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傳染病防治犯罪的立法完善

      2021-02-21 08:44馬子婷
      新西部 2021年1期
      關鍵詞:定罪公共安全傳染病

      自2020年初以來,為應對新型冠狀肺炎的暴發(fā),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抗擊新冠肺炎的政策,這其中疫情防控的及時性、應急性的要求,與相關立法的滯后性、階段性的特點的現(xiàn)實矛盾,逐漸顯露出了我國當前傳染病防治罪相關立法規(guī)范的問題。新冠疫情的暴發(fā),給予了刑法理論界繼續(xù)審視與完善傳染病防治犯罪的機遇。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暴發(fā)以來,我國陸續(xù)出臺了強有力的政策阻止疫情的進一步擴散,刑法是其中最嚴厲的最后一道防線,但是目前我國傳染病防治犯罪的相關制度依然存在不足,傳染病防治犯罪亟待立法規(guī)制,而立法完善道阻且長,本文將從立法方面分析制度的可期待完善路徑。

      傳染病防治犯罪相關立法的特點

      (一)傳染病防治犯罪的特點

      1、犯罪過程的隱蔽性

      傳染病防治犯罪與其他普通刑事犯罪相比具有明顯的隱蔽性的特點。如在故意殺人罪中,行為人往往利用某一可視工具,以一定有形的手段實施犯罪行為,留有可供刑偵人員進行技術鑒定的證據(jù),而傳染病犯罪往往經歷一定期間的醫(yī)學潛伏期,在不可視的范圍內無形地進行。在追本溯源尋找病原體時,面臨較多醫(yī)學技術難題,傳染病防治犯罪的隱蔽性特點導致入罪較為困難。

      2、認定的困難性

      傳染病經常受地域特點與人群差異影響,存在大量無癥狀感染者或者潛伏期患者,導致犯罪嫌疑人的主觀惡性很難明確界定。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的結果不只是行為人的獨立行為導致,往往受外界環(huán)境因素影響,如何準確區(qū)分必然因果關系、偶然因果關系與條件因果關系,排除外界因素介入的影響,是司法鑒定人員面臨的難題。

      (二)傳染病防治立法的特點

      1、立法的階段性

      (1)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997年刑法實現(xiàn)了傳染病防治類犯罪從無到有的進步,對傳染病防治犯罪立法體系的構建具有奠基意義,整體公共衛(wèi)生法律體系的雛形也逐漸形成。但是該階段尚未對有關機關工作人員的失職予以專門立法規(guī)制,依舊沿用失職罪的規(guī)定予以定罪。

      (2)2003年非典階段

      非典型肺炎的暴發(fā)是1997年《刑法》出臺之后我國面對的第一次公共衛(wèi)生突發(fā)事件類犯罪大量出現(xiàn)的時期,因為傳染病的防治嚴格按照法定標準分級管理,非典在暴發(fā)之初因不屬于法定傳染病而不能以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定罪處罰,未出現(xiàn)的傳染病種類需要通過立法的形式予以確認,國務院基于防治疫情的需要將非典納入《傳染病防治法》進行管理。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lián)合發(fā)布的《關于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fā)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2003年《解釋》)將政府機關關于疾病防控部分相關工作人員的失職行為納入立法規(guī)制的犯罪。該階段的立法補充了傳染病防治類犯罪的不足,促進了體系的完善。

      (3)2020年新冠肺炎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fā)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lián)合發(fā)布的《關于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以下簡稱2020年《意見》),將自立法初設以來少有應用的妨害傳染病防治罪激活適用,對于不履行防疫義務的人員納入本罪規(guī)制,大致區(qū)分了將本罪與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適用問題。并針對新冠疫情在國外暴發(fā)之后大量感染人員入境的事件,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等部門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境衛(wèi)生檢疫工作依法懲治妨害國境衛(wèi)生檢疫違法犯罪的意見》(以下簡稱2020年《衛(wèi)生檢疫意見》),釋明了妨害國境衛(wèi)生檢疫罪的適用。此外,2020年《意見》還明確了妨害疫情防控的各類違法犯罪的適用問題,適用故意傷害罪、詐騙罪、非法經營罪等罪名定罪處罰。

      由此可見,我國傳染病防治犯罪的立法呈現(xiàn)出鮮明的階段性特點,在各階段的銜接中,相關立法針對性不足,法的治理能力落后于時代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明顯的滯后性。

      2、種類的繁復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規(guī)定了傳染病防治犯罪這一類罪,包含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傳染病防治失職罪、傳染病菌種、毒種擴散罪、妨害國境衛(wèi)生檢疫罪等種罪。這四種犯罪分別針對包括一般主體、從事傳染病防治的政府衛(wèi)生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入境人員,就不同的主觀過失或故意形態(tài)做以規(guī)定,分類較為細致。

      傳染病防治犯罪相關實踐問題謅議

      由于我國關于傳染病防治犯罪的立法現(xiàn)狀存在上述特點,使得司法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若干困境,打擊犯罪的效果因為司法實踐過程中的需求與立法現(xiàn)狀不適應而不佳。因此,需要首先歸納出相關立法的問題。

      (一)甲類傳染病的界定要求對妨害傳染病防治罪適用的限制

      我國目前經過立法確認的甲類傳染病只有霍亂和鼠疫兩種。對于給我國帶來嚴重威脅的非典型肺炎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都屬于乙類傳染病。2003年《解釋》,規(guī)定故意傳播突發(fā)傳染病病原體,危害公共安全的,按照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患有突發(fā)傳染病或者疑似突發(fā)傳染病而拒絕接受檢疫、強制隔離或者治療,過失造成傳染病傳播,情節(jié)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按照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該司法解釋進一步證明了司法機關對于本罪適用難的現(xiàn)狀,將傳播非典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犯罪行為一律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由于本罪的適用問題難以解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之前,我國沒有一起案例以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定罪。所以,一類傳染病必須要成為法定傳染病才能被更好地控制監(jiān)管,只有甲類傳染病才能成為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的規(guī)范內容。

      (二)傳染病防治失職罪的主體單一

      新冠肺炎疫情下,亟需大量其他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社區(qū)服務人員、事企業(yè)單位黨員干部、其他社會工作人員的參與,尤其是輔助政府衛(wèi)生部門工作的后勤保障部門,如機關事務管理局等政府行政部門,其行政行為與疫情防控第一線的政府衛(wèi)生行政部門的工作息息相關,后勤保障供需差異問題一度成為新冠疫情初期最重要的矛盾,如疫情暴發(fā)時期的3月中旬,一武漢小區(qū)用垃圾車給居民運肉;2月6日武漢醫(yī)療物資嚴重稀缺之時,大理州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將慈溪市市民向紅十字協(xié)會無償捐贈的11.2萬只醫(yī)用口罩,在手續(xù)齊全的情況下扣押攔截。上述行為,尤其是政府工作部門的失職行為,嚴重影響著我國抗擊疫情的能力與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戰(zhàn)勝疫情的信心。因此本罪只限制從事傳染病防治的政府衛(wèi)生行政部門,與抗擊疫情戰(zhàn)役全局觀、大局觀、國家一體的觀念相悖。

      (三)罪刑法定原則與定罪中擴張解釋的沖突

      為了解決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的適用問題,《傳染病防治法》第四條將非典、新冠等乙類傳染病,采取甲類傳染病管理。最高院發(fā)布的依法懲處妨害疫情防控犯罪的典型案例之六——章某某、季某某妨害傳染病防治案,將兩位犯罪嫌疑人在疫情期間發(fā)熱隱瞞病情聚眾集會的犯罪行為,以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定罪,說明我國司法實踐中已經擴張了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的可罰范圍。

      (四)與有利于被告的原則相沖突

      若仍以2003年《解釋》,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案,則必須要構成危害后果才能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在妨害傳染病防治罪中,則一般不要求造成后果,只要行為人明知自己感染病毒,依然參與聚眾集會就可以構成妨害傳染病防治罪。換言之,以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定罪往往降低了處罰的標準,被告人在此現(xiàn)狀下處于較為不利的地位,與刑法有利于被告的推定相沖突。

      傳染病防治犯罪的立法完善

      (一)處理好罪與非罪的問題,拓展可罰范圍

      1、對刑法條文的相關規(guī)定予以修改,對于原“甲類傳染病”的要求,可以修改為“甲類傳染病、乙類傳染病甲類管理的傳染病或突發(fā)性傳染病”,或者增加兜底條款,將具有嚴重危險的突發(fā)性緊急傳染病納入處罰范圍,以及時、有效打擊在抗疫過程中危害公眾安全的行為人,避免打擊疏漏。

      2、傳染病防治失職罪的主體不能僅僅限于從事傳染病防治的政府衛(wèi)生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特殊情況下參與疫情防控的其他國家工作人員同樣需要納入傳染病防治失職罪的可罰范圍。筆者認為,對于與抗疫有關的其他國家工作人員,應當同從事傳染病防治的政府衛(wèi)生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一樣,納入可罰范圍之內。

      3、進一步明確造成危害結果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危害行為的標準:妨害傳染病防治罪與傳染病防治失職罪都以造成一定危害結果或有危害行為為入罪的條件,在新冠疫情暴發(fā)后,何為造成危害結果、何為有傳播嚴重危險的危害行為,其認定標準仍待進一步明晰。

      對于危害結果而言,在最高法發(fā)布的一批指導性案例中已經可以明確總結出:危害結果指疫情已經傳播或為控制疫情傳播風險,造成本地區(qū)醫(yī)護人員、居民隔離或者感染,社區(qū)與醫(yī)院耗費原本不必要的大量人力物力控制疫情的一系列嚴重后果,危害結果一般可視,因此可以較為明確的認定。但是具體的標準,如致使多大范圍何種程度的傳播后果才能被認定為犯罪,司法解釋應當進一步明晰,避免各地標準不一造成同案不同判的問題。

      (二)明確區(qū)分此罪與彼罪,處理好法條競合和想象競合問題

      對于可能發(fā)生競合的妨害傳染病防治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工作安全罪等,與傳染病防治失職罪、玩忽職守罪等,應更細致地把握幾種相似犯罪的犯罪構成,在明確犯罪主體的基礎上,出臺更加細致的司法解釋進一步明晰標準,處理好法條競合問題,遵循特別法優(yōu)于一般法原則。對于某些出現(xiàn)在新冠疫情期間的新行為,如惡意囤積醫(yī)療資源(N95口罩、防護服等)企圖加價出售、惡意撕扯醫(yī)護人員與社區(qū)工作人員防疫裝備等行為,嚴重威脅到醫(yī)護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在疫情暴發(fā)期間,身處抗疫前線的醫(yī)護人員是抗疫的中堅力量,關系著一個區(qū)域民眾的生命安全。上述行為雖小,但可能對區(qū)域疫情防控秩序導致嚴重后果,2020《意見》認為上述行為應以故意傷害罪定罪量刑,筆者認為行為人實施的一個危害行為,同時侵犯了醫(yī)護人員的身體健康權與國家關于傳染病防治的管理制度,屬于想象競合,故意傷害罪不能夠充分評價一個行為的所有不法內容,不能直接排除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的適用,而應該綜合考量后擇一重罪定罪量刑。

      (三)細化危險犯與實害犯的刑罰幅度

      對于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的危險犯,其所侵犯的社會公共安全產生的損害危險,沒有實質上造成人員的損傷,故以本罪定罪量刑較為合適。而本罪的實害犯,造成嚴重損害后果,甚至導致防疫工作人員或者公眾傷亡的,應作為加重結果,使行為人以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的結果加重犯量刑。而現(xiàn)行刑法與相關司法解釋對于加重情節(jié)尚未明確說明,在立法中建議對引起甲類傳染病傳播與有傳播嚴重危險的情形加以區(qū)分,以更好地區(qū)分本罪的危險犯與實害犯,處理好量刑問題。

      參考文獻

      [1]王翔樸,王營通,李玨聲主編.衛(wèi)生學大辭典[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0年版.

      [2]賈宇主編.刑法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3]張四萍.傳染病犯罪的防治對策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昆明理工大學,2013年.

      [4]童德華,王一冰.傳染病防治失職罪疑難問題研究[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04).

      [5]盧建平,田興紅.傳染病防治失職罪的主體范圍研究[J].人民檢察,2008(11).

      [6]胡海.亟需完善傳染病防控法律責任體系[J].法治觀察,2020(04).

      [7]盧勤忠.論傳染病防治犯罪的立法完善[J].社會與法律,2004(04).

      [8]石經海,金舟.涉公共衛(wèi)生突發(fā)事件犯罪的刑法規(guī)范體系完善——基于從“管理”到“治理”的考察與展望[J].學術探索,2020(08).

      [9]桑濤,栗旭峰,李鵬.涉重大疫情犯罪案件辦理的法律把握[J].人民檢察.2020(03).

      [10]樊建民,康俊娜.新冠病毒疫情下妨害傳染病防治行為的罪責再思考[J].公民與法,2020(07).

      [11]李文峰.準確適用妨害傳染病防治罪依法嚴懲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犯罪[N].檢察日報,2020年2月12日,第003版.

      [12]于歡歡.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司法認定的若干問題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吉林大學,2009年.

      [13]張明楷.法條競合與想象競合的區(qū)分[J].法學研究,2016(01).

      作者簡介

      馬子婷 就讀于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

      猜你喜歡
      定罪公共安全傳染病
      公共安全大數(shù)據(jù)研判分析平臺的設計與應用
      提升公眾公共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有效途徑研究
      兒童秋冬季傳染病的預防
      關注城市公共安全 增強公共安全意識
      中國傳染病十年新趨勢
      傳染病
      關于加強公共安全教育的思考
      寵物可能帶來的傳染病
      肃宁县| 盐边县| 五指山市| 明水县| 昌宁县| 定远县| 田林县| 玛沁县| 青州市| 清镇市| 宁河县| 商水县| 易门县| 桑日县| 定襄县| 太湖县| 桂平市| 昌宁县| 沅江市| 桐梓县| 资中县| 延津县| 柳州市| 衢州市| 明溪县| 澜沧| 通江县| 兖州市| 浙江省| 正定县| 湖北省| 中牟县| 平罗县| 堆龙德庆县| 伊春市| 南溪县| 香港 | 双流县| 扬中市| 垫江县| 绥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