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波, 李瑞麗, 袁曉鋒
(河南省洛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兒科, 河南 洛陽 471002)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小兒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主要是因病毒、細菌感染所致,患兒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肺部啰音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其睡眠質(zhì)量及生活質(zhì)量,進而影響其生活發(fā)育[1]。目前常采用抗菌藥物治療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頭孢克肟干混懸劑及克洛己新干混懸劑是臨床上常用的頭孢菌素類藥物,頭孢克肟干混懸劑可抑制革蘭氏陰性菌生長,緩解患兒臨床癥狀;克洛己新干混懸劑可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減輕機體炎癥反應[2,3],但目前尚不知其中哪種藥物對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療療效更佳。因此本研究通過對頭孢克肟干混懸劑、克洛己新干混懸劑治療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對患兒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及臨床療效的影響,旨在探究何種藥物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
1.1臨床資料:選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療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78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39例/組,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1.2納入標準:①符合《實用小兒呼吸病學》關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4];②年齡≤10歲;③患兒表現(xiàn)為肺部啰音、咳嗽、發(fā)燒等癥狀。
1.3排除標準:①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者;②入組前已接受相關藥物治療者;③對頭孢克肟干混懸劑或克洛己新干混懸劑過敏者;④存在其他部位感染性疾病患兒;⑤不配合治療者;⑥免疫缺陷病患兒。
1.4方法:兩組均給予吸氧、吸痰等對癥、支持治療,并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對照組給予頭孢克肟干混懸劑(廣東彼迪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040810)治療,劑量為50~100mg/次,2次/d,共治療1周;觀察組給予克洛己新干混懸劑(江蘇正大清江制藥有限公司)治療,劑量為20~40mg·kg-1·d-1,共治療1周。
1.5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于治療1周后根據(jù)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評價治療療效[5],顯效:咳嗽等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緩解,肺部陰影消失;有效:咳嗽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肺部陰影減少但未完全消失;無效:咳嗽等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肺部陰影未減少或增多,總有效=顯效+有效。②比較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并采用聽診器檢查患兒肺部啰音改善情況。③實驗室指標:于治療前及治療1周后分別采集所有患兒空腹靜脈血4mL,采用高速離心機進行離心處理,應用四川美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試劑盒,用免疫比濁法檢測患兒治療前及治療1周后的血清CRP、PA水平;應用武漢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檢測試劑盒,采用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測定PCT水平。④炎癥因子:于治療前及治療1周后分別采集所有患兒空腹靜脈血3mL,離心,分離血清,采用ELISA法檢測患兒治療前及治療1周后的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
2.1兩組治療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87%,高于對照組的79.49%(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療效比較n(%)
2.2兩組肺啰音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及退熱時間比較:觀察組咳嗽、鼻塞消失時間及退熱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兩組肺啰音消失時間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肺啰音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鼻塞消失時間及退熱時間比較(d)
2.3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RP、PA和PCT水平比較:兩組治療前血清CRP、PA和PCT水平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前后血清CRP、PA和PCT水平差值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RP PA和PCT水平比較
2.4兩組治療前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比較:兩組治療前血清IL-6、IL-8、TNF-α水平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差值大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前后IL-8水平差值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IL-6 IL-8 TNF-α水平比較
2.5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
兒童應年齡偏小,抵抗力較弱,其患呼吸道感染的概率也較高,患兒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鼻塞等癥狀,嚴重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也給其家庭帶來了較大的心理負擔[6]。小兒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因細菌感染所致,頭孢克肟干混懸劑具有抗菌譜廣、組織滲透性強等優(yōu)點,且安全性較高,腎臟毒性較小,目前常用于治療各類感染性疾病,但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使致病菌的耐藥性增加,從而導致其臨床效果降低[7,8]。李玲梅等[9]研究指出,克洛己新干混懸劑能夠改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高熱、閉塞等臨床癥狀,且效果高于頭孢克肟干混懸劑??寺寮盒赂苫鞈覄轭^孢菌素類藥物,相比于頭孢克肟干混懸劑,其具有更廣抗菌譜,并且其對革蘭氏陰性菌具有更強的抗菌敏感性及特異性,可清除患兒呼吸道感染病菌,減輕細菌分泌的內(nèi)毒素及外毒素對呼吸道造成的損傷,從而可緩解患兒臨床癥狀[10]。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說明克洛己新干混懸劑治療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有效率高,能緩解患兒臨床癥狀,縮短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戴海燕等[11]研究對比頭孢克肟干混懸劑及克洛己新干混懸劑治療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應用效果,證實了克洛己新干混懸劑改善咳嗽、鼻塞等臨床癥狀的效果更佳,與本研究結果相同。
細菌感染是誘發(fā)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細菌在侵入人體后,會導致患兒免疫力低下,促進樹突細胞釋放促炎癥因子,導致局部炎癥反應的發(fā)生,并且細菌產(chǎn)生的外毒素和內(nèi)毒素可直接導致組織損傷,從而加重機體炎癥反應[12]。CRP、PA、IL-6是常見的炎癥因子,CRP是微生物入侵或組織損傷誘發(fā)炎癥反應時,由肝細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其血清水平往往與機體炎癥反應程度呈正相關;PA是一種營養(yǎng)蛋白質(zhì)指標,其溶度在機體出現(xiàn)急性炎癥、腫瘤時表現(xiàn)下降趨勢;IL-6是由T淋巴細胞及成纖維細胞產(chǎn)生的淋巴因子,能促進B細胞產(chǎn)生抗體,并且IL-6異常分泌會誘導炎癥反應的發(fā)生。有報道指出,克洛己新干混懸劑治療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具有較好的抗炎作用,能降低血清IL-6及CRP水平[13]??寺寮盒赂苫鞈覄┻M入機體后對β-內(nèi)酰胺酶高度穩(wěn)定,能夠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并且其對耐藥菌及產(chǎn)酶菌的抗菌強度高于頭孢克肟干混懸劑,能夠破壞內(nèi)毒素結構,抑制炎癥因子釋放,從而可減輕機體炎癥反應。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血清CRP、PA和PCT水平差值均低于對照組,說明克洛己新干混懸劑治療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抗炎作用優(yōu)于頭孢克肟干混懸劑,與既往研究一致[14]。
綜上所述,克洛己新干混懸劑治療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有效率高于頭孢克肟干混懸劑,且其縮短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減輕患兒炎癥反應的效果好于頭孢克肟干混懸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