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現(xiàn)永,張 麗
(1.通許縣人民醫(yī)院腦血管病區(qū),河南 通許 475400;2.鄢陵縣中醫(yī)院神經內科,河南 鄢陵 461200)
腦梗死是腦部供血突然中斷,引發(fā)腦組織急性缺血、缺氧,通常伴隨神經功能損傷,一旦發(fā)現(xiàn)或治療不及時極易誘發(fā)嚴重腦損傷及卒中,具有較高的致殘及致死率[1]??寡“寮皽p少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臨床治療腦梗死急性期的常用方式。曲克蘆丁屬于臨床常用抗凝及溶栓藥物之一,能通過抑制五羥色胺對緩激肽的對抗作用,緩解血管損傷,防止血栓形成。另外,曲克蘆丁還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主要適用于腦血栓形成和腦梗塞[2]。腦梗死在我國傳統(tǒng)中醫(yī)上屬于“中經絡” “偏風” “中風”等范疇,臨床多屬于中醫(yī)的風痰阻絡證。黃芪桂枝五物湯是治療血痹癥的古方,具有溫經通絡、活血化瘀、補中益氣之功效。本研究就黃芪桂枝五物湯聯(lián)合曲克蘆丁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腦血流動力學及預后的影響進行如下探討。
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75例腦梗死恢復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8例)和觀察組(37例)。對照組男28例,女10例;年齡47~82歲,平均(60.45±5.46)歲;病程9~62 d,平均(23.54±8.37)d。觀察組男26例,女11例;年齡44~80歲,平均(58.84±6.17)歲;病程11~63 d,平均(24.63±7.55)d。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對比性。
西醫(yī)符合《神經病學分冊》[3]中關于腦梗死、腦出血診斷標準,經顱腦CT檢查確診為腦梗死恢復期;中醫(yī)符合《中風病診斷與療效判定標準》[4]中中風診斷標準,屬于氣虛血瘀證,主癥:舌強語蹇、身倦乏力、口舌歪斜、氣少懶言;次癥:疼痛如刺、痛處不移,拒按;舌脈:苔白膩,舌質暗,脈沉澀。
納入標準:① 符合中風中、西醫(yī)診斷標準。②無精神疾病和認知障礙。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患者。②伴有心力衰竭或腦損傷者。③對本研究治療方式不耐受者。④伴有風濕病或先天性殘疾導致的肢體障礙者。⑤合并多器官及內分泌系統(tǒng)障礙者。
所有患者均提供腦梗死恢復期對癥治療,包括抗血小板、藥物營養(yǎng)神經、腦梗死恢復期常規(guī)康復訓練。
對照組采用曲克蘆丁(晉城海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40858,規(guī)格:0.48 g)480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
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聯(lián)合黃芪桂枝五物湯輔助治療,處方:黃芪15 g,桂枝12 g,白芍12 g,大棗5顆,生姜5片,1劑/d,每劑取清水500 ml文火煎至200 ml,早晚各溫服100 ml。兩組均5 d為一個療程,連續(xù)治療4個療程。
①腦血流動力學:采用徐州億康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瑞華UD320經顱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調整為2 MHz,探測大腦雙側后動脈,門深50~60 mm,定量分析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阻力指數(shù)(RI)、脈動指數(shù)(PI)、平均血流速度(Vm)。②不良反應:記錄并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如惡心、嘔吐、胸悶、腹痛、瘙癢等。
兩組治療前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個療程后,觀察組RI、PI水平低于對照組,Vm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治療4個療程后觀察組出現(xiàn)1例惡心、1例胸悶,對照組出現(xiàn)3例胸悶,2例惡心、嘔吐,2例呼吸急促,1例皮疹,1例發(fā)熱,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005,P=0.025)。
腦梗死是由局部腦組織供血障礙導致腦組織出現(xiàn)缺氧、缺血性軟化或壞死,造成神經功能嚴重缺損。動脈粥樣硬化及高血壓人群是腦梗死的高發(fā)人群,其中不良生活方式、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脂血癥等是導致腦梗死發(fā)生發(fā)展的主要因素,如治療不及時引發(fā)卒中,給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極大威脅[5]。目前對于腦梗死的治療尚無明確的特效藥物,西醫(yī)通過他汀類藥物、β-阻滯劑等常規(guī)治療可有效改善腦缺血,減少血栓及腦水腫面積,從而改善患者的身體機能[6]。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4個療程后,觀察組RI、PI水平、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Vm水平高于對照組,表明黃芪桂枝五物湯聯(lián)合曲克蘆丁能顯著改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腦血流動力學,且不良反應較少,利于改善預后。腦梗死恢復期患者責任動脈處于完全或重度閉塞狀態(tài),TCD顯示梗死區(qū)域血流信號消失、血流速度減弱,提示雙側大腦中動脈皮層支阻塞[7]。曲克蘆丁有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改善腦血流動力學的作用,通過減少血管內皮損傷,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避免血管通透性增強引發(fā)的腦組織水腫。中風發(fā)病機制復雜、治療期較長,其中以氣虛血瘀型最為常見[8]。本院自推行中醫(yī)治療中風以來,取得了良好效果。黃芪桂枝五物湯是中醫(yī)治療中風的古方,方中生黃芪性微溫,是補氣良藥,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排毒、斂瘡生肌之效;桂枝是中藥中常用的發(fā)汗解表藥物,具有通陽利水、補中益氣、活血散結之效,與白芍配伍可調和營衛(wèi);生姜有溫肺止咳、發(fā)汗解表、解毒之效;大棗性溫、味甘具有養(yǎng)血安神、緩和諸藥的作用。以上諸藥合用可調和營為、補益氣血,標本兼治。陳童等[9]研究表明,采用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中風恢復期患者有效改善腦血流動力學指標,且患者神經功能也得到顯著改善。分析原因可能與黃芪桂枝五物湯中藥物共同作用起到活血化瘀等功效有關,從而改善腦血流微循環(huán),促進梗死部位血液復流,促進腦神經功能恢復。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黃芪桂枝五物湯中生黃芪、桂枝、白芍共同作用具有調節(jié)血循環(huán)、抗凝血的效果[10]。結合上述研究結果,我們認為黃芪桂枝五物湯聯(lián)合曲克蘆丁能提升腦梗死恢復期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改善腦部微循環(huán),中西醫(yī)結合利于患者預后恢復。
綜上所述,黃芪桂枝五物湯聯(lián)合曲克蘆丁能顯著改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腦血流動力學,且不良反應較少,利于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