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喜
家庭作為幼兒生活的主要場所,對幼兒的成長與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筆者探討了良好家庭氛圍對幼兒健康成長的作用以及建設幸福家庭的原則,以期為家長建設幸福家庭提供相關的參考,進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一是有助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幼兒的自制力較差、情緒不穩(wěn)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此外,幼兒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限,其思維模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較為直觀,而良好的家庭氛圍有利于幼兒情緒的穩(wěn)定,能讓幼兒更加直觀地了解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方法,能讓幼兒學會關愛自己、尊重他人,有助于提升幼兒對家庭生活的認知。同時,良好的家庭氛圍能讓幼兒感受到生活的甜蜜,體會到生活的意義,有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心態(tài),從而勇敢地面對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與困難。在性格方面,生活在幸福家庭中的幼兒,其性格更加活潑開朗、樂觀自信,往往能在生活、學習等方面有更加突出的表現(xiàn),這有助于幼兒獲得更加全面的發(fā)展。
二是讓幼兒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父母之間彼此體諒、互相幫助等積極行為,會讓幼兒感受到關心、呵護,有助于增加幼兒的幸福感。父母為對方考慮、齊心協(xié)力建設幸福家庭、共同教育幼兒等,可以讓幼兒擁有足夠的安全感,讓幼兒學會如何與他人友好相處,有助于幼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健全的人格,從而更好地融入集體生活。
三是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幸福家庭中的家長有著正確的教育理念,他們能采取恰當?shù)姆绞椒椒ń虝變鹤鋈说牡览?,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他們會在閑暇時間開展各類親子活動,增加與幼兒相處的時間,并在實踐活動中細致地觀察幼兒的行為、狀態(tài)、習慣等,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幼兒的成長與發(fā)展有著促進作用。家長應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建設幸福家庭,讓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平等和諧
家長是家庭關系的維護者和引導者,應樹立平等、和諧的家庭觀念,正確處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家長還應學會調節(jié)自身在工作和生活中產生的不良情緒,以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面對幼兒,讓幼兒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家長要為幼兒樹立學習的榜樣,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并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給予幼兒正面的引導,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與幼兒的意見產生分歧時,家長要學會站在幼兒的角度思考問題,提高自身的共情能力,與幼兒心平氣和地交流、討論解決分歧的方法,并教會幼兒耐心傾聽與表達。這能讓幼兒學會尊重他人,為幼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奠定基礎。家長還要不斷強化自身的家庭責任感,認識到家庭幸福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重視自我反思,努力增強自身的教育能力。此外,幼兒園可以通過家園溝通的方式,向家長講解家庭教育對于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并幫助家長營造平等、和諧的家庭氛圍。
(二)文明健康
家庭活動對幼兒的認知、行為、習慣等方面有著深刻的影響。家長應多帶領幼兒進行一些文明、健康的家庭活動,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并正確引導幼兒,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例如,家長可以利用周末的閑暇時間,帶領幼兒進行“家庭大掃除”活動,這可以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感,還可以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培養(yǎng)幼兒熱愛勞動的良好品質。在傍晚閑暇時間,家長可以和幼兒一起進行閱讀活動或開展一些益智游戲,這能讓幼兒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和愛護,并從中獲得一定的知識與經驗,有助于幼兒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文明、健康的家庭活動有很多,家長可以結合幼兒的興趣特點以及幼兒能力發(fā)展的需要,根據(jù)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家庭活動的主題、內容和時間,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三)尊重幼兒
幼兒已經有了自我意識,渴望獲得父母的尊重、認可與表揚。對此,家長應讓幼兒與家庭成員之間進行平等的溝通與交流,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幼兒感受到父母的認可和需要,促使幼兒獲得幸福感,實現(xiàn)身心健康發(fā)展。
家長要給予幼兒表達自己觀點和想法的機會。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尚不完善,語速較慢,可能出現(xiàn)詞不達意的情況。對此,家長應尊重幼兒的話語權,耐心傾聽幼兒的心聲,并引導幼兒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例如,當幼兒不想把玩具借給鄰居家的妹妹時,家長應引導幼兒說出理由。如幼兒可能覺得這個玩具有一個棱角,擔心傷害到妹妹,所以才不肯把玩具借給妹妹。家長要尊重和理解幼兒,給予幼兒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構建平等、和諧的家庭關系。家長要在理解幼兒的基礎上,給予幼兒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如對于拒絕借玩具的這個幼兒,家長要肯定他的細心、贊揚他對妹妹的關愛,這可以有效提升幼兒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如果幼兒表明自己不想與妹妹分享玩具,家長可以通過為幼兒講述有關分享的實例或故事,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意識,讓幼兒自愿將玩具分享給妹妹。家長給予幼兒尊重和理解,能讓幼兒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在親子關系中,家長要尊重幼兒,認真傾聽,耐心引導,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四)肯定幼兒
幼兒正處于自信心形成的關鍵時期,尚未形成清晰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能力。因此,幼兒的自信心和產生某種行為的動力源于他人的評價,即他人的表揚會強化幼兒的某種行為。由此可見,家長要學會正面評價幼兒,幫助幼兒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家長還要學會賞識幼兒,肯定幼兒的進步和成長,并通過親身示范,幫助幼兒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總而言之,家庭教育在幼兒教育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兒的進步離不開家長的努力和付出,也離不開家長正確的教導。因此,家長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努力構建幸福家庭,讓幼兒擁有健全的人格。教師要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讓家長明確建設幸福家庭的原則,幫助家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為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長川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