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業(yè)
摘 要:文章作者以課堂為研究場所,在教學過程中踐行體驗式教學法,融入日常的教學活動:運用體驗式教學法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得出推行體驗式教學法可以改善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結論。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法;高中物理;課堂教學
體驗式教學法即教師基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個性愛好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相應的體驗、感受。筆者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體驗式教學法的有效運用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所在,可以對學生的各項能力進行培養(yǎng),可以將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出來,所以,教師要重視運用體驗式教學法。下面筆者簡單地闡述了幾種體驗式教學法的操作方法,以供相關教師參考。
一、相關理論概述
(一)體驗式教學法的概念
體驗式教學的定義到現(xiàn)在都不是很明確,但是通過對相關文獻進行總結、梳理,筆者認為可以定義為:結合課堂教學的標準、學生的認知情況創(chuàng)設出可以讓學生進行體驗、感受的教學情境或提出相關的問題,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一定的熱情,使學生的學科能力可以在探究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的趣味性教學手段[1]。這種教學方法是近幾年新興的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致力于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實現(xiàn)全面成長,讓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得到有效的發(fā)展。
(二)體驗式教學法的特點
以注重學生課堂體驗為核心的體驗式教學法能夠有效地改變當前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和教師在相互配合的過程中,實現(xiàn)共同成長。在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過程中,學生能夠收獲的知識、能力水平等,都有著顯著的發(fā)展,這種教學方法表現(xiàn)出來的最為核心的特點有以下三點。第一,體驗式教學法與新課改的要求不謀而合,皆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能力。所以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體是當前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也是讓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實現(xiàn)扎實穩(wěn)定發(fā)展的基本途徑。同時,體驗式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模式、手段之間存在聯(lián)系。具體而言,在運用體驗式教學法開展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時,教師會將重點放在學生身上,會考慮學生的感受、學生的體驗,且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基于學生的興趣。教師借助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的場景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進而讓學生的自學能力、感知能力、探究能力得到培養(yǎng)、提高。
第二,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體驗式教學法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可以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可以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可以讓學生走進知識,感受到知識的來源,感受到知識的生成過程。物理學科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培養(yǎng)應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對于教師來講,幫助學生掌握物理知識,需要注重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同時還應該注重物理這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中,實驗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學生可以進行實驗,并基于實踐操作得出正確的知識理論,實驗的過程對于學生來講也是一種體驗,這種體驗式教學法能夠讓學生將相關的物理實驗掌握得更加扎實,也更有助于學生透徹地理解知識,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
第三,基于體驗式教學法的高中物理教學更加側重于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所以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會基于教學內容、學生的情況設計活動,而這些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安排是讓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的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如開展課堂表演活動。高中生的個人表演能力比較強,且個人的思想意識也逐漸發(fā)展,通過多樣化的活動能提高課堂參與度,也能通過教師的有效活動引導,更加全面地了解物理知識。為使學生參與相應的活動,教師還會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使其進行趣味性表演。通過這一過程,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被調動起來,課堂教學的質量得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效果得以提高。
二、體驗式教學法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方法
體驗式教學法,在物理課堂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且在教學實踐中也取得了比較豐富的教學成果。對于教師來講,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質,需要對當前時代的前沿教學技術進行深刻的剖析和學習,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靈活的調整與應用,致力于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收獲豐富的課堂體驗,實現(xiàn)個人學習能力和基本素質的發(fā)展。教師把教學的目光聚焦于學生的學習體驗上時,還應該選擇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相互配合。課堂教學過程本身就是教師與學生不斷交流互動的過程,所以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也一定要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在親身體驗中實現(xiàn)知識的收獲和能力的增長。
(一)通過生活化案例讓學生獲得學習體驗
雖然物理是理科,且高中物理知識有一定的深度,但是物理知識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且物理教學目標為讓學生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所以,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要適當?shù)匾肷罨咐?,幫助學生獲得相應的學習體驗[2]。
例如,在教學“超重和失重”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引入生活化案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并且感受到物理知識的魅力。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課堂伊始提出一個問題:“我們生活中有超重、失重現(xiàn)象嗎?同學們,你們可以具體說一說嗎?”通過翻閱書籍,學生對超重、失重現(xiàn)象已經有了初步的認知,可以基于概念、生活經驗說出生活中的超重、失重現(xiàn)象。在學生回答完之后,教師可以繼續(xù)提問:“這些現(xiàn)象是憑空產生的嗎?它們有怎樣的內在規(guī)律呢?”通過這樣的問題,學生會對知識產生一定的好奇心,并嘗試進行探究。為使學生可以切實理解知識,教師可以設置體驗式教學活動,使學生對超重、失重形成感性認識。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來到有電梯的場所,讓學生帶著有砝碼的彈簧秤輪流乘坐電梯,并對彈簧秤的數(shù)值進行觀察。通過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電梯上升的時候,彈簧秤的數(shù)量值會增加,下降的時候又會減少。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理論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在了一起,學生獲得了相應的體驗,發(fā)現(xiàn)了物理知識的樂趣,感受到了物理獨特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對物理知識的學習產生了一定的興趣。
(二)通過實驗活動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
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所以教師可以將實驗活動利用起來,讓學生在基于理論知識進行動手操作的同時,獲得親身體驗。
例如,在教學“單擺的周期”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先對影響單擺周期的因素、計算公式、單擺的原理、測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進行講解,待學生對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利用互聯(lián)網搜索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視頻,并進行展示。展示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三個實驗活動:第一,從不同的角度同時釋放兩個質量相等、擺長相等的球,并對球通過最低點的順序進行觀察。第二,在同一個角度上同時釋放兩個擺長相等但是質量存在差異的球,對球通過最低點的順序進行觀察。第三,從同一個角度釋放兩個質量一樣但是擺長存在差異的球,對球通過最低點的順序進行觀察。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可以得出相應的結論,在加深對單擺周期的相關知識的理解的同時,掌握單擺周期的原理。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獲得親身體驗,可以深入分析物理知識的規(guī)律、原理,可以切實理解物理知識。所以,課堂教學的效率、質量能夠得到提高。
三、體驗式教學法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化策略
體驗式教學法,在當前的物理課堂中的應用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果,但要想通過教學實踐,實現(xiàn)對這種方法更有針對性的應用,讓學生的個人能力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教師還需要注意在教學中解決一些比較重要的問題,這些關鍵的問題能夠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體驗式教學法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而要想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出來,要想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教師就要想辦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學習物理的動機等。然后,教師需要基于學生的這些情況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想辦法將課堂教學變得新穎、有趣,并借助體驗活動使學生產生學習熱情[3]。
例如,在教學“楞次定律”的時候,教師需知曉,運用體驗式教學法的目的是讓學生獲得獨特的學習體驗,感受到物理的魅力,感受到物理知識的樂趣所在,所以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創(chuàng)新課堂導入的方法。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塊強磁鐵、一根長銅管,當學生看到教師帶著這些東西來上課的時候會產生一定的好奇心,因為在學生的印象中,課堂教學就是借助教材進行學習,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重點內容的講解,將相關知識進行勾畫,哪怕進行物理實驗教學,也會組織學生去實驗室。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需摒棄以往單刀直入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即將磁鐵放入銅管中。多數(shù)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會說:磁鐵在銅管中會緩慢地下落,學生甚至想要進行嘗試、操作。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并將準備好的道具分發(fā)下去,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學生會獲得一定的樂趣,會產生一定的問題。此時,教師引入楞次定律,就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此外,通過動手操作,學生可以加深對楞次定律的印象,以便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
(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物理實驗
就高中物理的特點及體驗式教學法的重點來看,教師若有效地利用物理實驗,便可以使課堂教學的效果得到有效提高。但是,學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教師讓學生獨自進行物理實驗,很有可能發(fā)生安全事故。鑒于教師有責任與義務為學生的身心安全提供保障,所以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實驗活動,對物理原理和相關知識進行探究[4]。
例如,在教學“向心力”相關知識時,教師要知道,雖然可以讓學生利用實驗器材進行實踐操作,對相關知識進行探究,但是很多學生在操作時會產生一些問題,導致物理實驗的效率、質量并不高,所以,教師可以將學生帶至操場上的空地,讓學生兩人為一組。當學生分好組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同一組的學生手拉手,然后繞一圈。在學生繞圈的同時,教師需要給予引導,讓學生去體驗、感受手臂之間的向心力。
此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來到實驗室,讓學生進行構造球繞軸旋轉的實驗。但是,學生掌握的知識是有限的,所以,教師可以遵循“同組異質、異組同制”的原則,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在分好組之后,教師可以對物理原理進行深入講解。在學生對物理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提出一些要求,如對棉線、小球、軸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得出來的三者之間的關系與圓周運動進行有效結合,并得出相應的實驗結論。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被激發(fā)出來,學生的主體作用可以發(fā)揮出來,并且,學生以合作的形式對物理知識進行探究,可以獲得相應的體驗、感受,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三)通過反思加強學生物理學習體驗
物理知識具有抽象性、復雜性等特點,這就意味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一次性消化和吸收所學物理知識,而是需要通過多次學習反思,才能夠逐漸掌握相關學習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學習進行反思,以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教學完“超重和失重”的相關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在課后引導學生站在磅秤上做蹲起運動,讓學生觀察自己在下蹲和站起過程中磅秤數(shù)的變化,以此進行學習反思。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實踐性研究和學習,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可以幫助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內容,加強學生的物理學習體驗。
結 語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體驗式教學法的目的是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發(fā)展自學能力、探究能力、思維能力。但是,運用體驗式教學法需要一定的方法,否則其效用是沒有辦法發(fā)揮出來的。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案例讓學生獲得學習體驗,讓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就在身邊;可以通過實驗活動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讓學生通過思考、動手操作切實地體驗、感受到;可以運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體驗活動;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共同參與物理實驗。如此,體驗式教學法才能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融合,才能讓學生深入地理解物理現(xiàn)象、物理規(guī)律,才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白廣平.體驗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 數(shù)理化學習,2013(10):67.
[2]石繼新.淺談體驗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 中學教學參考,2015(2):72-73.
[3]張小左.體驗式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EB/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 2019(8):135.
[4]陸海圣.體驗式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教師版),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