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忠
【摘要】在我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進程中,對人才的需求也是逐步加大,同時也對人才的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我國逐步加強深化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推進,這也使得學科之間的知識互相滲透交融。在新時代課程改革的加快落實的要求下,初中地理也隨之進行了創(chuàng)新改革,拋棄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采取適用新時代學生的教學風格,豐富課堂內(nèi)容、增添教學內(nèi)容的趣味性,培養(yǎng)出具備綜合素質(zhì)的學生。在素質(zhì)教育改革潮流襲來之際,本文在結(jié)合實際教學案例、總結(jié)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簡單闡述了在新課改普遍落實的情況下,如何發(fā)揮初中地理的本質(zhì)優(yōu)勢,使教學效果更加突出明顯。
【關鍵詞】初中地理;新課程教學;策略探究
引言:
新課程改革的所有要求,大部分都是圍繞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這一中心思想展開的,教師應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引起學生對知識的獵奇心理,使其本能、自主的學習知識,以學生主動汲取知識的新教學情境,取代以往學生被動學習知識的情況。在新形勢下的學校教育之中,學生應該是快樂的學習,具備同其他同學、老師良好的交際能力、學習同他人合作、學會同他人分享快樂、悲傷的共情性。以下是本文對初中地理如何進行新課程教學的方法和策略。
一、引導學生課前自主預學
盡管一直以來,教師們都有意識地讓學生們自主預習,并且有著一定的重視程度,但是這種預習見效平平,學生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另一方面缺少明確的預習目標。這樣的預習是無效的、盲目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應根據(jù)具體的課程,設立相對應的目標,給學生樹立明確的出發(fā)點,學生才可以向著指引的方向前進,才可以達到一定的預習效果。例如,在教授《中國的自然資源》時,教師可以留給同學們幾個問題:“我國土地資源是如何分布的”,“我國有哪些山脈”,“我國水資源分布狀況是怎樣的”等,并且可以讓家長抽出少部分時間督促,如此學生會自主的探尋知識的答案,將讀書、思考、練習、實踐等學習方式,自行的交叉運用,通過對問題的探索尋求,初步實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目的,也具有一定的學習效果。這種有著明確目標的學習,有著可依循方法的探索,教師應做的工作也必不可少,教師應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把握適宜的指導時機。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對預習的結(jié)果,分組討論、表明自己的觀點,闡述自己理論依據(jù),確保每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去,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引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興趣,同時也鍛煉鍛了學生同他人的交際能力,也符合高效教學這一要求。教師在實施初中地理教學時,要同學生一起把握這一首要的環(huán)節(jié),從而達到高質(zhì)量的預習。
二、教師做好“引路人”的角色
在實際實施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們由于是改革的“先鋒隊”,難免會走入一些誤區(qū),讓學生徹底掌握課堂,讓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問題,自行解決問題,但是學生對于基礎知識是否真正的理解,部分教師都難以給出肯定性的答復。經(jīng)此以往,學生的疑惑越來越多,對于后續(xù)的知識難以理解,慢慢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在心里滋生出厭學的情緒。甚至放棄地理這一學科。要想根本解決此類情況,教師的講授方式、內(nèi)容的難易、學生的興趣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要求教師深入學生中間,傾聽小組討論的情況,對成績偏差的學生提問。從而發(fā)現(xiàn)易混淆問題、普遍性問題,對這類問題要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出發(fā),引導其進行思考,對其偏差的思維,教師要把握予以糾正指引的時機,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打通學生的疑難關卡。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老師職能,體現(xiàn)出“引路人”的作用。
三、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展示平臺
自我展示是課堂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也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有效途徑之一,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例如,老師在講到《從世界看中國》的時候,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分組探討,老師走進各個小組之中,檢查各組完成情況,然后小組選出代表展示自己所需要畫出的省市,并講解所包括的相關氣候、人口、民族等情況,然后老師對現(xiàn)場表現(xiàn)反應較好的同學,予以表揚和肯定;對表現(xiàn)較差的同學給予鼓勵和支持。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靈活運用自我展示環(huán)節(jié),會樹立學生自信,增強小組學生的凝聚力,小組之間學生的溝通能力,培養(yǎng)集體主義感,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
四、尊重學生,運用適宜的評價
在初中階段的地理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是多領域、多層次、多維度的,但不管怎樣的評價、如何去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學習成績的變化等,應該做出正確的、清晰的、合乎情理的評價,而不能是模棱兩可的。對課堂上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可以這樣評價:“你是一名愛思考的學生,你再思考一下,我相信你會有正確的答案?!苯處熣孢M行鼓勵性評價,學生容易接受這樣的語言。這樣的評價會化為一種學習動力貫穿于學習過程之中,學生在做事、思考問題方面會更加細心、周全,切忌挖苦、貶低學生,打擊學習積極性。對簡單問題教師多提問中下等學生,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對疑難問題多提問優(yōu)等生,也是對他們的一種震懾與警告,讓他們保持一種謙虛、不自大的品格。
五、結(jié)束語
初中地理教學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依循,但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應根據(jù)自己的教學風格,創(chuàng)新出適合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方式。在課改路上永無休止,只有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扎根課堂,從課堂再出發(fā),研究當今學生思想狀況,分析學情,課堂才會有新的生機。課改路上不要試圖走“捷徑”,不要閉門造車研究書該怎樣教,課該怎樣上。經(jīng)歷從“學習—模仿—創(chuàng)新”的過程,總結(jié)出適合自身特點的初中地理教學方法,自然會教出千千萬萬個精英,會為千百萬個家庭帶來福音。
參考文獻:
[1]張衛(wèi)敏.初中地理新課程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2021.
[2]劉文城.淺議初中地理新課程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