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津平 天津職業(yè)大學
我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文明大國,禮儀是社會生活基本的行為準則,良好的行為禮儀能夠很好的溝通交流,構(gòu)建和諧、完美、融洽的人際關(guān)系,能夠很好的融入社會群體,為事業(yè)發(fā)展成功奠定基礎,而學習、踐行行為禮儀也成為我們重要的一課,幼兒階段的孩子接受事物、信息非常快,模仿性、可塑性極強,是了解社會、養(yǎng)成各種文明習慣的最佳時期。對孩子進行文明禮儀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禮儀行為教育的最佳階段,培養(yǎng)良好的禮儀行為,能夠受益終生,因此幼兒園的禮儀行為培養(yǎng)尤為重要。
目前,現(xiàn)在許多幼兒對禮儀的知識知之甚少,而生活中禮儀缺失的現(xiàn)象也是時有發(fā)生,例如我們從生活事件中可見一斑,有的教師為了解幼兒在尊敬老人方面的禮儀認知,提出了一些問題,讓孩子們回答:“今天媽媽買了好吃的肯德基雞翅。你們覺得是買給誰吃的?”幼兒理所當然地回答:“是買給我吃的?!苯處熥穯枺骸盀槭裁床皇琴I給姥姥吃的?”幼兒說:“姥姥牙齒不好,咬不動?!苯處熯M一步假設:“如果姥姥牙齒好,能夠咬動,那么你愿意把雞翅給姥姥吃嗎?”很大一部分幼兒會回答:“不愿意,因為我最愛吃肯德基?!蓖ㄟ^這個例子可以看到很多孩子缺乏相關(guān)的禮儀,對老人尊敬和關(guān)愛基本沒有。而在幼兒園里,幼兒與教師、幼兒與幼兒之間不懂交往禮儀的現(xiàn)象層出不窮。例如,入園、離園時不會與老師打招呼,不會主動問候,自顧自的離開。有的幼兒在玩玩具的時候不懂與同伴商量,不懂溝通,不懂分享,只會用武力霸占玩具,甚至于在做錯事情時候卻不愿意開口道歉等等禮儀的缺失。就目前而言,現(xiàn)在幼兒家庭的狀況大多是421家庭居多,即四個老人,一對年輕父母,圍著一個嬰幼兒,大多孩子們都被寵成“小公主”“小皇帝”、家長都把幼兒照顧的無微不至,慢慢的家庭教育把他們逐漸培養(yǎng)成了傲慢,自私,沒禮貌,貪心,懶惰,脾氣大的性格,孩子們根本就不知道禮儀、禮貌,尤其在日常生活和公共場所,不難發(fā)現(xiàn)亂扔垃圾、語言不文明、禮儀缺失現(xiàn)象。這也與在家庭教育過程中,過多注重孩子學習各類知識,注重提高知識,抱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心理,提早的學習小學的知識課程、提早的應對應試教育,反之幼兒應該去學習的生活基礎技能卻被忽略,導致幼兒不會問好、不會道謝,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交流。在幼兒成長階段,幼兒整體素質(zhì)提升不大。卻忽略了幼兒人格品質(zhì)的培養(yǎng),不懂尊重長輩,不懂謙讓、不遵守公共秩序,不懂禮貌,養(yǎng)成為唯我獨尊的性格,助長了幼兒的不良習氣,造成幼兒人格的缺陷。
經(jīng)常有俗語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種俗語其實主要表達出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孩子的成長發(fā)展幼兒及兒童時期就基本形成了,而若干習慣的形成,基本上在日后也較難糾正的。
由于在幼兒時期對道德沒有明顯的是非觀念,三觀的概念也沒有形成,判斷事物依靠的仍然是主觀的意識,僅憑著固有的直覺而不是理性的思考,多數(shù)源于行為習慣,而此時不能僅憑言語的教育來提升幼兒的認知,要通過行為習慣培養(yǎng),使幼兒清楚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積極的行為習慣會對以后成功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能夠受益終生。而好習慣都是慢慢培養(yǎng)、天長日久熏陶出來的,成功人士能在事業(yè)上創(chuàng)造奇跡,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良好的習慣。因此,“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影響人的一生。由此,人從幼兒起就應該通過禮儀學習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習慣。
1.增強幼兒的交往能力
一個素質(zhì)高、有教養(yǎng)的人,必定有良好的禮儀修養(yǎng),禮儀是幼兒時期不可或缺的學習內(nèi)容,作為交流交往的橋梁紐帶,幼兒只有在懂得禮儀的條件下,就會被別人接納,受大家歡迎,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生活,與同齡人、長輩溝通交流。
由于幼兒年紀小,自身的許多行為是無意識的,很多時候在模仿成年人獲取禮儀知識,尤其在模仿成年人過程中的一些不好的行為而沒有得到有效的糾正,而對幼兒的成長極為不利,而且在也會給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更不利于與人友好相處。那么需要引導幼兒在特定環(huán)境應該具備怎樣的言行舉止,什么樣的禮儀表達是恰當?shù)模缬變涸谂c人進行交流溝通的時候,要做到有禮貌,對人用敬稱;在做錯事的時候,學會說“對不起”等等,由此能夠使幼兒懂得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才會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受到歡迎,同時也會迎來他人的尊重,被他人接納的程度也高,未來也能夠建立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也會直接或者間接為自己帶來發(fā)展的機會,因此在幼兒時期養(yǎng)成好的禮儀行為能夠讓幼兒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與人交往、處事的能力。
2.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
幼兒在受到良好的禮儀教育后,幼兒從小就明理、懂禮、感恩等,為幼兒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同樣可以減少和改觀幼兒的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讓幼兒知道感恩父母,感恩他人,這將更有利于他們身心健康成長。一些相關(guān)研究也表明,有的青少年違法犯罪,其原因也是與幼兒兒童時期的教育分不開,隨著年齡的增長,更沒有去糾正一些惡習,最終身心健康發(fā)展受到影響,誤入歧途。
幼兒具有較強的模仿和學習的能力,幼兒在學習文明禮儀行為之后,必然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幼兒的行為會表現(xiàn)越來越好。幼兒園也會通過各種個性化的活動和比賽,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更能表現(xiàn)幼兒的文明禮貌、友善交往,逐步養(yǎng)成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有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3.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幼兒的禮儀教育一方面豐富了幼兒的禮儀知識增強了對文明禮儀的理解認知,另一方提升幼兒的文明禮儀意識,最終將文明禮儀變成自己的習慣。幼兒能夠全方位的去掌握問候、用餐、出行、交往等基本禮儀,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教育過程中幼兒能夠很好的去領(lǐng)悟人和事物的關(guān)系,提高幼兒的社會情感,豐富幼兒的知識層面,拓展幼兒的思維發(fā)展,從而整體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zhì)。
1.開設專門的禮儀學習課程
在幼兒園的教育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教學計劃,年齡特點可以定期開展禮儀課程的教學,能夠把禮儀的知識,一些歷史典故等禮儀文化的內(nèi)容按計劃向幼兒講授,在掌握禮儀的知識基礎上,開拓眼界,豐富幼兒的人文知識素養(yǎng)。
2.禮儀教育融入一日活動之中
幼兒在學習禮儀的前提下,也需要有練習實踐機會,而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又是反復學習、訓練、實踐、檢驗的重要途徑。在進行禮儀教育活動時,教師應依據(j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使幼兒時時刻刻受到良好語言和行為習慣的熏陶,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平衡地發(fā)展。例如幼兒園可以把晨間入園的接待活動作為一個幼兒禮儀訓練及成果展示的窗口,可以每天早上由幼兒擔負起迎接其他幼兒與家長的禮儀任務,幼兒們臉上燦爛微笑和一聲聲“阿姨好!”“叔叔好!””小朋友好!為入園的幼兒和家長營造溫馨和諧的氛圍,擔任禮儀的幼兒也有積極的情感體驗。還可以通過看念兒歌,講故事、做游戲、觀看視頻等來豐富幼兒的禮儀知識,注重引導幼兒使用禮貌用語,如:“您好”“謝謝”“請”“對不起”“沒關(guān)系”“再見”。例如:教師在給幼兒講《小熊請客》的故事時,老師引導幼兒,當小熊把食物分享給朋友們時,朋友們要對小熊說“謝謝”,小熊要說“不客氣”。幼兒就可以如此輕松的活動中學會了一些禮儀知識,并能夠去運用禮儀知識。還可以通過一些情景的模擬,進行相關(guān)環(huán)境中的角色扮演,如接打電話、超市購物等項目訓練活動,能夠讓幼兒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學會與他人進行交談。學會不同場合、不同角色中的文明禮儀用語,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練習從而懂得在人際交往中要互相尊重、謙虛恭敬、相互諒解的道理。
幼兒的行為大多來源于學習和模仿,對于幼兒來說,他們不具備判別能力,不管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只要是直觀的,就會成為他們的模仿對象。那么幼兒每日接觸幼兒教師,而幼兒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因此對于幼兒教師而言必須成為幼兒的榜樣,言傳身教。幼兒教師在本專業(yè)學習過程中都會有幼兒教師行為禮儀教學學習,這也需要幼兒教師時刻踐行行為禮儀,嚴格要求自己,注重自身的儀表與舉止,因為教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都會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在幼兒的眼里,對老師的依賴性就更強,在幼兒眼里老師做的一切都是好的,由此可見,幼兒教師應該把行為禮儀放在首位,在儀表上要穿著得體,不穿奇裝異服,行為舉止上要端正、語言文明規(guī)范、講禮貌,尊重班級幼兒的人格,不貶低挖苦幼兒,對待幼兒要有耐心、態(tài)度溫和,處處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為人師表,為幼兒做出榜樣,用實際行動去影響幼兒。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的影響對幼兒禮儀行為習慣的形成尤為重要,不能簡單的認為幼兒園的學習就是對幼兒的全部教育,家庭可以作為旁觀者,幼兒教育都是幼兒園和幼兒教師的責任。那么幼兒家庭教育的就會缺失,必然會使教育成果得不到鞏固,也會打折扣。畢竟家庭關(guān)系的親密性、家庭教育的獨特性、滲透影響的深刻性,都是幼兒園不可替代的,家庭教育需要深度融入幼兒教育中,與幼兒園、教師共同承擔幼兒教育的任務,缺一不可。
1.有意識的讓幼兒在多情景下去使用禮儀行為。幼兒在家庭中生活的時間較長,家庭的教育因素更能夠直接深刻的影響幼兒。由此家庭應該多為幼兒創(chuàng)造使用禮儀的機會場所,例如外出游玩、乘車、購物、用餐、做客等環(huán)境下讓幼兒學習、使用行為禮儀。
2.家庭成員需要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及文明禮儀。由于有的家庭成員中成年人之間不經(jīng)意間的不文明、不講禮儀的行為,幼兒會耳濡目染,慢慢的會就會形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慣。那么家庭成員需要及時的去糾正自己的不當行為,為幼兒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3.家庭需要加強家園合作,轉(zhuǎn)變教育觀念,重視幼兒禮儀教育,形成家園共育的合力。多參與家園活動,多參加幼兒園舉辦的禮儀知識講座和座談會,掌握了解文明禮儀教育的信息,一起探索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有效方法,共同成為幼兒禮儀行為的培養(yǎng)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