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林
科學技術是人類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它揭開了一個個自然之謎,把古人的美好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今天,九天攬月,五洋獵奇,追逐星光,敲擊原子,以地球人的身份向地外文明傳遞信息?,F(xiàn)選用兩篇2021年中考科技閱讀材料,希望同學們通過分析訓練,激發(fā)勇于探究的科學精神。
一、(2021年湖北荊門卷)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中國天眼”,即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FAST首席科學家李菂介紹說,該裝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它的觀測能力是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的10倍,是美國阿雷西博300米望遠鏡的2.25倍。它的設計目標,是要把覆蓋30個足球場大的信號聚集在一顆小藥丸大小的空間里,否則就難以監(jiān)聽到宇宙中微弱的射電信號。這個“小藥丸”就是饋源,放在饋源艙內——類似一個收集衛(wèi)星信號的喇叭式裝置,稱得上是世界最精貴的接收器。與世界上最先進的望遠鏡相比,天眼的綜合觀測能力提高了大約10倍,將在未來10到20年保持世界領先地位,為我國天文學躋身世界一流創(chuàng)造了條件。
(來源:《新華網》,有刪改)
材料二:
“天眼”是我國科學道路上的一個里程應用于星際導航。FAST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脈沖星搜尋利器,除了發(fā)現(xiàn)脈沖星,F(xiàn)AST在很多領域都具備超強“發(fā)現(xiàn)力”,它可以驗證很多科學規(guī)律,在引力理論、星系演化、恒星、行星乃至物質和生命的起源等方面,都具備突破的潛力,它的使命還包括高效率地開展對地外生命的探索,尋找“外星人”是否存在的答案。
(來源:《光明日報》,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項是()
A.“中國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它的建成使用,將讓我國天文學在未來10到20年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B.“中國天眼”的啟用是我國射電天文學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C.“中國天眼”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脈沖星搜尋利器,截至2021年5月,“中國天眼”已發(fā)現(xiàn)脈沖星超過370顆。
D.正因為卓越的綜合性能,“中國天眼”對于天文觀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材料一中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材料三兩次用到加點詞“有望”,該詞語能否刪掉?請說明理由。
4.如果給材料二加上一個小標題,你認為以下哪一個標題更準確?請結合材料二具體說明理由。
A.天眼的性能B.天眼的意義
二、(2021年山東煙臺卷)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天問一號本領強
張蕾郭睿
①與月球探測任務相比,火星探測不僅要面臨最遠4億公里的遙遠距離,而且火星環(huán)境與地球環(huán)境有較大差異。火星大氣稀薄,受季節(jié)、晝夜、風暴等影響非常不穩(wěn)定;火星表面地形復雜,遍布巖石、斜坡、溝壑等障礙物;火星塵暴較地球更為嚴重,而我們沒有火星大氣模擬實測手段,也沒有經過飛行驗證后的數(shù)據(jù)……這些因素給天問一號著陸火星帶來了極大難題,安全著陸風險非常高。
“未知9分鐘”
②要想平穩(wěn)地降落到火星表面,就要讓高速奔馳的天問一號慢下來。超音速降落傘是減速技術中難度最大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天問一號在使用降落傘時要保證在超音速、低密度、低動壓下打開,而這個過程存在開傘困難且不穩(wěn)定等問題。
③進入火星大氣層以后,天問一號首先借助火星大氣進行氣動減速,將下降速度減掉90%左右,這個過程需要克服高溫和姿態(tài)偏差。緊接著,天問一號打開降落傘進行傘系減速,當速度降至每秒100米時,通過反推發(fā)動機由大氣減速階段進入動力減速階段。距離火星地表100米時,天問一號進入懸停階段,完成精準避障和緩速下降后,著陸巡視器在緩沖機構的保護下抵達火星表面。
④整個著陸過程,天問一號需要在9分鐘內將約2萬千米/小時的速度降至0米/小時。雖然此前我國已有月表著陸經驗,但此次天問一號火星軟著陸任務顯然更加艱難?;鹦潜砻娲髿獾拿芏仁堑厍虼髿獾?%左右,比月球表面環(huán)境更復雜?;鹦蔷嚯x地球更遙遠,通信時延達到20分鐘左右,相距遙遠的地表來不及做任何處置,只能靠天問一號自主完成,經歷“未知9分鐘”。
⑤目前,人類火星探測任務成功率僅有5成左右,大部分失敗都折戟在“進入/下降/著陸(簡稱EDL)”這一階段?;鹦翘綔y最大的難點就是EDL,這個過程需要融合氣動外形、降落傘、發(fā)動機、多級減速和著陸反沖等多項技術才能實施軟著陸,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確保精準無誤,差一秒都可能造成整個任務的失敗。
⑥天問一號能夠翻越“萬水千山”成功著陸火星,有件“法寶”不得不提,就是身上那件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歷時兩年精心研制而成的銀色“沖鋒衣”。
⑦天問一號在向火星靠近的飛行軌道里要經歷多次溫度循環(huán)變化,其中,最高溫達100攝氏度,最低溫可達零下120攝氏度,這樣一個溫差200多攝氏度的環(huán)境對天問一號內部設備正常工作的影響極大。此外,空間的高真空特性使得天問一號在面對太陽的持續(xù)輻照下無法像飛機那樣通過熱對流或熱傳導傳遞熱量,因此其向陽表面的溫度會持續(xù)升高,造成與背陽面的巨大溫差。這會導致著陸巡視器內部溫度嚴重不平衡,使得天問一號內部的“五臟六腑”有的處于寒冷環(huán)境,有的處于高溫環(huán)境,更不要說外部空間里持續(xù)不斷的高能紫外線與電離輻射對其外表的損耗損傷了。
⑧因此,給天問一號穿件特制的“沖鋒衣”就顯得尤為必要。研制人員介紹,這款“沖鋒衣”學名為“低吸收——低發(fā)射熱控涂層”,是一種涂飾在航天器外表面的熱控制材料,擁有對太陽光譜輻照的反射能力以及自身的紅外輻射特性,能夠有效減少空間環(huán)境對航天器內部造成的溫度影響。與其他熱控涂層一樣,“沖鋒衣”通過極低的太陽吸收比,可以長期有效地反射太陽輻照而來的絕大部分能量,有效解決天問一號內部冰火兩重天的問題。不同的是,“沖鋒衣”不僅低吸收而且低發(fā)射。我們通過降低熱控涂層的紅外發(fā)射率減少真空環(huán)境下艙內向外界的輻射漏熱,保證著陸巡視器內部設備正常運轉的溫度,讓天問一號的旅程更加安全與舒適。
“紅色星球”荒野求生
⑨如果只是看圖片,火星的地貌似乎與地球上的沙漠戈壁并無異。事實上,火星上的風速可達每秒180米——這幾乎是地球上特大臺風風速的3倍還多。如野獸般兇猛的烈風會掀起大量沙塵甚至石塊,讓祝融號火星車的“眼睛”蒙塵,“翅膀”也不再靈活。此外,火星表面密布著石塊等障礙物,因此火星車在行駛時必須小心翼翼,以免被障礙物卡住造成操作上的遲滯。
⑩為了讓火星車能夠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活”下來并順利完成使命,科研人員專門研發(fā)出一種不易沾上灰塵的新型材料,即使沾上也可以通過振動將其抖落。他們還在實驗室中特意擺放了一臺一模一樣的火星車,當祝融號在火星上遇到復雜路況時,實驗室中的這臺火星車先進行模擬行駛,確認無誤后再向火星發(fā)出指令。
1.文章以小標題的形式分成三部分,請給第二部分擬寫一個小標題。
小標題:____________
2.閱讀文章第①段,概括天問一號登陸火星最主要的難題和風險:火地距離遙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和_____的說明方法,從而將_____說明得更加具體可感。
4.閱讀下面的兩則材料,結合本文,探究我國航天工程中的命名特點,說說你的探究結果。
材料一:斡維焉系,天極焉加?八柱何當,東南何虧?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shù)?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出自湯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幾里?夜光何德,死則又育?(來源:屈原《天問》)
材料二:有一種載人飛船叫“神舟”;有一種衛(wèi)星導航叫“北斗”;有一種探月工程叫“嫦娥”;有一種月球車叫“玉兔”;有一種火星車叫“祝融”;有一種暗物質粒子測探器叫“悟空”;有一種全球低軌衛(wèi)星星座系統(tǒng)叫“鴻雁”。
【參考答案】
一、
1.A
2.列數(shù)字、作比較。將“中國天眼”的觀測能力與德國波恩望遠鏡、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進行比較,同時運用“10倍”“2.25倍”等數(shù)據(jù),具體說明了“中國天眼”觀測能力強,突出強調了“中國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3.不能?!坝型敝赣锌赡?,有希望。原文是“有望達到”“有望應用于星際導航”,只是有希望、有可能實現(xiàn)。如果刪掉,就變成了肯定語氣,與原文意思不符,語言表達不準確、不嚴謹。
4.B項?!疤煅鄣囊饬x”更準確。材料二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天眼的意義:一是“天眼是我國科學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二是“天眼的功能、探究成果打開了人類天文學的新征程”;三是天眼向全世界科學家征集觀測權利的申請,標志著中國智慧與世界全人類智慧融合匯聚。
二、
1.“沖鋒衣”功不可沒或“沖鋒衣”名副其實
2.①大氣稀薄且非常不穩(wěn)定②表面地形復雜(塵暴嚴重)
3.①列數(shù)字②作比較③整個著陸過程
4.從屈原的《天問》到“嫦娥奔月”“孫悟空的筋斗云”等神話故事,無一不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宇宙的好奇和探索。我國航天工程中的命名多取自古代文獻和故事,將現(xiàn)代科技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結合起來,既浪漫又溫馨,不僅彰顯了我國的科技實力,也演繹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滿滿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