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灣上的嗩吶
穿紅棉襖的小女孩,雙手捧一束紙花
她會是第一次化裝嗎
她不笑,真好看
她是被提問或表揚的孩子
雙唇緊閉,筆直站立
看見她的眼睛,看見了珍珠泉
嗩吶穿過紅氈
她想哭,也想笑
笑得最瘋的那個人,笑什么
不發(fā)一言的那個人,想什么
這一切晃在她眼里,什么都看不見
今天,她似在等待,似在接受
——一個人,在崖灣的那一邊
易俗社
渭水邊這一女子
輕聲慢語,一板,一眼,一走,一手
不憶歲月長,只說花容嬌
五典坡前盼郎君
司鼓、板胡、高胡、揚琴
馬嘶鳴
快板、慢板,聲聲念
高興聽來是花音,憂傷聽來是苦音
拉過門
一把把黃土,一杯杯酒
胡音、秦聲,震天吼
看戲就是看人么
天生旦角琴師,一對對
訴說者
面朝黃土,雄渾蒼茫
和柴門對視,凄清,婉轉(zhuǎn)
只說是木頭
陳百甫的板胡會說話
臺上站者,李淑芳,心里想誰就是誰
風吹楊柳梢
胡音、秦聲,伊人臺
皮影戲
到城隍土地面前磕頭
看那黑白無常,文武判官,牛頭馬面
人畜六道,一念間
朝生能暮死者,卵贏(頗像處州方言)
十八層中,樓與房卒
也許不是巧合
酴忘臺下,作別
三十三天,過往皆可渡
只說那十殿閻羅眉清目秀
頗是有味之人
且信你個鬼
包文正呼喊一聲《三下陰》
啊哈,這人間事,難辦得很吶
諸葛亮唱念《空城記》
“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耳聽得城外亂紛紛”
貧瘠沒有惡意,花兒和秦腔是高臺教化
離家以后,故鄉(xiāng)只剩下冬天了
河 ?洛
麋鹿背上招搖過市的精靈,站在
土丘前,擺出北斗九星
消失的那一顆,已埋了五千三百年
黃河古道邊
裹在蠶絲里的那些兒子娃娃
又做了什么?
史書翻開一道高筑的圍墻和
一座紫色的大門
已經(jīng)猜到(沒有證據(jù)的都是直覺)
他們太自信了
塞北的朔風和胡馬
皆不受命運安排
風,一年刮一次,一刮就一年
馬,踏飛燕,度陰山
喜 ?鵲
從故鄉(xiāng),到他鄉(xiāng),帶不走一件行李
高粱酒只認上好的手抓
一碗漿水面,辣子油要旺
加入杏仁的咸菜才是它的靈魂
見慣了酒瘋漢的老羊倌
西北風吹不開他半閉的眼
花兒和秦腔,是為羊群準備的,一聲呼喊
干農(nóng)活的女子,將娃娃生在了田埂上
鐮刀割斷臍帶時,大椿樹上喜鵲的叫聲
像咒語,在加了扁豆面的堿水缸里發(fā)酵
作者簡介:陳軍,男,80后,甘肅通渭人。浙江省作協(xié)新荷計劃人才。作品散見于 《揚子江詩刊》 《詩歌月刊》 《江南》 《星河》 《歲月》 《浙江詩人》 《浙江作家》 等報刊?,F(xiàn)居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