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紫荊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觀察世界發(fā)展形勢,準確把握國內改革發(fā)展大勢,放眼全球治理,推動中國大國外交取得新發(fā)展:打造全球伙伴關系網絡,以實現中國夢為使命構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倡導“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新的全球治理理念等。中國大國外交呈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堅持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強調“底線思維”,彰顯大國責任意識,弘揚正確義利觀等。
關鍵詞:新時代;中國大國外交;中國特色
中圖分類號:D8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437(2021)04-0019-0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觀察世界發(fā)展形勢,準確把握國內改革發(fā)展大勢,放眼全球治理,推動中國大國外交取得新發(fā)展,并呈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
一、中國大國外交的新發(fā)展
(一)全面推進合作共贏新理念,打造全球伙伴關系網絡
中國的外交理論與實踐堅持合作共贏。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地區(qū)之間的沖突頻繁發(fā)生,恐怖主義依然存在。事實證明,任何一個國家“單打獨斗”都是不行的,只有團結起來,攜手合作,才能實現互利共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合作共贏的理念落實到對外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國不搞一家獨大,提出以和平取代沖突,以伙伴關系代替盟友或敵對關系,強調要建立新型國際關系,不走過去對抗的老路,堅持走對話的新路,堅持與世界各國做朋友,努力實現共贏。
(二)以實現中國夢為使命,構建中國大國外交
中國大國外交必須在實現中國夢的語境下展開。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的外交工作是要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保駕護航的。在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中國大國外交的重要使命。中國絕不走“強國必霸”之路,始終遵循和平發(fā)展道路,堅持實現民族復興與促進世界發(fā)展相統(tǒng)一,決定走出一條大國復興的新路。中國大國外交立足于中國的基本國情,根植于社會主義理念,發(fā)端于中華文明,契合當今時代潮流和世界大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定地維護國家的一切發(fā)展權益,發(fā)展全方位伙伴關系網絡,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幫助世界各國人民實現夢想。中國夢不僅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中國人民的幸福與世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中國給世界帶去的是機遇、是未來,而不是挑戰(zhàn),更不是威脅。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再多的污言穢語都軟弱無力。
(三)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建設,為國際間合作打造了一個新的平臺,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關注與認可,不少國家積極加入其中。隨著更多國家的加入,“一帶一路”建設成為了國際社會相互交流、共謀發(fā)展的重要平臺,不僅帶來了國內經濟的發(fā)展,而且在共商共建共享過程中促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文化的繁榮、社會的和諧。在共建中追求共贏,根本區(qū)別于零和博弈這種只有一方勝出的合作理念,是一種非零和博弈思想,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一劑良藥。
(四)深化國際社會共識,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的國家利益與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是相通的,中國人民的命運同世界人民的命運也是一體的。與世界各國開展友好合作,促進共同發(fā)展是中國外交的一貫主張,構建新型國際關系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成為新時代中國大國外交的中心任務。所謂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不同國家和民族在共同利益、共同價值、共同責任基礎上所結成的命運攸關的整體。利益共同體是命運共同體的起步階段,中國將通過與其他國家的交流合作進一步向政治安全共同體、社會文化共同體等不斷拓展,進而走向最高層次的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體現了與世界各國共謀和平發(fā)展的信念與決心,彰顯了中國外交的價值追求,顯著提升了中國的外交軟實力。這一思想的提出不僅提高了中國的國際感召力,還有利于逐步破除各種“中國威脅論”的言論,為中國的進一步發(fā)展作出了思想輿論上的準備,也為人類作出了新的重要貢獻。
(五)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提出中國的全球治理觀念
一方面努力提高發(fā)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領域中的話語權。隨著越來越多的發(fā)展中國家的興起,二戰(zhàn)后建立的國際治理機制已經不能滿足這些國家的需求。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支持推進世界銀行和國際基金組織等機制改革,積極呼吁增加發(fā)展中國家在這些重大國際機制中的話語權和投票權。同時,中國也積極主導建立了一些以發(fā)展中國家為主的國際組織及其合作機制。其中中國提出創(chuàng)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發(fā)展迅速,成員國的數量已經超過了一些傳統(tǒng)的金融機構,成為全球第二大多邊開發(fā)金融機構。另一方面,中國在解決全球問題上作出了越來越多的貢獻。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各地暴發(fā),中國對世界各國抗擊疫情、世衛(wèi)組織的抗疫工作以及世界經濟復蘇等方面貢獻著巨大的中國力量。中國積極參與世衛(wèi)組織所發(fā)起的抗疫活動;中國為全球抗疫提供了充足的物資支持,穩(wěn)定了全球的產業(yè)鏈和供應鏈。同時截止2020年4月底超過99%的復工復產率為世界經濟恢復和發(fā)展提供了生機和希望。中國已經日益成為全球治理的主力軍。
二、中國大國外交的特色
(一)堅持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
歷史地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中國外交實踐正是由于黨的領導才不斷開創(chuàng)新局面。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西方對我國外交上的種種限制,中國當時只與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外交局面一時難以擴大。即便如此,黨和國家領導人堅持社會主義的外交方針不動搖,牢牢扭住黨的領導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不放松,堅持在困境中推進中國外交發(fā)展,最終取得了恢復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等外交成就。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外交局面不斷擴大,取得的外交成績更加豐碩。進入新時代以來,在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大國外交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成就,多次舉辦世界級的外交會議,中國大國外交呈現出全面開花、遍地結果的特征。
中國大國外交的一系列成績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因此,堅持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是我國外交的鮮明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決定了中國的一切外交工作必須在黨的領導下進行,所以我們可以認為這一特色是中國大國外交的根本特色。所謂根本,一方面是強調這一特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說明在談論中國大國外交的特征時,首先就要強調這一特色,然后才能討論其他特色,如果沒有這一特色,很難有其他特色的生成。
(二)強調“底線思維”
中國絕不走“強國必霸”的老路。中國堅持和平發(fā)展展現了中國對于其他國家的友好態(tài)度和主張。同時,中國也設有一定的外交底線,即堅決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fā)展利益,絕不容許他國非法侵占中國的國家利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不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中國始終維護一個中國原則,反對港獨、臺獨等言論和行為,堅決維護東海、南海的領土主權以及海洋利益等,維護中國近海局勢的穩(wěn)定。在目前的大國關系中,中美關系仍處于一個復雜的狀態(tài),美國對華也進行了多方面的遏制。美國需要清晰地認識中國的發(fā)展道路以及戰(zhàn)略底線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中美兩國之間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中國將堅守外交底線,堅定地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
(三)彰顯大國責任意識
多年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積極為世界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體現出中國的責任意識和大國風范。進入新時代,中國更加積極有力地參與全球性事務,在推動世界經濟增長、構建新型安全體系、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承擔了相應的大國責任,體現了大國擔當。
在構建新型安全體系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包括世界安全觀、亞洲安全觀、核安全觀等一系列新的安全觀。首先針對諸如地區(qū)沖突、強權干涉等全球性挑戰(zhàn)仍然存在的現狀,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以發(fā)展求安全、以平等求安全、以互信求安全、以合作求安全、以創(chuàng)新求安全”的新型世界安全觀,并且主張各國和各國人民應該共同享受尊嚴、發(fā)展成果和安全保證。面對交錯復雜的國際安全威脅,各國應該團結起來,共同面對,才能解決各種問題和挑戰(zhàn)。其次,隨著亞洲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的提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努力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亞洲安全之路”,并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民將幫助亞洲各國共同實現繁榮的亞洲夢,共同創(chuàng)造屬于亞洲人民的美好未來。最后,習近平總書記認為發(fā)展核能存在著安全風險和挑戰(zhàn)。為此,必須堅持“理性、協(xié)調、并進的核安全觀”,國際社會要開展更加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國際合作。除此之外,中國在聯合國維和行動中也作出著突出貢獻,并且宣布拿出200億元人民幣建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包括增強其使用綠色氣候基金資金的能力。所有這些都彰顯了中國的大國責任意識。
(四)弘揚正確義利觀
由于西方社會在過去長期主導國際社會規(guī)則,利益至上的觀點一直被追捧為至高無上的行為準則,不公正不合理的舊秩序難以根除和改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世界各國之間的命運早已經相互關聯,這種利益觀不再符合時代潮流,義利兼顧才是正確的價值準則。
重義輕利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道德準則,習近平總書記根據當前國際局勢的新動向,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適應世界發(fā)展的價值準則。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正確義利觀,強調在對外工作中要在政治上堅持公平正義,經濟上要共同發(fā)展。如中國大力推進與非洲的合作,并決定向非洲提供6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促進了中非關系的進一步提升,體現出中國以義為先的正確的義利觀。
此外,中國的義利觀還體現在嚴格遵守國際法,反對國際政治不公平現象,參與全球治理等各個方面。中國在對外工作中以義為先,不干涉別國內政,主動分享本國的發(fā)展經驗,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方案。正確義利觀弘揚和拓展了中國的傳統(tǒng)價值觀,體現了中國的價值取向,為加強與發(fā)展中國家的合作等提供了重要的價值原則基礎。
————————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43.
[2]習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為指導 努力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8-6-24.
[3]王毅.探索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之路[J].世界知識,2013(15):29.
[4]劉建飛.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時代特色[J].國際問題研究,2017(2):40.
[5]陳宗海.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發(fā)展: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外交思想[J].思想理論,2018(11):36.
[6]陳海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zhàn)略思想探析[J].理論學刊,2018(2):22.
[7]凝聚共識 促進對話 共創(chuàng)亞洲和平與繁榮的美好未來:在亞信第五次外長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4-29.
[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53.
[9]羅建波.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理念、新戰(zhàn)略與新特色[J].西亞非洲,2017(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