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艷
《短歌行》中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币痪錇槭裁春小罢屑{賢才的熱情”呢?
這句詩選自《詩經(jīng)·小雅·鹿鳴》?!对娊?jīng)》中很多篇章,原為西周禮樂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鹿鳴》原為宴飲典禮中燕禮的迎賓曲,即天子、諸侯或其他大貴族宴請賓客時宴會上的歌唱內(nèi)容。
在遠古時代,吃飯實在是件很重要的事。生活奢華的貴族講究吃飯也屬正常,但《詩經(jīng)》產(chǎn)生的西周時代,貴族不但好宴飲,而且將宴飲上升為儀式活動,并且儀式繁多,程序復雜,其中奏樂和歌唱就是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奏樂歌唱實為西周禮樂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奏樂歌唱不僅僅為渲染氣氛助興,更宣示著西周宗法社會的某些基本原則,協(xié)調著西周宗法社會人群內(nèi)部的關系。
西周社會實行分封制,即周天子將王朝境內(nèi)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給自己的同姓子弟或異姓姻親貴族,使他們封邦建國,以拱衛(wèi)周王室。這種分封制實質就是“貴族分權制”,貴族之間的禮尚往來,國與國之間的外交往往要通過宴飲環(huán)節(jié)來完成,這時宴飲不再是簡單的吃飯,而是一種重要的儀式性典禮活動,更是政治權利的分享。宴飲上的歌唱成為傳達價值理念的重要方式。“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翻譯過來就是“四方嘉賓來,奏樂來歡迎”之意,同時借鹿兒呼喚同伴分享肥美的青草起興,渲染一種熱情、和諧的氣氛。到此我們就會明白嘉賓非一般賓客,實為重要的各國使者或重要政治人物,《鹿鳴》作為迎賓組曲之一,表達的是對與會賓客的熱情歡迎之意??释üαI(yè)、胸懷政治抱負的曹操正是借此表達對賢才的歡迎,呼喚他們與自己共建大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