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將詩畫結(jié)合的詩人,用獨特的方法表達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天人合一”的審美境界,有“詩佛”之稱。其詩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的韻味,其畫給人以浮想聯(lián)翩的愉悅感,詩畫相輔相成,詩意盎然。中國畫與詩的契合度極高,王維將詩與畫相互糅合,由于尊崇禪學,又將禪意寫入詩中,簡樸深遠。其繪畫空靈而富詩意,達到了詩境、禪境與畫境的完美統(tǒng)一。王維取景于自然,用毛筆勾畫心境,筆法隨意,墨色多變而沉穩(wěn),線條富有張力,形象與畫面相得益彰。王維在詩壇享有盛名,他的山水畫在中國畫史上占有崇高地位。本文通過分析王維的生平對其詩、畫的影響及其意境,結(jié)合筆者對詩境的理解,闡明王維畫中的詩境表現(xiàn)。
關(guān)鍵詞:王維;山水畫;意境;禪境;詩境
王維是唐代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其邊塞詩、山水詩、田園詩都對后世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讀其詩,詩中景致宛若浮現(xiàn)在眼前。王維的另一個身份是畫家,其繪畫風格清新淡雅,超凡脫俗,達到了詩中有畫的美妙境界。無論是詩歌還是繪畫,王維都將天賦融入作品,為后人留下眾多浪漫、空靈、淡遠的完美作品。
一、王維的地位以及生平經(jīng)歷
王維,字摩詰,精通音律、詩詞、繪畫、書法,是一位文化巨人。他的詩、文、畫、樂皆有禪意,尤其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引領(lǐng)中國古代繪畫風格走向一次重要的轉(zhuǎn)折。唐代社會安定,文學創(chuàng)作十分發(fā)達,唐人視野開闊,表現(xiàn)為各種藝術(shù)形式兼容并包,百花齊放,繪畫作品豐富,線描、青綠、水墨等中國繪畫的許多重要形式都出現(xiàn)在這個時期。王維21歲中進士,但僅供職數(shù)月便得罪權(quán)貴遭貶官。雖然他早年想在政治上做出一番成就,但由于官場失意而郁郁不得志。張九齡罷相,李林甫上臺以后,王維的消極思想更為嚴重。唐代是儒、釋、道并行,佛教尤盛,王維的母親虔誠禮佛三十余載,對王維影響頗深。王維與李林甫同朝為官,只好以談禪禮佛作為精神寄托,他在詩畫作品里融入佛理禪趣,使作品有一種禪意的空靈與靜謐,即使畫面簡單,但意境深遠,“意趣幽玄,妙在文字之外”。在王維的藝術(shù)世界中,詩與畫的情愫交織,流淌著他的內(nèi)心情感。
安史之亂爆發(fā)時,王維在朝,但是“扈從不及,為賊所得”,只好“服藥取痢,偽稱喑病”,被安祿山硬授偽職。郭子儀率眾收復兩京后,肅宗和玄宗先后入長安,下令處治“陷賊官”,王維本應受到重罰,但因一首“百官何日再朝天”的《凝碧詩》聞于行在,加上其弟王縉的營救,被肅宗特赦。此后,王維便一直處于半官半隱的狀態(tài),長齋布衣,與佛教徒來往,“每退朝之后,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晚年受南宗影響較深?!段鍩魰分卸嘟柰蹙S詩論道。王維的詩亦受禪宗思想影響,其被稱為“詩佛”,與“詩仙”李白、“詩圣”杜甫在盛唐詩壇鼎足而立。王維詩風華麗,以清新內(nèi)斂的山水禪學留下了獨特的詩中風景,正如蘇軾對他的稱贊:“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的詩,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同時代詩人極少能出其右。
二、王維詩中的畫境及繪畫構(gòu)圖
王維的山水詩、邊塞詩,讀來能聯(lián)想畫面,仿佛詩中有畫,詩為主體,畫面為輔,詩中加入畫的元素,融情于景,便營造出一種詩意。例如王維《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勾勒了天地之間浩瀚無垠的大漠,實為詩中有畫的丹青高手。王維繪畫講求構(gòu)圖,為體現(xiàn)畫面的曠遠,常用垂直構(gòu)圖法,即在極長的橫線上標示一條極長的縱線,縱橫交錯,使畫面開闊疏朗。王維還喜用一帶遠山映襯兩三孤林的手法,這一手法也多見于唐代翰墨,如唐代的《春郊游騎圖》。
對于中國傳統(tǒng)繪畫,無論山水畫還是人物畫,畫家總喜歡在畫面中點綴一些虬枝。如五代南唐周文矩的《文苑圖》,一枝虬干偃臥正中,增強了畫面的立體感。還有一種構(gòu)圖是長幅卷軸,如周昉的《演樂圖》,大樹貫通天地,畫幅底端造型奇特的石頭和下沿的橫線形成強烈對比,空間感極強。16世紀尼德蘭畫家彼得·勃魯蓋爾的《收割者》《雪中獵人》,17世紀荷蘭畫家梅因德爾特·霍貝瑪?shù)摹睹椎聽柟柲崴勾蟮馈罚▓D一),19世紀俄國畫家?guī)煲蛑サ摹栋讟辶帧罚▓D二)等諸多風景畫也都有類似的構(gòu)圖形式,但這些西方畫家更注重理性的空間描繪、透視及光影刻畫。
三、王維詩畫中的意境
摩詰傳世畫作稀少,現(xiàn)存《長江積雪圖》(圖三)、《江干雪霽圖卷》(圖四),《江干雪意圖》《雪溪圖》可能為后人摹本,但從這些摹本以及后世畫家作品如龔賢《千巖萬壑圖》、王時敏《仿王維江山雪霽圖》等,均可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構(gòu)圖思想。萬頃大漠遼闊無際,與天地齊平,外有長河,多重橫線交錯之際,一股狼煙筆直上挑,構(gòu)圖空曠至極;一輪紅日冉冉墜落,通紅圓潤,紅日之墜落亦是縱線,與長河、大漠形成強烈對比。
詩和畫是相通的,謝赫“六法論”中,氣韻最長,能評定詩的好壞。詩中有“畫境”,使人浮想聯(lián)翩,有助于理解作者;畫中有“詩境”,便有了畫外意趣,人們看到的不僅是畫,更是畫外的情感。
四、王維水墨畫特點
王維的水墨畫簡樸且崇尚自然,體現(xiàn)了“道法自然”理念,他十分看重用水墨表現(xiàn)氣韻意境,造景能力極強,對現(xiàn)實景色適當增刪,或虛化、或強調(diào),不必面面俱到,已然畫中有景。由于受禪宗的影響,他對禪意參悟頗深,并且融入詩畫。王維喜用墨色的濃淡表達山林樹木的遠近,近景清晰,遠景模糊。他還采用獨創(chuàng)的“破墨”技法,用黑白兩色使山水畫的藝術(shù)風格從工筆變?yōu)閷懸?,自此他不再受拘束,將?nèi)心情感注入筆墨隨意揮灑,正如董其昌言:“始用渲淡(即破墨),一變勾斫之法。”“破墨”的使用是王維作畫的轉(zhuǎn)折點,對后來皴法的出現(xiàn)也有極大的影響。
明代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論”,將王維奉為南宗畫派的始祖,可見其對王維的喜愛與推崇。如《雪溪圖》(圖五)中用線條勾出輪廓,水墨渲染,能看出層次不同的墨色變化與留白,意境曠遠而又靜謐,體現(xiàn)了王維凈心養(yǎng)性的禪宗修為。
五、王維對后世的影響
王維不僅是文人畫始祖,也是禪境畫創(chuàng)始人,對后來石濤、八大山人等禪畫大師也有一定的影響。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朝,王維半官半隱,寄情山水與詩畫,終日沉浸于大自然,追求寧靜隱逸的生活,無心功名利祿。他選擇遠山、枯木、冷泉等作為主要景物,使畫面顯得清冷、寂靜。王維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另辟蹊徑,將山水詩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技巧發(fā)展到更高的水平。他將動態(tài)與靜態(tài)、音樂和畫面結(jié)合起來,賦予詩歌以圖像意境,這也是他對詩歌文化的重大貢獻。寓動于靜,表面是在寫動態(tài)的景色,實則烘托安靜的氛圍,其繪畫也是如此,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意境無窮。王維的一生,仕途、愛情都不盡如人意,多數(shù)時間隱居山林,與自然為伴,故其詩、畫都充滿濃郁的自然氣息。他內(nèi)心恬淡閑適,筆下畫面亦干凈空靈,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無窮魅力。
王維的山水畫中有刻意的留白,構(gòu)圖藏露虛實,含蓄地表達深遠的意境,利用虛實相生的方法加強對比。畫山水時進行留白,稍加淡墨烘染,層次漸變,山的黑、云的白對比強烈,就能達到立體的空間感。景物該虛則虛,該實就實,強調(diào)主體會使畫面有層次感。所謂“偏心”,就是抓住重點描繪景物,注意取舍,不必面面俱到。中國畫追求靈動縹緲的意境和詩意,有意識地處理景物的虛實和位置,刪減對象,有助于營造出具有沉浸感的朦朧之景。
王維天賦異稟,繪畫取景、造景均出己思,筆墨大膽。他認為畫家應該多觀察自然,與自然對話,只有把心中的景轉(zhuǎn)化為筆下的景,才能實現(xiàn)物我合一。王維仕途不順,為了放空自己,寄情于山水之間,與好友吟詩作畫,四處游歷,將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
六、結(jié)語
山水畫創(chuàng)作需要對美有一定的認知,一山、一樹、一人都可能是靈感的來源。沉浸于自然中,有了表達心中之景的渴望時,就是創(chuàng)作的開始。畫家要重視內(nèi)心情感的變化,不斷采風,發(fā)現(xiàn)美,將情感融入山水之境,運用多種不同的方法表達對景物的喜愛。王維的山水畫多平遠構(gòu)圖,啟示了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遠法”,對后世影響較大,許多畫家在構(gòu)圖中也采用這些方法,使畫面富有空間感。
王維作品“澄澈清凈”“寂靜閑適”的藝術(shù)特點,也與他的禪學修為密不可分。文學修養(yǎng)、國畫技法的學習對當代藝術(shù)家的創(chuàng)作也大有裨益。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當代藝術(shù)家要像王維一樣,降低物質(zhì)欲望,修身養(yǎng)性,端正藝術(shù)態(tài)度,不斷豐富創(chuàng)作知識,提高創(chuàng)作能力,在生活中善于觀察自然,融情于景,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藝術(shù)作品。好的畫家能夠讓觀者透過畫面感受自己的思想,王維就是這樣一位大家,他的繪畫作品凝其一生心血,完完全全地把自己的情感和文藝天賦融入作品,意境悠遠,充滿詩意。
作者簡介
丁夢君,1997年生,女,漢族,江蘇常州人,湖南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畫。
指導老師:張惠。
參考文獻
[1]洪再新.中國美術(shù)史[M].杭州:中國美術(shù)學院出版社,2000.
[2]畢寶魁.王維傳[M].沈陽:遼海出版社,1998.
[3]李俊標.王維詩選[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
[4](宋)蘇軾.東坡志林[M].北京:中華書局,1981.
[5](唐)王維.山水訣 山水論[M].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59.
[6]趙農(nóng).簡明中國美術(shù)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7]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