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同川詩萃》與范煙橋的古典詩學(xué)宗尚

      2021-01-15 01:36:04李建江
      關(guān)鍵詞:袁氏沈德潛吳江

      李建江

      (山東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山東 濟(jì)南 250100)

      范煙橋(1864—1967),名鏞,字味韶,號煙橋,別署鴟夷、含涼生、喬木、西灶、愁城俠客等,室名愚樓、鴟夷室、向廬、鄰雅小筑、無我相室、小天一閣、歌哭于斯亭等,吳江同里人,1917年加入南社。他是中國近現(xiàn)代著名小說家,同時也是近代有名的舊體詩人和詩評家。然而他的后一種文學(xué)身份,長期以來一直被現(xiàn)代文學(xué)史遮蔽,大量詩學(xué)文獻(xiàn)散落在近代報刊雜志中,至今未得到全面整理。這些文獻(xiàn)以詩選和詩話為主,基本是采錄詩作和摘句批評,幾乎沒有直接的詩學(xué)觀點的表達(dá),但這并不意味著探尋其古典詩學(xué)宗尚是不可能的。大體而言,范煙橋上承沈德潛“格調(diào)說”,屬于宗唐一脈,同里袁氏家族和其師金松岑是溝通二者的樞紐。本文即以《同川詩萃》作為切入口,對這些詩學(xué)細(xì)節(jié)加以考察,以期呈現(xiàn)范煙橋的古典詩學(xué)風(fēng)貌。

      一、《同川詩萃》與范煙橋的編纂心理

      《同川詩萃》是地域詩歌選本,刊發(fā)于《吳江》1923年第35、36、42、43、48、49、50、51、56期,1924年第119、120、122期,1925年第127、128、129、130、137期,共17期?!秴墙?,1922年1月1日于吳江同里創(chuàng)刊,1927年停刊,范煙橋任主編,南社陳去病、沈昌眉、凌莘子、胡寄塵、許指嚴(yán)等皆有作品刊發(fā)。詩選題名或作“筒川詩粹”“筒川詩萃”,同川、筒川,皆為同里舊稱。按《同里志》所載:“同里,一名同川?!盵1]33據(jù)范煙橋自述,《同川詩萃》共選詩“一百余家”①參見范煙橋《駒光留影錄》[M]//《吳中耆舊集》,江蘇文史資料編輯部,1991:42.,但今所見者,有顧鳴杼、周眘、金林鐘、袁鶴輪、袁廷琥、王云巖、鄭汝棠、袁汝夔、袁澄、袁汝英、袁鵬程、梅芬、袁志讓、袁廷瑞、朱鳳苞、范鍾杰、戴笠、盛鍾岐、陸恢,附記袁希謝,不過二十家。詩選先述詩家字號、著述、履歷,再輯選諸家詩評,或自加按語;后錄詩作,人各一首,旨在展現(xiàn)地域詩歌風(fēng)貌,以見鄉(xiāng)邦文獻(xiàn)之盛?!锻ㄔ娸汀返木庍x體例遠(yuǎn)紹錢謙益《列朝詩集》和沈德潛歷代詩別裁集,近則深受以袁景輅《國朝松陵詩征》為代表的地方文獻(xiàn)的影響,具有鮮明的以人存詩、以詩存人的詩史意識。

      吳江地區(qū)素有鄉(xiāng)邦文獻(xiàn)輯錄傳統(tǒng),南社陳去病、柳亞子更是熱趨于此。陳去病輯《吳江詩錄》,直言此書“用補袁氏之闕”,“雖不足謂先輩靈爽之憑,亦庶幾東溪諸子彌縫其缺憾矣”[2]1605-1606。編《笠澤詞征》,自述初心:“仆用憤慨,以為和聲鳴盛,縱絕元音,而抱缺守殘,愿為己任。際荒江之垂翅,聊竹素兮游心;剔明焰于將微,撥余火而使?fàn)k?!盵3]323選《松陵文集》,更是為“以存一方掌故”[4]325。陳去病逝世后,范煙橋痛其“一肚皮掌故,已葬諸三尺銅棺、一抔黃土”,以致“鄉(xiāng)邦文獻(xiàn)無征”,[5]而“繼述者難乎其選”[6],足見欽重之心。柳亞子在辭任南社主任后“狂臚鄉(xiāng)邦文獻(xiàn)”[7]1072,又于1918年發(fā)起“吳江文獻(xiàn)保存會”,范煙橋感嘆道:“亞子年來收羅故鄉(xiāng)文獻(xiàn),可謂至矣。雖制藝試帖,亦所弗拒?!盵8]這種文獻(xiàn)輯錄傳統(tǒng),借由鄉(xiāng)邦人杰的典范作用,深刻影響了范煙橋編纂《同川詩萃》的文化心理。

      吳江,特別是同里,有綿延不絕的地志撰述之風(fēng)。除陳理《同川集》、周羲《續(xù)同川風(fēng)雅集》,《同里志·藝文志》還著錄吳驥《同里先哲記》(一作志),莫旦《松陵志》《吳江志》《吳江續(xù)志》《貞孝錄》,李瓚《同里志》,戴笠《耆舊集》,章夢易《續(xù)同里先哲志》《同里閨德志》,顧棟南《續(xù)修同里志》,顧硁《閨德紀(jì)略》,章復(fù)《同川風(fēng)雅集》,吳洙《增輯先哲志》,顧我锜《邑乘備考》,顧我鈞《松陵耆舊集》《同里傳信錄》,顧汝敬《同里志稿》,周羲《采錄同里志》等文獻(xiàn)。1917年,葉嘉棣重新校印周之楨《同里志》,范煙橋之父范葵忱參與其事。范煙橋佐之,得以遍覽前代遺文,《同川詩萃》即在此時開撰。此外,范煙橋還編有《吳江禮俗志》《同里人物志屑》《吳語》,與袁同孫、嚴(yán)渭漁共同校訂了《同里鄉(xiāng)土志》,①《吳江禮俗志》,刊于《時報》1915年8月24日、25日,又刊于《余興》1916年第18期;《同里人物志屑》,刊于《時報》1917年4月10日;《同里鄉(xiāng)土志》,1921年3月初版;《吳語》,始刊于《立報》1946年5月10日。鄉(xiāng)邦意識濃重。因此,吳江方志撰修的悠久傳統(tǒng),對范煙橋的文化心理也有明顯影響?!锻ㄔ娸汀纷鳛樗艟幏街镜母疆a(chǎn),即為明證。

      這種文化心理影響到他的詩話創(chuàng)作?!而|夷室詩話》錄蘧廬主人、金光棣、許珠、顧虬、馬蕉庵、金文城、龐小雅、施則敬、葉鄂常、朱杏春等人詩作②許珠,字孟淵,號蕊仙,吳江人,父許簡,母丁月鄰,夫吳渙,有《蕙宦吟稿》,附《吳江三節(jié)婦集》。顧虬,字青庵,吳江人,“竹溪后七子”之一,有《秋蘿齋詩集》。馬蕉庵,即馬元勛,字成章,一字元功,號云曹,又號蕉庵,“竹溪后七子”之一,有《蕉雨軒詩鈔》。金文城,字宗元,號問梅,江蘇吳江人,有《林屋山人集》《務(wù)滋堂集》。龐小雅,即龐慶麟,字小雅,吳江人,曾官刑部主事。施則敬,字子英,吳江人。以上諸人,詩話未載明籍貫,故一一考述。,皆為吳江籍。《無我相室詩話》錄劉寶良、孫宗武、勺泉上人、宋冠三、俞金門、彭來保、袁棟、錢思復(fù)、徐佩蘭、陳寶鈿、宋貞琇、宋貞佩、宋貞琬、宋貞璆、倪蘊璇、李庭梅等人,除彭來保是長洲人外,余者皆為吳江人,且大多皆不見于文獻(xiàn)記載。這些詩話無疑有存人存詩之功,可副武《同川詩萃》。

      二、同里袁氏的格調(diào)詩風(fēng)與范煙橋的詩學(xué)因緣

      《同川詩萃》涉及同里文化世家主要有袁氏、顧氏、陳氏、周氏,以袁氏最為代表。袁氏“當(dāng)時影響于一邑之詩風(fēng)甚大”,“乾嘉之際,吾里詩學(xué),萃于袁氏一門”。[9]因此,有必要梳理袁氏家族的詩學(xué)傳承,述其詩風(fēng),以明了地域詩史的細(xì)節(jié),探究它與范煙橋的詩學(xué)因緣。《同里志》《蘇州府志》對袁氏先代記述頗多。“同里之袁,本皆陶姓”[10]2568,因其先有入贅袁氏者,故承袁姓。袁氏以袁棟和袁景輅為家族敘事中心,《蘇州府志》即以袁棟傳附袁景輅傳[11]2521。袁棟,字國柱,號漫恬?!锻镏尽分^其“初工帖括,省試屢不售,乃專心讀古,務(wù)有用之學(xué)”,“雅擅吟詠,高遠(yuǎn)閑放,自露天真。長于填詞,好北宋之作,而清新秀雋,自然超逸”[1]171,著有《漫恬詩鈔》《漫恬詩馀》《玉田樂府》。沈德潛曾為其《書隱叢說》作序。袁棟勤于儒業(yè),尤精《禮》學(xué),詩詞書畫皆臻佳境。其性命修養(yǎng)之誠,深受其父袁潢的影響。袁潢,字永蕃,號直哉,仕進(jìn)不顯,然而謹(jǐn)守孝悌之義,適志礪節(jié),成就儒者家風(fēng)。袁棟在人生追求和生命底色上,承緒其父。兩代人的道德典范和學(xué)術(shù)成就,為袁氏家族的文化遞興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

      袁氏第三代以袁益之和袁景輅為代表。袁益之,字扶九,號竹軒,“作為文章,镕經(jīng)鑄史,淺學(xué)莫窺其底蘊”[1]146,著有《竹軒詩鈔》。袁景輅舉竹溪詩社,“益之為首,沈文愨公亟稱之”[1]145-146。袁景輅,字質(zhì)中,號樸村,“詩古秀雅,無傲志之音”[1]175,編選《國朝松陵詩征》,著有《小桐廬詩鈔》。二人同襄竹溪詩社,列身七子,倚重詩壇宗伯沈德潛之弘獎,躋身格調(diào)派之陣營,逐漸掌握一方詩學(xué)的話語權(quán)?!秶闪暝娬鳌返木幊?,使得袁氏在地域文學(xué)史,甚至是清代文學(xué)史上留下濃重一筆。這是袁氏家族最為隆盛的一代。

      袁氏第四代,袁益之之子袁志讓、袁澄,生平皆不詳,《同川詩萃》有碎語零記可當(dāng)補充。袁志讓,字遺安,號怡庵,著有《怡庵詩稿》。《同川詩萃》謂其“年十五殤,稿為十二歲作,神童也”。袁澄,字淳風(fēng),號秋江,通州庠生,著有《舒悶草》?!锻ㄔ娸汀份d其“與配伉儷綦篤,六十喪偶,哀悼不已,故詩以悼亡為多”。袁景輅之子袁棠,字尚木,一字鈞調(diào),號湘湄,著有《秋水池堂詩》《洮瓊館詞》?!短K州府志》謂其“詩學(xué)孟襄陽,尤工五律,嘗謂襄陽此體練意而不練字句,故有從容和雅之神,無慘淡經(jīng)營之跡。惟杜陵晚年間造此境”[11]2530。另外,袁鴻有《鐵如意庵詩稿》,袁淑芳有《拾香樓詩稿》。這一代人的文學(xué)才華突出。袁棠繼承父輩志業(yè),立竹溪續(xù)詩社,與袁鴻同列“竹溪后七子”,延續(xù)了家族的文化盛事。此后袁氏家族雖能不墜家風(fēng),但也漸趨式微。袁棠之子“陶甡、宬,皆有異才,早卒”[11]2530。余者方志多不載,范煙橋《同川詩萃》、陳去病《笠澤詞征》等著作則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線索。

      據(jù)《同川詩萃》,袁澄之子袁鶴輪,字翔青,著有《怡云詩稿》,然“九試秋闈不第”。鶴輪之子袁廷琥,字繡和,著有《書隱樓詞稿》《書隱樓詩草》,“其詩王觀潮評定之,許為極有性靈之作”;廷琥女袁希謝,著有《繡余吟》,刊《吳江三節(jié)婦詩》中。[12]希謝另有《素言集》《寄塵詞》。《笠澤詞征》還錄有廷琥同輩人袁廷珍,字儒亨,一作如亨,號琴嶼,著有《琴嶼山房詞稿》。[13]310《同川詩萃》錄廷珍弟袁廷瑞,字敏成,號芝庵,又號子安,著有《子安詩草》[14]、《翠珊軒詩余》。他們延續(xù)詩業(yè),真正做到了“詩是吾家事”。袁希謝的詩歌創(chuàng)作,更是影響了南社徐自華等文學(xué)女性。

      袁氏第七代有袁廷琥之子袁汝龍,字起潛,號東籬,又字瘦倩,號怡孫,別號老枵,著有《復(fù)齋詩》《月舫詞》及南北曲。[10]2568次子袁汝夔,字履祥,號西疇,著有《鐵如意齋詩草》。[15]袁廷珍嗣子袁汝英,字協(xié)銓,號愛廬,著有《愛吾廬詩鈔》,[16]另有《懷夢草》??傮w而言,這一代人詩文不絕,但影響有限,且已然失去了品評辭藻、衡定品格的詩壇話語權(quán),倒是與范氏肇開了詩緣。

      吳地自明代以來,素有宗唐之風(fēng)。在清代,對吳江,特別是同里影響最大的,當(dāng)屬沈德潛。這也是袁氏詩風(fēng)的淵源所自?!锻镏尽份d沈德潛“乾隆庚申,嘗教授于里中,一時名士皆受學(xué)焉”[1]225,袁景輅、陳毓升等皆“受業(yè)于宗伯沈德潛之門”[1]176。袁景輅創(chuàng)竹溪詩社,與王元文、顧汝龍、顧我魯、袁益之、陳毓升、陳毓咸稱“竹溪七子”,“沈文愨公亟稱之”[1]146,陳毓乾謂七子“互相切劘,每集請歸愚先生評點續(xù)與詩課者”[17]453-454,袁景輅《甲申夏大宗伯歸愚師過校書巢即席分賦以春在先生杖履中為韻得在字》云:“竹溪六七人,同心薄時繪。妍丑期互鏡,雅鄭嚴(yán)異派。世人笑迂疏,師獨戒中懈。元圃積夜光,殷勤恤后輩?!盵18]490敬穆感重之情甚深。沈德潛《答竹溪諸詩人》道:“贈我新詩篇,愿言侍杖履。謂我識途馬,舊本疾于駛。今雖伏槽櫪,猶堪越槍壘。發(fā)蹤指前途,導(dǎo)引走千里?!盵19]561明言自己與竹溪詩社諸人有師傳關(guān)系。七子之中,沈德潛與袁景輅聯(lián)系最為緊密,二人不僅為師徒,更為親戚。袁景輅《讀外舅沈瑤圃先生雙溪遺詩書后三首》自注云:“宗伯歸愚師,乃先生同年叔也。”[18]475沈德潛《寄袁生質(zhì)中》其一說二人:“聚首忘歡會,別后覺惘惘?;厥啄咸煸疲娉蓧粝?。”[19]109其二:

      讀書貴精專,所重非飣餖。譬諸植嘉木,培根枝自茂。又如服良藥,積久效乃奏。吾子英妙年,性喜探藝囿。流目得大意,游心少疑竇。惟恐近涉獵,夸多以為富。好學(xué)在深思,片言亦窮究。德鄰既磋磨,經(jīng)師況指授。豐年俟他時,子今且耕耨。[19]109

      勉勵他培植根本,窮究深思,從而厚積薄發(fā)。可見,竹溪詩社的詩學(xué)宗尚與沈德潛淵源深厚,推本“格調(diào)說”。袁景輅詩,陳毓乾評道:“皆根極乎真性情,而風(fēng)格神韻與唐大家輒吻合也?!盵17]454沈德潛《袁質(zhì)中〈小桐廬遺詩〉序》亦謂“近體對仗工穩(wěn),跌宕流逸;古體渾灝流轉(zhuǎn),風(fēng)雨分飛。引用古典,了無痕跡,镕鑄古人而生面獨開”[19]1720,宗唐傾向是鮮明的。后輩袁棠、袁鴻、朱春生、郭麐、顧虬、馬元勛、任潮步武其蹤,稱“竹溪后七子”,袁棠與郭麐、朱春生更號為“吳江三詩人”。與前述一致,袁棠詩“五律一體,尤為擅場,于唐人中最心契孟襄陽”[20]。歷經(jīng)兩代揄揚,袁氏格調(diào)詩風(fēng)漸固。待到范煙橋輯《同川詩萃》時,“得見其家遺稿甚多,歸愚之手澤宛在焉”,[9]可見受沈德潛影響之深。

      范煙橋與袁氏有著深厚的詩學(xué)因緣?!锻ㄔ娸汀份d,袁氏第七代袁汝英“工詩,克承家學(xué)”,是范煙橋“先大父舫漁公之舅氏”。范鍾杰,一名宗杰,字舫漁,號芳余,著有《茹古山房詩鈔》《丐閑詞館詞稿》,“詩不存稿,收拾叢殘,間得一二,其風(fēng)格胎息其舅氏袁愛廬先生也”[21]。范鍾杰本就浸潤于吳江宗唐的詩學(xué)氛圍中,袁、范兩家的姻親關(guān)系更使得他的詩學(xué)宗尚與格調(diào)派親近,范煙橋同受影響。

      更值得注意的是,范煙橋之師金松岑,同樣師自袁氏。金松岑,初名懋基,改名天翮,一名天羽,字松岑,號鶴望,又號鶴舫,別署天放樓主人,吳江人,著有《天放樓詩文集》。他在《二先生傳》中自述學(xué)詩經(jīng)歷,謂“天翮年十二,諷九經(jīng)畢,大父為延顧先生于舍,學(xué)為文若詩。顧先生諱言,字詢愚,吳江諸生也。學(xué)不名一家,邃金石、目錄,尤工為詩”,“先生之為詩也,尚標(biāo)格,故宗歸愚”,而“是時袁丈東籬尤喜以格律繩詩,二人者交相推也”[22]706。袁東籬,即袁汝龍,“以格律繩詩”,無疑也是沈德潛“格調(diào)說”嗣響。二人交相稱許,推重唐音。金松岑以顧、袁為師,學(xué)于顧氏達(dá)八年之久,自謂“天翮受先生之教深且久”[22]707,詩歌具備唐人風(fēng)神,葉德輝評曰:“格調(diào)近高、岑,骨氣兼李、杜,卑者不失為遺山、道園?!盵23]1408胡韞玉亦謂“有太白之飄逸,其詩自然豪放;有工部之幽憂,其詩自然沉著。”[24]1410-14111923年,金松岑五十壽辰,“門弟子醵金刊其《天放樓詩文集》”[25]。范煙橋《鴟夷室雜札》云:

      詩集既刊,就正當(dāng)世聞人,俱驚其豪放天縱。樊樊山且撰書后千余言,引為同志,有“不圖永嘉之末,復(fù)聞?wù)贾簟敝Z。陳三立答書云:“天骨開張,奧雅偉麗,悠然并世,獲覯巨觀?!编嵦K戡答書云:“大作波瀾壯闊,無所不能,無所不敢,誠異才也。”得此數(shù)氏言,可以當(dāng)定評矣。[25]

      引述諸家評語,頗多矜傲自豪之意,足見他對金松岑詩風(fēng)的認(rèn)同與趨尚?!对妷c將錄》,于“智多星吳用”名下標(biāo)“金鶴望師”,列于陳衍、王晉卿兩位詩壇耆宿之后[26],更見范煙橋敬重服膺之心。《呈鶴望師》又說:

      立學(xué)還如昨,鬢霜今已侵。萬方多難日,百感一沉吟。食德兩家舊,論交四世深。未能傳衣缽,惟此歲寒心。[27]

      末句言自己雖不能傳承衣缽,但會始終如一,謹(jǐn)守教誨,可見其追隨之堅。金鶴望由此將袁氏的格調(diào)門風(fēng)與范煙橋的詩學(xué)宗尚充分勾連起來,成為轉(zhuǎn)接二者的重要樞紐。

      范煙橋自身對袁氏也十分關(guān)注,在詩話中屢屢道及沈德潛為袁氏文集作序一事?!稛o我相室詩話》記袁景輅①按,原文為袁棟,實則應(yīng)為袁景輅。有《小桐廬詩》,“沈歸愚已為序而刻之”;又評袁棟《桃笙吟稿》“一氣貫注,俊爽豪宕”,堪稱佳構(gòu)?!而|夷室雜碎》也說“里人袁棟,字漫恬,讀書甚富,著有《書隱叢說》,沈歸愚為之序”[28],“我邑袁漫恬先生有《書隱叢說》”“首列歸愚一序”[29]。這些文字頗有異代同榮的得意之感。他對于沈德潛寒微時坐館袁家一事同樣津津樂道:

      袁啖芋表叔為余言,沈歸愚未第時,來館校書巢,客其曾祖兄弟行,時年已五十許,未有耦。有侍婢欲為擇嫁,婢不愿,且云:“非如沈先生者,不嫁?!敝魅诵ζ浒V。聞于歸愚,頗樂其有巨識,竟娶之。[30]

      前代榮光與往昔風(fēng)流,促生出他對前輩文章盛業(yè)的追慕。1911年,蘇州光復(fù),范煙橋與同里少年在袁氏復(fù)齋自學(xué)。此時,南社事業(yè)正盛,吳江柳亞子、陳去病倡盛唐雄音,范煙橋企慕之情洶涌,“以謄寫版印社友詩文詞”②參見范煙橋《駒光留影錄》[M]//《吳中耆舊集》,江蘇文史資料編輯部,1991:40.,又結(jié)“同南社”,發(fā)行社刊《同南》,并將結(jié)識柳亞子和入南社作為人生重要之事,后來更與陳去病成為忘年交。前有袁氏一脈承歸愚格調(diào)之嗣響,當(dāng)時有南社巨子振唐聲之典范,這些都使他進(jìn)一步趨尚唐風(fēng)。

      三、范煙橋的古典詩學(xué)宗尚

      總體而言,范煙橋近接袁氏,上承沈德潛,詩學(xué)宗唐,親近格調(diào)派,當(dāng)無大議。不過,范煙橋曾自述少時學(xué)詩,“喜白居易、陸游、高啟、袁枚之作”,“力重性靈”③參見范煙橋《駒光留影錄》[M]//《吳中耆舊集》,江蘇文史資料編輯部,1991:40.,這是否能認(rèn)為他是性靈派的追隨者呢?不能。因為此時他青春氣盛,不喜束縛,性靈詩學(xué)正符合其生命勃發(fā)的自由浪漫狀態(tài)。而且這種閱讀興趣,也逗露出他以后禰唐之偏好。白居易自不必說,陸游出于江西而努力擺落江西之陳套,自成一家;高啟是明代七子宗唐的前響;袁枚雖主“性靈”,但與宗唐派王士禛之“神韻”并無劇烈沖突。更重要的是,即使是沈德潛,也并非與王士禛悍然兩立,反而在評詩時,屢屢提及神韻。與沈德潛一致,范煙橋?qū)ν跏慷G也多有欽許。他在《茶煙歇》中道:“漁洋詩自來毀譽參半,然余頗喜之?!盵31]又在《作詩門徑》中論詩法時引用其語:“劉大勤問王漁洋說:‘古詩雖異于律,但每句之間亦必平仄均勻,讀之始響亮。其用平仄之法,于無定式之中,亦有定式否?’漁洋回答說:‘毋論古律、正體、拗體,皆有天然音節(jié),所謂天籟也。’唐宋元明諸大家,無一字不諧,是無定式中有定式矣!”[32]5對王士禛的“天然音節(jié)”說表示認(rèn)同,追求“無定式中有定式”的玲瓏之作,明顯不同于宗宋派的刻意鍛煉。

      在詩論方面,范煙橋與沈德潛相似之處甚多。例如聲韻,沈德潛謂:“詩以聲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揚抗墜之間。讀者靜氣按節(jié),密詠恬吟,覺前人聲中難寫、響外別傳之妙,一齊俱出。”[33]187又謂:“詩中韻腳,如大廈之有柱石,此處不牢,傾折立見?!盵33]247范煙橋《作詩門徑》以為讀詩乃學(xué)詩之始,而讀詩須“辨音節(jié)”“講聲調(diào)”;《學(xué)詩心得》亦言讀詩要“辨平仄”“分音節(jié)”“講聲調(diào)”,追求“抑揚頓挫之致”[34]。再如章法,沈德潛說:“一首有一首章法,一題數(shù)首,又合數(shù)首為章法。有起、有結(jié)、有倫序、有照應(yīng),若闕一不得,增一不得,乃見體裁?!盵33]247范煙橋則說“詩體須隨詩題而異”[32]6,作詩“最要緊的,要首尾相照,前后相應(yīng)”“古詩重在層次分明”,近體詩則須有“格局”,有“點題”“引起”“承接”“轉(zhuǎn)折”“收合”。[32]62-72又如煉字,沈德潛謂:“古人不廢煉字法,然以意勝不以字勝,故能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33]241范煙橋亦云:“用字的方法,全在鍛煉?!弊⒅卦娧郏霸娧凼菍嵶?,要挺;詩眼是虛字,要響”。[32]77又如重情,沈德潛說:“詩貴性情?!狈稛煒蜓裕骸霸娛侨藗円庵镜募耐?。”[35]他在《姚棲霞女士剪愁吟跋》中道:

      人以五覺觸萬事萬物,萬事萬物感七情。情之所發(fā),浩瀚而無以御,乃舒以為言語;有非可以笑談晤對盡之者,乃寄于文章;時或欲其含而不露,時或使之歌以當(dāng)哭,乃為詩。斯詩為情府也。故鐘情者,其為詩也,意驚人,句如仙,蓋深于情而言無不真。惟其真乃為詩之正也。[36]

      認(rèn)為真情是詩文之根本,“詩為情府”?!蹲髟婇T徑》謂:“詩的泉源,是從人類情感上來的。”[32]1惟有詩人深于情,“把所具的情感,盡量發(fā)抒出來,不論喜怒哀樂愛惡懼”[32]2,才能使詩歌具備真實的情感力量,令讀者自然共情。這些都可說明,范煙橋的古典詩學(xué)宗尚與沈德潛確有深遠(yuǎn)的淵源,有些論述幾乎是格調(diào)說的異代重述。

      此外,查《作詩門徑》所引詩歌,主要有張九齡、賀知章、張旭、王維、孟浩然、崔灝、常建、李白、杜甫、李頎、王昌齡、岑參、王翰、裴迪、祖詠、劉方平、錢起、司空曙、柳中庸、白居易、元稹、顧況、韋應(yīng)物、劉禹錫、韓愈、張巡、李端、張繼、朱慶馀、張祜、李商隱、李益、李頻、韓偓、皇甫冉、蘇軾、厲鶚、丁立誠、王士禛、王闿運、王時敏、黃鉞等人,絕大多數(shù)都是唐代詩人,且以盛、中唐為多;宋代詩人僅蘇軾,其詩與李白意脈貫連。所引王士禛作品共七首,僅次于蘇軾、杜甫,略多于李白、王維、孟浩然。范煙橋又謂律詩“最值得我們觀摩的”,當(dāng)為“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劉長卿、白居易、李商隱、溫飛卿諸家”[32]48。而《學(xué)詩心得》所引詩歌,正來自魏征、宋之問、陳子昂、崔顥、王維、李白、杜甫、高適、崔敏童、崔惠童、張繼、白居易、劉禹錫、唐彥謙等人,以初、盛唐為主。他確實是將唐型詩作為了詩學(xué)典范。

      這種詩學(xué)宗尚影響到他的詩歌批評。具體表現(xiàn)為,一是欣賞神韻之作?!而|夷室詩話》錄前清吳興縣掾金光棣詩:

      去夏至海上有兩絕,其一結(jié)句云:“問他西塞山前月,招得孤山處士無?!逼涠Y(jié)句云:“山靈自有三生約,休問青天路短長?!?/p>

      詩境浪漫空靈,“意俱超脫”。《無我相室詩話》錄孫宗武詩斷句,認(rèn)為他描摹情景,“細(xì)膩熨帖”“饒有風(fēng)致”“無煙火氣”。二是重視寄懷之辭?!稛o我相室詩話》評劉寶良詩“俱有侘傺無聊之意”,《鴟夷室偶拾》記:“吾友蔣吟秋居蘇州可園久,出入皆與鐵骨紅相見,故所作紅梅,嫵媚中有剛勁氣,或亦時為之歟?一肚皮牢騷,于此泄之?!痹u蔣詩能將人生遭遇寄托其中。三是關(guān)注詠史懷古之詩?!逗捃幵娫挕蜂浐印堕L安宮詞》數(shù)首,“紀(jì)兩宮巡幸西安事”,認(rèn)為“當(dāng)日兩宮蒙塵,本為失意之極,回首故都,已不勝悲感,乃睹胡詩所紀(jì),尚循種種結(jié)習(xí),若不如是,不足以見帝王之身分者,宜乎其亡國也”,能透視歷史細(xì)節(jié)。這些評斷,與他詩學(xué)宗唐、推本沈德潛格調(diào)說是相符的。

      不過,與沈德潛不同,范煙橋?qū)ε栽姼枰灿枰暂^多關(guān)注。他認(rèn)為女子“囹圄于巾幗,郁然不得伸,牢然不可解”,而“惟其郁不得伸,牢不可解,而難言之痛乃纏綿悱惻,不可卒讀矣”,因此其詩“可觀可誦”。[36]男子之抑郁痛憤“可以澆之”“可以攻之”[36],而女子則往往盤積心中,郁結(jié)不疏,發(fā)而為詩,一片悵惘迷離之致。女子與詩,“詩是天地間一種絕妙至美的藝術(shù),女子也是秉著絕妙之美的天賦,所以女子能詩,便是兩美具、二難并了”[37]。這種認(rèn)識其實還是根源于重情論。他編有《銷魂詞選》,專收女性詞,又在詩話中錄有許多女性詩?!稛o我相室詩話》所錄《春草倡和集·閨秀卷》吳江徐佩蘭畹香、陳寶鈿翠屏、宋貞琇香溪、宋貞佩珠浦、宋貞璆瑯腴、宋貞琬玉遮、倪蘊璇瑤姬、李庭梅雪香詩,境界幽寂,情思蘊藉,的是閨閣佳作?!而|夷室詩話》所錄許珠詩,則體現(xiàn)出另一種美學(xué)風(fēng)格:

      其《咸陽懷古》云:“年年渭水向東流,故國興亡萬古愁。妝鏡曾開秦殿曉,遠(yuǎn)中空對漢陵秋。成功縱說三人杰,王業(yè)終憐二世休。莫問阿房宮后事,關(guān)中苑囿盡荒邱?!薄对街袘压拧吩疲骸盀踝漠?dāng)年保會稽,一番覽古不堪題。旅圖隱忍甘臣妾,霸業(yè)銷沉即種蠡。吳苑久無麋鹿走,越臺猶聽鷓鴣啼??沼嗲лd青濤恨,長嘯西陵百丈隄?!?/p>

      二詩詩境開闊高遠(yuǎn),情感深沉含蓄,潛轉(zhuǎn)丈夫之氣。范煙橋極為贊嘆,評曰“獨具只眼,求之閫內(nèi),不可多得”。對女性詩歌特質(zhì)的欣賞,加之本身“和易多情”[38],他對于艷體詩有極大興趣。所作《新艷曲三十二首》,“轉(zhuǎn)載京津報紙,頗膾炙人口”[38],在描寫傳統(tǒng)男女戀情之外,另有突破:

      儂手木蘭棒,郎佩指揮刀。

      酒酣相對舞,婢笑說看操。

      冷浴愛琴海,駕駛蘭茵河。

      相思復(fù)相感,心電起微波。

      禪禪插冠上,維多利亞花。

      昨夜約今夕,轔轔摩托車。

      郎奏披雅諾,儂拉伐烏林。

      歌聲無稍異,于此見同心。

      郎讀莎樂府,儂吟拜倫詩。

      如弄鸚鵡舌,侍婢指兩癡。

      頗具有西方情調(diào)和現(xiàn)代風(fēng)格。又如:

      郎鼓掌點拍,聽儂唱國歌。

      敢問儂與國,郎愛屬誰多。

      海上潮流急,熱度沸到心。

      郎勸儂救國,買花省儲金。

      郎登獨立廳,儂撞自由鐘。

      獨立故應(yīng)爾,自由可許儂。

      則體現(xiàn)出深摯的家國情懷。艷而不靡,題柔而體健,詞美而情剛,是其新艷曲詩的特征。

      結(jié)語

      盡管吳江素有宗唐之風(fēng),但具體到一個區(qū)域、一個人,畢竟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詩學(xué)細(xì)節(jié)和傳承脈絡(luò)。每個詩學(xué)流派中的個體,既與他者相互聯(lián)系,又發(fā)生著自己的故事。這是探究范煙橋詩學(xué)時應(yīng)當(dāng)說明的。吳江一帶以人存詩、以詩存人的鄉(xiāng)邦文獻(xiàn)輯錄傳統(tǒng)和佐助父輩修撰《同里志》的人生經(jīng)歷,深刻影響了范煙橋編纂《同川詩萃》的文化心理,表現(xiàn)出鮮明的詩史意識和步武前賢、延續(xù)盛業(yè)的責(zé)任擔(dān)當(dāng)。《同川詩萃》具有重要文獻(xiàn)價值。它對同里袁氏家族的相關(guān)記載,不僅能補《同里志》之不及,有綴史之功,更為我們打開了探尋范煙橋古典詩學(xué)宗尚的入口。袁氏師法沈德潛格調(diào)說,與范煙橋有不可忽視的詩學(xué)因緣。借由金松岑的樞紐轉(zhuǎn)接之力,范煙橋得以上窺格調(diào)堂奧,詩論與沈德潛極為相似,堪稱沈氏的異代嗣響;近則受鄉(xiāng)邦人杰、南社巨子陳去病、柳亞子提倡唐音的影響,詩學(xué)趣味進(jìn)一步趨尚唐風(fēng)。曹紉秋《寄煙橋》說:“聞得才高杜牧之,攜毫江上輒題詩。錦囊好句珍長吉,古篆文摹壓李斯?!盵39]聶熙杰亦說:“貧賤驕人不一年,雄心自問在人先。側(cè)身天地?zé)o知己,那得相逢一謫仙?”[40]亦可從側(cè)面對其禰唐之風(fēng)予以證明。

      猜你喜歡
      袁氏沈德潛吳江
      沈德潛:人生七十才開始
      蘇州雜志(2021年3期)2021-12-02 10:45:32
      娘做的面
      三月三(2017年9期)2017-09-27 15:42:54
      娘做的面
      三月三(2017年9期)2017-09-27 00:03:56
      最高槍手的下場
      勿忘推恩施惠
      袁氏世范
      時事報告(2015年5期)2015-04-09 02:27:20
      袁氏復(fù)合肥(玉米型)肥效的研究
      袁氏“肝炎1號方”治療慢性乙型肝炎40例
      一“搶”一“推”兩重天
      城南袁氏及其藏書樓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21
      麟游县| 浪卡子县| 迁安市| 许昌县| 长沙市| 大埔县| 文山县| 中江县| 靖江市| 高尔夫| 华阴市| 满洲里市| 当雄县| 县级市| 邯郸市| 孝义市| 栾城县| 恩施市| 南乐县| 临泉县| 类乌齐县| 台山市| 凤山市| 革吉县| 民县| 岗巴县| 江陵县| 廊坊市| 平潭县| 杭锦旗| 塔河县| 大新县| 志丹县| 金山区| 勃利县| 衡阳市| 怀宁县| 双辽市| 隆德县| 德江县| 恩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