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飛
摘要:中國山水畫對于空間的意識,不同于西方風景畫,他有著一套獨特的表達方式,反映在自我對于自然的體認。這種自覺來源于早期山水詩詩,強調(diào)“天人合一”。對于山水畫教學,如何培養(yǎng)具有山水視野的空間意識,在城市化進程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尤為重要。本文試圖從山水畫教學中空間表現(xiàn)和應用為切入點,從而去思考當代山水畫觀照方式,拓寬山水畫教學的維度。
關(guān)鍵詞:山水畫;空間表現(xiàn);空間運用
一、山水畫空間訓練的方法
步步走 面面觀
中國山水畫對于空間的認知,早在南朝宗炳《畫山水序》:“且夫昆侖山之大,瞳子之小,迫目以寸,則其形莫睹,迥以數(shù)里,則可圍于寸眸。誠由去之稍闊,則其見彌小。今張絹素以遠暎,則昆、閬之形,可圍于方寸之內(nèi)。豎劃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shù)尺,體百里之迥。”這種咫尺千里、空間呈現(xiàn)需要左右游走、以大觀小鳥瞰、親身體驗才能感知。沈括看到李成所畫的建筑塔檐下的“椽子”,所以批評他“仰畫飛檐”,再到《林泉高致》對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世界表達,宋代理學作為人對于自然、天地萬物更為理性的思考,對時空的歸納與總結(jié)上發(fā)揮到了極致。這種優(yōu)游于與山川、自然中感悟萬象,心與物相生相化的表達與西方繪畫重客觀、理性、科學的焦點透視下表達完全不同?!读秩咧隆分校骸吧浇慈绱?,遠數(shù)里看又如此,遠十數(shù)里看又如此,每遠每異,所謂“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側(cè)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異,所謂“山形面面看”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數(shù)十百山之形狀,可得不悉乎!”
物象空間與“遠”的呈現(xiàn)
中國山水對于“遠”遠的認識,還是來源于獨特的觀察方式。以“林泉之心”對山水畫“臥游”,“暢神”的審美旨歸,使得山水畫對“遠”的呈現(xiàn)成為畫家內(nèi)在核心要求。《林泉高致》講到:“山有三遠,自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高遠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平遠之色,有明有晦。高遠之勢突兀;深遠之意重疊,平遠之意沖融而縹縹渺渺?!备哌h、深遠、平遠是由游觀的、移動的視角對自然山川進行觀察,讓各個瞬間、局部的觀察所獲得的畫面凝結(jié)成連續(xù)性的移動空間,并運用到山水寫生與創(chuàng)作中。這種方式成熟于北宋郭熙的時代,我們叫“游目聘懷”,顯然任何一個角度的觀察都有局限與片面,我們只有設(shè)身處地的進入山林自然,俯仰高低,遠近觀察,飽游沃看體驗感知真山水,從而應物感心,因心造境,去營造一個具有自我體認的全新山川自然,而常常這種“遠”帶著中國文化和文人內(nèi)心世界的訴求。
宋代韓拙《山水純?nèi)酚钟虚熯h、迷遠、幽遠之說?!坝薪稄V水,曠闊遙山者,謂之闊遠;有煙霧暝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見者,謂之迷遠,景物至絕而微??~緲者,謂之幽遠。”對時空塑造入微,一絲不茍體現(xiàn)在宋代全景山水上,如郭熙的名作《早春圖》“三遠”高遠、深遠、平遠的運用,而手卷則以平遠、深遠之外,常常帶有迷遠的詩意化手法。
對“四時”、“朝暮”“流變不居”的體察
宋人對于“四時”、“朝暮”、“流變不居”的把握,常常建立在對于時空的體驗上,不同季節(jié)、不同環(huán)境、不同光線下山川丘壑的總結(jié)歸納,如對早春、夏山、秋霽、冬雪、云氣、煙嵐、風雨、陰晴的把握入微。《林泉高致》;“山朝看如此,暮看又如此,陰晴看又如此,所謂朝暮之變態(tài)不同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數(shù)十百山之意態(tài),可得不究乎?春山煙云連綿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陰人坦坦,秋山明凈搖落人肅肅,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创水嬃钊松艘?,如真在此山中,此畫之景外意也?!惫鯇ψ匀惑w察細微,呈現(xiàn)“四時”、“朝暮”時更加關(guān)注內(nèi)心的感受,而把這種感受做推理式的生發(fā),既是自我內(nèi)心對常理的空間推演。
二、空間訓練在山水畫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當下的高校的美術(shù)招生中,絕大部分美術(shù)院校和綜合性大學的本科中國畫招生仍以素描、色彩、速寫為主的高考模式。以筆者所在的學院為例,對于山水畫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同學很難從他們慣性的觀察方式焦點透視、明暗關(guān)系、光影中跳躍出來,作為他們看待眼中之景的唯一方式。成熟于五代北宋時期的山水畫觀察、體悟方式,有關(guān)對時空的表達方式,似乎由于時代的久遠,漸漸被我們所淡忘,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焦點的觀察方式。我們看待山水,向來游觀、目視心記作為看待自然山川、一草一木的心靈表達,尤其有著自身重要的特點。對于山水畫教教學,首先要讓學生從關(guān)照、觀察、空間處理方式上建立起自身的觀照方式。通過對空間表現(xiàn)的培養(yǎng)與應用,逐漸養(yǎng)成中國畫獨特的中國畫山水畫表現(xiàn)方式,通過山水畫空間的基本體認,用筆墨表現(xiàn)對空間的層次,從局部到整體空間,循環(huán)往復利用物象的前后遮擋、筆墨的枯濕濃淡、相融相隔、虛實變化取得空間呈現(xiàn)上的豐富性,因而空間訓練是山水畫教學的重中之重。
山水畫教學中的空間表現(xiàn)和運用對于山水畫的寫生與創(chuàng)作有著重要的作用。掌握好空間表達和運用,能夠使山水畫在筆墨、意境的表達上自由生發(fā),從而建立起對于自然造化的體認和純粹表達。
參考文獻:
1) 宋 韓拙《山水純?nèi)?見俞劍華編《中國古代畫論》 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 2005年第二版,第664頁
2) 宋 郭熙 郭思 《林泉高致》,見《中國書畫全書-卷一》 ?上海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09年第二版 ,第4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