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娟
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每天都會產生奇奇怪怪的想法。陶行知在《活的教育》中提出:“我們教育兒童,第一步就要承認兒童是活的,要按照兒童的心理進行。”通過觀察幼兒一日活動中的言行舉止,可以發(fā)現“活”的兒童處處在,“有能力”的兒童處處有?!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育活動內容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教師應運用“活的教育”理念塑造幼兒的靈魂和生命,發(fā)展幼兒的能力。筆者以小班課程活動“葫蘆”為例,探究以興趣為導向的課程故事。
深秋的一個午后,筆者所在班級的幼兒照常把走廊里的盆栽搬到教室前面曬太陽,幼兒自由地觀賞著菊花、月季等植物。胤全在路邊找到了一個曬干的葫蘆,他將葫蘆使勁地往地上摔,又用腳把葫蘆踩碎了。旁邊的幼兒大叫起來:“他把葫蘆踩碎啦!”這時,唯譯也找到了一個曬干的葫蘆,筆者看到后,向他詢問道:“這里面是什么呀?”他高興地看著筆者說:“是葫蘆娃!”其他幼兒聽到葫蘆娃,一下子都圍了過來,有的說葫蘆肚子里有寶寶,有的說葫蘆肚子里有種子。對此,筆者引導孩子親身實踐,動手將葫蘆搖一搖,聽一聽葫蘆里的聲音,看一看葫蘆的樣子,摸一摸葫蘆的觸感等。
幼兒圍繞葫蘆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桐彤說:“我姥姥家有葫蘆,是綠色的?!惫谌嬲f:“我在項王故里看到過葫蘆,很小很小?!辨f說:“我媽媽帶我出去玩的時候,我看見有人買葫蘆,那個葫蘆還能吹出好聽的聲音呢!”由于大家的想法各不相同,筆者建議幼兒利用周末時間收集各種各樣的葫蘆,開展一場葫蘆探秘活動。
幼兒在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感受到了葫蘆的物理性質,如顏色、形狀、聲音、手感等。他們知道了有的葫蘆是棕黃色的,有的葫蘆是綠色的;有的葫蘆重重的,有的葫蘆輕輕的;有的葫蘆大一點,有的葫蘆小一點。幼兒了解了更多關于葫蘆的知識,如葫蘆里面藏著種子和瓤。同時,幼兒也提出了新的問題,如葫蘆里的種子是怎么來的,種子種下去能不能長出新的葫蘆,等等。圍繞這些問題,幼兒開始了新一輪的討論,他們運用豐富的想象力,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陳鶴琴先生在《活教育的教學原則》中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薄?~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也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因此,教師要給予幼兒敢說、敢想的機會,鼓勵和引導幼兒大膽地探索、實踐。
(一)聊種子
在葫蘆探秘的過程中,幼兒對葫蘆里的種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昕悅說:“種子能種在地里?!蔽ㄗg說:“葫蘆種子種下去能長出很多葫蘆寶寶。”茗然說:“我媽媽說葫蘆種子能吃的?!币酪勒f:“葫蘆種子種下去能長出好多葫蘆?!睘榱俗層變簩J種子有更深入的了解,筆者帶領幼兒在園內尋找葫蘆,最終找到一個裂開的葫蘆。幼兒將葫蘆種子小心地拿在手里,開啟了種葫蘆的旅程。
(二)種種子
昕悅和唯譯將找到的葫蘆種子埋進了土里,唯譯拿著裝水的杯子,準備給剛種下的種子澆水。筆者發(fā)現他杯子里的水是熱的,于是問他:“你為什么要用熱水呢?”唯譯回答道:“葫蘆種子會冷的,給它澆熱水,它變暖和了就能發(fā)芽了?!庇谑?,筆者再次引導幼兒討論應該給葫蘆種子澆熱水還是澆冷水。依依說:“要澆冷水,澆熱水會把葫蘆種子燙死的?!蔽ㄗg說:“要澆熱水,天氣這么冷,澆冷水會把種子凍死的?!蓖┩舐暤卣f道:“澆冷水,我姥姥家種的葫蘆都是澆冷水的,沒有澆過熱水!”經過激烈的討論,幼兒知道了要用冷水對種子進行澆灌,進一步豐富了生活經驗。
每天午飯后,幼兒都會去給葫蘆種子澆水,期待葫蘆種子能夠盡快發(fā)芽。但是,幼兒從深秋等到了嚴冬,日復一日,葫蘆依然沒有發(fā)芽的征兆。幼兒經常詢問筆者:“老師,我們天天給葫蘆澆水,它怎么還不長出來呢?”針對這個大家困惑已久的問題,筆者帶領幼兒去詢問負責管理小菜園的王爺爺,試圖從他那里尋找答案。
(三)解種子
王爺爺告訴孩子們:“因為氣候還沒到,等氣候到了種子才能發(fā)芽?!蔽ㄗg問道:“爺爺,什么是氣候呀?”王爺爺耐心地為孩子們解答道:“就是要等到適合葫蘆生長的季節(jié)?!蓖ㄟ^王爺爺的講解,幼兒明白了葫蘆最適合種植的時期是在清明前后,如果沒有合適的溫度和濕度,葫蘆種子是不會發(fā)芽的。筆者進一步解釋道:“現在的天氣太冷了,葫蘆種子怕冷,躲在泥土里不敢出來,等天氣暖和了,它才可以慢慢地發(fā)芽?!睘閱l(fā)幼兒進一步思考,筆者追問:“你們知道有哪些種子不怕冷嗎?”幼兒被這個問題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搖搖頭。
(四)讀種子
筆者帶領幼兒來到了小菜園,讓幼兒自主尋找不怕冷,在冬天能夠發(fā)芽的種子。剛進入小菜園不久,文博就大喊:“這是胡蘿卜!我找到胡蘿卜啦!”予添說:“還有大白菜、菠菜!我媽媽說吃菠菜能變大力士!”夢語和新路邊觀察胡蘿卜邊聊了起來:“胡蘿卜是怎么長出來的?我沒見過它的種子?!毙侣坊卮鸬溃骸拔乙矝]見過呢!”旁邊的一恒說:“我媽媽給我講過胡蘿卜種子的故事?!焙芏嘤變憾紝}卜種子的故事感興趣,于是筆者將當天的集體活動調整為繪本故事《胡蘿卜種子》的講解,邀請一恒分享這個故事。幼兒通過故事了解到胡蘿卜種子發(fā)芽成長,需要經過澆水、施肥、除草、曬太陽等一系列活動。
(五)愛種子
幼兒明白了植物生長的過程是漫長的,需要耐心地等待。筆者以此為契機,引導幼兒照顧植物角的植物。在照顧植物角的過程中,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知道了很多植物都是由種子生長而來的,如玉米、花生、毛豆等,他們也懂得了植物角的花花草草需要細心的照顧。此外,幼兒還會互相討論澆多少水等問題,幼兒通過發(fā)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逐漸掌握了照顧植物的方法。幼兒的探究興趣從發(fā)現葫蘆到了解身邊的植物,他們經歷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并在活動中增強了探究能力。
(一)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
幼兒在探索葫蘆的過程中常常會引發(fā)很多未知的問題,如能否用熱水澆灌葫蘆種子等,這樣的偶發(fā)狀況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教師要在保護幼兒興趣的同時,支持幼兒進行深度的探究,尋找正確的答案,進而拓展生活經驗。
(二)解決幼兒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筆者引導幼兒圍繞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展開討論和探究,讓幼兒通過活動慢慢學會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fā)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教師開展課程故事活動的意義在于增強幼兒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三)形成不怕困難,敢于嘗試的良好品質
良好品質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次葫蘆探究活動中,幼兒每天堅持關心和照顧葫蘆種子。即使葫蘆種子不發(fā)芽,幼兒依然堅持關心和照顧它。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逐步形成了不怕困難、敢于嘗試的良好品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教師要充分挖掘幼兒偶發(fā)事件中的教育價值,引導幼兒逐步養(yǎng)成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的良好學習品質。
(作者單位:宿遷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潤園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