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麗
摘要:語文課程的學習主要以學生在漢語方面的能力訓練為主,小學階段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時期,課程教學主要目的是訓練學生在漢語方面的基礎能力,也是為未來學習難度更高、寓意更深的文章做準備。所以本文基于此,對于小學階段語文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對課文大意進行概括進行研究,主要針對四年級學生在課文學習過程中的課文概括進行分析,通過研究目前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四年級;概括;課文;大意
引言:
四年級的學生在語文方面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在閱讀課文過程中,經(jīng)過多次閱讀,能夠完全掌握課文整體意義,但是要求學生進行快速的課文大意概括,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針對此階段學生著重進行概括課文大義的教學,能夠為學生后期課文學習打好基礎。四年級的學生在閱讀能力方面,已經(jīng)具備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在描述方面,還需要進行發(fā)展,而且在邏輯思維方面,還需要進行提高,所以在沒有進行系統(tǒng)性教學,對課文大意的概括可能出現(xiàn)邏輯不清的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引導學生在概括時對課文大意邏輯進行梳理,并簡潔語言。
一、提高學生概括課文大意的作用
(一)加強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首先,通過學生對課文大意進行概括,可以有效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為在概括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對課文進行閱讀與梳理,對故事發(fā)展或作者描述進行整合,并且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表達,在表達過程中,需要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走向?qū)ψ约旱恼Z言進行調(diào)整,梳理其中邏輯,因此在概括過程中可以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有效的訓練。而且為了保證學生的簡潔語言,在閱讀過程中,還需要對課文整體進行仔細的分析,對不同事件進行串聯(lián),對故事中的邏輯進行把握,并且明確課文重點,這樣才能在概括的過程中保證故事敘述的完整性,且避免語言過為復雜。
(二)提高學生語言表述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小學語文訓練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概括課文大意,并且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后直接用語言對課文大意進行描述,能夠快速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需要大腦快速思考,對文章中內(nèi)容重點進行把握,然后進行整理,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考驗較強。四年級學生還存在邏輯混亂的情況,通過概括課文大意,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課文內(nèi)容,對于學生而言非常重要[1]。
二、小學階段語文概括課文大意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與學生主導地位的錯誤
小學階段教學存在最嚴重的問題,是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主導地位的錯誤,也是造成概括課文大意教學質(zhì)量較差的主要原因。概括課文大意的教學主要要求學生自己進行不斷的訓練,在掌握基礎方法后,能夠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對自身能力進行提高,但是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卻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過多的給予學生幫助,或是直接帶領學生進行課文大意概括,并沒有讓學生進行自主訓練。導致學生的基礎能力并沒有得到切實提高,在閱讀過程中,只能了解課文內(nèi)容,卻無法對課文重點進行概括。
(二)教師忽視學生心理變化情況
部分學生因為性格內(nèi)向,所以在課堂直接用語言對課文大意進行概括是一種難度較大的挑戰(zhàn)。部分學生因為對課文大意概括內(nèi)容不當,所以內(nèi)心會產(chǎn)生退縮心理,甚至進一步影響學生自信心的樹立。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學生心理變化情況。但是部分教師因為對課堂節(jié)奏把握情況不夠好。所以,教學過程中需要盡可能完成教學進度,造成對學生心理情況的忽視,沒有發(fā)現(xiàn)學生因為受到一定打擊而影響自信心樹立的情況,在后期訓練中,學生對課文大意概括的訓練速度與整體質(zhì)量會出現(xiàn)嚴重下滑,造成學生學習進度無法跟隨教師進度[2]。
三、如何對小學四年級學生進行概括課文大意的教學
(一)運用問題設置進行逐步引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雖然不能給予學生過多的幫助,但是也需要運用合適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四年級的學生,雖然語文能力有一定的基礎,但是也不能完全脫離教師的教育引導。對于進行段落大意概括初期訓練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問題設置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大意的概括,通過教師的提問,將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轉變,讓學生在課文概括時能夠明確課文重點問題。
以課文《巨人的花園》為例,該篇課文作為一篇童話故事,主要進行故事敘述,所以整體邏輯通順,學生閱讀后,能夠快速捉住課文所敘述的故事。教師設置問題時,可以由簡到難,首先提問課文主人公、故事環(huán)境等,讓學生對課文主體進行把握,然后進一步提問課文主人公發(fā)生的事情,并進一步對發(fā)生事情中的重點進行提問,例如詢問,故事中為什么巨人的花園春天沒有到來,引發(fā)學生對課文寓意的分析,通過逐步的問題設置,引出學生對課文大義的概括,訓練學生基礎能力[3]。
(二)對課文段落進行大意的整合
在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概括能力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學習,通過對段落大意進行概括,然后對段落進行整合的方法,從而達到對課文大意的概括。在進行合并歸納法教學時,教師需要首先引導學生學會對課文段落進行劃分,對于故事情節(jié)緊湊的段落劃分為統(tǒng)一階段,在后期歸納過程中,對內(nèi)容靠近的段落進行大意概括,然后整合為課文大意。
例如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師可以先安排學生對課文進行段落標注,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課文中不同故事環(huán)境進行劃分,先劃分出第一大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出現(xiàn)的環(huán)境,然后劃分第二段少年周恩來為何會說出這句話,最后是第三大段少年中來所感受到中華不振的原因以及內(nèi)心產(chǎn)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結果。通過讓學生對段落進行劃分,然后對段落的大意進行概括,然后整合不同段落大意,從而實現(xiàn)課文大義的概括。
(三)合理利用六要素法概括課文
六要素法是概括部分文章大意的重要方法,能夠快速對文章大意進行整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某一篇文章為例,然后通過六要素法對文章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jīng)過、結果進行概括,引導學生了解六要素法的使用方法,然后安排學生在后期學習中利用六要素法進行課文大意整合,從而加強學生對課文進行概括的能力。
(四)列出課文小標題對課文概括
教師還可以教學學生通過列出小標題對課文重要語句進行摘錄,或是通過濃縮不同段落大意,實現(xiàn)對課文大意的概括。列小標題法的重點在于學生能夠把握住課文中的重點語句,才能對課文進行完整概括[4]。
例如課文《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通過列出標題,然后對課文語句進行摘錄,例如摘錄“納米技術就是研究并利用這些特性造福于人類的一門學問”,對納米一整段技術的介紹進行概括,按“米技術可以讓人們更加健康”對納米技術的部分作用進行概括,讓學生通過對重要語句進行摘錄,掌握列標題法概括課文大意的步驟。
四、結束語
為保證學生在后期初高中階段學習更加復雜的文章做準備,小學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能夠?qū)φn文進行仔細的閱讀與體會,概括課文大意作為小學階段基礎能力之一,對于學生未來語文學習而言,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掌握文章所講述的內(nèi)容。
參考文獻:
[1]鄧利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題概括探討——以部編版四年級課文為例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5):1.
[2]陳慕陽.淺談如何引導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盤古開天地》為例[J].課堂內(nèi)外(小學教研),2021(3):2.
[3]楊紅.淺談如何指導低年級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J].小學閱讀指南:高年級版,2019(7):2.
[4]鐘玲玲.小學中年級學生把掘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問題與教學對策——以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為例[J].小學語文,201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