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慧彥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借助信息技術、趣味資源營造樂學的課堂環(huán)境,讓地理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參與地理學習的熱情,讓他們能真正愛上地理學科。教師以多樣的資源構建趣味課堂,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能增進學生的體驗,讓他們能主動求知,感受學習的樂趣。
一、趣味導課,拉開序幕
教師要運用新穎有趣的導課吸睛,啟發(fā)學生的思考,促進他們的情感行為投入,激發(fā)他們探索地理知識的興趣。教師要精心設計導入,吸引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學習之中,積極地參與思考、探索。教師以趣味問題導入,激活學生思維,引發(fā)他們動腦思考;以熱點事件導入,幫助學生形成全球視野,讓他們學會關注社會;以生活內容導入,能形成地理意識,學會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以多媒體導入,能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例如,在《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黃土高原》的教學中,教師先用多媒體播放歌曲《黃土高坡》,將學生帶入黃土高原那片神秘的區(qū)域,然后,讓學生閱讀關于黃土高原的地形圖,描出其邊界,并借助景觀圖了解黃土高原的地貌。每個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興趣愛好不同,教師要在考慮學生差異的基礎上設計導課內容,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導入;導課要具有針對性,能服務于教學,與學習內容密切相關;導課要具有啟發(fā)性,要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教師的啟發(fā)能幫助學生突破思維障礙,能幫助他們建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引發(fā)他們的主動思考與探索。
二、精選素材,平衡目標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建立地理教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選擇、加工素材,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探索地理知識的興趣,讓學生在習得知識的同時,促進正確情感態(tài)度的形成。教師要挖掘趣味素材,增長學生的見識,促進他們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教師要聯(lián)系時事熱點,引導學生關注與地理有關的事件,增長學生的見識。例如,在教學《中東》時,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關于中東的新聞報道,并提出問題:中東成為當今世界焦點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通過熱點事件素材的應用,能極大地調動學生探索的積極性。影視作品也可以作為地理教學的趣味素材,能向學生呈現(xiàn)地球奇觀,培養(yǎng)學生探索自然的精神。教師要針對氣候、環(huán)境、人口等問題引入影視作品,培養(yǎng)學生學地理、用地理的意識。教師要借助地圖這一形象的表達手段,引領學生認識世界、認識地理事物,從而降低學生理解地理知識的難度,提升他們運用地圖學習地理的能力。
三、趣味活動,吸引參與
教師要設計趣味活動,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讓他們從活動中習得知識,掌握技能,獲得比講授更深刻的效果。教師設計的活動目的要明確,具有指向性,能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競賽類的活動,讓學生在好勝心的驅使下積極地參與答題活動。在競賽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比眼力”,讓學生讀圖識圖,促進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比見識”,分組自學教材,搜集資料,分析問題。通過多樣的活動能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他們在積極融入中輕松掌握地理知識,解決盲點、難點問題。教師可以設計操作類活動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讓他們在操作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吸納,如在學習地圖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依據(jù)地圖制作三要素繪制學校平面圖、社區(qū)平面圖等。教師可以設計表演類活動,讓他們在查閱資料的基礎上播報天氣。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表演的機會,激發(fā)他們探索地理知識的興趣。教師要適時指導,及時為學生補充知識,幫助學生解決思維盲點。
四、語言增趣,復習延趣
教師在講授知識時要做到語言風趣,能充分展示個人魅力,讓地理課堂變得富有活力,營造樂學的氣氛,提升他們學習地理的效率。幽默的語言要與所學內容聯(lián)系起來,要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如果偏離內容,就會失去教學的價值。幽默語言的使用要把握分寸,能引發(fā)學生的討論、質疑,促進學生的思考,這樣能讓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入。
復習能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知識,提升他們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很多學生對枯燥的記憶、海量的訓練“感冒”,教師要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法講解重點、建構知識框架,開展趣味性的復習,促進他們對地理概念的掌握。教師可以用口訣等方式讓學生記憶零散的知識。在剛學習地圖上的方向時,學生往往會混淆E、S、W、N對應的方向,教師可以用諧音“一生為你”引導學生記憶,這樣能讓學生掌握學習地理的訣竅,能降低學生學習地理的難度。
綜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構建趣味課堂,優(yōu)化導課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有趣的教學方式緩解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畏難心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地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