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佳艷 陳科科 盛菊萍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診冠脈介入治療患者預后的影響。方法:于2020年1月-2021年11月時間段內,選擇80例來我院接受治療的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按照住院號尾數單雙隨機劃分,劃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預后效果,獲得研究結果。結果: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HAMD和HAMA評分結果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2組結果差異顯著,P<0.05。結論:對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診冠脈介入治療的患者,采取心理干預護理措施,可增強預后效果,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急診;冠脈介入治療;心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5--01
急性心梗具有突發(fā)性特點,致死率與死亡率很高,急診PCI是一場與急性心肌梗死的“賽跑”,需醫(yī)護人員全力以赴。經急診治療后患者還需接受系列的治療,后續(xù)的風險依舊很大,很多患者會產生恐懼、焦慮不安、害怕等情緒,采取心理干預措施,可有效緩解?,F結合研究,作如下報道: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在平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行急診PCI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納入標準:①急診PCI術后入住本院心內科及重癥監(jiān)護室,并接受術后隨訪的患者;②患者有一定的理解力、語言表達能力;③本人和家屬愿意接受問卷調查。
1.2 排除標準 ①術前有明確診斷的精神科疾病患者;②年齡≥78歲;③術后病情不穩(wěn)定,出現心源性休克者;④患者及家屬不愿意接受調查者。按照住院號尾數單雙隨機劃分,劃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研究選擇80例患者,下壁梗死例數為28例,下壁及右室梗死11例,廣泛前壁梗死11例,前間壁梗死13例,合并心源性休克例數為10例,室性心動過速2例,二度房室傳導阻滯5例。將患者隨機劃分為2組。其中,對照組40例,男性2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齡為(53.58±12.575)歲 。研究組40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齡為(57.076±9.606)歲 。所有患者均有胸痛不超6h的情況,心電圖符合AMI。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營造舒適溫馨的病房環(huán)境,保持室內溫濕度適宜,消除患者的恐懼感與陌生感,讓其舒適住院。進行心血管疾病知識宣教,生命體征及并發(fā)癥監(jiān)測,穿刺部位護理,大小便指導等。
1.2.2 實驗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行“雙心護理”干預,首先,為患者進行全面評估,了解其心理情緒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保障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配合后期治療。當發(fā)現患者出現不良情緒時,為其提供心理疏導,采用談話疏導等,消除患者的焦慮不安情緒。通過轉移患者的注意力,達到緩解疼痛感的目的。其次,做好健康宣教。整理心肌梗死疾病的相關知識,面向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增強其對疾病的認識,避免因為疾病認識不足造成心理問題。積極和患者進行交流溝通,并且耐心傾聽患者的疑問,為患者提供幫助和服務。最后,護理人員要根據手術治療要求和術前準備工作要求,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有關事項,包括手術流程和注意事項等,讓患者提前做好準備,保持輕松地心理狀態(tài),積極配合手術的開展。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診冠脈介入手術前、手術中與手術后,做好心理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全面優(yōu)質的服務,促進患者康復。重視家庭與社會對患者的支持,鼓勵家屬參與到患者PCI術后康復中,多關心患者、安慰患者,理解患者、陪伴患者,充分尊重患者,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增強治療信心。
1.3 觀察指標? ①分別于PCI術后第1d及第3d,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評價兩組患者心理狀況,HAMA,HAMD分別由14和17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按癥狀由輕至重計1-4分,分值與焦慮、抑郁程度呈正相關。②使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面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調查,統(tǒng)計護理滿意度。將統(tǒng)計的結果,劃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計算護理滿意率[2]。③記錄兩組患者生活完全自理時間、住院時間。④統(tǒng)計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HAMA、HAMD評分比較? 干預第一天,2組患者的HAMD評分結果差異不顯著,P>0.05,干預第三天研究組患者的HAMD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詳細結果如表1所示。2組結果差異顯著,P<0.05。
干預第一天,2組患者的HAMA評分結果差異不顯著,P>0.05,干預第三天研究組患者的HAMA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詳細結果如表2所示。2組結果差異顯著,P<0.05。
2.2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中非常滿意例數為9例、滿意例數為25例、不滿意例數為6例,滿意率為85%。研究組中非常滿意例數為21例、滿意例數為18例、不滿意例數為1例,滿意率為97.5%。2組之間結果差異顯著,P<0.05。
兩組患者康復進程比較? 實驗組患者生活完全自理時間早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住院時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2.4? 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術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總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顯示,我國每年大約有上百萬的人死于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險性更高,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xù)性缺血缺氧造成的心肌壞死。臨床上患者多出現劇烈且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心電圖出現變化,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甚至會出現心律失?;蛘咝牧λソ叩劝Y狀,威脅患者的生命[3]。急診多實施PCI救治,治療需患者積極配合。很多患者對此類疾病存在不正確的認知,很容易產生不良情緒,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會刺激交感神經興奮,收縮心肌毛細血管,影響PCI術后治療效果。采取心理干預措施,通過心理評估與生理狀態(tài)監(jiān)測、心理疏導等措施,引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有效配合治療,改善治療預后[4]。經過有效心理干預疏導,構建了良好的護患關系。上述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的滿意率為85%、研究組的滿意率為97.5%。2組之間結果差異顯著,P<0.05。實驗組患者生活完全自理時間均早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住院時間可能與患者體重、年齡、基礎病的治療等關系,體現不明顯。對照組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為27.5%;研究組總發(fā)生率為10%。
參考文獻:
[1]段泉泉,勝利.焦慮及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效度[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 2012, 26(9): 676-679.
[2]李娟娟.心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診冠脈介入治療患者預后的影響[J].人人健康,2020(07):156.
[3]康紅宇.心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診冠脈介入治療預后的影響[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8,9(20):143-144.
[4]劉桂林,陳奏良,段淑英.心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診冠脈介入治療患者預后的影響[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8,22(21):2904-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