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鄭板橋早年塾師經(jīng)歷對其人生發(fā)展的影響

      2021-01-14 07:50:41呂全國
      關鍵詞:塾師江村鄭板橋

      呂全國

      (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 科研處,湖北 孝感 432000)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素以詩、書、畫名世。鄭板橋幼隨父學,成家后從事過塾師職業(yè)。由于他在《板橋自敘》中對自己的塾師職業(yè)只字未提,所以其塾師經(jīng)歷鮮為人知,學界也少有關注。但對鄭板橋來說,這段塾師經(jīng)歷形成了其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對其日后的人生發(fā)展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一、鄭板橋早年的塾師經(jīng)歷

      鄭板橋(1693-1766),原名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清代書畫家、文學家,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歷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其父鄭立庵,以教書為業(yè)。少年時代跟隨其父親學習,沒有別的老師,在其父親開辦的塾館接受啟蒙、讀經(jīng)教育,受其父儒學思想影響較深。鄭板橋卓爾不群,為人與為學不循常理。20歲時,因酷愛詩詞、書畫,鄭板橋決定不走尋常路,拋棄制義,師從同鄉(xiāng)先輩陸種園學填詞,21歲又開始繪畫創(chuàng)作。在面臨人生的職業(yè)選擇時,鄭板橋沒有像父輩一樣操塾師業(yè),他首先想到的是賣畫,《署中示舍弟墨》詩云:“學詩不成,去而學寫。學寫不成,去而學畫。日賣百錢,以代耕稼。實救困貧,托名風雅?!盵1]85然而,他的畫當時還無人欣賞,賣不起價錢,根本不可能賴以養(yǎng)家。迫于生計,鄭板橋于26歲(1718年)前后外出開館授徒,設塾于真州(今江蘇省儀征市)之江村。據(jù)《鹽城縣志》等記載,鄭板橋還曾在興化竹泓、鹽城沙溝等地設塾授徒[1]326。

      鄭板橋起初并不想子承父業(yè),但謀生乏術,選擇“讀書—教塾”的人生模式實屬迫不得已。其實,清代像鄭板橋這樣父子兩代皆為塾師者并不少見,因為塾師家庭的子弟在教育上略具優(yōu)勢,讀書較為用功,對于功名多少有些期待,但在科場揚名之前多半也會子承父業(yè)。

      鄭板橋曾自作一首《村塾示諸徒》詩,記錄了他為塾師的實況。詩云:“飄蓬幾載困青氈,忽忽村居又一年。得句喜拈花葉寫,看書倦當枕頭眠。蕭騷易惹窮途恨,放蕩深慚學俸錢。欲買扁舟從釣叟,一竿春雨一蓑煙?!盵1]11鄭板橋一介寒士,為生活、為前程四處奔波,不得已淪為鄉(xiāng)間塾師,陷入困頓潦倒,年復一年,似乎人生暗淡,心灰意冷。鄭板橋詩中流露出對教書生活的無奈,只想買得扁舟一葉,到江邊做個優(yōu)游自在的漁翁。以這樣一種職業(yè)心態(tài),書恐怕是教不好的了,以致愧對“學俸錢”,生怕誤人子弟。

      鄭板橋教塾的真州江村一帶,是個“占山水之勝”的好地方,此地多紳商富戶,園林星羅棋布,處處小橋流水,風景秀麗可人,為鄭板橋吟詩作畫之佳境。清代早期著名畫家石濤(1642-約1707)在此建有“真州讀書學道處”,又寫過《白沙翠竹江村閣詩十三首》,還畫過一幅《江村泛舟卷子》。鄭板橋的教館立于江邊,每逢清秋之時,便會早起看竹,每當情致涌動,便展開畫紙,盡情揮毫畫竹,題畫有云:“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于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總之,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獨畫云乎哉!”[1]333-334可見他在教館時,仍執(zhí)意追求繪畫,除技法之外,感悟上也大有長進。上述高論,即為傳統(tǒng)繪畫理論之經(jīng)典。

      鄭板橋教館期間,留連于江村一帶的自然景色,游歷了真州的一些名勝古跡,如為紀念春秋時期伍子胥渡江而興建的“伍相祠”、“浣女祠”等遺跡,這些都有詩歌記述?!墩嬷蓦s詩八首》之三云:“寒衣新熨折參差,一笑裘毛落許時。脾土漸衰唯食粥,風情不減尚填詞。雪中松樹文山廟,雨后桃花浣女祠。最愛卷簾高閣上,楚江晴碧晚煙遲。”[1]103《真州八首》之六云:“伍相祠高百尺樓,屯田遺墓也千秋。溪邊花落三春雨,江上潮來萬古愁。無主泥神常趁廟,失群才子且低頭。畫船半破零星板,一棹殘陽寂寞游?!盵1]105

      在江村數(shù)年,鄭板橋還以詩會友、以文會友、以酒會友,與張仲芲、鮑匡溪、米舊山、方竹樓等人,相互間詩聯(lián)倡和,情誼深厚?!墩嬷莅耸住分辉疲骸敖^語燕雜啼鶯,淡淡煙籠繡畫城。沙岸柳拖騎馬客,翠樓簾卷賣花聲。三冬薺菜偏饒味,九熟櫻桃最有名。清興不辜諸酒伴,令人忘卻異鄉(xiāng)情[1]104?!?/p>

      由于鄭板橋沉迷于書畫,對教讀生活充滿厭倦,不愿多下功夫,因此職業(yè)所得對家庭生計并無多大的改善,其窮困潦倒之狀,常見諸筆端。詩云:“瑣事家貧日萬端,破裘雖補不禁寒。瓶中白水供先祀,窗外梅花當早餐。結網(wǎng)縱勤河又冱,賣書無主歲偏闌。明年又值掄才會,愿向秋風借羽翰[1]24。”

      鄭板橋之窮困,或許與其藝術家式的生活方式有關。鄭板橋從26歲設塾授徒,至40歲中舉,中間有十多年的光陰,教館經(jīng)歷約占其半,另一半光陰則四處游歷、賣畫,如:32歲出游江西,33歲出游北京,34歲賣畫揚州,35歲客于通州,36歲讀書揚州天寧寺[2]326-328。父親去世時,鄭板橋曾作《七歌》,感嘆人世艱辛:“鄭生三十無一營,學書學劍皆不成。市樓飲酒拉年少,終日擊鼓吹竽笙。今年父歿遺書賣,剩卷殘編看不快。爨下荒涼告絕薪,門前剝啄來催債?!瓗啄曷渫叵蚪#\事十事九事殆。長嘯一聲沽酒樓,背人獨自問真宰??菖畲禂嗑脽o根,鄉(xiāng)心未盡思田園。千里還家到反怯,入門忸怩妻無言[1]9-10?!?/p>

      鄭板橋39歲時喪妻,備嘗人生酸楚,痛定思痛,于是決定回到讀書—應舉的老路,于次年赴南京參加鄉(xiāng)試,并一舉成名,作《得南闈捷音》詩云:“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載征途發(fā)達遲[3]23。” 中舉之后,鄭板橋的人生終于迎來一片坦途,之后是中進士,做縣官,不再為物所累。

      二、鄭板橋早年塾師經(jīng)歷對其人生發(fā)展的影響

      鄭板橋在人生最困苦的時候以塾師職業(yè)賴為生計,這段經(jīng)歷唯其酸楚凄零,所以刻骨銘心。也可以說塾師生活融入鄭板橋的生命感悟,成為其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之一。鄭板橋成名后的為官與為人、詩文與書畫,都烙下了塾師經(jīng)歷的印記。

      其一,塾師的饑貧使鄭板橋深深體會到底層百姓生活之艱難,奠定了悲天憫人的情懷。板橋先生教塾師時,不堪貧賤,常常為衣食所困,這使他能夠對民間疾苦感同身受,在有機會、有能力的時候盡力為百姓做些實事善事。為官時,他精勤為民,救濟貧寒?!斗犊h署中寄舍弟書》云:“吾輩讀書人,入則孝,出則弟,守先待后,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盵1]224知山東濰縣時,鄭板橋畫竹以贈友人,題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2]238當?shù)佤[饑荒,他便想方設法救濟災民,《清史列傳·鄭燮》云:“官濰縣,是歲歉,人相食。燮大興修筑,招遠近饑民赴工就食。籍邑中大戶,令開廠煮粥輪飼之。有積粟,責其平糶,活者無算[4]?!鞭o官后,鄭板橋亦時常幫助鄉(xiāng)里貧寒人家,《清稗類鈔·義俠類》云:“鄭板橋嘗官山東濰縣,乾隆時罷歸家居。嘗作一大布囊,凡錢帛食物皆置其中,隨取隨用,或遇故人子弟及同里貧善之家,則傾與之[5]。”

      其二,塾師經(jīng)歷豐富了鄭板橋詩畫創(chuàng)作素材,增加了創(chuàng)作靈感。一是塾師成為鄭板橋的創(chuàng)作題材,使他留下了兩首廣為流傳的塾師作品。第一首是《自嘲》(又名《教館詩》):“教館原來是下流,傍人門戶過春秋。半饑半飽清閑客,無鎖無枷自在囚。課少父兄嫌懶惰,功多子弟結冤仇。而今幸作青云客,遮卻當年一半羞[1]111?!边@首詩生動地刻畫了塾師職業(yè)的無奈與困窘,并對自己能夠由科舉入仕,徹底擺脫塾師命運感到莫大的慶幸。第二首是《道情》十首之五:“老書生,白屋中,說黃虞,道古風,許多后輩高科中。門前仆從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龍,一朝勢落成春夢。倒不如蓬門僻巷,教幾個小小蒙童[1]187。”大意是人生起落無常,與其舍身求功名,不如隱身鄉(xiāng)間教書,還能過些安穩(wěn)日子。道情是古代的曲藝之一,以說唱的形式,反映人生與世情。板橋先生在《道情》開場白中說:“我先世元和公公,流落人間,教歌度曲,我如今也譜得道情十首,無非喚醒癡聾,消除煩惱。每到青山水綠之處,聊以自遣自歌,若遇爭名奪利之場,正好覺人覺世[1]185?!倍墙甜^所在地真州江村的秀色美景激活了鄭板橋的藝術細胞。他在從興化奔赴江村教館的途中,看到途中美景,詩興大發(fā),吟《曉行真州道中》道:“僮仆飄零不可尋,客途長伴一張琴。五更上馬披風露,曉月隨人出樹林。麥秀帶煙春郭迥,山光隔岸大江深。勞勞天地成何事,撲碎鞭梢為苦吟?!币源朔从乘嘀凶鳂返男那?。江村竹林美景深深吸引了他,使他一生鐘愛畫竹,并成就了他得以名世的竹畫。三是清閑的塾師生活使他有充裕的時間對書道畫藝進行深刻感悟和反思。他在江村畫竹時,通過反復觀察、思考和實踐,提煉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論,這也許就是鄭板橋教館生涯中最大的收獲。

      其三,教塾之江村成了鄭板橋的精神家園,一生都十分懷念。塾師生活雖然寄人籬下,但畢竟悠閑自在,恬靜淡泊,鄭板橋寄情于江村的田園風光,寫詩作畫以自遣。雍正十三年(1735年)夏,已是舉人身份的鄭板橋重游江村,作家書《儀征縣江村茶社寄舍弟》,云:“江雨初晴,宿煙收盡,林花碧柳,皆洗沐以待朝暾,而又嬌鳥喚人,微風疊浪,吳、楚諸山,青蔥明秀,幾欲渡江而來。此時坐水閣上,烹龍鳳茶,燒夾剪香,令友人吹笛,作《落梅花》一弄,真是人間仙境也。嗟乎!為文者不當如是乎?”[1]236后來到山東范縣為官,鄭板橋在《范縣呈姚太守》詩中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其辭曰:“落落漠漠何所營,蕭蕭淡淡自為情。十年不肯由科甲,老去無聊掛姓名。布襪青鞋為長吏,白榆文杏種春城。幾回大府來相問,隴上閑眠看耦耕[1]48。”又填詞《滿江紅·思家》云:“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樓臥。有詩人某某,酒人個個?;◤讲粺o新點綴,沙鷗頗有閑功課。將白頭供作折腰人,將毋左[1]167。”江村的舊景與故人令他時常懷念,巴不得早點告老還鄉(xiāng)。鄭板橋為官十一載,61歲“乞疾歸”,回揚州會故人舊友,興致頗高,口占一聯(lián)云:“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3]3366?!睔q再次重訪真州江村,留下了十幾首詩詞。在《真州雜詩》中,他對真州不吝其詞,大加歌頌,仿佛真州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

      塾師經(jīng)歷雖然困苦不堪,卻是鄭板橋一生中珍貴的精神財富,不僅給他的仕途,而且給他的文學和繪畫作品提供精神滋養(yǎng)。推而廣之,塾師經(jīng)歷對于傳統(tǒng)士大夫而言,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一是傳統(tǒng)社會讀書人的職業(yè)選擇空間相當有限,塾師成為其非常便利的謀生手段,雖然清貧,仍不失一條生計;二是塾師處于社會底層,可以真切地感受人間百態(tài),砥礪品行,磨練意志,孕育情懷;三是塾師職業(yè)組織松散,缺乏制度化的規(guī)范,為底層文人實現(xiàn)個人追求(如參加科舉考試、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研究學問等等)提供了便利。據(jù)張仲禮對19世紀一些杰出人物的生平調查,大部分人“在成為政治上或學術上和成功人士之前曾擔任過塾師[6]102。” 到19世紀晚期,仍有約40%的紳士以塾師為職業(yè)[6]106。

      古代知識分子很少有人直接以塾師作為人生追求,這就導致塾師們對于職業(yè)活動缺乏足夠的熱情,很難從中實現(xiàn)個人價值。于是塾師們一方面通過科考尋覓向上流動的機會,一方面通過文藝創(chuàng)作或學術研究來顯露才華。這樣,即使舉業(yè)不順,還可以留下一兩部著作。比如蒲松齡以“聊齋先生”著稱,焦循、許瀚以考據(jù)學名世。其他如訓詁學名家王筠(1784-1854)、俞正燮(1775-1840)都曾以塾師為業(yè)[7]287。 相比較而言,鄭板橋算是底層文人的“成功人士”,既有幸步入仕途,又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猜你喜歡
      塾師江村鄭板橋
      魅力南江村
      快樂語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46
      鄭板橋:掙脫“小人儒” 回歸“君子儒”
      文史春秋(2019年12期)2019-04-13 13:49:50
      西熱江村
      寶藏(2018年8期)2018-08-31 07:27:52
      江村《吳鎮(zhèn) 秋嶺歸云》
      中華詩詞(2018年2期)2018-06-26 08:47:34
      改對聯(lián)
      三月三(2017年10期)2017-10-25 17:50:48
      段祺瑞的寬容
      幸福·悅讀(2017年7期)2017-07-25 08:18:35
      段祺瑞的寬容
      幸福(2017年20期)2017-01-30 13:51:20
      鄭板橋勸學
      及時雨
      堆龙德庆县| 汕头市| 平陆县| 云安县| 阿克| 江油市| 贺州市| 康平县| 大庆市| 武宣县| 台州市| 沅江市| 新竹县| 富阳市| 神农架林区| 灵璧县| 三亚市| 红原县| 宁夏| 双桥区| 乌兰察布市| 额济纳旗| 越西县| 承德县| 甘谷县| 思南县| 图木舒克市| 大理市| 漾濞| 麻江县| 平阳县| 同德县| 汉源县| 湖南省| 安阳市| 灌云县| 格尔木市| 南召县| 邵阳县| 昌江| 武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