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人民日報非典與新冠肺炎疫情報道比較研究

      2021-02-03 04:36:12鐘小萱
      新聞研究導刊 2021年21期
      關鍵詞:非典人民日報新冠肺炎

      摘要:21世紀以來,非典、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疫情在全球范圍內蔓延,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響。做好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宣傳報道是主流媒體的重要職責與使命。文章采用內容分析法、比較研究法,從報道主題、報道傾向、報道主角、報道體裁四個維度對人民日報非典與新冠肺炎疫情報道進行對比。通過分析與比較,總結出兩個時期人民日報報道的差異并探究差異的形成原因,最后對主流媒體日后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報道提出啟發(fā)性建議。

      關鍵詞:人民日報;非典;新冠肺炎;報道比較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21-0159-03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此次疫情無論是傳播途徑還是社會影響等方面,都與始于2002年的非典疫情很相似,二者可被視為類似的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然而,時隔17年,隨著社會環(huán)境與媒介生態(tài)的變遷,主流媒體的報道策略也發(fā)生了變化。分析這些變化,探析主流媒體在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應當采取何種措施,對于疫情防控、輿論引導、社會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诖耍恼乱匀嗣袢請鬄檠芯繉ο?,對其非典與新冠肺炎疫情報道進行分析與比較,試圖探究人民日報這兩個時期的報道發(fā)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由哪些因素促成,這對主流媒體日后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報道有何啟發(fā)。凡此種種,都值得關注與研究。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

      文章采用資料搜集法、內容分析法和比較研究法,對人民日報的非典與新冠肺炎疫情報道進行對比研究。通過資料搜集法對人民日報2003年4月20日至2003年7月13日的非典報道以及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4月29日的新冠肺炎疫情報道進行搜集整理;通過內容分析法對報道內容進行客觀、有效的描述;運用比較研究法從報道主題、報道傾向、報道主角與報道體裁四個維度對二者進行比較。

      (二)樣本選擇

      非典疫情初期,主流媒體的有關報道并不多。2003年4月20日,政府轉變策略,向社會公眾通報疫情,非典才更多見諸報端[1]。2003年7月13日,非典疫情基本宣告結束。以2003年4月20日至2003年7月13日為時間界限,在人民日報圖文數(shù)據(jù)庫中以“非典”“SARS”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獲得符合要求的報道 1125篇。采用系統(tǒng)抽樣,樣本抽樣框為該1125篇報道,樣本編號按照時間倒序進行排列。在95%置信水平下,要使抽樣誤差控制在7%以內,需抽取204個樣本。以5為抽樣間距,以隨機抽到的數(shù)字2為起點,每隔5個抽取一個數(shù)字,以此得到204個樣本。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媒體報道也不多。2020年1月20日,疫情聯(lián)防聯(lián)控工作機制正式成立[2]。2020年4月29日以來,全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tài)化[3]。以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4月29日為時間界限,在人民日報圖文數(shù)據(jù)庫中以“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獲得符合要求的報道268篇。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樣本抽樣框為該268篇報道,樣本編號按照時間倒序進行排列。同上,抽取204個樣本可使抽樣誤差控制在7%以內。在編號為1~268的268個數(shù)字中,通過簡單隨機抽樣抽出204個編號,以此得到204個樣本。

      根據(jù)獲得的樣本,文章從報道主題、報道傾向、報道主角與報道體裁四個維度對報道內容進行分析。

      二、人民日報非典與新冠肺炎疫情報道比較分析

      (一)報道主題:新冠肺炎疫情報道更重視疫情中官方話語的輿論引導地位

      非典報道主題主要是政府舉措,占據(jù)34.3%;其次是典型模范,占據(jù)15.7;圍繞相關常識、疫情報道、負面事件及追責的報道分別占據(jù)8.3%、6.4%、6.4%;圍繞國際報道、民間行動的報道都占4.9%;其他報道占據(jù)19.1%,包括民生、經(jīng)濟狀況及媒體對社會發(fā)出的宣傳鼓勵等。新冠肺炎疫情報道主題同樣主要是政府舉措占主導,占據(jù)53.4%;其次是疫情報道、國際報道,分別占據(jù)14.2%、12.3%;關于民間行動、相關常識、典型模范的報道分別占據(jù)3.4%、2.5%、1.5%;負面事件及追責最少,僅占0.5%。

      總體來看,人民日報兩個時期的報道都是首要突出政府舉措和關懷,發(fā)布疫情信息,進行健康知識科普。在總旋律不變的同時,也做了一些調整。首先,疫情報道的比重由6.4%提升至14.2%,可見新冠肺炎疫情時期疫情信息得到了媒體更高的重視。其次,有關典型模范、負面事件及追責、民間行動的報道比重分別由15.7%、6.4%、4.9%下降至1.5%、0.5%、3.4%,可見媒體對民間話語的關注度有所下降。最后,有關政府舉措、國際報道的報道比重分別由34.3%、4.9%攀升至53.4%、12.3%,表明人民日報愈加重視疫情中官方話語的輿論引導地位,也對國際社會寄予了更多關注。

      (二)報道傾向:新冠肺炎疫情報道回歸客觀真實的新聞價值標準

      非典時期,中立傾向的報道最多,占據(jù)63.7%。其次是正面傾向的報道,占據(jù)28.9%。負面傾向的報道最少,僅占7.4%。新冠肺炎疫情時期,同樣是中立傾向的報道最多,占據(jù)83.8%。正面傾向的報道以15.7%的比例次之。負面傾向的報道僅占0.5%,幾近于無。

      整體上看,人民日報兩個時期的報道中,其報道傾向的重要性順序是一致的,都是首要秉持中立原則,輔以正面宣傳和鼓勵,較少報道負面事件。但各報道傾向的具體比重發(fā)生了傾斜,中立報道的比重由63.7%上升至83.8%,正面報道、負面報道的比重分別由28.9%、7.4%驟降至15.7%、0.5%。不難看出,人民日報的疫情報道更為嚴格地以事實為準繩,追求對事實的準確描述和客觀呈現(xiàn)。

      (三)報道主角:非典報道善于樹立典型,新冠肺炎疫情報道重視追蹤疫情信息

      非典報道主角主要是政府機構的報道,占據(jù)37.3%;其次是典型人物,占據(jù)21.1%;圍繞社會團體、普通群眾的報道分別占據(jù)9.3%、8.3%;其他報道,如疫情動態(tài)等沒有明確主角的報道占據(jù)24%。新冠肺炎疫情報道主角超過半數(shù)為政府機構的報道,占據(jù)51.5%;其次是社會團體,占據(jù)6.4%;圍繞普通群眾、典型人物的報道較少,均為2.5%;其他報道占據(jù)37.3%。

      人民日報兩個時期最常見的報道主角都是政府機構的報道,同時各報道主角的受重視程度也有變動。新冠肺炎疫情時期以普通群眾、典型人物、社會團體為主角的報道占比都有所縮小,分別由8.3%、21.1%、9.3%下降至2.5%、2.5%、6.4%,而以政府機構的報道、疫情消息等為主角的報道占比則呈擴大趨勢,分別由37.3%、24%上升至51.5%、37.3%。由此可見,新冠肺炎疫情時期人民日報進一步強化了權威消息的地位,疫情動態(tài)也更公開透明。

      (四)報道體裁:非典報道較單一,新冠肺炎疫情報道更多元

      非典報道體裁以消息為主,占比高達76%;其次是評論、通訊,分別占據(jù)7.8%、5.4%;其他報道體裁包括解釋性報道、宣傳報道、圖片新聞等,占據(jù)10.8%。新冠肺炎疫情報道體裁也大都為消息,占據(jù)64.2%;其次是通訊,占據(jù)18.1%;評論類較少,僅為1.5%;其他報道體裁占據(jù)16.2%。

      在總體分布上,人民日報兩個時期青睞的報道體裁同為消息,但各類報道體裁的比重有明顯差異。相比非典時期,新冠肺炎疫情時期消息、評論的占比均有所縮小,分別由76%、7.8%下降至64.2%、1.5%;通訊、其他報道體裁的占比都在擴大,分別由5.4%、10.8%上升至18.1%、16.2%。新冠肺炎疫情時期通訊比重的擴大,表明人民日報的疫情報道越來越注重生動性和現(xiàn)場感;評論比重的下降,表明人民日報進行輿論引導的側重點發(fā)生了遷移;其他報道體裁的比重上升,反映出人民日報的報道形式整體上在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

      三、人民日報非典到新冠肺炎疫情報道變化的原因

      (一)社會因素

      非典疫情被消滅后,17年間,我國在經(jīng)濟、醫(yī)療等各領域都飛速前進,主流媒體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報道也得以更為有序地進行。非典初期,主流媒體紛紛“失語”,嚴重耽誤了疫情的防控;由于防控不力,北京淪陷為第二個疫區(qū);許多醫(yī)院尚未設立專門的傳染病科,一度有1/3的醫(yī)護人員被感染。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我國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能力更為成熟。武漢封城76天,有力遏制了疫情的蔓延勢頭;“火神山”醫(yī)院10天內拔地而起,彰顯了驚人的中國速度。主流媒體在匯報抗疫成果、強化公眾對政府管理和決策的信心的同時,也本著新聞專業(yè)主義精神,面對壞消息也不憚于講真話。此外,作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我國的國際影響力與17年前不可同日而語。新冠肺炎疫情時期,人民日報對國際疫情的關懷便彰顯了我國的大國擔當。

      (二)媒體因素

      在這兩個時期的主流媒體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報道中,能看到媒介技術不同發(fā)展階段的烙印。非典發(fā)生的時期正值2G時代,信息發(fā)布較滯后。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技術的賦能確保了疫情信息的實時更新和廣泛覆蓋。同時,移動終端的普及使傳統(tǒng)媒體過去的壟斷地位被打破,主流媒體的影響力不斷被消解。尤其是在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發(fā)達的傳播技術也便利了謠言的擴散,干擾著人們對事實的判斷。眾聲喧嘩的當下,主流媒體要繼續(xù)維持其輿論引導力,就必須借助新技術實現(xiàn)傳播力的突破,用權威信息粉碎謠言。新冠肺炎疫情時期,人民日報對政府報道和疫情信息的重視,正是為了強化主流聲音的輿論引導力。

      (三)受眾因素

      相較于非典時期,新冠肺炎疫情時期的受眾特征發(fā)生了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衛(wèi)生意識增強及傳播權擴大,這些變化也促使主流媒體在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報道上作出調整。一方面,隨著醫(yī)療衛(wèi)生水平不斷提高,加上有了抗擊非典的經(jīng)驗,新冠肺炎疫情時期公眾普遍有了更強的衛(wèi)生意識,能自覺適應戴口罩等衛(wèi)生習慣,這些都有利于疫情的群防群控。非典初期媒體“失語”的教訓,也讓新冠肺炎疫情時期的公眾充分意識到了疫情信息的重要價值。另一方面,受眾的傳播地位不斷崛起,受眾不再滿足于單一形式的信息。因此,新冠肺炎疫情時期,人民日報更重視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同時不斷豐富其報道實踐,在形式上和內容上都追求創(chuàng)新。

      四、思考與啟示

      經(jīng)歷了非典與新冠肺炎疫情后,不難發(fā)現(xiàn),主流媒體的報道在“非常時期”意義更顯重大。在這兩次疫情中,人民日報的報道都發(fā)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不管是及時更新疫情動態(tài),平息恐慌與謠言,還是突出政府的主導地位,避免輿論失焦,無不體現(xiàn)出主流媒體的責任與擔當。探究人民日報在這兩次疫情中的報道策略,也能為日后媒體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對之策有所啟發(fā)。

      (一)堅持受眾導向,滿足公眾的信息需求

      在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主流媒體必須堅持受眾導向,及時公布信息。官方信息源不發(fā)聲或是發(fā)聲模糊,只會招致公眾的猜測和謠言的盛行,不利于社會穩(wěn)定。政府及時將疫情產(chǎn)生的原因、真相、數(shù)據(jù)、后果及其走勢公之于眾,就是保障公眾知情權、消除謠言、穩(wěn)定社會的最佳方式[4]。只有滿足了公眾的信息需求,媒體才能贏得公眾的信任,進而提高其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5]。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時,公眾最想了解的是“疫情有多嚴重”“對我有什么影響”等問題。這就要求媒體對公眾進行此類實用、必要信息的告知,而不是瞞報壞事、虛報好事。只有這樣,媒體報道在控制局面、解決問題上的前瞻性意義才能得以體現(xiàn)。

      (二)攜手專業(yè)領域“意見領袖”,助推科普知識的擴散

      要提升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對效率,新聞報道必須向公眾普及相關知識,增強公眾的防護意識與能力。有些相關知識可能是人盡皆知的常識,但也有些涉及專業(yè)性較強的信息,不易于為普通公眾所接收。為了打破傳播壁壘,主流媒體在報道工作中可以借助專家的力量,讓這些專業(yè)知識先經(jīng)過專家的解讀然后再向公眾推廣和普及。同時,專家也能作為“意見領袖”參與到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的輿論引導工作中,增強新聞報道的可信性和權威性。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鐘南山院士等醫(yī)學工作者作為“意見領袖”積極解讀疫情信息、傳播健康知識,對疫情的防控作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三)官方話語與民間話語互補

      在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時期,政府舉措都是人民日報最常見的報道主題。嚴肅、權威的官方話語能在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迅速凝心聚力,大大提高應對效率。但是,官方話語高居廟堂的距離感未必適用于所有新聞題材,民間話語對個體的聚焦有時更能拉近政府與公眾的距離??梢栽谝怨俜皆捳Z為主導的前提下適當擴大民間話語的生存空間,用民間話語的親和力和人情味彌補官方話語天然的距離感,建構官民互補的局面。例如,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主流媒體除了報道政府舉措之外,也運用微觀敘事進行民生報道,聚焦疫情下普通人的生存狀態(tài),讓報道的溫度與力度并存。

      五、結語

      從非典到新冠肺炎,我國的內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流媒體也歷經(jīng)多次變革。不論是堅持讓主流聲音占領輿論高地,還是持續(xù)擴大對民間話語的關注,“守”與“變”之間,主流媒體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報道都在不斷走向成熟。在未來的報道實踐中,主流媒體必須堅守初心使命,讓主流聲音更好地服務社會和人民。

      參考文獻:

      [1] 周婕.《人民日報》“非典”與“甲流”報道比較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4.

      [2] 郎友興,舒暢,萬莼.公共危機治理中的自保與協(xié)作:以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為例[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4):385-393.

      [3]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R].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20-06-07.

      [4] 李春芳,劉爽,高波.從新冠輿情論危害性新聞傳播[J].新聞前哨,2020(9):65-66.

      [5] 杜尚澤.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9日在北京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6-02-20(01).

      作者簡介 鐘小萱,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新聞學。

      猜你喜歡
      非典人民日報新冠肺炎
      政府要做好公共價值的創(chuàng)造者和守護者
      黨政論壇(2020年2期)2020-03-16 03:30:42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應急防控的“五情”大數(shù)據(jù)分析
      治理研究(2020年2期)2020-03-13 08:10:15
      科學與價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風險決策機制及其優(yōu)化
      治理研究(2020年2期)2020-03-13 08:10:15
      臺陸委會正式改稱“新冠肺炎”
      “非典”時期的狗
      董建華:特首生涯最難忘抗“非典”(香港回歸20年)
      “非典”以來我國健康傳播實踐中媒體報道與危機關系研究
      人生是一場“非典”
      林口县| 阳高县| 措美县| 大同市| 鄂伦春自治旗| 卫辉市| 增城市| 林芝县| 彰化县| 玉溪市| 仲巴县| 乌兰察布市| 英吉沙县| 宜兴市| 乐平市| 穆棱市| 金昌市| 杭锦后旗| 湘阴县| 朝阳区| 绿春县| 陈巴尔虎旗| 珲春市| 南通市| 琼海市| 锦州市| 德清县| 保山市| 措勤县| 常德市| 班戈县| 伽师县| 林州市| 昆山市| 开鲁县| 大邑县| 永兴县| 西峡县| 金秀| 宁武县| 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