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明
水泥廠建設基礎工程費用特別是樁基工程費用,在整個工程建設投資中所占比重較大,隨著水泥廠建設國際工程的增多,掌握國外樁基設計規(guī)范并充分認識國內(nèi)外設計差別非常必要。本文通過對美國標準(以下簡稱“美標”)和印度標準(以下簡稱“印標”)單樁豎向承載力公式法以及國標(中國標準)、美標、印標單樁靜載試驗法進行研究對比分析,得出了一些結(jié)論,供業(yè)界同仁參考。
美標單樁承載力計算根據(jù)非粘性土、粘性土和粉土等土質(zhì)的不同,分別采用不同的計算公式。不論哪種土質(zhì),總的豎向受壓承載力均包含樁側(cè)阻力和樁端阻力兩部分,公式如下:
式中:
Qult——單樁豎向受壓極限承載力
Qs——由樁身摩擦提供的樁側(cè)阻力
Qt——由樁端承載提供的樁端阻力
fs——單位面積樁側(cè)阻力平均值
As——與土接觸的樁身表面積
q——單位面積樁端阻力
At——樁端有效面積
2.1.1 非粘性土單樁承載力
非粘性土單樁承載力計算需考慮臨界深度Dc;臨界深度以上,有效土壓力隨深度線性增加;臨界深度以下,有效土壓力保持不變。松散砂土Dc=10B,中密砂土Dc=15B,密實砂土Dc=20B,B為樁徑。
單位面積樁側(cè)阻力計算如下:
式中:
K——側(cè)壓力系數(shù)
δ——樁土間摩擦角
D——有效土壓力計算深度
γ'——土體有效重度
單位面積樁端阻力計算如下:
式中:
Nq——樁端承載力系數(shù)(見圖1)
圖1 Nq與內(nèi)摩擦角關(guān)系
2.1.2 粘性土單樁承載力
粘性土樁側(cè)阻力是由粘土對樁身的粘附力引起的,單位面積樁側(cè)阻力計算如下:
式中:
ca——樁土間粘附力
α——粘附系數(shù)(見圖2)
cu——粘土不排水剪切強度
粘性土單位面積樁端阻力計算見式(8):
2.1.3 粉土單樁承載力
單位面積樁側(cè)阻力計算如下:
圖2 α與不排水剪切強度關(guān)系曲線
式中:
c——土層粘聚力
單位面積樁端阻力計算如下:
由2.1.1,2.1.2,2.1.3確定的單樁極限承載力除以安全系數(shù)即為單樁允許承載力,安全系數(shù)取值見表1。
印度標準單樁承載力計算分顆粒土和粘性土兩種類型。
2.2.1 顆粒土單樁承載力
顆粒土單樁極限承載力計算如下:
式中:
Ap——樁端橫截面積
D——樁身直徑
γ——樁端土體容重
Nγ——樁端承載力系數(shù),取值見表2
Nq——樁端承載力系數(shù),取值見圖3
PD——樁端有效土壓力,需考慮臨界深度,當Φ≤30°時,臨界深度15D,當Φ≥40°時,臨界深度20D
Ki——第i層土側(cè)壓力系數(shù),打入樁取值范圍1~1.5
PDi——第i層土有效土壓力
δi——第i層樁土間摩擦角
Asi——第i層樁身表面積
2.2.2 粘性土單樁承載力粘性土單樁極限承載力計算如下:
ApNccp為樁端阻力,為樁側(cè)阻力。
式中:
Ap——樁端橫截面積
Nc——樁端承載力系數(shù),取9
cp——樁端平均粘聚力
αi——第i層土粘附力系數(shù),見圖4
ci——第i層土平均粘聚力
表1 EM 1110-2-2906安全系數(shù)取值
表2 樁端承載力系數(shù)Nγ取值
圖3 Nq與內(nèi)摩擦角關(guān)系曲線
圖4 α與不排水剪切強度關(guān)系曲線
Asi——第i層樁身表面積
2.2.3 由標準貫入試驗確定非粘性土單樁承載力
飽和非粘性土中鉆孔樁單樁極限承載力可按下式計算:
式中:
N——樁端標準貫入錘擊數(shù)平均值
L——樁端進入持力層深度
B——樁身直徑
Ap——樁端橫截面積
As——樁身表面積
對于不可塑粉土和細粒砂土單樁極限承載力,按下式計算:
由式(11)~(14)所得單樁極限承載力除以安全系數(shù)為安全荷載,印標安全系數(shù)取2.5。
本文對印度某項目直徑600mm樁(樁長25m)和直徑800mm樁(樁長35m)分別進行了單樁受壓承載力計算,根據(jù)勘察報告的土層描述,場地以粉土為主,近似計算比較如下:
(1)直徑600mm樁承載力計算
對地勘報告第5處鉆孔直徑600mm樁,考慮承臺埋深2m,樁身計算范圍-2m~-27m,地下水位-3.5m。根據(jù)鉆孔數(shù)據(jù)計算單樁承載力結(jié)果如下:
表3為第5處鉆孔美標印標樁側(cè)阻力計算結(jié)果。
(2)直徑800mm樁承載力計算
對第2處鉆孔直徑800mm樁(樁長35m),根據(jù)鉆孔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印標單樁承載力極限值5 584kN,安全荷載2 234kN;美標單樁承載力極限值6 013kN,單樁承載力允許值2 004kN。
表4為公式法單樁承載力對比。
對比發(fā)現(xiàn),單樁豎向承載力極限值美標略大于印標,而特征值美標小于印標,這是因為美標安全系數(shù)為3,印標為2.5。兩種標準確定的單樁承載力相差約10%。
表3 第5處鉆孔美標印標樁側(cè)阻力計算結(jié)果
表4 公式法單樁承載力對比
國標由載荷試驗結(jié)果確定單樁豎向受壓極限承載力,詳見JGJ106-2014建筑基樁檢測技術(shù)規(guī)范第4.4.2條。
根據(jù)美標樁基設計手冊EM 1110-2-2906,由載荷試驗確定單樁軸向受壓承載力極限值,取以下三條所得結(jié)果的平均值為受壓承載力極限值。
(1)荷載凈沉降關(guān)系曲線中沉降值0.25inch對應的荷載;
(2)荷載凈沉降關(guān)系曲線中曲線角度顯著變化點對應的荷載;
(3)荷載凈沉降關(guān)系曲線上斜率0.01inch/ton對應的荷載。
Principles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Seventh Edition)-BRAJAM.DAS一書中有關(guān)單樁承載力極限值的定義為:荷載凈沉降關(guān)系曲線由曲線變?yōu)樨Q直線的點所對應的荷載為單樁承載力極限值;或者后一階段曲線為線性變化,并且很小的荷載增量引起很大的沉降變化,則陡變線性段起點對應的荷載為極限荷載。
根據(jù)印度樁基規(guī)范IS 2911 part4,由靜載試驗確定單樁豎向安全荷載,按以下規(guī)定執(zhí)行:
對直徑≤600mm樁,取如下兩種情況的較小值為安全荷載:
(1)總位移12mm對應最終荷載的2/3;
(2)總位移等于均勻樁樁徑10%或擴徑樁擴徑部分直徑的7.5%對應的極限荷載的1/2。
對直徑>600mm樁,取如下兩種情況的較小值為安全荷載:
(1)總位移為18mm和2%樁徑較小者對應的最終荷載的2/3;
(2)總位移等于均勻樁樁徑10%或擴徑樁擴徑部分直徑的7.5%對應的極限荷載的1/2。
對與前述實例為同一地點的直徑600mm樁(樁長25m)和直徑800樁(樁長35m)進行單樁靜載試驗,結(jié)果見圖5和圖6。
(1)直徑600mm樁承載力計算
對直徑600mm樁,根據(jù)印度標準,取總位移為2%樁徑(即12mm)所對應荷載的2/3,與總位移為10%樁徑(即60mm)所對應荷載的1/2,兩者的較小值為安全荷載,則直徑600mm樁安全荷載為min(178×2/3,280/2)=118t(1 156kN)。
根據(jù)中國規(guī)范,荷載沉降曲線為緩變型,取沉降40mm所對應荷載為極限荷載,單樁承載力極限值為240t,單樁承載力特征值為240/2=120t(1 176kN)。
圖5 直徑600mm試樁荷載沉降關(guān)系曲線
圖6 直徑800mm試樁荷載沉降關(guān)系曲線
根據(jù)美標樁基手冊,需按照荷載凈沉降曲線確定單樁承載力極限值。依據(jù)試樁結(jié)果的荷載沉降數(shù)據(jù),繪制荷載凈沉降曲線,如圖7、圖8所示。
圖7 直徑600mm試樁荷載凈沉降關(guān)系曲線
圖8 直徑800mm試樁荷載凈沉降關(guān)系曲線
根據(jù)美標樁基設計手冊EM 1110-2-2906,凈沉降曲線中沉降值0.25inch對應的荷載為1 800 kN,沉降曲線中曲線角度顯著變化點所對應的荷載為2 100kN,荷載沉降曲線上斜率0.01inch/ton對應的荷載為2 050kN;(1 800+2 100+2 050)/3=1 983kN,承載力允許值為1 983/2=992kN。
根據(jù)Principles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Seventh Edition)-BRAJA M.DAS一書中單樁承載力極限值的定義,單樁承載力極限值為2 100kN,承載力允許值為2 100/2=1 050kN。
表5為直徑600mm樁按不同規(guī)范確定的單樁承載力。
(2)直徑800mm樁承載力計算
對于直徑800mm樁,按印度標準確定的安全荷載為min(375×2/3,590/2)=250t(2 450kN);按中國規(guī)范確定的單樁承載力極限值為500t,特征值為500/2=250t(4 900kN);根據(jù)美標樁基手冊,單樁承載力極限值為(3 700+4 750+4 500)/3=4 316 kN,承載力允許值為4 316/2=2 158kN;根據(jù)Principles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Seventh Edition)-BRAJAM.DAS一書中單樁承載力極限值的定義,單樁承載力極限值為4 650kN,承載力允許值為4 650/2=2 325kN。
表5 直徑600mm樁按不同規(guī)范確定的單樁承載力
表6 直徑800mm樁按不同規(guī)范確定的單樁承載力
表7 不同規(guī)范單樁承載力特征值對比
表8 公式法和試樁法單樁承載力特征值對比
表6為直徑800mm樁按不同規(guī)范確定的單樁承載力,表7為不同規(guī)范單樁承載力特征值對比。
對比發(fā)現(xiàn),同一試樁結(jié)果,用中、美、印三種標準確定的單樁承載力特征值均比較接近,國標和印標結(jié)果基本一致,美標略小。
由表8可知,對本文所選實例,美標和印標公式法確定的單樁承載力特征值均小于試樁結(jié)果,美標和印標600mm樁公式法與試樁法比值約為75%,即試樁承載力可提高25%,800mm樁比值約90%,即試樁承載力可提高10%。
本文對美標和印標單樁豎向受壓承載力公式法進行了分析,并對國標、美標和印標三種規(guī)范試樁確定承載力的方法進行了總結(jié),以實際工程地勘資料和試樁結(jié)果為對象,分別按中美印標準計算單樁承載力并進行對比分析,得出以下結(jié)論:
(1)美標和印標單樁受壓承載力計算公式基本相同,非粘性土樁端阻力計算略有不同,此外印度標準提供了基于標準貫入試驗確定樁基承載力計算公式。
(2)公式法單樁受壓承載力極限值美標略大于印標,而特征值美標小于印標,兩種標準確定的單樁承載力相差不大。
(3)對于試樁確定單樁承載力,國標和印標結(jié)果一致,美標略低。
(4)對比單樁承載力公式法與試樁法,美標和印標公式法均小于試樁結(jié)果,對不同樁徑試樁承載力提高幅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