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軍
在我們的餐桌上,香草總是有著一席之地。它們或許用量不多,但總能給菜肴帶來意想不到的變化,稱得上“畫龍點睛”。毫無疑問,羅勒就是香草中的佼佼者。無論是西式烤肉,還是中式燴面,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菜菜身份證
中文正式名:羅勒
俗名: 荊芥(河南地區(qū))、九層塔(臺灣地區(qū))、金不換(潮汕地區(qū))、香花子(安徽地區(qū))
學(xué)名:Ocimum basilicum
家族:唇形目唇形科羅勒屬
羅勒的外形一如我們熟悉的薄荷,這是因為它們倆都屬于唇形科。唇形科盛產(chǎn)香料,除了羅勒和薄荷,還有薰衣草、迷迭香和藿香(這里的藿香和藿香正氣水無關(guān),藿香正氣水用的是另一種唇形科植物——廣藿香)等。
單獨一朵羅勒花非常袖珍,我們甚至難以用手將它完整地摘下來。若干朵羅勒花聚在一起,一輪一輪地分布在莖稈上,這樣的形態(tài),我們稱為輪傘花序。
這樣的花序就像一層層壘起的寶塔一樣,所以有些地方又將羅勒俗稱為“九層塔”。
羅勒有著特殊的氣味,這是它保護自己的重要手段,一般的小蟲子可不敢靠近它。不過,如果我們試著種植羅勒,也要注意讓它遠離蚜蟲、薊馬、蝸牛等害蟲。
羅勒家族成員眾多,有100~150 位成員。其中, 家主之位毫無爭議,屬于羅勒(又稱甜羅勒),因為在餐桌上,它的地位是其他成員無法撼動的。
日本金龜子是羅勒最大的天敵之一。這種蟲子因為原生于日本而得名,現(xiàn)在已經(jīng)隨著人類的活動擴展到了很多地方。它們破壞力很強,給農(nóng)作物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幸好,這種蟲子暫時還沒有入侵我們國家。
羅勒的特殊氣味,不但蟲子不喜歡,而且人類也有可能會感到不舒服,所以最好將它種植在室外通風(fēng)透氣的地方,讓它去擁抱自己最喜歡的陽光吧。
對了,羅勒既不喜歡土壤太干,也不喜歡“水漫金山”。培育它的時候,我們只需保持土壤濕潤就可以了。
羅勒的前世今生
羅勒的老家在印度,“羅勒”這個名字,就是中國古人從梵語(印度的一種語言)中音譯過來的。早在5 000年前,印度人就開始栽培羅勒。
在印度,羅勒被印度教視為“圣草”,是神的化身,能給人們帶來吉祥,能讓逝者獲得神靈的眷顧,來世擁有好運。因此,羅勒雖然在印度被廣泛種植,但很少出現(xiàn)在餐桌上。
從印度出發(fā),羅勒兵分兩路,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一路隨著佛教北上,進入中國。中國人一開始只是將羅勒當(dāng)成驅(qū)蚊除蟲的花草,或是看作可以幫助消化,并且有解毒功能的草藥,讓它在中藥鋪里發(fā)光發(fā)熱。古代的婦女們還會將羅勒當(dāng)成“護發(fā)素”。她們將羅勒浸泡在油中,然后用這種油來滋潤頭發(fā),據(jù)說能讓頭發(fā)變得非常香。
當(dāng)然,食用羅勒的情況也是有的,多是用來掩蓋食物的腥味。在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中,羅勒所扮演的角色實在太小,有些不值一提。
另一路則隨著商旅的步伐,來到歐洲。在這里,羅勒算是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在歐洲,羅勒被稱為“香草之王”。在它的學(xué)名Ocimum basilicum 中,Ocimum 是香味的意思,basilicum則代表王。
意大利人對羅勒的喜愛,真是溢于言表。他們將羅勒研磨成醬,然后加入松子、尖椒等其他佐料,做成風(fēng)味獨特的青醬,或是將番茄和羅勒混合,制成紅醬。這一青一紅,稱得上是意大利菜的精髓,就好比豆瓣醬之于川菜一樣。失去它們,無論是意大利面還是比薩餅,都將失去靈魂。因此有人戲稱,意大利國旗中的綠色,就是羅勒。
同種不同味兒
隨著人類的活動,從亞熱帶到暖溫帶都是羅勒的生長范圍。意大利美食中的青醬、傣味牛肉里的香葉、冬陰功湯中的九層塔、河南燴面里的荊芥,其實都是羅勒。
就像“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一樣,在不同的地方,羅勒不但有不同用法、俗名和故事,更有不同的味道。
總體來說,羅勒都有一股類似八角茴香的味道。這種味道主要是由它含有的龍蒿腦、丁香酚、芳樟醇、肉桂酸甲酯和樟腦等化學(xué)物質(zhì)組合而成的。從印度出發(fā),羅勒扎根四方,不同的水土又給它添加了不同的風(fēng)味。
比如生活在暖溫帶地區(qū)的羅勒(河南荊芥),就多少有點兒薄荷的味道,這是因為其體內(nèi)產(chǎn)生了薄荷酮和薄荷醇;生活在亞熱帶地區(qū)的羅勒(九層塔)則產(chǎn)生了檸檬烯,帶有一股檸檬味兒。這些羅勒都不適合用在意大利菜里,因為相對意大利人使用的羅勒(甜羅勒)來說,它們的味道太沖、太澀。
知道多一點
荊芥,唇形科荊芥屬植物,三角形的葉片上長有濃密的短絨毛,還帶有濃郁的中藥味兒。同時,“荊芥”又是羅勒在河南地區(qū)的俗名,又稱“河南荊芥”。
這又是因為俗名和中文正式名混雜而鬧出的誤會。河南地區(qū)的“可可豆”,你留意過這種情況嗎?
種子不是減肥品
在2021 年3 月號的“菜菜挖掘機”中,我們介紹過一種叫奇亞籽的植物,它們在網(wǎng)絡(luò)上被吹噓為“超級食物”。羅勒的種子也遇到了同樣的事情。
和奇亞籽一樣,羅勒種子的表面也有一層可溶性纖維,吸水之后會膨脹,讓種子變成形如蛙卵的樣子。“保健大忽悠”們稱其具有飽腹感,能加強腸胃蠕動,是減肥妙品,還美其名曰“蘭香子”“明列子”。但事實上,羅勒的種子中含有一種可能破壞人類基因的致癌物——草蒿腦,科學(xué)家建議人們謹慎食用。
菜菜挖掘機,挖出好東西。你可以通過寫信或發(fā)微信的方式,將你希望了解的菜菜告訴我們,或者拍下某種菜菜的照片,讓我們來“驗明正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