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奧運會主辦城市合同的法律解析

      2021-01-28 07:24:54熊瑛子
      體育科學 2020年8期
      關鍵詞:主辦國國際奧委會條款

      熊瑛子

      (蘇州大學體育學院,江蘇 蘇州 215021)

      2015年7月31日,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奧會主辦資格,如何辦好本屆冬奧會,成為社會各界人士普遍關注的議題。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

      法治奧運模式的建立,乃現(xiàn)代奧運在人類社會文明進步和法治全球化的發(fā)展中,不斷應對挑戰(zhàn)、化解危機和持續(xù)推進自身改革的必然結果。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奧運商業(yè)化改革、組織系統(tǒng)的分配改革和反腐敗等舉措,使奧運會擺脫攸關生死的經濟危機和信譽危機,并與法制化建設、民主化進程相互支撐、相伴而行(周西寬等,2008)。北京在2008年奧運會中,已經受領以法治奧運為深刻內涵的文化洗禮和規(guī)范保障(于善旭,2016)。因此,辦好奧運,關鍵在于法治,“法治奧運”應成為籌辦奧運會過程中貫穿始終的原則。

      《2022年北京冬奧會主辦城市合同》(Host City Contract-XXIV Olympic Winter Games in 2022,以下簡稱《主辦城市合同》)是國際奧委會與主辦城市和國家奧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奧委會”)簽訂的基本文件,其中涉及主辦國義務和權利的條款是籌辦冬奧會的依據(jù)(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2015)。本文旨在研究奧運會主辦城市合同的性質,以期維護主辦城市及所在國政府的基本利益。

      1 奧運會主辦合同的主體及關系

      《奧林匹克憲章》(Olympic Charter,以下簡稱《憲章》)是奧運會的綱領性文件,《主辦城市合同》必須符合《憲章》中的相關條款?!稇椪隆返?4條細則3.3款對《主辦城市合同》的定義為國際奧委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與主辦城市及其所在國的國家奧委會簽訂的書面協(xié)議。從合同簽訂的主體看合同的性質,主要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合同涉及的主體;二是各主體在履行合同義務時的關系。

      1.1 簽訂合同的主體

      從本屆《主辦城市合同》的簽約主體來看,簽署當事方之一是國際奧委會,簽字的代表有兩位,一位是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Thomas Bach)先生,另一位是財政委員會主任黃思綿(Ser Miang NG)先生;簽署當事方之二是主辦城市市長和中國奧委會,簽字的代表有3位,一位是時任北京市市長王安順先生,一位是時任張家口市市長侯亮先生,另一位是時任中國奧委會主席劉鵬先生。概言之,《主辦城市合同》的簽約方包括國際奧委會、中國奧委會和北京(張家口)市政府三方。然而,《主辦城市合同》第2條規(guī)定了第四方主體:本合同簽訂后5個月內,該城市與國家奧委會應成立奧運會組織委員會(Organizing Committee of Olympic Games,以下簡稱“奧組委”)。該城市與國家奧委會承諾,奧組委成立后1個月內,使其作為簽約方加入本合同,并遵守本合同的規(guī)定;屆時,本合同與奧組委相關的所有條款與條件將生效,且奧組委應視為本合同的原始簽約方??梢?,《主辦城市合同》涉及四方主體:國際奧委會、中國奧委會、北京(張家口)和北京冬奧組委。

      所謂合同主體,包含兩層含義:1)合同的締結者,即通過自己的行為、以自己的名義訂立合同的人;2)合同法律效果的承擔者,即合同成立或生效后,由合同引發(fā)的權利義務關系的承擔者(孫德強等,2009)。然而,民事合同中,合同的權利義務只能根據(jù)當事人自由意志產生,除非是單純?yōu)榈谌嗽O定權利的利他合同。《主辦城市合同》原始締結方有3個,第四方主體奧組委是合同成立后,由國家奧委會和北京市政府按照國際奧委會的要求新成立的機構,專職處理籌備奧運會過程中的具體事宜。合同內容中,為奧組委設立義務的條款居多,如第10條第1款規(guī)定:國際奧委會直接或間接因以下事項產生任何性質的賠償金、訴訟、損失等,該國家奧委會及奧組委應承擔賠償責任。由此而來的問題是:奧組委的加入是否突破了合同的相對性,影響合同的效力呢?

      從性質來看,奧組委是獨立的事業(yè)單位法人。北京冬奧組委和中國奧委會分別依照《事業(yè)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和《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登記注冊為事業(yè)單位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可以與此形成比較的是,《2006倫敦奧運會法令》(London Olympic Games and Paralympic Games Act 2006)第1條第4款規(guī)定:倫敦奧組委是指依照《主辦城市合同》第2部分成立的擔保有限責任公司(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登記注冊的名稱是:倫敦奧運會組織委員會(London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the Olympic Games Limited,LOCOG)。然而,無論是事業(yè)單位法人,還是有限責任公司,都是獨立的法人機構,應當享有各自的權利并承擔相應的義務(周玲,2003)。

      從設立過程來看,冬奧組委是經國際奧委會預先批準,由主辦國政府協(xié)調設立的。《主辦城市合同》第2條“奧組委的成立”中規(guī)定:有關奧組委的構成、治理及存續(xù)的全部協(xié)議及合同文件,以及任何后續(xù)變更,均應呈送國際奧委會預先書面批準。2015年12月,根據(jù)國務院辦公廳發(fā)文,北京冬奧組委在國家體育總局和北京市政府的共同籌備下宣告成立。

      北京冬奧組委是政府機關籌備下成立的事業(yè)單位法人,可以獨立承擔合同義務。鑒于合同相對性原理,更為妥當?shù)淖龇ㄊ潜本┒瑠W組委成立后,以自身名義與國際奧委會簽訂補充協(xié)議,并承諾履行《主辦城市合同》中的相關義務,而不是在《主辦城市合同》中直接將北京冬奧組委納入合同原始簽約方之中。

      1.2 各主體履行合同義務之關系

      《主辦城市合同》的締約雙方地位并不平等,國際奧委會將奧運會籌辦的具體事宜委托給主辦城市及其所在國奧委會,但對重要事項仍保留“書面審批”的權力。為了保障國際奧委會的合同利益,合同的相對方——主辦城市所在國奧委會、奧組委、主辦城市對合同義務承擔連帶責任。

      1.2.1 國際奧委會的“書面批準”權

      《主辦城市合同》第1條規(guī)定:國際奧委會特此委托該城市與國家奧委會規(guī)劃、組織、資助和舉辦奧運會。然而,國際奧委會對于國家奧委會、主辦城市或奧組委在籌辦奧運會過程中做出的計劃,擁有“書面批準”的權力。如《主辦城市合同》第18條第2款:北京冬奧組委應在奧運會開幕前4年,向國際奧委會提供奧林匹克休戰(zhàn)的詳細計劃,供其書面批準。第17條第2款:根據(jù)國際奧委會提供的模版,北京冬奧組委應制定并向國際奧委會提交奧組委與第三方簽訂的標準格式協(xié)議(如贊助、供應、特許或門票轉售的協(xié)議),供其書面同意。第13條第3款規(guī)定:主辦國應設立專門的出入境機構,保證人員入境及貨物進口,北京冬奧組委應將主辦國政府主管部門在此方面所做的安排,在其生效前6個月,提交國際奧委會書面批準。第36條規(guī)定:北京冬奧組委應在奧運會預定開幕日期前2年,將文化計劃提交國際奧委會事先書面批準。第40條規(guī)定:所有獎牌與證書的制作、頒發(fā),均應在國際奧委會的嚴格監(jiān)督下進行,并應經其事先書面批準。第47條規(guī)定:北京冬奧組委門票計劃的全部內容應事先經國際奧委會書面批準。可見,上述涉及奧運會籌備過程中協(xié)議、出入境、獎牌、門票等事項,國際奧委會對籌備工作并非全權委托,對奧運會重大事項負有監(jiān)管、審批職責。

      1.2.2 國家奧委會、奧組委和主辦城市的連帶責任

      《主辦城市合同》雖涉及四方主體,但中國奧委會、北京冬奧組委和主辦城市作為一個整體,承接奧運會籌備任務,對合同條款中規(guī)定的法律責任,承擔連帶義務。《憲章》第34條細則第1.4款規(guī)定:從主辦奧運會的申請?zhí)峤粐H奧委會之日起,申辦城市國家的奧委會應就申辦城市與申請有關的行為進行監(jiān)督并共同承擔責任。同時,第37條規(guī)定:國家奧委會、奧運會組委會和主辦城市對于組織和舉辦奧運會有關的單獨或共同的全部承諾承擔連帶責任。《主辦城市合同》第4條規(guī)定:該城市、國家奧委會及奧組委應對其所簽訂的合同項下所有保證、陳述、聲明、契約及其他承諾義務承擔連帶責任,且不論上述合同是單獨簽訂還是集體簽訂,不論上述合同是否涉及奧運會的規(guī)劃、組織、資助和舉辦或其他事項。

      連帶責任的設置,一方面避免了合同義務得不到切實履行;另一方面,有利于主辦國政府協(xié)調各部門力量,共同完成《主辦城市合同》中的各項國際義務。

      2 奧運會主辦合同的形式特點

      2.1 格式合同

      格式合同,在有些國家被稱為附和合同(contract ad‐hesion),是指合同條款由當事人一方預先擬定,對方只有附和該條款(意思)方能成立合同的締約方式(崔建遠,2016)。格式合同的最大特點是相對方在締約中居于服從地位(柯華慶,2004)?!吨鬓k城市合同》屬于典型的格式合同,它符合格式合同廣泛性、持久性、不平等性的特點。

      2.1.1 廣泛性

      格式合同的適用對象具有普遍性,需以要約的形式向公眾發(fā)出,至少是向某一類有可能成為承諾人的群體發(fā)出。《主辦城市合同》的條款適用于所有候選城市,并非針對某個城市而特別簽訂。2015年9月,國際奧委會與2024年奧運會主辦城市巴黎簽訂《2024奧運會主辦城市合同——原則》(Host City Contract 2024——Principles),并明確該合同模版適用于以后所有的奧運會主辦城市。2017年9月,國際奧委會與2028年奧運會主辦城市洛杉磯采用了同一份合同文本,可見,主辦城市合同已經逐漸進入“模版化”時代。從國際奧委會官方網(wǎng)站公布的2024年巴黎奧運會文件列表來看,《2024奧運會主辦城市合同——原則》已替代原先的《2024奧運會主辦城市合同——詳細義務》作為2015年后《主辦城市合同》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詳細說明合同原則要求下的一系列核心要素,為運動員和所有參與者提供奧運會的質量條件,同時允許有申辦奧運會意愿的城市將奧運會理念與自身的體育、經濟、社會和環(huán)境長期規(guī)劃相匹配。

      2.1.2 持久性

      格式合同面向公眾長期適用,一般不作實質性改動。每屆奧運會的《主辦城市合同》條款基本一致,只存在部分內容的微調。2022年北京冬奧會《主辦城市合同》僅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主辦城市合同》的基礎上增加了4個條款,分別是:“規(guī)劃與舉辦奧運會的原則”部分增加第15條“反興奮劑檢測,遵循和確保政府在反興奮劑方面的合作與支持”;“知識產權事項”部分增加第44條“打擊未經授權使用奧林匹克財產、隱性市場開發(fā)和未經授權轉播、報道和展示奧運會的措施”;“媒體對奧運會報道”部分增加第53條“報道自由:奧運會主轉播商的獨立性”;“其他義務”部分增加第66條“奧組委創(chuàng)建用戶數(shù)據(jù)庫”的要求。上述條款涉及反興奮劑、知識產權、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遞4個方面。2024年后的奧運會,《主辦城市合同》開始啟用“模版化”合同,提高了國際奧委會與主辦城市締約的效率,亦為潛在的申請城市達到舉辦條件提供指引。

      2.1.3 不平等性

      格式合同的締結一方擁有絕對優(yōu)勢地位,將預定條款加于對方,降低或排除雙方就格式條款進行協(xié)商的可能性。《主辦城市合同》在諸多方面體現(xiàn)出締約雙方地位的不平等:1)合同文本并非雙方當事人共同擬定,而是由國際奧委會事先根據(jù)《憲章》、國際慣例及其他文件制定完畢并發(fā)送給申辦城市,如果申辦城市不接受則申請無法通過;2)國際奧委會對奧運會籌備中的重要事項享有“書面批準”權,奧組委做出的決議必須通過國際奧委會的事先審閱,才能發(fā)生法律效力;3)國際奧委會處于絕對優(yōu)勢地位,主辦方為獲取主辦權勢必做出讓步,如《主辦城市合同》第50條第3款規(guī)定:在主辦國內,不對非主辦國居民的運動員因其在奧運會上的表現(xiàn)而獲得的財務或獎勵征收稅費。該條款體現(xiàn)了主辦國為申辦奧運會在稅收政策上的妥協(xié);4)國際奧委會制定和強化奧運會組織管理規(guī)則的動因旨在維護奧運會贊助商的利益。奧運會贊助商借助主辦國政府的行政資源,保障其奧運營銷權益,尤其是同業(yè)排他權利的主張日益增強。事實上,就國際奧委會與贊助商達成的絕大多數(shù)協(xié)議和商業(yè)安排而言,奧運會主辦城市及國家奧委會都沒有參與制定的先期機會和事后話語權。贊助商往往有意借助奧運會組織管理規(guī)則,在主辦國政策法律環(huán)境中謀求特殊待遇。例如,《主辦城市合同》第4款規(guī)定:奧組委應遵守國際奧委會簽訂或即將簽訂的有關奧運會的轉播協(xié)議,應全力配合并協(xié)助國際奧委會有效履行國際奧委會在所有上述轉播協(xié)議下的義務。

      綜上,《主辦城市合同》滿足格式合同的3大特點:條款具有廣泛性、持久性和締結合同的雙方地位不平等。針對該合同屬于格式合同的特征,在簽訂時應注重保障弱勢一方的權益:形式上,需要針對主辦國讓渡管理職權或公權力的條款,加大字號,以表提示;締約過程中,國際奧委會作為格式合同的起草方,應對主辦城市及其政府不利的條款附加風險提示說明,這樣的做法能夠充分保障主辦城市的知情權,維護主辦國政府的利益。

      2.2 委托合同

      委托合同系指,委托人和受托人約定,由受托人處理委托人事務的合同(隋彭生,2015)。《主辦城市合同》第一章“基本原則”第1條規(guī)定:國際奧委會將賽事規(guī)劃、組織、融資和賽事日程安排工作委托給主辦城市及其國家奧委會。從該條文來看,《主辦城市合同》呈現(xiàn)出類似委托合同的特點——依照指示、報告和不得轉委托,然而,《主辦城市合同》亦存在一些不同于委托合同的特征,限于責任承擔及第三人賠償方面。

      2.2.1 類似委托合同的特點

      1)報告和監(jiān)督義務。奧運會主辦過程中,受托方有義務向國際奧委會報告奧運會的籌備工作,國際奧委會就財務、人事、法律等事項有預審權。例如,《主辦城市合同》第46條規(guī)定:國際奧委會任何時候均有權審核或由其代表審核城市、國家奧委會及奧組委有關奧運會的規(guī)劃、組織、資助及舉辦的賬目。2)不得私自轉委托的義務?!吨鬓k城市合同》第72條規(guī)定:未經國際奧委會事先書面批準,該城市、國家奧委會及奧組委在任何情況下,不得轉讓本合同項下或《憲章》規(guī)定的任何部分或全部權利和義務。

      2.2.2 不同于委托合同的特點

      《主辦城市合同》第75條對合同主體間的關系做了明確說明:本合同不構成代理關系成立的證據(jù),且不構成合伙、合資或類似關系成立的證據(jù)。該合同亦存在諸多不同于委托合同的特征:1)無重大過失,無賠償責任。無償委托合同中,受托人無重大過失,無需承擔賠償責任。然而,《主辦城市合同》是無償委托合同,但受托方城市無論有無過錯,都應負責賠償對第三方造成的損失,并在這個過程中,國際奧委會是免責的?!吨鬓k城市合同》第10條第1款規(guī)定:國際奧委會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任何性質的賠償金、權利主張、訴訟、損失及債務,以及國際奧委會向第三方支付賠償金相關的款項,該城市、國家奧委會及奧組委應賠償國際奧委會及其控制下的所有實體。2)第三方造成損失由委托人承擔。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處理委托事項,給第三方造成損失的,由委托人承擔賠償責任。然而《主辦城市合同》中,國際奧委會不處理第三方索賠事項,而將其交給城市及國家奧委會全權處理?!吨鬓k城市合同》第10條第2款規(guī)定:任何第三方向國際奧委會的任何受償人提出索賠,國際奧委會不承擔向該第三方支付賠償金的責任。在此情況下,應允許國家奧委會或奧組委處理該第三方的索賠辯護事項。

      綜上,《主辦城市合同》形似委托合同,實則與委托合同相去甚遠。主辦城市一方面需要遵照國際奧委會的指令完成奧運會籌備工作,履行報告義務,另一方面,即使完全按照國際奧委會的要求行事產生的經濟損失,仍需獨立承擔賠償責任。這樣的合同義務設置,是締約雙方地位極不平衡的又一佐證。

      2.3 行政合同

      大陸法系國家承認“行政合同”(或稱行政契約)的概念,廣義而言,行政合同的當事人一方至少應是行政主體(施建輝,2011),狹義而言,合同目的也被視為另一個重要條件。有些國家的法律甚至還將合同是否為行政主體保留了特殊權力作為判斷標準之一(閆磊,2011)。判斷《主辦城市合同》是否具備行政合同的特點,亦是從主體和目的維度進行?;谛姓贤奶厥庑?,法律對其締約過程有一些要求。

      2.3.1 與行政合同的類似特點

      《主辦城市合同》具備行政合同的一些相似特點:1)從合同主體來看,《主辦城市合同》的締結方系私法人性質的國際組織——國際奧委會,簽約方有北京市市長和張家口市市長,他們分別代表北京和張家口政府簽署合同,這符合行政合同簽署雙方分別是社會團體和政府機關這項條件;2)申辦階段,政府出具的《北京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和殘奧會申辦報告》(以下簡稱《申辦報告》)顯示了政府對于舉辦奧運會的積極態(tài)度,體現(xiàn)出政府愿意為締結合同而讓渡一部分公共管理職權的意思;概言之,《主辦城市合同》系政府與私法人主體簽訂的合同,目的符合政府為發(fā)展本地公共利益、提高行政管理能力的要求,呈現(xiàn)出一些“行政合同”的特點。

      2.3.2 行政合同的控制措施

      由于突破了當事人地位平等、雙方合意、合同自由等合同的原始特征,行政合同在過程中應對行政機關進行必要控制,以期維護合同相對方的基本權益。然而,由于《主辦城市合同》的特殊屬性,行政主體在合同中處于明顯弱勢地位,原本對行政主體的控制條件在《主辦城市合同》中應轉為對國際奧委會的控制。

      1)事先告知制度。在行政合同締結前,應當將合同目的、內容、合同相對人所應具備的條件等信息,及時告知對合同感興趣的人(鄭秀麗,2016)。國際奧委會在奧運會開幕前7年,征選奧運會主辦城市,并通過主辦城市申請報告和實地走訪等方式,遴選出候選城市。2024年后,國際奧委會適用模版合同遴選主辦城市,有意向的城市可以提前了解舉辦奧運會的條件,有利于為主辦奧運會提前做好準備。2)信息公開制度。在行政合同締結和履行過程中,除因公共利益而需要保密外,行政主體有義務將所有與合同有關的情況向相對人公開。由于《主辦城市合同》的部分條款與候選城市的民眾息息相關,屬于政府應當向公眾公開的內容,而合同內容的公開還發(fā)生過一起爭議。

      波士頓有意申請2024年夏季奧運會,其申奧籌備小組研究東京2020年奧運會主辦城市合同時,遭到波士頓市政官要求公開合同主要條款的抗議。該合同中包含安全保障和財政預算等條款,這些和波士頓民眾利益相關。申奧籌備小組認為,國際奧委會對奧運會主辦城市合同擁有專屬知識產權,不需要對公眾公開。而波士頓市政官威脅不公開合同內容將向法院起訴。最終,美國奧委會和波士頓市政府在公眾壓力下,決定公開東京奧運會主辦城市合同的內容。

      《主辦城市合同》應向公眾公開,尤其是向候選城市的民眾公開。合同中涉及安保措施、財政預算、稅收、交通管制、文化宣傳等條款,與候選城市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民眾有權利知曉,并決定是否支持政府申辦相關賽事?!吨腥A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9條規(guī)定,行政機關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政府信息應主動公開: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參與的。主辦奧運會賽事需要社會和公眾的廣泛參與,屬于條例中要求政府主動公開的信息類型,而《主辦城市合同》作為籌備奧運賽事的綱領性文件,應由奧組委主動公開。2024年后《主辦城市合同——原則》作為模版合同,在國際奧委會的官網(wǎng)可以下載,有利于政府信息公開和民眾知情權的維護。

      3 奧運會主辦合同的本質特點

      3.1 公私混合的表征

      公私混合的表征指奧運賽事主辦合同在簽訂時通常以申辦城市政府和國家奧委會為代表,且賽事運作的過程中離不開當?shù)卣娜ε浜?。表面上具有行政合同的屬性,但實際上賽事主辦合同屬于涉外民事合同,不宜將合同中的“城市”(City)視為行政主體,否則可能影響對主辦方履行義務的判斷。公私混合的表征是《主辦城市合同》不同于普通合同的特點,“公”屬性存在于:國際奧委會在締約時的絕對優(yōu)勢地位,國家和政府需讓渡一部分公法管理權限等方面;“私”屬性存在于:國際奧委會的私法人性質,競爭性締約等方面。

      3.1.1 “公”屬性:管理權限的讓渡

      雖然《主辦城市合同》是合同雙方基于合意自愿締結而成的,但主體雙方的權利義務并不平等,不平等的議價能力突破了合同所應堅持的締約平等、意思自治等原則,背離了合同的“私”屬性,呈現(xiàn)出諸多“公”屬性。

      1)合同文本并非雙方當事人共同擬定,而是由國際奧委會事先根據(jù)《憲章》及其他文件制定的“格式合同”。主辦城市只能全盤接受或放棄申辦(take or leave it)。組織、管理奧運會的主要機構系國際奧委會,與奧運會管理相關的內部規(guī)則、制度在制定和執(zhí)行程序上較多體現(xiàn)國際奧委會的意志,并非是與奧運會主辦國協(xié)商一致的結果。即便其中有些合同形式的法律文件如《主辦城市合同——義務細則》(以下簡稱《義務細則》)《聯(lián)合市場開發(fā)協(xié)議》等,對主辦國而言幾乎沒有談判的余地,實質上近似于國際奧委會的單方規(guī)定,或者說是主辦城市及國家奧委會對國際奧委會的承諾和保證(李雁軍,2009)?!稇椪隆返?4條第3款規(guī)定:任何申辦城市的政府必須向國際奧委會提交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承諾并保證城市及其政府將遵守和尊重《憲章》。同時,第34條第2款規(guī)定:奧運會主辦城市政府主管機構及其國家奧委會必須確保奧運會的組織工作令國際奧委會滿意,并符合其要求的條件。上述條款均為主辦城市地方政府必須履行的承諾?!稇椪隆返?6條第2款規(guī)定:如果不遵守《憲章》或國際奧委會其他規(guī)定,或者違背國家奧委會、奧組委或者主辦城市應盡的義務,國際奧委會有權在任何時候立即撤銷主辦城市、奧組委和國家奧委會組織奧運會的權利,并且此撤銷不影響國際奧委會就其損失獲得賠償?shù)臋嗬?/p>

      2)為了履行合同義務,主辦方政府必須讓渡一部分國家公法范疇內的管理權力,以保障賽事的順利進行(侯亞楠,2018)?!吨鬓k城市合同》第50條第3款規(guī)定:在主辦國內,不對非主辦國居民的運動員因其在奧運會上的表現(xiàn)而獲得的收入或其他獎勵征收稅費。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1條規(guī)定:在中國境內無住所或一個納稅年度居住不足183天的非居民個人,應當依照本法規(guī)定,繳納個人所得稅?!秱€人所得稅法》規(guī)定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取得的收入需要納稅,而《主辦城市合同》排除了這一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以此獲取國際奧委會對主辦城市的青睞。

      3)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國際奧委會可就主辦國的相關立法提出保留意見。立法、司法、行政是一個主權國家最重要的3項公法性權力。國際奧委會對奧運會主辦國的立法提出保留意見,是主辦國政府讓渡公共管理職權的體現(xiàn),即使這只是針對特定主體在特定范圍內的行為。《主辦城市合同》第74條規(guī)定:如在國際奧委會評估委員會考察該城市后,主辦國制定、修改或頒布任何法律、法規(guī)或規(guī)章,且與之前的情況相比,此類法律、法規(guī)或規(guī)章的制定、修改或頒布對國際奧委會、各國際單項體育聯(lián)合會或各國家奧委會將產生重大不利影響,該城市、國家奧委會及奧組委應采取一切適當手段,確保以上單位不受此不利影響。

      綜上,從《主辦城市合同》締結主體的角度來看,突破了私法屬性的合同應當具備的特點,呈現(xiàn)出“公”屬性。雖然從形式上看,締約雙方是平等地從事民事活動,但實際上國際奧委會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權。

      3.1.2 “私”屬性:主體和締約過程

      1)國際奧委會的“私法人”主體性質。從設立過程來看,國際奧委會是一個私法人性質的組織——由個人而不是國家或組織的代表組成(Nafziger,2004)。19世紀末,復興古代奧運會的呼聲進一步高漲,在顧拜旦的宣傳和組織下,“國際體育運動代表大會”在巴黎開幕,與會代表79人,雖然涉及了12個國家、49個組織,但這些代表都不是以國家的名義參會,而是以熱愛奧林匹克運動的個人名義,此外大會通過成立國際奧委會決議。

      關于國際奧委會的性質在《憲章》第15條第1款有明確規(guī)定:國家奧委會為一個非政府(non governmental)、非營利的國際組織(not-for-profits)。且依2000年11月1日簽署的協(xié)議,國家奧委會為瑞士聯(lián)邦政府承認的無限期存在且具有法人地位的組織?!度鹗棵穹ǖ洹返?0條規(guī)定:以政治、宗教、學術、藝術、慈善、社交為目的,以及其他的不以經濟為目的的社團,自表示成立意思的章程做出時,即取得法人資格。這個條文明確賦予國際奧委會在瑞士國內法上的法人主體地位。1991年生效的《關于承認國際非政府組織法律人格的歐洲公約》(European Convention o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Legal Personality of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認可國際奧委會符合“國際非政府組織”的描述,即擁有一個非營利的國際公益目標、適用締約方國內法文件設立、至少在兩個國家從事活動、具備法定辦公機構和管理控制中心。

      從經費運作角度亦可知,國際奧委會屬于非政府的民間自治組織,需要自籌經費維持運轉。國際奧委會曾長期經濟拮據(jù),20世紀60年代一度出現(xiàn)財政赤字,20世紀80年代隨著奧林匹克商業(yè)開發(fā),國際奧委會的經濟實力日漸雄厚。但它的經費均來源于自我運作,不依靠任何政府或組織(夏驕陽,2008)。

      綜上,從成立注冊、設立初衷、法規(guī)依據(jù)和經費支持等方面,均可認定國際奧委會系具有私主體性質的民間自治組織。

      合同自由:競爭性締約合同。為了使合同的簽訂更公平有效,締約過程可能引入競爭性因素,如招投標合同、拍賣合同均為競爭性締約合同。這類合同中,競爭是合同自由締結中的主要形式,合同自由并不排斥競爭的存在(李冬,2012)。

      《主辦城市合同》為競爭性締約合同。不同城市共同競標爭取冬奧會的主辦權。國際奧委會確定2022年冬奧會主辦城市共分為“申請城市”和“候選城市”兩個階段(汪世林,2008)。第1階段,國際奧委會招募有意向舉辦奧運會的城市,5座城市參與2022年冬奧會主辦權的爭奪,分別是:中國北京、波蘭克拉科夫、挪威奧斯陸、烏克蘭利沃夫和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這是國際奧委會發(fā)出要約邀請和競爭城市發(fā)出要約的階段。第2階段,國際奧委會篩選出候選城市——北京、阿拉木圖。最終,在國際奧委會第128次全會上,北京以44:40票獲得第24屆冬奧會的主辦權,這是承諾的階段。競爭性締約合同除承諾環(huán)節(jié)引入競爭機制外,與普通合同并無區(qū)別,是合同意思自治原則的最大體現(xiàn)。

      綜上,從主辦城市遴選程序和《主辦城市合同》的基本原則、主要條款及其修辭來看,競爭締約合同是雙方當事人基于合意自愿締結而成的,具有“私”屬性?!吨鬓k城市合同》的公私混合表征體現(xiàn)了體育的特殊性,是體育領域賽事主辦合同不同于其他合同的特點。

      3.2 條款、內容的非確定性

      當事人依程序訂立合同,意思表示一致而形成合同條款。合同條款固定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成為法律意義上合同的內容。然而,《主辦城市合同》簽訂后,部分合同條款的內容并未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并不明晰。

      1)合同條款中出現(xiàn)了諸如“包括但不限于”的表述。《主辦城市合同》第1條規(guī)定:城市與國家奧委會承諾,嚴格按照《憲章》與本合同的條款規(guī)定,包括但不限于下文第6條和第69條所提及的所有《主辦城市合同——義務細則》(以下簡稱《義務細則》),以及本合同規(guī)定的其他文件和承諾。第13條第1款規(guī)定:在奧運會舉辦前后及期中,有必要安排某些人員臨時進入主辦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實體的代表。第50條第5款規(guī)定:該城市與奧組委應按國際奧委會的要求,確保奧運會相關貨物、服務的合作伙伴或特許商、轉播商可免除間接稅費,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奧委會控制的實體。

      以上“包括但不限于”的表述類似于刑法中的“兜底條款”,又稱“一攬子規(guī)定”(catch all clause)。刑法中的“兜底條款”是立法者為堵塞、攔截行為人逃漏法網(wǎng)而在列舉相關具體行為方式、方法或手段之后所作的概括性規(guī)定(張建軍,2014)。然而,“兜底條款”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法律條文的明確性。因此,應嚴格控制兜底條款的數(shù)量,并針對具體條文,基于審慎的態(tài)度來制定。例如,兜底條款的設置是為了防止并列關系中其他危害行為的出罪,兜底條款之前的列舉事項應力求豐富、詳細,至少要在兩項以上?!吨鬓k城市合同》中“包括但不限于”的表述類似于“兜底條款”,涉及被納入合同體系的文件、入境人員和免稅范圍。這些條款為主辦城市設定了義務,義務條款的不明確意味著主辦城市在合同履行中要充分遵守國際奧委會的意旨,增加可能原本未計算在內的人員、組織或費用。

      2)《主辦城市合同》的效力并非單指合同文本本身,還包括其他文件?!吨鬓k城市合同》第5條規(guī)定:該城市、國家奧委會及奧組委應確保主辦國各政府部門恪守并履行其做出的有關奧運會的所有承諾,包括所有候選承諾?!吨鬓k城市合同》第1條規(guī)定:城市與國家奧委會承諾,嚴格按照《憲章》與本合同的條款規(guī)定,包括但不限于《義務細則》,以及本合同規(guī)定的其他文件和承諾。為明確起見,上述文件特此以提及方式納入本合同,并視為本合同的組成部分。第8條規(guī)定:《申辦報告》項下的所有保證、陳述、聲明及其他承諾,以及該城市申辦委員會、城市、國家奧委會或主辦國政府部門的書面或口頭向國際奧委會作出的其他承諾應持續(xù)有效,并對該城市、國家奧委會和奧組委有連帶約束力。上述條款將主辦城市申辦階段文件、政府陳述、保證,甚至沒有成文的口頭承諾均列入主辦城市義務的范疇內,這樣雖可以保障奧運會高效籌辦,但針對主辦城市及其政府而言,義務內容過多,文本依據(jù)冗繁,層次不明晰,履行具有一定難度。

      3)《主辦城市合同》的修改存在不確定的因素。以2015年簽訂的合同文本第6條“合同義務細則的內容演變”為例,“《義務細則》的內容代表國際奧委會當前對此類事項的立場,且將隨政策、技術和其他因素而變化,國際奧委會保留發(fā)布新的《義務細則》的權利”,可見,國際奧委會在合同義務因政策、技術或其他原因而履行困難時,可以單方面修改《義務細則》或發(fā)布新版本(裘韻,2019)。

      合同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產物,然而,合同的條款包含合同條款和普通條款兩類,主要條款是指合同的必備條款,由法律直接規(guī)定或由合同性質決定,如買賣合同中的價款條款?!吨鬓k城市合同》屬于無名合同的范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分論中無專門的“賽事籌備合同”類型),并無法定合同主要條款。目前的合同條款針對合同雙方擁有不同要求,針對國際奧委會的義務條款確定無疑,但針對主辦國奧委會及奧組委,包括主辦國政府的條款是開放性的,既包含目前合同中所沒有涉及的主體和內容,亦包含其他的書面文件,如《義務細則》和申辦時的口頭承諾等。這樣雖能夠最大程度上維護國際奧委會的利益,保證奧運會如期舉辦,但對于主辦國政府而言,履行義務存在一定難度。

      3.3 溯及既往的適用

      2015年7月通過的《義務細則》第2條第5款規(guī)定:“該文件中的義務是在本屆冬奧會召開前起草的,是主辦城市合同的完整組成部分。然而,國際奧委會認為必要時,該文件中的全部或部分義務可適用于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2018年平昌冬奧會之中,其效力等同于國際奧委會和奧組委簽訂的其他協(xié)議中的條款?!庇纱藯l文可見,奧運賽事合同可以溯及既往地適用。以東京奧運會為例,該屆奧運會的《主辦城市合同》雖于2013年訂立,且訂立時并沒有任何附件,但最終以與國際奧委會簽訂補充協(xié)議的方式追溯適用了國際奧委會2015年發(fā)布的《主辦城市合同——操作規(guī)程》(以下簡稱《操作規(guī)程》),該協(xié)議載于附錄(Addendum)一中,與附錄二以及2015年的《操作規(guī)程》共同構成東京奧運會合同的一部分?!吨鬓k城市合同——合同細則》《操作規(guī)程》與《主辦城市合同》具備同等效力。主辦城市及其國家政府必須受其約束。然而,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2018年平昌冬奧會的主合同分別簽訂于2013年和2011年,主辦城市需要受到合同簽訂后2~4年的另一份協(xié)議的約束,這也是《主辦城市合同》的一大顯著特點。

      《布萊克法律詞典》對“溯及既往”一詞的解釋是:如果一個法律文件指向過去,影響它生效前發(fā)生的行為或事實,則為溯及既往的法律(Garner,2009)。古羅馬法律格言稱:法律僅適用于將來,沒有溯及力(朱力宇,2010)?!妒澜缛藱嘈浴罚║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第11條第2款規(guī)定:任何人的任何行為或不行為,在其發(fā)生時依國家法或國際法均不構成刑事罪者,不得被判為犯有刑事罪??梢?,法無溯及既往是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它受到“不知者,不為罰”的法理影響,對法律頒布前發(fā)生的違法行為不予追究。同時,它亦是對公民基本權利的保障。

      《主辦城市合同》及其系列文件并非國際或國家層面的法律,只是雙方意思自治而訂立的合同,合同的條款顯然不能溯及既往。1)《主辦城市合同》系模版合同,尤其是2024年奧運會后,國際奧委會采用統(tǒng)一的原則性合同文本,針對不同的主辦城市出具相同或高度類似的合同模版,這樣的合同已經突破了雙方的平等協(xié)商,其實質是“舉辦奧運會的城市規(guī)范”,更多體現(xiàn)的是國際奧委會單方意思表示,這樣的合同可以用“法”之要求來規(guī)制,要求它不溯及既往是題中應有之義。2)將2015年和2013年國際奧委會分別與北京和東京簽署的兩份《主辦城市合同》理解為不同的文件,2015年合同中,“東京”作為一個案外第三人,出于對合同相對性的尊重,不應受到合同內容的約束。若合同內容涉他,也只能簽訂“利他合同”,即完全為第三方創(chuàng)設權利的合同。顯然《主辦城市合同》締結時,國際奧委會處于絕對的優(yōu)勢地位。合同內容更多是為主辦城市及國家奧委會設立義務,從這一點來看,東京遵守2015年國際奧委會與北京簽訂的合同是缺乏根據(jù)的。

      綜上,國際奧委會要求城市溯及既往地遵守各屆《主辦城市合同》義務條款的做法,不甚妥當。建議國際奧委會在今后的合同實踐中,刪除合同溯及既往適用的條款,可以通過簽訂補充協(xié)議的方式,對籌備過程中發(fā)生的情勢變遷予以修正。

      3.4 “規(guī)則化”趨勢

      合同條款和規(guī)則在法律性質上最大區(qū)別在于拘束對象是否特定。規(guī)則針對不特定的主體反復適用,合同條款僅針對合同相對人來適用?!吨鬓k城市合同》能夠針對不同的申辦城市溯及既往地適用,已經脫離了“合同條款”的本性,呈現(xiàn)出類似法律規(guī)范或行業(yè)規(guī)則的特點。并且,《主辦城市合同》締約雙方地位不平等,集中體現(xiàn)國際奧委會的單方意志。因此,筆者將這一特點歸納為“規(guī)則化”趨勢。換言之,《主辦城市合同》條款的內容并非當事方共同商議的結果,而是國際奧委會單方頒布的具有規(guī)則效力的文件。

      由于“規(guī)則化”趨勢可能損害主辦國的利益,理應對其進行必要的限制。未來的《主辦城市合同》在撰寫中,應多聽取主辦城市及國家奧委會、國際單項體育聯(lián)合會、運動員代表的意見,合同條款的修改應符合正當程序,被納入合同管理的文件應當窮盡列舉。

      4 風險應對——以主辦城市利益為核心

      4.1 簽訂“不平等合同”的積極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成功舉辦北京冬奧會,將有助于推動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qū))經濟的增長,有利于地區(qū)和平與穩(wěn)定(杜尚澤,2017)。奧運會是一個城市的成人禮,標志著這個城市各個方面的成熟(任海,2006)。國際奧委會認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產生7個方面的積極影響:發(fā)展冬季體育事業(yè)、提高民眾福祉、提高冬季項目的競爭力、帶動大眾參與冬季體育項目、促進殘疾人士參與體育活動、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增添延續(xù)遺產、提升社會的奧林匹克價值觀。(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2014)

      具體而言,舉辦冬奧會對主辦國的積極影響有:1)體現(xiàn)大國綜合實力。冬奧會自1924—2022年共24屆:按國別分,美國舉辦過4屆,法國舉辦過3屆,日本、奧地利、挪威等各舉辦過2屆。從GDP發(fā)展情況來看,排名前15的國家(除印度)都舉辦過夏/冬奧運會或世界杯。國際奧委會選擇北京作為2022年冬奧會主辦城市是強國征途的必經之路(趙普等,2019)。2)有助于改善民生。例如,有助于治理霧霾促進空氣改善,加快交通便利設施的建設,增加京張兩市就業(yè)崗位。3)有助于推動經濟的發(fā)展。舉辦冬奧會盈利非??捎^。據(jù)被稱為“史上最昂貴的奧運會”索契冬奧會組織者稱,當屆冬奧會共盈利2.61億美元,還獲得12.6億美元轉播權收入,創(chuàng)下歷史紀錄(易劍東等,2016)。

      綜上,即使國際奧委會在《主辦城市合同》的簽訂過程中,存在諸多針對主辦城市不利的條款,簽訂該合同,申辦奧運會對于主辦城市依然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4.2 簽約中的風險應對

      《主辦城市合同》之于主辦方的風險存在于:簽署文件冗繁,位階不明確;溯及既往地適用,兜底條款偏多,修改程序不透明等。為了維護主辦城市的利益,應當在簽約過程中,明確相關形式要求;并將所簽署的義務條款納入有效的知識管理體系,減少由于條款、內容的不確定造成的履約困難。

      4.2.1 過程控制:合同簽署的注意事項

      《主辦城市合同》是奧運會籌備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在簽署過程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維護主辦國的根本利益。

      1)格式合同的風險提示。由于《主辦城市合同》屬于“格式合同”的特點,簽約方可以要求締約方對可能損害其利益的條款進行風險提示。例如,《主辦城市合同》第25.1條規(guī)定:奧組委應在國際奧委會的授權下,根據(jù)《世界反興奮劑條例》,自費建立并實施反興奮劑檢測。該條款要求主辦國按照反興奮劑組織的要求建立興奮劑檢測實驗室。關鍵詞是“自費”,簽署方可以要求國際奧委會對“自費”一詞進行解釋,具體涵括建立實驗室需要哪些方面的費用,奧運會結束后實驗室的運營和維護費用如何承擔等問題?!吨鬓k城市合同》中涉及主辦國利益,尤其是財務開支方面的條款,均可要求國際奧委會進行風險提示,明確主辦國的義務范疇。

      2)格式條款的字體加粗。為維護在格式合同中處于弱勢地位一方當事人的利益,許多國家的法理對格式合同條款提出了形式上的要求。主辦城市及國家奧委會亦可在合同簽署中,要求國際奧委會對可能損害主辦國利益的條款進行加粗處理,以示提醒。目前的《主辦城市合同》文本僅加粗了專有名詞和法律文件,如《義務細則》、信息知識管理這類詞匯。主辦城市及國家奧委會可要求國際奧委會提供不利條款的加粗文本,方便其知悉自身應承擔的義務。

      3)針對內容模糊的條款進一步探討。目前的《主辦城市合同》中,“包含但不限于”的兜底條款共計18條,占總條款的20.2%,這個比例明顯畸高,不利于合同內容的明確性。兜底條款的設置要符合合同的目的,從邏輯上看,設置兜底條款的目的是列舉不充分的情況下,防止并列關系的主體逃脫罪責。例如,《主辦城市合同》第13條允許進入的人員類型,國際奧委會無法全部列舉,可以運用“兜底條款”將可能需要臨時入境的人員涵括進來。這些“包括但不限于”的人員和條款本身的列舉是并列關系。然而,合同第1條涉及的主辦方義務來源條款就不宜設置為兜底條款,因為《義務細則》《操作規(guī)程》和其他候選承諾并非不能完全列舉。國際奧委會應一一列舉,明確其義務來源的范疇。

      4)充分發(fā)揮國家奧組委的作用。國家奧組委作為合同簽訂后成立的獨立法人組織,應在奧運會的籌備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一方面,國家奧組委應在成立后與國際奧委會、中國奧委會和主辦城市簽訂補充協(xié)議,加入《主辦城市合同》的簽約主體,避免破壞合同的相對性原理;另一方面,國家奧組委在籌備、舉辦奧運會過程中應承擔基礎事務性工作,還應加強與利益相關方(國際奧委會、國際單項體育協(xié)會、國家奧委會、TOPs合作伙伴和殘奧會組委會等機構)的聯(lián)絡,解決奧運會運行過程中的相關問題。

      4.2.2 知識管理體系:分解業(yè)務領域

      主辦城市簽署的大量法律文件(包括《主辦城市合同》《義務細則》《操作規(guī)程》《申辦報告》等)內容冗繁,位階不明確。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主辦國需要專門針對奧運會籌備工作,建立知識管理體系,明確自身義務來源。

      美國學者將國際組織規(guī)則的權威來源分為授權性權威、道義性權威和專家性權威(巴尼特等,2009)。就冬奧會籌備過程中的法律文本而言,授權性權威包括《主辦城市合同》《申辦報告》等;專家性權威包括《奧運會指南》《技術手冊》《奧林匹克2020議程》等;道義性權威包括奧林匹克主義、價值觀等。在7年的籌備過程中,國際奧委會要求奧組委提交相關的過程性文件,作為奧林匹克知識管理(Olympic Games Knowledge Management)項目的一部分,服務于其他申辦城市,奧組委也會建立自身的信息知識管理團隊,在籌備過程中得到相關指導。

      北京奧組委在簽署《主辦城市合同》及其相關附件后,可運用關鍵詞分類法,將合同條款所涉義務進行分解。目前的《主辦城市合同》中主辦方的義務可以初步劃分為6個部分:成果與體驗、利益相關方服務、場館與基礎設施、賽事服務、治理、商務和參與(王潤斌等,2019)。每個部分的計劃又可進一步分解為若干項重點任務、若干項業(yè)務領域和里程碑任務。這樣的做法,方便了冬奧組委對任務、目標進行分層級管理,有利于合同義務的明確。

      4.2.3 未來設計:“邀請制”改革

      2014年12月,國際奧委會通過奧運會改革方案——《奧林匹克2020議程》,其中,第1條將奧運會舉辦權由“申辦制”改為“邀請制”。議程頒布后的邀請流程是,國際奧委會對有潛力舉辦奧運會的城市提出邀請,城市接受邀請后結合自身發(fā)展規(guī)劃,與國際奧委會探討具體主辦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根據(jù)申辦城市自身的實際情況,如基礎設施、現(xiàn)有體育場館及城市發(fā)展規(guī)劃等設計申辦方案,而不需要反向接受國際奧委會的全部要求,最終在雙方磋商一致后,共同確定《主辦城市合同》條款,進而確定奧運會主辦權的歸屬。

      “邀請制”相較于“申請制”,最大的亮點在于,意向城市可與國際奧委會就舉辦奧運會進行磋商,提煉基于自身優(yōu)勢的申辦規(guī)劃,而不再拘泥于國際奧委會的標準條目(郇昌店等,2019)?!把堉啤备母飳⒔鉀Q目前《主辦城市合同》存在的困境,“邀請”的過程,亦是國際奧委會和主辦城市及國家奧委會就權利義務關系進行磋商的過程,這樣制定出來的《主辦城市合同》將不僅體現(xiàn)國際奧委會的需要,也會將主辦城市及其政府的訴求呈現(xiàn)出來,更符合合同雙方“意思自治”的特點。從競爭申辦到邀請申辦,能夠有效降低申辦城市的成本,凸顯申辦城市特色,是國際奧委會降低申辦難度,吸引更多城市參與的重要舉措。國際奧委會將“招標篩選和被動接受”的申請制改為“雙向選擇”的邀請制,符合未來賽事主辦的需求和趨勢,是保護主辦城市利益的另一條路徑。

      4.3 履約中的風險應對

      《主辦城市合同》中的義務需要社會各界配合才能落實。履約主要采取兩種形式:合同義務傳遞和奧運立法。合同義務傳遞中,奧組委需要約定許可事項,不轉包、分包,使用自己的合同草案以及提供風險提示;對待奧運立法,應當秉承謹慎的態(tài)度。

      4.3.1 合同義務之傳遞

      為了履行所簽署法律文件中的國際義務,冬奧組委通過合同義務傳遞來尋求社會各界的合作。但需要注意的事項有:1)冬奧組委不宜向任何機構簽發(fā)授權文件,僅必要時在合同中約定許可事項;2)冬奧組委合同中明確不得轉包、分包,若出現(xiàn)不得已的情形,也必須得到冬奧組委的事先許可;3)合同談判時以奧組委準備的合同草案為基礎,原則上不使用合同相對方的合同草案;4)奧組委下設法律事務部,聘請專職律師,針對合同逐項條款闡釋簽約、履約的風險(劉巖,2019)。

      4.3.2 審慎對待奧運立法

      為了更好地履行《主辦城市合同》中的相關義務,有的國家通過專門的奧運立法來實現(xiàn)合同義務的傳遞。例如,倫敦為2012年奧運會專門制定《2006倫敦奧運會與殘奧會法令》(London 01ympic Games and Paralympic Games Act 2006),這部法令由英國議會制定,包括7個主體部分,42個條款。內容涵括:基本原則、交通、貿易、營銷、附則等。該法令將《主辦城市合同》中所涉及義務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來,具有較強的執(zhí)行力。然而,該法令第一條“立法目的”規(guī)定:本法令為將于2012年在倫敦舉辦的奧運會及殘奧會所制定??梢?,這是一部奧運專門法。為奧運會這類“一次性事件”而制定法律,可能存在浪費立法資源的嫌疑。并且,奧運會結束后,奧運立法的效力是否消失?如何處理奧運立法與其他部門法的位階關系?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思考的。

      目前,中國特色法律體系已基本形成,為籌備和舉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障。除立法體系中個別細節(jié)有待完善外,需要專門立法來解決的“奧運會問題”的情形較為少見。因此,我國對于奧運立法應秉承謹慎的態(tài)度(易劍東,2019)。換言之,針對奧運會進行立法,并不是針對某一屆奧運會或針對奧組委,制定一部法典式文獻,而是指為籌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或相應級別賽事,提供支持、保障和服務工作的相關法規(guī)、規(guī)章和規(guī)范性文件。

      5 結語

      《主辦城市合同》系國家奧委會與主辦城市和國家奧委會簽訂的關于奧運會籌備、舉辦的法律文本。目前的條款更多體現(xiàn)出國際奧委會的單方意思,從維護主辦國利益的角度出發(fā),應針對格式條款進行風險提示,充分發(fā)揮奧組委的作用,還應當針對奧運籌備簽訂的諸多法律文本進行知識管理,重視合同義務的傳遞,對待奧運立法秉承審慎態(tài)度。

      猜你喜歡
      主辦國國際奧委會條款
      性侵未成年人新修訂若干爭議條款的理解與適用
      曾擔任過12年國際奧委會主席的雅克·羅格逝世,享年79歲
      英語文摘(2021年11期)2021-12-31 03:25:24
      正確審視“紐約假期”條款
      中國外匯(2019年15期)2019-10-14 01:00:48
      On Knock-for-Knock Principle:Analysis of SUPPLYTIME 2017 Clause 14(a)
      兩屆奧運主辦權同時揭曉
      范揚國際奧委會體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北廣人物(2017年24期)2017-06-29 10:37:10
      范揚國際奧委會體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北廣人物(2017年23期)2017-06-19 18:01:47
      世界杯足球文化解讀及其與主辦國文化的關系探究
      第26-30屆奧運會主辦國獎牌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1
      體育科技(2016年1期)2016-07-16 08:26:28
      制定一般反濫用條款:達成平衡
      秦皇岛市| 喀什市| 西峡县| 宝兴县| 霸州市| 凤庆县| 邵阳市| 凤冈县| 长顺县| 华亭县| 娱乐| 广汉市| 南开区| 旬阳县| 黎川县| 同心县| 如皋市| 理塘县| 鹿泉市| 卢氏县| 武城县| 新疆| 五台县| 随州市| 凤山市| 新营市| 多伦县| 宁陵县| 商都县| 阿鲁科尔沁旗| 渭南市| 九龙县| 梓潼县| 平武县| 文昌市| 纳雍县| 容城县| 朝阳县| 巴马| 岐山县| 和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