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正始之道 王化之基*
      ——《周南》《召南》“要義”試解

      2021-02-22 02:37:56孫尚勇
      關(guān)鍵詞:周南后妃毛詩

      孫尚勇

      關(guān)于《周南》《召南》的性質(zhì),古來頗多歧解①參見陳致:《二南:南方的樂鐘與雅音》,《國學(xué)研究》2004 年第13 卷;收入氏著《詩書禮樂中的傳統(tǒng)——陳致自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222—254 頁。劉毓慶:《二南十四說》,《詩經(jīng)二南匯通》,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第3—9頁。。與其他諸國詩相比,《周南》《召南》顯得更為獨特,更見體系化,更像后世的組詩?!对娦颉泛汀对娮V》以《周南》為“王者之風(fēng)”和“圣人之化”,《召南》為“諸侯之風(fēng)”和“賢人之化”②《毛詩注疏》卷一之一,影印阮元校勘《十三經(jīng)注疏》第2 冊,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 年,第19 頁?!睹娮⑹琛肪硎祝?頁。,將《周南》《召南》視作相互關(guān)聯(lián)又各自獨立自足的體系。這一闡釋有著較為古老的傳承,可能隱含了《周南》《召南》的重要信息。本文嘗試發(fā)掘序傳箋疏等傳統(tǒng)理解的內(nèi)在邏輯及其合理成分,希望由此探明《周南》《召南》的性質(zhì)、編次和文化意義等問題。

      一、《周南》《召南》的性質(zhì)和年代

      關(guān)于《周南》《召南》的性質(zhì)和年代,季札“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勤而不怨矣”和孔子“吾于《周南》《召南》,見周道之所以盛也”兩項評論最值得重視③《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春秋左傳正義》卷39,影印阮元??薄妒?jīng)注疏》第6 冊,第668 頁?!犊讌沧印び浟x》,傅亞庶校釋:《孔叢子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54頁。。季札稱《周南》《召南》“始基之矣”“勤而不怨”,表明他以《周南》《召南》為西周取代殷商之前的作品。而在孔子看來,《周南》《召南》則更與周人創(chuàng)業(yè)以致興盛密切相關(guān)。

      《詩序》曰:“《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雹佟睹娮⑹琛肪硪恢?,第19,19,19,12,19,12頁。此說與季札和孔子之論一脈相承??资鑴t一再強調(diào)說:“二《南》,文王之詩”“此實文王之詩”“此二《南》之詩,文王時作”“二《南》之風(fēng),實文王之化”“此實文王之詩,而系之二公”②《詩譜序》,《毛詩注疏》卷首,第8—9頁?!睹娮⑹琛肪硪恢?,第12、19頁。孔疏的這一見解得到后來學(xué)者的響應(yīng),如楊向奎說:“‘二南’之形成絕不在宗周中葉后而在其初,漢水流域,文武之際已為周有,《詩》在二南中雖有北方色彩,但詩隨移民而往,民謠之來源固可以甚古也?!保钕蚩骸蹲谥苌鐣c禮樂文明》,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13—114頁),進一步明確將二《南》視作文王時期的作品。

      《詩序》又曰:“南,言化自北而南?!编嵐{:“自,從也。從北而南,謂其化從岐周被江漢之域也?!雹邸睹娮⑹琛肪硪恢唬?9,19,19,12,19,12頁?!罢贾?,王化之基”孔疏曰:“既言系之周、召,又總舉二《南》要義?!吨苣稀贰墩倌稀范迤?,皆是正其初始之大道,王業(yè)風(fēng)化之基本也。高以下為基,遠以近為始。文王正其家,而后及其國,是正其始也?;贤烈猿赏鯓I(yè),是王化之基也?!雹堋睹娮⑹琛肪硪恢唬?9,19,19,12,19,12頁。以上鄭“化從岐周被江漢之域”、孔“化南土以成王業(yè)”所言《周南》《召南》要義是,這兩組詩記錄了文王把周人在岐地形成的教化手段運用于教化“江漢之域”這一重大歷史。換言之,《周南》《召南》,與周人經(jīng)營南國有關(guān),是“文王典治南國江漢汝旁之諸侯”的教化之具⑤《周南召南譜》,《詩譜序》,《毛詩注疏》卷首,第7頁。。

      《關(guān)雎》序曰:“《關(guān)雎》,后妃之德也。風(fēng)之始也,所以風(fēng)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xiāng)人焉,用之邦國焉?!雹蕖睹娮⑹琛肪硪恢?,第19,19,19,12,19,12頁。據(jù)《儀禮·燕禮》:“遂歌鄉(xiāng)樂,《周南·關(guān)雎》《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蘩》《采蘋》?!薄多l(xiāng)飲酒禮》:“乃合樂,《周南·關(guān)雎》《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蘩》《采蘋》。”⑦《儀禮注疏》卷15、卷9,影印阮元??薄妒?jīng)注疏》第4冊,第173、93頁??芍颂帯蛾P(guān)雎》序事實上交待了《周南》《召南》教化功能實現(xiàn)的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教化王者之后妃。故序在“正始之道,王化之基”下接著明確說:“是以《關(guān)雎》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愛在進賢,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賢才,而無傷善之心焉,是《關(guān)雎》之義也。”⑧《毛詩注疏》卷一之一,第19,19,19,12,19,12頁。第二層次是教化鄉(xiāng)人。“鄉(xiāng)人”,并不是一般的鄉(xiāng)民。鄉(xiāng),即西周鄉(xiāng)遂制度之“鄉(xiāng)”,指邦國之下的一級行政單位。鄉(xiāng)人“都是國人,具有國家公民的性質(zhì),屬于當(dāng)時統(tǒng)治階級”,他們“是自由公民性質(zhì),有參與政治、教育和選拔的權(quán)利,有服兵役和勞役的義務(wù)”⑨楊寬:《西周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98、404頁。,是西周統(tǒng)治階級最基層的一個群體?!吨苣稀贰墩倌稀分糜卩l(xiāng)樂,目的是為了教育和團結(jié)統(tǒng)治階級的基層成員,鞏固統(tǒng)治。第三層次是教化王者治下的其他邦國?!蛾P(guān)雎》序孔疏:“又用之邦國焉,令天下諸侯以之教其臣也。欲使天子至于庶民,悉知此詩,皆正夫婦也?!雹狻睹娮⑹琛肪硪恢?,第19,19,19,12,19,12頁。此處“天子以至于庶民”的“庶民”,當(dāng)即《禮記·大學(xué)》“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的“庶人”,亦即西周時期的國人(鄉(xiāng)人)。

      由上述可知,《周南》《召南》的教化以王者宮廷為始,次及于王畿之內(nèi)的各個鄉(xiāng)級行政體下的國人,次又及于臣屬的邦國。在此三層次的教化體系當(dāng)中,“南國江漢汝旁之諸侯”屬于第三層次?!吨苣稀ね昧D》:“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毛詩注疏》卷一之三,第40,47頁。如傳箋所云,此“武夫”是既能做“鄙賤之事”,又能為公侯“御難”的“賢者”?!墩倌稀げ赊馈罚骸坝谝杂弥?,公侯之事?!?《毛詩注疏》卷一之三,第40,47頁??芍?,雖然如前文所述,《周南》《召南》的教化分為王者、鄉(xiāng)人和邦國三個層次,但就各詩內(nèi)容觀之,其教化的核心是治理邦國之“王侯”與“公族”。換言之,《周南》《召南》組詩結(jié)撰最初的核心思考是配合南下的周族“經(jīng)營南國”。帝辛三十三年(前1059)西伯受命,“得專征伐”①王國維:《今本竹書紀年疏證》,方詩銘等:《古本竹書紀年輯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第231,230、231頁。,次年正式稱王;文王七年(前1052)②周王的年代,采用Shaughnessy,Sources of Western Zhou History,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1,p. xix。,“作邑于豐”。而“作邑于豐”之后,文王才將岐周故地的周和召分封給旦和奭作為采地,于是有了周公和召公的稱號,系之周公和召公的《周南》《召南》兩組作品最早可能確立于此時。

      這里還想從祭祀用品的角度對《周南》《召南》中具體作品的年代提出一點推測的看法?!吨苣稀りP(guān)雎》和《召南·采蘩》《采蘋》以荇菜、蘩、蘋等菜類為祭祀的犧牲,這是較為獨特的。這種祭祀大約就是《易》爻辭數(shù)見的禴祭?!兑住ぜ葷肪盼遑侈o:“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雹邸吨芤鬃⑹琛肪?,影印阮元校勘《十三經(jīng)注疏》第1冊,第136頁?!遁汀妨侈o:“引吉,無咎,孚乃利用禴。”④《周易注疏》卷6,第106頁。歷來注家都以為,“西鄰謂文王,東鄰謂紂”⑤孔穎達:《周易正義序》,《周易注疏》卷首,第6頁。,但各家對禴祭具體含義的理解卻有所不同。從《左傳》針對《周南》《召南》的“取《詩》為言”來看⑥《左傳·隱公三年》孔疏,《春秋左傳正義》卷3,第51—52頁。,可以相信周人宗廟祭祀一度專門使用草和菜?!吨苣稀贰墩倌稀犯髌沁@一現(xiàn)象的記錄。這是周人早期祭祀的一個特點,但卻不是周文化自然生成的。

      《管子·國準》:“殷人之王,諸侯無牛馬之牢,不利其器……諸侯無牛馬之牢,不利其器者,曰淫器而壹民心者也。”⑦馬非百:《管子輕重篇新詮》,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479、482頁。過去以為“諸侯無牛馬之牢”說的是殷商王室不允許諸侯養(yǎng)牛養(yǎng)馬。王暉認為這一觀點不對。殷墟甲骨卜辭有諸方送羌、牛和彘來參與武丁祭祖儀式的內(nèi)容,證明殷商時期諸侯可以養(yǎng)牛養(yǎng)豬。因此,“諸侯無牛馬之牢”指的是殷商時期禁止諸侯在宗廟祭祀時使用太牢或少牢,這是殷商王室試圖將宗教神權(quán)集中在自己手中的一種手段?!都葷肪盼遑侈o“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正是以此為背景的⑧王暉:《商周文化比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10頁。。換言之,“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的說法是周人在祭祀權(quán)力受限時,不得不使用“沼沚之毛,蘋蘩之菜”來進行祭祀的自我文化闡釋。據(jù)《竹書紀年》,帝辛六年(前1086),“西伯初禴于畢”;帝辛三十三年(前1059),西伯受命,“得專征伐”⑨王國維:《今本竹書紀年疏證》,方詩銘等:《古本竹書紀年輯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第231,230、231頁。??芍苋伺e行禴祭,最早在帝辛六年。

      周原出土甲骨H11:1:“彝文武帝乙宗,貞,王其邵祭成唐,□鼎祝示報二母,其彝血牡三、豚三,唯有正?!雹鈭D版見陜西周原考古隊《陜西岐山鳳雛村發(fā)現(xiàn)周初甲骨文》,《文物》1979 年第10 期。釋文據(jù)王暉《商周文化比較研究》,第137頁。據(jù)此,文王稱王之后隨即在宗廟中用羊和豬祭祀商湯等殷商先祖。從殷商統(tǒng)治的立場來看,周人用牲祭祀是一種僭越行為,不能理解為周人“在祭儀上臣屬于商王”?張光直:《殷周關(guān)系的再檢討》,《中國青銅時代》,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3年,第171頁。?!兑葜軙な婪狻罚骸埃松讨?,武王)告于周廟曰:古朕聞文考修商人典,以斬紂身,告于天、于稷。用小牲羊、犬、豕于百神水土,于誓社。曰:惟予沖子綏文考,至于沖子。用牛于天、于稷五百有四。用小牲羊、豕于百神水土社,二千七百有一?!?黃懷信等:《逸周書匯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469—470頁?!靶奚倘说洹?,當(dāng)與《尚書·洛誥》所說的“肇稱殷禮”同義?《尚書注疏》卷15,影印阮元??薄妒?jīng)注疏》第1冊,第226頁。,即行用殷商的祭祀方式。周原甲骨H11:1卜辭所見文王祭祀殷商祖先用的是“血牡三、豚三”,《世俘解》所見文王“告于天、于稷”所使用的是“小牲羊、犬、豕”,武王克商之后在周廟“用牛于天、于稷五百有四”。這些都是“修商人典”,其目的是“以斬紂身”,實現(xiàn)《尚書·召誥》所說的“皇天上帝改厥元子”①《尚書注疏》卷15,影印阮元校勘《十三經(jīng)注疏》第1冊,第220頁。。也就是說,文王、武王僭用殷商用牲禮儀祭祀商湯,目的是祈求殷商先祖對周人的護佑,從而斬斷紂王與其先祖商湯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而由文王、武王代表周人承繼商湯的法統(tǒng)。

      周人最初宗廟禴祭的祭祀用品的確與殷商不同。在統(tǒng)治穩(wěn)定之后,周人沒有繼續(xù)推行以菜為主要祭祀用品的禴祭,也沒有繼續(xù)“修商人典”,而是推行了等級化、簡約化的祭祀和用牲制度②王暉:《商周文化比較研究》,第164—166頁。。因而,早期周人舉行禴祭的時間并不太長,可能只是帝辛六年至三十三年之間的二十余年。故可以推測,與禴祭直接相關(guān)的《關(guān)雎》《采蘩》《采蘋》等作品當(dāng)產(chǎn)生于這一時間段。

      《豳風(fēng)·七月》詩中看不到祭祀祖先的內(nèi)容,聯(lián)系殷商王室對祭祀權(quán)力的壟斷以及《竹書紀年》對文王初禴的鄭重記載,是否可以推測,在“西伯初禴于畢”之前,周人未曾祭祀祖先,偶或有之,當(dāng)亦未能將之制度化,其祖先祭祀儀式是從殷商那兒僭越學(xué)習(xí)而來的。此即孔子所說“周因于殷禮”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若這一理解近于事實,強調(diào)宗廟祭祀的《周南》《召南》之于周文化的意義就更加顯明,季札“始基之矣”和孔子“見周道之所以盛也”的評論亦將得到更深一層的理解。

      二、《周南》《召南》之編次

      《周南》《召南》之編次問題,鄭玄《周南召南譜》發(fā)其端,孔穎達疏對各篇編次作了細致的分析③《詩譜序》,《毛詩注疏》卷首,第8頁。,其后朱熹聯(lián)系《大學(xué)》討論了《周南》和《召南》的編次④朱熹集注:《詩集傳》,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第7—8、14頁。。茲據(jù)各篇詩序,參考鄭、孔、朱三家的意見,以先后較為齊整的《周南》篇第為次,列成“《周南》《召南》編次對照表”如下。

      《周南》《召南》編次對照表

      續(xù)表

      由“《周南》《召南》編次對照表”可知,《周南》各篇的次序,序傳箋疏四家的解釋大致相合。第一至五篇《關(guān)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述“后妃身事”,第六至第八《桃夭》《兔罝》《芣苢》述“后妃化之所及”,第九《漢廣》、第十《汝墳》述“文王之化”,第十一《麟之趾》述“嘉瑞”。朱熹進而指出,述“后妃身事”的五篇,《關(guān)雎》“舉其全體”,《葛覃》《卷耳》“言其志行之在己”,《樛木》《螽斯》“美其德惠之及人”。

      “對照表”中,《周南》《召南》平行并列的作品,可以形成一定的照應(yīng)。比如《周南·關(guān)雎》曰“后妃之德也”,相應(yīng)的《召南·鵲巢》曰“夫人之德也”;《周南·樛木》曰“后妃逮下也”,相應(yīng)的《召南·小星》曰“惠及下也”。如果忽略平行作品之間的細微差異,則可確定,《召南》可以部分視作《周南》的翻版或再現(xiàn),但其體系的完整性稍遜《周南》。

      《周南》第一篇《關(guān)雎》“后妃之德”表現(xiàn)為“樂得淑女以配君子,愛在進賢”,第二篇《葛覃》“后妃之本”在于勤于女功且能和合家族,第三篇《卷耳》“后妃之志”在于能夠輔佐君子,第四篇《樛木》“后妃逮下”再次強調(diào)后妃無嫉妒之心,故而能夠達成第五篇《螽斯》“后妃子孫眾多”。第六篇《桃夭》言后妃在家族內(nèi)的德行影響及于國中,男女婚姻以時。由男女以時,各盡其職,導(dǎo)致第七篇《兔罝》之賢者既能勤于庶事亦能為國解憂?!锻昧D》之賢者,與首篇《關(guān)雎》“愛在進賢”,亦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因為賢人之盡力國事,而使天下和平,故國中婦人皆樂生子,此又是第五篇《螽斯》“后妃子孫眾多”的積極影響所致,故第八篇《芣苢》云“后妃之美”。第九篇《漢廣》云“文王之道,被于南國”,后妃贊助推行王化由家及國之后,進及于南國,但這已不是后妃之化所能達成,故言“文王之道”。第十篇《汝墳》述文王之化行于汝墳之國,汝墳之“婦人”亦能如《關(guān)雎》之后妃一樣“有德”“有本”“有志”以輔佐君子。由是以岐之后妃為起點的文王之化在汝墳之國重新開始,這自然可以視為王道浸浸乎大成的一個重要標志。如是,經(jīng)由倫理和禮樂等手段,從《關(guān)雎》的“后妃之德”到《汝墳》的“婦人能閔其君子”,文王圣教在南國獲得了完滿的實現(xiàn),周人的統(tǒng)治在江漢汝墳扎下根來,于是便有了象征成功的“嘉瑞”《麟之趾》。

      如果上面的理解大體合乎《周南》各篇詩意,那么,《召南》第一篇《鵲巢》既與《周南》第一篇《關(guān)雎》相對應(yīng),也應(yīng)該看作《周南》第十篇《汝墳》的接續(xù),同時《鵲巢》所說的“夫人”亦與《汝墳》所說的“婦人”,形成了有意義的呼應(yīng)。故《汝墳》應(yīng)當(dāng)是聯(lián)結(jié)《周南》和《召南》兩組作品的紐帶,其中可能蘊藏著某些重要的歷史信息?!墩倌稀匪磉_的內(nèi)容是,《周南》的文王之化,由周部族推廣及于“召南之國”,從而推行發(fā)揚文王之化,漸次成就周人的王道事業(yè)??资鑼Α墩倌稀分T篇的解說,依違于詩篇先后次序,實則與序傳箋不能完全相應(yīng),故“《周南》《召南》編次對照表”對《召南》諸篇篇次作了較大的調(diào)整。第一《鵲巢》、第二《采蘩》和第十《小星》,皆述“夫人身事”;第九《摽有梅》、第七《羔羊》和第四《采蘋》,大致可視作述“夫人化之所及”;第六《行露》、第八《殷其雷》、第三《草蟲》、第五《甘棠》,第十一至十三《江有汜》《野有死麕》《何彼矣》,亦約略可視作述“文王之化差遠”,第十四《騶虞》述“嘉瑞”。如此,作為一個體系的《召南》十四篇,完整地敘述了周人在江漢汝墳之地實施教化的實踐和成果。

      “對照表”采用了孔疏“夫人化之所及”的提法,將《召南》第九《摽有梅》等三篇視作述“夫人化之所及”的作品,對應(yīng)于《周南》第六《桃夭》等三篇。但孔疏“夫人之化”的提法可能跟《詩序》大相違背。孔疏“夫人之化”是從《兔罝》序“后妃之化”套用過來的。由“對照表”可以看到,與《兔罝》相對應(yīng)是《羔羊》?!陡嵫颉犯锻昧D》內(nèi)容相近,均稱頌“在位”之“賢人”,按理,《羔羊》首序不應(yīng)該說“《鵲巢》之功致也”,而應(yīng)該像《兔罝》序“后妃之化也”那樣說“夫人之化也”。但事實卻并非如此。類似情形,也出現(xiàn)在《召南·摽有梅》的解說當(dāng)中。《摽有梅》與對應(yīng)的《桃夭》都寫男女婚嫁,但《桃夭》首序說“后妃之所致也”,《摽有梅》首序則徑直概括詩意說“男女及時也”,并不說“夫人之所致也”。這說明,“后妃”和“夫人”在《周南》和《召南》體系中的地位大有不同。更有意味的是,《周南》各篇首序直接揭出“后妃”的,有“后妃之德”“后妃之本”“后妃之志”“后妃逮下”“后妃子孫眾多”“后妃之所致”“后妃之化”“后妃之美”等,共八處;《召南》各篇首序直接揭出“夫人”的,卻僅有“夫人之德”“夫人不失職”兩處,另有續(xù)序“夫人無妒忌之行”一處。據(jù)上可知,在《詩序》的闡釋中,“后妃”是《周南》的核心,而“夫人”卻不是《召南》的核心,與“夫人”并列的又有“大夫妻”和“王姬”,還有一位男性人物“召公”。如何理解這一現(xiàn)象呢?聯(lián)系上文所分析的《周南·汝墳》詩中“能閔其君子”的“婦人”與《召南·鵲巢》詩中“夫人”的某種呼應(yīng),推測《鵲巢》中“起家而居有之”的“夫人”是來自南國的女子,南下的周人領(lǐng)袖出于“經(jīng)營南國”的目的迎娶了她。她的地位顯然不能跟《周南》組詩中的“后妃”相提并論。古代,通婚是促進不同血緣和地緣文化交流與發(fā)展的重要方式,周人“經(jīng)營南國”采取這一方式自在情理之中。朱熹說“為不可曉”的《召南·何彼矣》一詩,由此或可獲得很好的理解,即詩中王姬所嫁的是南國原住民的某位領(lǐng)袖。

      《麟之趾》序曰“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時”,與之對應(yīng)的《騶虞》序曰“仁如騶虞,則王道成也”,兩相比較可知,《召南》組詩寄托了周人對實現(xiàn)“王道”的期待。借用季札和孔子的話來說,《周南》主要用于教化周人直接統(tǒng)治的地區(qū),是周人事業(yè)的“始基”;《召南》則主要用于教化“南國”,預(yù)示著“周道之盛”。

      三、《周南》《召南》教化之內(nèi)容

      《周南》《召南》教化的倫理中心是夫婦關(guān)系,故多篇之序傳箋每每強調(diào)后妃和夫人,透露出現(xiàn)實的考慮。《周南·關(guān)雎》“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傳:“后妃說樂君子之德,無不和諧,又不淫其色,慎固幽深,若關(guān)雎之有別焉,然后可以風(fēng)化天下。夫婦有別則父子親,父子親則君臣敬,君臣敬則朝廷正,朝廷正則王化成?!雹佟睹娮⑹琛肪硪恢?,第20,20,21,21,22,22頁?!吨苣稀ん埂沸颍骸啊扼埂罚箦訉O眾多也。”②《毛詩注疏》卷一之二,第35,36,30,35,30,35,31頁?!吨苣稀ぬ邑病沸颍骸啊短邑病?,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則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國無鰥民也?!雹邸睹娮⑹琛肪硪恢?,第35,36,30,35,30,35,31頁?!吨苣稀て]苢》序:“《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則婦人樂有子矣?!雹堋睹娮⑹琛肪硪恢?,第41,45,46—47頁。以夫婦關(guān)系的和洽與婚姻以時為王化之始,此種思想顯然與周族為了發(fā)展而重視人口繁育有關(guān)?!吨苣稀じ瘃沸颍骸啊陡瘃?,后妃之本也?!惫{:“言嫁而得意,猶不忘孝?!雹荨睹娮⑹琛肪硪恢?,第35,36,30,35,30,35,31頁。此處說的是婚嫁可以維系兩個家族之間的關(guān)系,同樣基于周人發(fā)展的需要。

      因為強調(diào)夫婦關(guān)系的和諧,《周南》《召南》格外注重女子的賢德和教育?!吨苣稀りP(guān)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箋:“言后妃之德和諧,則幽閑處深宮貞專之善女,能為君子和好眾妾之怨者。言皆化后妃之德,不嫉妒,謂三夫人以下?!雹蕖睹娮⑹琛肪硪恢?,第20,20,21,21,22,22頁。鄭箋此處以幽閑和不嫉妒來解釋“窈窕淑女”。《關(guān)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箋:“言后妃覺寐則常求此賢女,欲與之共己職也。”⑦《毛詩注疏》卷一之一,第20,20,21,21,22,22頁。此處鄭箋又以后妃與淑女通過共同準備宗廟祭祀之事,表彰了后妃的不嫉妒。《周南·樛木》序:“《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無嫉妒之心焉?!眰鳎骸昂箦芎椭C眾妾,不嫉妒其容貌,恒以善言逮下而安之?!雹唷睹娮⑹琛肪硪恢?,第35,36,30,35,30,35,31頁?!墩倌稀ば⌒恰沸颍骸啊缎⌒恰罚菁跋乱?。夫人無妒忌之行,惠及賤妾,進御于君。知其命有貴賤,能盡其心矣?!雹帷睹娮⑹琛肪硪恢?,第63頁。序和傳強調(diào)了后妃夫人的“不嫉妒”或“無妒忌之行”?!吨苣稀じ瘃沸颍骸啊陡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則志在于女功之事。躬儉節(jié)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師傅,則可以歸安父母,化天下以婦道也?!雹狻睹娮⑹琛肪硪恢?,第35,36,30,35,30,35,31頁。“婦道”二字可視為《周南》《召南》對女子品德要求的至高標準。

      《周南》《召南》亦注重教育女子參與祭祀等活動?!吨苣稀りP(guān)雎》“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傳:“后妃有關(guān)雎之德,乃能共荇菜,備庶物,以事宗廟也?!?《毛詩注疏》卷一之一,第20,20,21,21,22,22頁。由此可知,采荇菜供給宗廟祭祀之用,同時也是為了教育女子熟悉宗廟祭祀。“琴瑟友之”箋:“言賢女之助后妃共荇菜,其情意乃與琴瑟之志同。共荇菜之時,樂必作?!?《毛詩注疏》卷一之一,第20,20,21,21,22,22頁。“鐘鼓樂之”箋:“琴瑟在堂,鐘鼓在庭。言共荇菜之時,上下之樂皆作,盛其禮也。”?《毛詩注疏》卷一之一,第20,20,21,21,22,22頁。據(jù)鄭玄的理解,采荇菜的行為本身也是一種儀式,這種儀式可以教育培養(yǎng)女子儀式規(guī)范和禮的精神。

      《周南·樛木》“樂只君子,福履綏之”箋:“妃妾以禮義相與和,又能以禮樂樂其君子,使為福祿所安。”?《毛詩注疏》卷一之二,第35,36,30,35,30,35,31頁。《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箋:“喻今公子亦信厚,與禮相應(yīng),有似于麟?!?《毛詩注疏》卷一之三,第41,45,46—47頁?!墩倌稀げ菹x》序:“《草蟲》,大夫妻能以禮自防也?!?《毛詩注疏》卷一之四,第51,53,52,52頁?!墩倌稀げ商O》“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傳:“古之將嫁女者,必先禮之于宗室,牲用魚,芼之以蘋藻?!?《毛詩注疏》卷一之四,第51,53,52,52頁。以上傳箋皆由具體的儀式節(jié)目進而強調(diào)禮之內(nèi)涵。

      《召南·采蘩》序:“《采蘩》,夫人不失職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則不失職矣?!薄坝谝圆赊溃谡佑跊b”傳:“公侯夫人執(zhí)蘩菜以助祭,神饗德與信,不求備焉。沼沚溪澗之草,猶可以薦,王后則荇菜也?!?《毛詩注疏》卷一之三,第41,45,46—47頁。此論公侯夫人與王后一樣需要準備祭祀所用之物,與王后專門準備荇菜不同,夫人只需要采摘蘩菜一類沼沚溪澗之草即可?!墩倌稀げ商O》序:“《采蘋》,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則可以承先祖,共祭祀也?!?《毛詩注疏》卷一之四,第51,53,52,52頁。采蘋采藻,同樣是為了祭祀之用。

      《周南》《召南》的女子教育是體系性的?!吨苣稀じ瘃贰把愿鎺熓?,言告言歸”傳:“古者女師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祖廟未毀,教于公宮三月,祖廟既毀,教于宗室?!?《毛詩注疏》卷一之二,第35,36,30,35,30,35,31頁。又《召南·采蘋》“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于以采藻,于彼行潦”箋:“古者婦人先嫁三月,祖廟未毀,教于公宮,祖廟既毀,教于宗室。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教成之祭,牲用魚,芼用蘋藻,所以成婦順也。此祭女所出祖也。法度莫大于四教,是又祭以成之,故舉以言焉。蘋之言賓也,藻之言澡也。婦人之行尚柔順,自絜清,故取名以為戒?!?《毛詩注疏》卷一之四,第51,53,52,52頁。觀此可知,《周南·葛覃》所言女子教育,教成之后有祭祀儀式。

      在參與宗廟祭物的準備、祭祀儀式、接受德言容功等教育和禮的精神之外,女子還被要求做到輔佐君子,體恤臣下?!吨苣稀ぞ矶沸蛟唬骸啊毒矶?,后妃之志也。又當(dāng)輔佐君子,求賢審官,知臣下之勤勞。內(nèi)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诐私謁之心,朝夕思念,至于憂勤也。”①《毛詩注疏》卷一之二,第33,34頁?!摆毂烁邔荫R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箋:“此章為意不盡,申殷勤也。觥,罰爵也。饗燕所以有之者,禮自立司正之后,旅酬,必有醉而失禮者,罰之,亦所以為樂。”②《毛詩注疏》卷一之二,第33,34頁。據(jù)《豳風(fēng)·七月》:“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眰鳎骸蚌。允谋娨??!雹邸睹娮⑹琛肪戆酥?,第286頁。推測《卷耳》所反映的可能是有后妃參與的君臣饗燕儀式?!吨苣稀ね昧D》序曰:“《兔罝》,后妃之化也?!蛾P(guān)雎》之化行,則莫不好德,賢人眾多也?!雹堋睹娮⑹琛肪硪恢?0,43頁?!锻昧D》與《卷耳》詩意相通之處在于,它們都是在說后妃不嫉妒所帶來的天下樂賢之風(fēng),故賢人愿意出仕,與王公侯為伍,共同促成文化社會的發(fā)展?!吨苣稀と陦灐沸蛟唬骸啊度陦灐?,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乎汝墳之國,婦人能閔其君子,猶勉之以正也。”⑤《毛詩注疏》卷一之三,第40,43頁?!墩倌稀ひ笃淅住沸颍骸啊兑笃淅住罚瑒褚粤x也。召南之大夫,遠行從政,不遑寧處,其室家能閔其勤勞,勸以義也。”⑥《毛詩注疏》卷一之四,第58頁。汝墳之國的婦人和召南之國的室家感受到后妃夫人之德,而皆能勉勵其君子不憚勞苦,勤于公事。

      上面的討論,未對《周南》《召南》作區(qū)分。然僅從“對照表”所引各詩首序來看,《周南》《召南》在教化方式上存在些許區(qū)別。大體來說,《周南》各篇注重事實陳述與溫和引導(dǎo),《召南》各篇則增加了贊美或批評,稍顯嚴厲和功利。這反映了《周南》《召南》兩組作品的內(nèi)在差異。這一差異的本質(zhì)可能是,《周南》是周人政治文化自然而然的呈現(xiàn),《召南》則寄寓了周人在政治上更大的期待。

      朱熹《詩集傳》對《周南》《召南》編次的詮釋,近源是孔疏所說“文王正其家,而后及其國”,遠源則是《禮記·大學(xué)》修齊治平的話語體系。然而《周南》《召南》諸篇根本未涉及文王或“君子”的修身問題,而著重強調(diào)的是朱熹所說的“妻道”,亦即《葛覃》序所說的“婦道”,故朱子之說似大有疑問。我們或可從兩個方面來理解朱熹的詮釋思路。首先,在兩組二十五篇詩以及各篇的序中,未曾直接提及文王、周公、召公或“君子”的自身修養(yǎng)問題。然《關(guān)雎》“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傳曰:“后妃說樂君子之德?!雹摺睹娮⑹琛肪硪恢唬?0頁。據(jù)此,或可肯定,“君子之德”是《周南》《召南》各篇未曾明言的前提。其次,朱熹以《葛覃》《卷耳》述后妃“志行之在己”,《樛木》《螽斯》述后妃“德惠之及人”,這是以后妃為修齊治平之術(shù)的實踐者。觀《卷耳》序“輔佐君子”、《汝墳》序“婦人能閔其君子,猶勉之以正也”、《殷其雷》序“其室家能閔其勤勞,勸以義也”以及《草蟲》序“大夫妻能以禮自防”、《行露》序“強暴之男”“強暴相陵”“無禮”等說法,是否可以說,預(yù)設(shè)的“君子之德”容有懈怠或失落之時,需要“婦人”的鼓勵或堅持?若果如是,朱熹的詮釋則可能隱含了這樣一個深刻的文化思考:《周南》《召南》所要強調(diào)的是,“后妃之德”“夫人之德”的政治倫理意義要高于作為預(yù)設(shè)前提的“君子之德”,而“婦人”完全可以像“君子”一樣成為修齊治平之術(shù)的實踐主體。因此,在《周南》《召南》的體系中,女性既是教化的對象,同時也承擔(dān)了教化者的角色。

      四、《周南》《召南》與周人之經(jīng)營南國

      《魯頌·閟宮》曰:“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翦商?!雹唷睹娮⑹琛肪矶?,第777頁。此詩說明,周人自大王居岐之后便開始實施翦商的戰(zhàn)略。大王翦商,即翦除商人在南北的羽翼??脊虐l(fā)現(xiàn),長江中游和漢水流域,是商文明的南部邊界⑨張光直著,毛小雨譯:《商代文明》,北京:北京工藝美術(shù)出版社,1999年,第47頁。。殷商之盤龍城遺址(在今湖北武漢黃陂),實為殷商羈糜南國的一個據(jù)點。盤龍城證明殷人雖然感覺到南方的重要性,但并未將江漢南國真正納入戰(zhàn)略的考慮。周人經(jīng)營南國始于大王居岐之時。自大王至武王伐紂之前,周人經(jīng)營南國的重大事件主要有太伯奔吳、漢陽諸姬和助武王伐紂的“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最早發(fā)明這段史實的是徐中舒《殷周之際史跡之檢討》,茲以此文所論為主要參照,援引相關(guān)文獻史料,略述周人經(jīng)營南國之大致情形及其與《周南》《召南》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的理由。

      《史記·周本紀》和《吳世家》載,大王“欲立季歷以傳昌”,太伯、仲雍遂“犇荊蠻,自號句吳”①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第149、1739頁。。所謂太伯奔吳,實際上是大王翦商戰(zhàn)略的重要一步。徐中舒以為,“大王之世,周為小國,與殷國力夐乎不侔。當(dāng)其初盛之時,決不能與殷商正面沖突。彼必先擇抵抗力最小而又與殷商無甚關(guān)系之地經(jīng)略之,以培養(yǎng)其國力”,故“太伯仲雍之在吳,即周人經(jīng)營南土之始,亦即大王翦商之開端”②徐中舒:《殷周之際史跡之檢討》(1936),《徐中舒歷史論文選輯》,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第661頁。。盡管如許倬云所說,“周人克商之后,句吳這一著閑棋,沒有發(fā)揮功用”③許倬云:《西周史》(增補本),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第90,88頁。,但在那之后周人一直專注于經(jīng)營南國。

      《尚書·牧誓》載協(xié)助武王伐商的有“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八個異族,偽孔傳曰:“八國皆蠻夷戎狄,屬文王者國名。羌在西,蜀叟,髳、微在巴蜀,盧、彭在西北,庸、濮在江漢之南?!雹堋渡袝⑹琛肪?1,第158頁。庸、蜀等八個部族,“在今湖北境內(nèi)的有庸、彭、盧,在陜南漢中的有蜀,這都屬漢水流域。濮則在湖北省南部和湖南北部,所謂江漢之南。羌、微、髳則在渭水和河水流域……北面的三族,大概自文王戡黎以前,就已歸入周人勢力范圍;南面的五族,大概從文王以前開始經(jīng)營,到文王征服黎、邘、崇后,便完全納入了周的聯(lián)盟系統(tǒng)”⑤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第1139頁。。故知,庸、蜀等族跟隨武王克商,證明大王、王季和文王經(jīng)營南國取得了成功。

      許倬云以考古發(fā)現(xiàn)殷周之際的出土文物為主詳細比較了殷周的經(jīng)濟和軍事實力,他說:“周以蕞爾小國而能克商,既不能由經(jīng)濟力強弱作理由,又不能由軍事力量的優(yōu)劣來分高低,周之勝利當(dāng)只能由戰(zhàn)略的運用以尋求解釋了?!雹拊S倬云:《西周史》(增補本),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第90,88頁。楊向奎說:“武王伐紂、滅殷,亦經(jīng)幾代努力,尤以文王時之文武經(jīng)略,已為統(tǒng)一天下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先是對岐周附近諸邦之清除,繼對東北東南之經(jīng)營,所謂‘經(jīng)之營之’,不僅在臺沼之建設(shè)也。在晉南一帶早已遍布諸姬,而虞仲之奔虞,更為宗周東下之東道主,崤函北道,固已為宗周所掌握。東南地區(qū),所謂漢陽‘諸姬’,武王東征前已有移殖,而武王伐紂時之與國,如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多處于今陜西、湖北間,漢水流域者,逼近諸姬地區(qū),乃宗周之與國或附庸。”⑦楊向奎:《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第113頁。許倬云、楊向奎和前揭徐中舒的研究,與《竹書紀年》等古代文獻的記載,主要關(guān)注的都是西周克商的軍事和政治戰(zhàn)略,實則周人軍事和政治戰(zhàn)略之所以最終能夠獲得成功,更要歸功于他們的文化戰(zhàn)略?!吨苣稀贰墩倌稀分凶钤绲脑娖侵苋艘越?jīng)營南國文化戰(zhàn)略的集中體現(xiàn)。

      傳世先秦文獻和出土金文作為地名的周、宗周、成周所指不同,成周指洛邑,宗周指鎬京,周則指岐周⑧盧連成:《西周豐鎬兩京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88年第3期。。古公亶父從今長武一帶遷至岐,是周人后來發(fā)展最具奠基性的一步。故岐周“對周人而言可能既是一個宗教中心,同時又是王室行政的一個重要基地”⑨李峰著,徐峰譯:《西周的滅亡:中國早期國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56頁。。周公旦而稱周公,周作為西周政權(quán)的稱名,周作為周族的稱名,可能都應(yīng)該由岐周作為周人“宗教中心”這一事實出發(fā)方能獲得理解。但僅僅考慮到這一層似乎又是遠遠不夠的。周,最初是周人在山西南部汾水流域居住地的名稱,用為周人的族名。周人在遷居至豳等地,至定居岐地,此地名又被帶到了岐。由此,強調(diào)周之于周人的宗教意義,毋寧說周是關(guān)聯(lián)著周人族群記憶和族群發(fā)展的重要稱名。故周公之稱周公,表面看是緣于文王作豐之后將岐之周地分封給周公旦作為采邑,究其實質(zhì),文王此舉賦予了周公旦特殊的使命,是將周公旦視作聯(lián)絡(luò)周人過去歷史和未來發(fā)展的人選。由周初的基本史實來看,周公的獨特使命,可能在文王時期便預(yù)為確定了。在文王的設(shè)想中,周公代表作為舊邦的周族,武王則代表文王所受之新的天命即天下⑩參見許倬云:《序言》,李峰著,吳敏娜等譯:《西周的政體》,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0年,第3頁。。武王去世后,其代表天下的身份由其子成王繼承?!吨苣稀放c周公的關(guān)聯(lián),周公自稱“多才多藝”,武王臨終托付周公,周公攝政平亂制禮作樂后還政成王,似乎都可以說明周公之于周是一個最為獨特且不可或缺的人物。另外,周、召分陜的說法以及召公在周初政治中所起的作用都說明,召公是跟周公地位大致相當(dāng)?shù)娜宋?,召公可能和周公共同承?dān)了周族的責(zé)任,不同的是,周公代表的是岐地周族,召公則代表生活在周人原住地今山西南部的姬周舊族。這極可能是與周人創(chuàng)業(yè)以致興盛密切相關(guān)的《周南》《召南》系之周、召二公的深層緣由。

      文王由岐遷豐之后分舊岐之地為周和召,是《周南》《召南》兩組作品成立的一個重要前提。事實不僅如此,“周南”“召南”極可能分別代表了周人和姬周舊族經(jīng)營南國的兩個不同起點和兩條不同的路線?!爸苣稀敝赣芍芄暑I(lǐng)周人,以岐地為起點,向南經(jīng)營;“召南”則指由召公率領(lǐng)姬周舊族,以山西南部為起點,沿商統(tǒng)治的西線和周統(tǒng)轄的東線,即西周和殷商直接統(tǒng)治區(qū)域之間的緩沖地帶,向南經(jīng)營。由于周公代表岐周向南經(jīng)營,故反映周公經(jīng)營南國的《周南》被稱為“王者之風(fēng)”;由于召公代表姬周舊族協(xié)助周人向南經(jīng)營,故《召南》被稱為“諸侯之風(fēng)”。由于同樣的理由,《周南》沒有直接歌頌周公和其他經(jīng)營南國的周族領(lǐng)袖,而為了籠絡(luò)和穩(wěn)定,《召南》則突出歌頌了召公和召南大夫。周公和召公經(jīng)營南國的最終目標都是江漢流域,后來文獻所說的漢陽諸姬,當(dāng)即周公和召公經(jīng)營南國留在江漢流域的周人和姬周舊族。從《羔羊》序和《摽有梅》序“召南之國”、《殷其雷》序“召南之大夫”、《甘棠》序“召伯之教,明于南國”等表述來看,留居南國可能主要是召公一支①出土周初的太保玉戈,其銘文曰:“六月丙寅,王在豐,令大保省南國。帥漢,出殷南。令濮侯辟,用鼄,走百人?!保慁i宇:《太保玉戈的出土?xí)r地及銘文釋讀》,《出土文獻》總第十四輯)成王命大保召公視察南國,召公沿漢水到達南國。此事或可從側(cè)面證明,召公跟南國的關(guān)系更緊密一些。。

      結(jié) 論

      茲將上面研討所得條列于下:

      由季札和孔子的評論可以推測,《周南》《召南》是西周取代殷商之前的作品,與周人創(chuàng)業(yè)以致興盛密切相關(guān)?!对娦颉贰对娮V》進一步將《周南》《召南》與周人經(jīng)營南國聯(lián)系起來,認為《周南》《召南》是周人經(jīng)營南國的教化之具。這一教化分為三個層次:王者之后妃、鄉(xiāng)人和其他邦國?!吨苣稀贰墩倌稀返囊x是,周人希望把在岐地形成的教化手段用來教化“江漢之域”。這兩組作品確立的時間可能在文王“作邑于豐”前后。《關(guān)雎》《采蘩》《采蘋》等反映采摘菜類用于祭祀的作品,可能產(chǎn)生在文王最初舉行禴祭和稱王之后“修商人典”之間的二十余年當(dāng)中。

      就編次來看,《周南》各篇體系嚴密,《召南》諸篇基本上可以跟《周南》形成一定的照應(yīng),但次序先后略見粗疏。《周南》十一篇敘述了文王圣教的成功,亦即周人自身統(tǒng)治內(nèi)部教化的完善,進而向外形成強大的影響。同樣作為一個體系的《召南》十四篇,則完整地敘述了周人在江漢汝墳之地施行教化的實踐和成果。

      《周南》《召南》教化的倫理中心是夫婦關(guān)系,這顯然是基于周人自身發(fā)展的考慮?!吨苣稀贰墩倌稀犯裢庾⒅嘏拥馁t德和教育,亦注重教育女子參與祭祀等活動。在參與宗廟祭物的準備、祭祀儀式、接受德言容功等教育和禮的精神之外,女子還被要求輔佐君子,體恤臣下。大體來說,《周南》各篇注重事實陳述與溫和引導(dǎo),《召南》各篇則增加了贊美或批評,稍顯嚴厲和功利,說明《召南》寄寓著周人更大的政治期待。在《周南》《召南》中,女性既是教化的對象,也承擔(dān)了教化者的身份。

      《尚書·牧誓》所載協(xié)助武王伐商的庸蜀等族,大體代表了大王、王季和文王以來周人經(jīng)營南國之成果。由殷周的實力和戰(zhàn)略來看,大王“實始翦商”主要采取的是文化戰(zhàn)略?!吨苣稀贰墩倌稀分凶钤绲脑娖侵苋艘晕幕瘧?zhàn)略為主經(jīng)營南國的集中體現(xiàn)?!吨苣稀犯嗟胤从沉酥苋嗽诒咀鍍?nèi)部統(tǒng)治的成就,所隱含的事實是周公代表岐周向南經(jīng)營;《召南》則集中地反映了周人對外文化戰(zhàn)略的成就,所隱含的事實是召公代表姬周舊族協(xié)助周人向南經(jīng)營。從《羔羊》和《摽有梅》等詩篇序文“召南之國”等提法來看,留居江漢南國的可能主要是召族。

      猜你喜歡
      周南后妃毛詩
      一道高三模擬試題的解法探究*
      安大簡《詩經(jīng)》虛詞異文考略
      北方論叢(2022年4期)2022-07-20 01:43:34
      逃之夭夭
      《詩經(jīng)·國風(fēng)·周南·桃夭》
      意林彩版(2022年4期)2022-05-03 00:07:57
      夜讀(二)
      芣苢
      從出文看《毛詩正義》單疏本到十行本的演變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16
      宮闈時尚
      卷宗(2020年16期)2020-08-10 18:30:44
      從《太常因革禮·廟議》后妃袝廟問題看北宋的禮制運行
      宋代后妃形象初探
      云霄县| 腾冲县| 河津市| 左云县| 仲巴县| 林西县| 老河口市| 双辽市| 杭锦后旗| 巩义市| 铅山县| 桃江县| 陈巴尔虎旗| 赤壁市| 股票| 泰和县| 乐陵市| 汶上县| 临颍县| 金平| 彭泽县| 五台县| 三穗县| 兴安县| 筠连县| 益阳市| 五指山市| 澄江县| 涡阳县| 图片| 太白县| 乌什县| 黑河市| 临高县| 广灵县| 深州市| 成武县| 达日县| 清苑县| 图木舒克市| 安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