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
[關鍵詞]習近平;黨史;新中國史;“四史”;歷史學習;歷史虛無主義
中國共產黨是重視歷史學習、歷史總結,善于借鑒和運用歷史經驗治國理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習近平一直重視歷史學習問題,他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里的黨史和國史指的就是中共黨史和新中國史。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在不斷加強對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四史”)的學習教育。研究習近平關于學習黨史和國史的重要論述,深刻認識習近平的歷史學習觀,理清其內在的深層邏輯,對于新時代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學習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一、為何學:學習黨史國史的價值意蘊
開展黨史國史學習是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任務,是提高政治覺悟、增強愛國情懷的重要途經,是堅定“四個自信”的必要舉措,它具有鮮明的時代價值。習近平站在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的高度對學習黨史國史的重要價值進行了許多論述,概括起來主要分為繼往開來、愛黨愛國、以史資政、以史育人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具有嚴密的內在邏輯關系,它們以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為中心構筑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其中“繼往開來”是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目標指向,它位于“塔尖”位置;“愛黨愛國”和“以史資政”分別是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情感支撐和智力保障,它們位于兩腰位置,為“繼往開來”提供“情商”“智商”的有力支撐;“以史育人”是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育人根基,為“繼往開來”提供堅實基礎。
(一)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
“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是習近平鼓勵人們尤其是黨員干部學習歷史的最重要動因之一?!睂W習黨史國史能夠幫助人們回顧初心、展望未來,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繼往開來、繼續(xù)前進。歷史不僅僅是一連串事件和人物的記錄,更是一整套歷史觀念和價值內涵。如何認知、解釋、評價歷史會影響人們對現(xiàn)在和未來的看法,進而影響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和堅定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黨史和國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歷史,也是中國人民追求民族復興的光榮歷史,其中不僅蘊藏著我們“從哪里來”的精神密碼,更樹立著我們“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標。“只有了解一個國家從哪里來,才能弄懂這個國家今天怎么會是這樣而不是那樣,也才能搞清楚這個國家未來會往哪里去和不會往哪里去?!睂W習黨史國史就是要解讀和應用其中的精神密碼,找尋并堅定其中的精神路標。具體來說,就是要幫助人們重溫并牢記黨的初心與使命、明確前進方向,增強歷史擔當精神,汲取未來前行力量,從而讓人們堅定現(xiàn)在的路、展望未來的路,不斷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開辟新的輝煌歷史。因此,學習黨史國史,重溫初心使命,可以幫助人們進一步厘清歷史和人民為什么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認識和理解為什么今天我國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歷史發(fā)展中看清未來前進的方向,從歷史回顧中獲取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力量。
(二)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愛黨愛國是推進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情感支撐,沒有愛黨愛國之情,人們就不會認同和接受黨的領導、國家制度,也就難以凝聚促進發(fā)展的磅礴之力。學習黨史國史能夠增強人們的愛黨愛國之情,提升對黨和國家的情感認同。歷史存在的意義不僅僅足傳承知識、經驗和智慧,還在于喚醒人們的國家意識、民族意識和憂患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中國近代史,尤其是黨史國史,本身就是一部極好的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的過程就是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習近平強調:“要認真學習黨史、國史,知史愛黨,知史愛國。要了解我們黨和國家事業(yè)的來龍去脈,汲取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經驗,正確了解黨和國家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币驗閻埸h愛國之情必須要建立在對黨和國家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基礎之上,如果“不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和文化,就很難全面把握當代中國的社會狀況,很難全面把握當代中國人民的抱負和夢想,很難全面把握中國人民選擇的發(fā)展道路”。只有認真學習中國近代史,尤其是黨史國史,才能更好地理解中華民族、中國人民曾經受過的深重苦難,才能更好地理解“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這一歷史結論,才能深刻領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xiàn)實意義,由此在歷史學習中深化對黨和國家的情感認同。
(三)知古鑒今、以史資政
以史資政能夠為治國理政提供更好的經驗指導和智慧啟迪,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智力支持。學習黨史國史能夠幫助人們認清歷史當中的經驗教訓,汲取歷史的思想智慧,進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古人有云:“治天下者以史為鑒,治郡國者以志為鑒?!保钭跉狻渡轿魍ㄖ尽ば颉罚霸诼L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獨樹一幟的燦爛文化,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成功經驗,也有衰亂之世社會動蕩的深刻教訓。”中國歷史所擁有的豐富治國理政經驗值得總結汲取,黨史國史中的經驗教訓和思想智慧的鑒今和資政作用值得充分發(fā)揮。習近平多次從以史資政角度談及學習黨史國史的重要性。他強調我們回顧和學習黨史國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借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guī)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這突出了黨史國史學習的治國理政鏡鑒作用。他還強調:“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上發(fā)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鑒。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chuàng)明天的智慧。所以說,歷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蓖ㄟ^黨史和國史的學習能夠知古鑒今、汲取智慧,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不斷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
(四)讀史明智、以史育人
以史育人能夠提升人們的文化修養(yǎng)、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精神可靠”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育人價值是個人層面的重要價值,但相對繼往開來、愛黨愛國、以史資政來說,這是最具基礎性意義的價值。因為沒有個人的良好發(fā)展,難以支撐起整個黨和國家事業(yè)的發(fā)展。一方面,讀書使人明智,學習歷史可以提升自我。從學習歷史的一般意義上來說,學習黨史國史是個人擴充知識、開闊眼界、看清世界、認清自己的重要手段,能夠增長個人本領和才干。正如習近平強調,“歷史是一面鏡子,從歷史中,我們能夠更好看清世界、參透生活、認識自己”,“不斷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這樣才能使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大為開闊,認識能力和精神境界大為提高”。另一方面,學習黨史國史可以提升精神境界。黨史國史是黨性、黨風、黨紀教科書,是黨的革命精神、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教科書。黨史國史是我們共產黨人補足精神之鈣的重要精神食糧,學習黨史國史的過程實質上是接受黨性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過程。習近平強調:“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彼?,黨史國史中蘊涵著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其中包含著許多有益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價值追求,學習黨史國史可以讓人們充分接受黨的歷史知識、光榮傳統(tǒng)、優(yōu)良作風的熏陶感染,讓人們從黨史國史中汲取精神養(yǎng)分,發(fā)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提升人們的能力素養(yǎng)、堅定人們的理想信念。
二、誰要學:學習黨史國史的主體分層
黨史國史的學習主體具有多樣性、層次性和差異性特征,只有對不同群體、不同學習主體進行分層,根據不同主體的特點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才能增強黨史國史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習近平重點關注了領導干部、青年學生以及知識分子這三類學習主體,他們是推動國家發(fā)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他們自身的歷史認知和歷史素養(yǎng)會影響他們的思維方式或工作能力,進而影響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水平和質量,習近平對這些群體提出了不同的歷史學習要求。
(一)領導干部是學習黨史國史的“引領者”
領導干部是管理國家的關鍵群體,他們的工作能力和領導水平直接影響黨和國家事業(yè)的發(fā)展水平,他們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中堅力量。領導干部在黨史國史學習活動中應當發(fā)揮率先垂范、帶頭引領作用,同時通過黨史國史的學習增強政治才干和領導能力。長期以來,習近平非常關心和重視領導干部的歷史學習情況,相較于其他學習主體而言,領導干部是他提及次數最多的學習主體。他在中央黨校2011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強調:“領導干部學習歷史,要學習中國歷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燦爛歷史文化,從中汲取有益于加強修養(yǎng)、做好工作的智慧和營養(yǎng)?!绷暯椒磸吞栒偃h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要讀點歷史、增加歷史知識,要正確認識和深刻理解黨史、國史。之所以要重視并號召領導干部學習歷史,一方面,他希望領導干部發(fā)揮率先垂范、先鋒帶頭作用,引領并激勵全社會的黨史國史學習氛圍。習近平高度重視各級領導干部的帶頭作用,他辦事情、抓改革時喜歡抓住“關鍵少數”,以少數帶動多數,確保形成推進改革的頭雁效應,在歷史學習問題上也是如此,對領導干部的要求是最多和最嚴的。另一方面,他希望領導干部要學史礪能,“領導干部讀點歷史,有助于提高文化素養(yǎng)和思想政治修養(yǎng),有助于提高工作能力和領導水平”。系統(tǒng)學習黨史國史,有助于幫助領導干部認清黨和國家發(fā)展的歷史方位,更好地學習運用歷史經驗教訓,問政于史、尋策于史,更好地學習黨的領導人在歷史中表現(xiàn)出的卓越領導智慧、才能和風范,提高精神境界,不斷提高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二)青年學生是學習黨史國史的“生力軍”
青年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他們的思想覺悟、責任意識關乎黨和國家事業(yè)的發(fā)展態(tài)勢,他們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后備力量。青年學生處于長知識的重要人生階段,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知識,其中黨史國史是他們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黨史國史是幫助青年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提升歷史責任和擔當意識的重要手段。因此,青年學生是學習黨史國史的“生力軍”。習近平非常關心和重視青年學生,也對他們提出了歷史學習要求,他強調:“全國廣大青年要深刻了解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懈奮斗的光榮歷史和偉大歷程,堅定不移跟著中國共產黨走,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同時,他強調“青年時期是培養(yǎng)和訓練科學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號召青年學生一定要養(yǎng)成歷史思維,“學會用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善于把握歷史和時代的發(fā)展方向,善于把握社會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現(xiàn)象和本質”。為了讓青年學生學好歷史,習近平強調要把黨史國史作為學校思政課的重要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史國史教育,教育和引導青年學生“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激勵學生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中,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
(三)知識分子是學習黨史國史的“示范者”
知識分子是國家的棟梁、社會的良心,他們文化水平高、創(chuàng)造能力強,能為國家發(fā)展提供強大智力支持,是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和經濟發(fā)展的主力軍,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核心力量?!疤煜聻楣?、擔當道義,是廣大知識分子應有的情懷。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睆睦碚撋险f,知識分子是最有思想、最有責任感的群體,他們要做的不僅是學好黨史國史,還要解讀好、宣傳好黨史國史。他們學習黨史國史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明晰黨史國史中的“道”,宣傳黨史國史中的初心和使命,成為學習黨史國史的“示范者”。習近平非常關心和重視知識分子,強調要“高度重視做好知識分子工作,加強團結和引導,加強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最大限度把他們凝聚在黨的周圍”。雖然習近平沒有直接對知識分子提出歷史學習的要求,但他對知識分子間接地提出了“學史明道”“宣揚正道”的要求,他明確強調:“廣大知識分子要堅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終胸懷大局、心有大我。要堅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國國情,放眼觀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薄坝蟮?,必先為史”(龔自珍《定庵續(xù)集》),知識分子要立足國情、堅守正道,為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貢獻力量,就必然離不開對黨史國史的認真學習和深刻把握。知識分子要加強黨史國史學習,真正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合理性和優(yōu)越性,才不會被西方理論、錯誤思潮所迷惑,才能不斷增強“四個自信”,做好“宣揚正道”工作,為維護主流意識形態(tài)安全貢獻力量。
三、學什么:學習黨史國史的內容結構
黨史國史的學習內容具有一定的結構性,弄清楚其內容結構,幫助人們認識應當掌握哪些學習內容、如何看待各學習內容之間的關系,對于學好黨史國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學習黨史國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必修課”,習近平強調學好黨史國史必須要“學習和了解這些歷史上的文化知識、思想智慧、經驗教訓”,其中文化知識是基礎內容,經驗教訓是核心內容,思想智慧是主導內容,這三方面內容構成一個逐級遞升的立體結構,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的內容體系。
(一)學習黨史國史中的文化知識
這里的文化知識主要指的是歷史知識。掌握一些基本歷史知識,提升自己的歷史文化修養(yǎng),擁有對基本歷史問題的自我思考能力,在此基礎之上才能深刻認識和理解歷史當中的經驗教訓和思想智慧。所以,文化知識是黨史國史學習中的基礎內容。歷史實際上分為歷史事實層面的歷史、歷史史料層面的歷史以及歷史知識層面的歷史。歷史知識層面的歷史指的是歷史學家根據充足的史料而編撰形成的關于歷史作品,它是歷史學意義上的歷史,是前人對歷史事實的認識成果,是歷史事實的生動呈現(xiàn)。通過學習歷史知識,可以較快地認清歷史事實、了解歷史發(fā)展脈絡,進而培養(yǎng)歷史眼光和歷史思維,提高認識能力和精神境界。學習黨史國史中的文化知識就是要學習掌握黨史國史知識,對黨和國家的發(fā)展有一個基本的歷史認知。要“了解黨史、新中國史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歷程,了解中國近代以來170多年的斗爭史、我們黨98年的奮斗史、新中國70年的發(fā)展史,了解我們黨的光榮傳統(tǒng)、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在此基礎上,形成對黨史國史中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進程的正確認知和評價,增強對歷史虛無主義的辨別力和抵抗力,充分發(fā)揮歷史知識的意識形態(tài)功能。因此,習近平強調:“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要以事實批駁歪曲歷史、否認和美化侵略戰(zhàn)爭的錯誤言論”。只有學習好歷史知識,才能認清歷史事實,認清并批駁他人對黨史國史發(fā)表的錯誤言論,有效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的侵蝕,維護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安全,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二)學習黨史國史中的經驗教訓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歷史的啟迪和教訓是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對歷史的學習必然離不開從成功中吸取經驗,從失誤中吸取教訓。我們學習歷史并不是為了記誦歷史知識,而是不斷總結和吸取歷史知識中的經驗教訓,最終讓歷史照亮明天,指引人們走向光輝的未來。所以,總結、吸收和借鑒歷史中的經驗教訓是黨史國史學習中的核心內容。中國共產黨人自立黨伊始,就非常注重總結近代以來救國道路的經驗教訓,通過前人的經驗教訓認清了和平改良和資本主義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根本走不通。中國共產黨一直保持著善于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在一次次總結失敗、銘記教訓中不斷強大起來,帶領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正迎來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習近平強調:“學習中國近現(xiàn)代史,就要了解近代中國所經歷的屈辱歷史,深刻汲取落后就要挨打、就要受欺負的教訓,增強勵精圖治、奮發(fā)圖強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蓖瑫r,在新時代背景下人們要著重從黨史國史的失敗經歷中汲取教訓,對黨史國史上曾經出現(xiàn)過的失誤與曲折,著重分析當時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深入剖析產生問題的社會根源、歷史根源和思想根源,研究防止重犯的方法、措施和制度。只有牢記歷史的啟迪和教訓,才能更好地做到“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才能堅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
(三)學習黨史國史中的思想智慧
歷史是前人的實踐和智慧之書,歷史不應該是記憶的負擔,而應該是理智的啟迪。思想智慧在歷史中不是具體可見的,而是需要通過人類的思維認識來加工形成。它是在對歷史知識的深刻把握以及對歷史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和凝練升華過程中得來的。思想智慧是歷史學習內容中的精華,是“經驗教訓”系統(tǒng)化、理論性的表達,它在歷史學習內容當中占據主導地位。歷史記述了古人治理國家和社會的思想與智慧,“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我們不僅要學習、應用古代史中的治國理政智慧,更要學習和應用黨史國史中的思想智慧。我們要學習歷屆中共中央領導人的領導智慧和創(chuàng)新思維,學習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以及共產黨人的高尚精神追求,學習不同歷史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這些理論成果足我們黨集體智慧的結晶,需要格外珍惜、不斷吸收利用。黨史國史中的思想智慧主要凝結在不同時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當中,這些理論成果指導著我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學習黨史國史中思想智慧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學習黨的指導思想的過程。習近平強調:“我們學習黨的歷史,認識黨的光榮偉大,不僅要充分認識她帶領人民取得了光榮偉大的業(yè)績,而且要充分認識她帶領人民在應對各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中披荊斬棘、不斷開辟勝利道路所展示出來的巨大勇氣、巨大智慧和巨大力量。”只有汲取黨史國史中的思想智慧,認同并遵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思想智慧指引,才能堅定正確道路、開辟美好未來。
四、怎么學:學習黨史國史的方法路徑
方法路徑問題是學習黨史國史的具體實踐指南,主要是回答通過什么方式、方法和途徑去學習黨史國史的問題。要修好黨史國史這門必修課,從“知”“情”“意”“行”四個方面來看,習近平強調必須將黨史國史的學習與“求真”“修身”“護史”“篤行”相結合,這四者相互促進相互統(tǒng)一,為人們的黨史國史學習實踐活動提供了全面系統(tǒng)的方法論指導。
(一)學史與“求真”相結合
“知”指的是認知。人類認知活動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求真”,強調追求真理、明白事理,掌握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學好歷史必須要在認知層面認清歷史事實、把握歷史規(guī)律、明確歷史走向。將學史與“求真”結合,就是要實事求是地學習黨史國史,堅持唯物史觀,準確把握黨史國史發(fā)展歷程,準確把握其中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從中汲取規(guī)律性的認識,深刻理解和掌握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
在黨史國史學習中堅持實事求是。一方面,在黨史國史學習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fā)揚經驗,吸取教訓,在這個基礎上把黨和人民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要一分為二看歷史,正確認識黨史國史上的失誤、挫折與教訓,正確處理寶貴經驗與深刻教訓的關系,講成績不夸大、對問題不回避,既要看到歷史成就,也要看到挫折教訓;既要看到黨和國家自覺糾正錯誤、不斷探尋新路的歷史,也要看到黨和國家在挫折教訓中一步步成熟壯大的歷史。另一方面,認知歷史、評價歷史需要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在翔實準確的史料基礎上分析歷史事物的意義、影響。不能從空想意識、虛假史料出發(fā),不能超越史料、無中生有,歪曲、掩蓋和偽造歷史事實,耍實事求是、尊重歷史事實。要堅持客觀公正地認知、評價歷史,從歷史實際出發(fā),從特定的歷史條件、歷史背景出發(fā),站在具體的歷史情境中去分析、看待歷史。
在黨史國史學習中抓重點和主流。認真學習黨史國史,必須深入把握歷史發(fā)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注重歷史的連續(xù)性和整體性,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融人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來看待,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承擔著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要深刻認識到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xiàn)這兩大歷史任務而不懈奮斗,這是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題與主線。另外,在黨史國史學習中最重要的是要按照《關于若干歷史問題決議》和《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兩個決議精神去正確理解和解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和問題,學會辨別和抵制偏離黨史國史主流和本質的思想行為?!拔覀円卫伟盐拯h的歷史發(fā)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從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業(yè)績中獲得繼往開來的強大動力,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p>
在黨史國史學習中認清歷史必然?!包h史和國史是認清歷史方位、歷史走向、歷史結論最為生動的教科書?!睂W習黨史國史必須要弄清楚歷史和人民為什么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正確認識“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的深刻蘊涵,增強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解;必須要“旗幟鮮明地揭示和宣傳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的領導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歷史必然性,揭示和宣傳中國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揭示和宣傳通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性”。在黨史國史學習中要認真思考和分析歷史和人民做出道路選擇的背景與進程,深刻理解和感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黨和人民在歷史進程中探索出來的,進一步深刻認識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艱辛探索和歷史必然,從而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和信心。
(二)學史與“修身”相結合
“情”指的是情操。人格情操的培養(yǎng)需要在自我修身上下功夫,通過修養(yǎng)身心,提升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習近平強調以學修身、以學益智,主張把歷史學習落實在提高歷史文化素養(yǎng)、激發(fā)道德情操上。他指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睂W史與修身結合起來,就是強調黨史國史的育人功能。要在黨史國史學習中自覺增強黨性修養(yǎng),用歷史涵養(yǎng)正氣、培養(yǎng)高尚情操,用紅色文化打牢理想信念根基,傳承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弘揚紅色精神。
在黨史國史學習中熔鑄精神之魂。理想信念猶如精神之“鈣”,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和安身立命之本。堅定理想信念就是不忘共產黨人的初心。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就是勇于擔當為民族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重任,堅持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不懈追求。我們要通過學習黨史國史,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哪里來”“要到哪去”的問題,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從歷史發(fā)展中看清未來前進的方向,從歷史發(fā)展中獲取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力量。同時,我們要在黨史國史學習中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從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規(guī)律中深刻認識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局限性與資本主義滅亡的必然性,從而堅定共產主義一定能夠實現(xiàn)的信心,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踐行者。
在黨史國史學習中增強黨性修養(yǎng)。習近平曾指出黨史、革命史的教育意義,他說:“對我們來講,每到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種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禮。每來一次,都能受到一次黨的性質和宗旨的生動教育,就更加堅定了我們的公仆意識和為民情懷?!笨梢?,通過學習黨史國史接受生動具體的黨性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有利于錘煉堅強黨性、增強愛國愛黨之情,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學習黨史國史,要注重繼承和發(fā)揚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學習革命先輩、英雄人物的崇高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浩然正氣,提高為黨和國家的事業(yè)奮斗終生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拔覀儗W習中國近現(xiàn)代史和中共黨史,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繼承和發(fā)揚前輩共產黨人建樹的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持續(xù)奮斗。”
(三)學史與“護史”相結合
“意”指的是意志。在意志方面強調要有“護史”的決心和意志,矢志不渝地捍衛(wèi)歷史真相、堅定不移地抵制歷史虛無主義錯誤言論。將學史與“護史”結合起來,就是要在認清歷史事實的基礎上,理直氣壯宣傳黨史和國史,以高度的自覺性和責任感愛護和珍惜黨史國史,堅決抵制和反對在黨史國史問題上存在的錯誤觀點和錯誤傾向。要“始終以去偽存真的態(tài)度和祛魅求實的原則,正確對待歷史資料,抵制和批判有違歷史真相、顛倒歷史黑白的言論和行為,消除人們對歷史真相的誤解、錯解和歪解”,強調在學史過程中提升捍衛(wèi)歷史真相的能力和意志。
學會辨別是非。習近平指出:“以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對待黨的歷史,是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實現(xiàn)黨的執(zhí)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應對意識形態(tài)領域挑戰(zhàn),抵制西方敵對勢力西化、分化圖謀的必然要求,是開創(chuàng)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關系我國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笨梢?,學習黨史國史,除了認識和了解客觀歷史事實,還必須站穩(wěn)立場、堅持黨性原則,注重掌握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以此明確歷史唯物主義同歷史虛無主義的原則界限,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和危害,增強辨別歷史真?zhèn)蔚哪芰?。具體來說,就是要在黨史國史學習中學會正確辨別歷史領域中“低級紅”和“高級黑”的言論,正確辨別一些以偏題來掩蓋主題、以支流來沖擊主流的混淆視聽的不良言論,正確辨別一些打著“重評歷史”“還原歷史”的旗號來惡意污蔑、詆毀黨史國史的言論。
敢于交鋒亮劍。黨史國史是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合法性的歷史根基?!皣鴥韧鈹硨萘ν褪悄弥袊锩贰⑿轮袊鴼v史來做文章,竭盡攻擊、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煽動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黨史國史需要每一個共產黨員和每一位中國公民去尊重、去愛護、去捍衛(wèi)。在學習黨史國史過程中,我們要學會積極承擔“護史”責任,堅定捍衛(wèi)歷史真相的意志。一方面要通過多種形式正面宣傳黨史國史,將黨史國史中富含正能量和感染力的感人故事、偉大英雄講給更多人聽,傳播正確歷史結論和主流思想輿論;另一方面要在實際“護史”斗爭中增強對黨史國史的把握和理解。積極投身宣傳思想領域、意識形態(tài)斗爭一線,對于歷史虛無主義要敢于交鋒、敢于亮劍,不當輿論斗爭的“看客”,不做愛惜羽毛的“紳士”,實事求是地回應與駁斥“否定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奮斗史,歪曲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歪曲改革開放的歷史”④等歷史虛無主義論調,反對和抵制一切否定黨的偉大功績、抹黑革命先烈與英雄人物的虛無主義言行,駁斥敵對勢力對黨的歷史的污蔑和攻擊,維護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安全。
(四)學史與“篤行”相結合
“行”指的是行為。在行為方面強調要“篤行”,也就是追求學以致用、切實付諸實際行動、做到知行合一。學習歷史的目的在于借鑒和運用,而不只是了解歷史事實。將學史與“篤行”結合起來,就是要堅持以古鑒今、古為今用,學會用歷史思維觀察現(xiàn)實、用歷史經驗指導實踐,自覺按照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辦事,增強歷史擔當。
學史要著眼于國家現(xiàn)實問題。學習黨史國史,要學會深刻認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的本質內涵,學會勇?lián)鷼v史重任,在歷史學習中放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著眼于解決國家現(xiàn)實問題,以獨特的歷史視角,通過探究現(xiàn)實問題的歷史根源,從歷史發(fā)展中把握現(xiàn)實國情,在歷史進步中謀求解決現(xiàn)實問題。比如針對國家和社會治理問題,習近平強調:“治理國家和社會,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上發(fā)生過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鑒?!睂W習黨史國史必須重視關注和研究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中的實際問題,準確把握黨和國家所處的歷史方位、歷史走向、時代特征,充分認識和借鑒正反兩方面經驗,認真消化吸收,總結歷史經驗、汲取歷史教訓,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為做好當前工作、推動未來發(fā)展提供學習和借鑒。
學史要注重結合工作實際。習近平強調:“在學習歷史知識的時候,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和方法論,不能讀死書,要同工作實際結合起來,對所讀之書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知古鑒今、古為今用,這樣才能在我們認識和處理現(xiàn)實問題中發(fā)揮歷史知識應有的積極作用?!笨梢?,學習黨史國史必須堅持讀書與運用相結合,注重把學到的歷史知識、歷史智慧運用到工作中、落實在行動上,學會學以致用;在學史過程中提升歷史文化素養(yǎng),善于把所學的黨史國史知識轉化為業(yè)務能力和實踐能力,用歷史思維、歷史智慧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工作和學習。同時,在黨史國史學習中增強歷史擔當精神,將個人夢融人中國夢之中,學會自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