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綜放開采條件下某礦地表移動分析

      2021-03-07 12:20:08宋亞澤史杰波張遇鵬
      現(xiàn)代礦業(yè) 2021年1期
      關(guān)鍵詞:觀測線觀測站采空區(qū)

      宋亞澤 史杰波 張遇鵬

      (1.山西天地王坡煤業(yè)有限公司;2.山西澤州天泰岳南煤業(yè)有限公司)

      煤炭資源持續(xù)利用開發(fā),開采強度也在不斷加大,地表沉陷對村莊等構(gòu)筑物造成的破壞也越來越嚴重,所以對巖層移動參數(shù)的研究已成為煤礦安全生產(chǎn)合理布置工作面的先決條件。多年來,通過學者不斷的深入研究,已基本掌握各種地質(zhì)條件下地面巖移變形的一般規(guī)律[1-5]。但對近年來興起的大采高、綜放等開采條件下,地表巖移分析研究較少[6-12],本項目針對某礦在綜放開采條件下開展巖移觀測研究,以期獲得地表移動變形參數(shù),為現(xiàn)代礦山安全生產(chǎn)提供技術(shù)保障。

      1 工作面地質(zhì)采礦條件

      某礦首個回采工作面位于礦井一水平一采區(qū)3號煤層。受控于煤系基底起伏呈微波狀單斜構(gòu)造,高程由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進風順槽一側(cè)相對較高。根據(jù)工作面順槽掘進期間獲取的地質(zhì)資料可知,該工作面煤層埋藏深度約為410~436 m,平均422 m;標高+530~+545 m,平均+538 m;傾角0~8°,平均4°;工作面斜長180 m,走向長1 030 m;地表多為山壑溝谷,沖積層厚度20 m;煤層頂板為黑色泥巖,有時含粉砂巖或變?yōu)樯百|(zhì)泥巖,底板為粉砂質(zhì)泥巖或泥巖,煤層厚度4.2~7.89 m,平均5.8 m。采用綜采放頂煤開采工藝。

      2 觀測站設計及觀測方法

      2.1 觀測站設計

      網(wǎng)狀觀測站和面線觀測站是目前布設觀測站主要形式,網(wǎng)狀觀測站成本高,主要用于在建筑物密集區(qū)和開采地質(zhì)條件十分復雜的礦層,該礦的地表多山壑溝谷,村莊等建筑物少,地質(zhì)條件十分簡單,所以本次觀測采用1條沿著煤層走向、1條沿著傾斜方向且相互垂直的2條測線組成的面線觀測站。

      走向半盆地觀測線(Z線)沿工作面走向方向垂直于切眼,從切眼中心位置起,用長度LZ控制走向半盆地范圍,按式(1)計算:

      LZ≥2hcotφ+2(H0-h)cot(δ-Δδ) ,

      (1)

      式中,h為沖積層厚度,取20 m;φ為沖積層移動角,取45°;H0為平均開采深度,取422 m;δ為走向移動角,取75°; Δδ為走向移動角修正值,一般取20°。

      通過計算得知,走向觀測線LZ應大于等于603 m。

      傾向全盆地觀測線(Q線)沿傾斜方向與走向觀測線垂直且相交,方向與煤層傾向方向相同,把觀測區(qū)域擴大到工作面兩邊煤柱,監(jiān)測整個盆地的沉陷動態(tài),按下列式(2)計算:

      LQ=2hcotφ+(H1-h)cot(β-Δβ)+D1cosα+(H2-h)cot(γ-Δγ) ,

      (2)

      式中,H1為開采下邊界開采深度,取436 m;β為傾向采空區(qū)下邊界移動角,取78°;Δβ為傾向采空區(qū)下邊界移動角修正值,一般取20°;D1為切眼長度,取180 m;α為煤層平均傾角,取4°;H2為開采上邊界開采深度,取400 m;γ為傾向采空區(qū)上邊界移動角,取75°;Δγ為傾向采空區(qū)上邊界移動角修正值,一般取20°。

      計算得知,傾向全盆地觀測線LQ=746 m。

      D2為工作面切眼與布設的傾向觀測線的距離、D3為布設的傾斜觀測線與工作面停采線的距離,需滿足:

      D2、D3≥hcotφ+(H0-h)cot(δ-Δδ) .

      (3)

      從式(3)計算結(jié)果可以得到302 m,但根據(jù)實際的地形情況,按照D2=400 m進行布設,自然能滿足D3要求,所以本次設計Q線與開切眼的間距選取為400 m。

      依據(jù)《煤礦測量規(guī)程》相關(guān)要求,本次走向及傾向測點間距均取25 m,走向觀測線取整數(shù)共25個觀測點,沿工作面推進方向編號為Z1~Z25,長度625 m;傾向觀測線取整數(shù)共30個觀測點,編號為Q1~Q30,長度750 m。在走向線上一端布設2個控制點(G1、G2),在傾向線兩端各布設2個控制點(G3、G4、G5、G6),控制點與測點的外端點間距為100 m(圖1)。

      圖1 測站布設

      2.2 觀測方法

      地表觀測主要使用的儀器設備包括尼康DTM-352C全站儀、華測X10及其它輔助設備。埋設觀測點半個月后開展2次連接測量,誤差精度按照5″導線測量要求,將測站與礦區(qū)控制網(wǎng)聯(lián)系起來;在地表移動之前進行2次全面測量,建立移動前與工作面測量位置關(guān)系網(wǎng),在工作面推采過觀測區(qū)之前和過觀測區(qū)之后分別進行1次全面觀測;每月進行1次日常觀測。

      3 觀測成果整理及分析

      工作面觀測從2017年12月—2019年7月共進行各種觀測21次,地表沉降穩(wěn)定的判定標準為6個月內(nèi)地表各點的累計下沉值不超過30 mm。

      3.1 移動和變形計算

      將21次觀測原始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計算各觀測線的最大下沉值。第m次觀測時n點下沉值采用式(4)計算:

      (4)

      如圖2所示,工作面推采至96 m時,Z3~Z11之間形成了一個小型下沉盆地,工作面地表有明顯的下沉,下沉盆地隨著工作面的不斷推采,逐漸向推采方向變大,最大下沉值也呈同樣趨勢,通過對后續(xù)的最后幾次觀測數(shù)據(jù)分析,最大下沉值發(fā)生在Z16點,最大下沉值為2 860 mm。

      圖2 走向下沉曲線

      如圖3所示,傾向上地表下沉盆地在采空區(qū)正上方下沉明顯且幅度大,越遠離采空區(qū)下沉幅度越小,Q線的下沉與工作面的推進成正比關(guān)系,最大下沉值發(fā)生在Q15,最大值為2 850 mm,最大下沉值發(fā)生在采空區(qū)中間位置的Q15點。

      圖3 傾斜下沉曲線

      觀測日期同圖2。

      m次觀測時n點水平移動采用式(5)計算:

      (5)

      式中,Ln為n點的水平移動,mm;

      經(jīng)分析走向上工作面未推進至該點時,該點會朝著切眼方向移動,工作面推過該點后,該點的移動方向與原來移動方向相反,向著采空區(qū)盆地中部移動,傾向上處于采空區(qū)上方的地表移動值越來越大,但移動方向與工作面的推采方向相反,符合實際的開采沉陷規(guī)律。

      3.2 地表移動角量求取

      利用實測的地表移動數(shù)據(jù),經(jīng)過整理分析得出在該采礦地質(zhì)條件下的一些角量,摸清綜放工作面采空區(qū)地表的移動特征。

      (1)啟動距。啟動距是在走向剖面上地表開始移動時采煤工作面的推進距離,判斷標準為地表任意觀測點的下沉值達到10 mm。根據(jù)地表監(jiān)測點多期的實測三維坐標數(shù)據(jù),得到綜放工作面的走向啟動距為96 m,按覆巖總厚度計算,該面平均埋深422 m,得到啟動距約為煤層平均采深的0.23。

      (2)超前影響角。超前影響是工作面回采造成的前方巖層地表下沉的現(xiàn)象,計算公式為

      (6)

      式中,ω為超前影響角,(°);l為超前影響距,m。

      超前影響距是指回采工作面前方下沉值達到10 mm的地表觀測點與工作面推進位置之間的水平距離,根據(jù)測量資料可得工作面的超前影響距為130 m,經(jīng)式(6)計算獲得超前影響角為72.8°。

      (3)最大下沉速度滯后角。根據(jù)本次觀測資料,最大下沉速度點的位置滯后工作面一段距離,最大下沉速度滯后角計算公式為

      (7)

      式中,φ為最大下沉速度滯后角,(°);L為最大下沉速度滯后工作面的距離,m。

      分析觀測資料可知,Z15測點發(fā)生最大下沉,滯后工作面的距離為106 m,經(jīng)式(7)計算獲得最大下沉速度滯后角75.9°。

      3.3 地表移動穩(wěn)定后的角值求取

      (1)邊界角。工作面傾角4°,為水平煤層,所以只考慮走向、傾向主斷面邊界角,上山邊界角和下山邊界角近似認為相等。邊界角以下沉10 mm的位置作為臨界邊界,走向邊界角和傾向邊界角分別由式(8)和(9)確定。

      (8)

      (9)

      式中,δ0為走向邊界角,(°);β0為下山邊界角,(°);γ0為上山邊界角,(°);L1為切眼與地表移動沿走向邊界在水平方向的距離,m;L2為工作面兩幫與地表移動沿傾向邊界在水平方向上的距離,m。由式(8)和(9),可得δ0=76.6°,β0=γ0=70.4°。

      (2)移動角。利用最后一次全面觀測成果,對一般磚石結(jié)構(gòu)的建筑物可按水平變形ε=2 mm/m、傾斜變形i=3 mm/m,曲率K=0.2×10-3/m中最外一個臨界值作為標準求取移動角,經(jīng)計算可得如下參數(shù)(表1、表2)。

      表1 地表走向移動角

      表2 地表傾向移動角

      依據(jù)以上計算成果,綜合地表移動角在走向方向上宜采用74°,上山綜合移動角宜采用79°,下山綜合移動角宜采用77°,可以更好地保證地表建造物的安全。

      4 結(jié) 語

      (1)確定了走向觀測線和傾向觀測線的布設長度和位置,完成了綜放工作面地表移動觀測站的設計。

      (2)通過長期對觀測站的觀測獲取了工作面多個地表移動參數(shù),對指導礦井的安全生產(chǎn)、合理留設村莊等構(gòu)筑物保護煤柱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猜你喜歡
      觀測線觀測站采空區(qū)
      井下采動對地表巖層移動的影響研究
      山西冶金(2023年11期)2024-01-07 13:44:52
      多工作面開采過程中地表沉陷變形監(jiān)測
      GPS導航對抗數(shù)據(jù)質(zhì)量特征實例分析
      老采空區(qū)建設場地采空塌陷地質(zhì)災害及防治
      四川省甘孜州:航拍四川稻城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
      科學導報(2022年39期)2022-07-04 23:15:46
      瞬變電磁法在煤礦采空區(qū)探測中的應用
      去中心化時差頻差直接定位方法
      航空學報(2017年5期)2017-11-20 03:44:46
      某礦山采空區(qū)處理方案
      新疆鋼鐵(2015年2期)2015-11-07 03:27:52
      回風井底附近采空區(qū)防滅火技術(shù)探討
      同煤科技(2015年2期)2015-02-28 16:59:15
      RTK技術(shù)在煤礦工作面地表移動觀測站的應用
      华池县| 土默特右旗| 佛教| 镇雄县| 信阳市| 临猗县| 湘乡市| 丰镇市| 东安县| 社会| 城固县| 乌恰县| 五家渠市| 长阳| 富宁县| 潞西市| 雅江县| 义马市| 朝阳市| 吉木萨尔县| 清河县| 于都县| 大石桥市| 涟源市| 仪陇县| 无为县| 蓬溪县| 新源县| 彭水| 茶陵县| 宁陕县| 南昌县| 马龙县| 克什克腾旗| 巴中市| 松滋市| 武城县| 荆州市| 尤溪县| 望谟县| 理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