡入繁、集多工種于一體的管理思想漸漸地形成。
而《考工記》中“察車之道”的觀點充分說明了車輪的設計在整車制作中的重要性??疾煲惠v車的設計和制造水平應從車輪開始,因為車輪是用于行駛載物的重要部分。文中指出“樸屬”“微至”,就是指整車之間各個零件之間要配合得恰到好處方能發(fā)揮車輛的最佳功能,設計思想體現的是“實用性”和“可靠性”。中國在兩千多年前的《考工記》中便以文字記載的方式,對設計思想、造物理念、工藝經驗做了如此具體的闡述:“輪已崇,則人不能登也;輪已庳,則于馬終古登阤也。故兵車之輪六尺有六寸,田車之輪六尺有三寸,乘車之輪六尺有六寸。”[13]從人機工程學的角度,從實用性出發(fā),確定了不同用途車輛設計的尺寸標準。
《考工記》系統(tǒng)、完整地總結了“天人合一”的設計思想,在人和自然規(guī)律之間建立起和諧共生的情感關系?!疤鞎r、地氣、材美、工巧”是優(yōu)秀設計產生時需要具備的基本要素。設計的客觀條件和人們的主觀設計思想以及高超的工藝相結合,方能達到“器美”。 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設計之間和諧共生,也體現在“一器而工聚”的先進造物理念和“察車之道”的人機工程學上。設計和制造出具有實用性、可靠性、“雖由人作,宛如天開”的器物,是對《考工記》設計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實踐,具有科學性和現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