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那株正開花的樹

      2021-03-15 05:47計文君
      山花 2021年3期
      關(guān)鍵詞:西廂不語金圣嘆

      計文君

      《西廂記》在金圣嘆眼中,是“第六才子書”。

      前面五位同儕是《莊子》《離騷》《史記》《杜詩》和《水滸》。可惜他生前只完成了《西廂記》和《水滸傳》的評點;也幸虧他肯從后朝前評,因為前四部的好處,縱然缺了金批,也不至于被湮沒,而《水滸》與《西廂》,若無金批,只怕在后人眼中,這兩部書的面目,與今日或會有所不同。

      相比較而言,金批《水滸》又比金批《西廂》名頭要響,好歹《水滸》寫的是英雄好漢,天罡地煞,也算自有一番慷慨豪邁,悲愴蒼涼。

      《西廂記》寫的實在是個小故事,穿越一點說,普救寺西廂內(nèi)發(fā)生的故事,不過是張生和鶯鶯人生中的一段“小插曲”,不影響其人生的主旋律。

      這樣的一個小兒小女的青春情愛故事,世人所謂的“淫書”,何以入了金圣嘆的法眼?

      金圣嘆自己這樣解釋:“圣嘆有才子書六部,《西廂記》乃是其一。然其實六部書,圣嘆只是用一副手眼讀得。如《西廂記》,實是用讀《莊子》《史記》手眼讀得。便讀《莊子》《史記》,亦只用讀《西廂記》手眼讀得?!?/p>

      少年時讀《西廂》,遇到的就是金批的本子,只是對那些啰哩啰嗦的批語很不耐煩,也不大看得懂——語句倒還明白,意思卻是糊涂的,譬如上面引的那段話,實在不知所云,就都跳過去,只看王實甫寫的句子,覺得滿目錦繡珠玉,字字嚼得出香味。

      如今再讀,雖然《西廂》原文依舊是“沁梅香可嚼”,但參校金圣嘆的批語評點,《西廂記》的味道于是變得豐富、醇厚。

      《西廂記》的確可以當作《史記》來讀,寫人物形容畢肖,聲聞在耳,不假一辭,褒貶透紙。至于金圣嘆點出的“目注此處”,筆下從別處迤邐寫來,及到此處就停住,不直接說出來,而讓人從文章中“瞥見”——這種筆法,不僅構(gòu)成了文本敘事的搖曳美,同時也生成了含蓄蘊藉的詩性——詩是指向月亮的手,而不是月亮本身。

      把《西廂記》當作《莊子》來讀,就算有金圣嘆的提點,多半也定要到中年之后,才能做得到。

      《西廂記》是一個關(guān)于誘惑和沉溺的故事,滿紙的香艷旖旎,豆蔻年華讀來,應(yīng)如87版《紅樓夢》中“雙玉讀曲”的畫面:芳樹下,落英繽紛,花映人面,人面如花,一冊《西廂》,讀的人自然會成為“傾國傾城貌”,“多愁多病身”……誘惑越發(fā)是誘惑,沉溺只會更沉溺。

      最基本的理解,《莊子》說的是解脫,是超越——《西廂記》是反面的《莊子》。少年時聽了也不會懂,風(fēng)月寶鑒是要從背面來照的。

      《西廂記》是“正照風(fēng)月寶鑒”,而《莊子》是“反照風(fēng)月寶鑒”。

      金人瑞讀《西廂記》的手眼,一如風(fēng)月寶鑒。人過了中年,翻過跟頭的,再看《西廂記》,依舊活色生香,卻已然是鏡花水月了。

      少年時,從未想過張生與鶯鶯的結(jié)局——雖然也知道寫團圓的是別人續(xù)的《西廂》,王實甫的《西廂記》只寫到張生與鶯鶯離別就住了。離別固然惆悵,但卻覺得幸福是在握的,至少是可期的——那時,還看不到人性深處的詭譎變幻,換了眼目,再張望,人性是一口望不到底的深井。

      張生和鶯鶯的結(jié)局究竟如何?

      王實甫在《西廂記》里沒有說,鶯鶯在“哭宴”一折中,長亭送別張生,曾經(jīng)吟出一首詩:“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边@原是元稹的《鶯鶯傳》中鶯鶯另嫁他人、張生也娶婦別家之后,張生偶遇機會,想再與鶯鶯見一面,鶯鶯不肯見,派人送出了這么一首詩。故而這首詩在《鶯鶯傳》里是通的,合情合理,放在《西廂記》“哭宴”一折里,卻顯得古怪——鶯鶯何苦如此說?

      也許鶯鶯和張生,在分別的那一刻,對他們這段“西廂之愛”的未來,心里都是清楚的。故而,《西廂記》的最后一折,是“驚夢”——張生草橋店夢見鶯鶯,驚夢而醒,舊愁新恨連綿郁結(jié)的張生,繼續(xù)自己前往長安的路程。

      《西廂記》在結(jié)尾處,成為寓言。

      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過這樣一段話:“讀金圣嘆所評《西廂記》,能令千古才子心死。夫人作文章,欲天下后代知之也,且欲天下后代稱贊之也。……譽人而不得其實,其去毀也幾希。但云千古傳奇當推《西廂》第一,而不明言其所以為第一之故……自有《西廂》以迄于今,四百余載,推《西廂》為填詞第一者,不知幾千萬人,而能歷指其所以為第一之故者,獨出一金圣嘆。是作《西廂》者之心,四百余年未死,而今死矣?!?/p>

      這番話里有奇絕的想象——千古文章成為作者靈魂的載體,在時間之河中懸浮,等待著后來者用理解來打撈。

      金批《西廂》,著意與后人周旋,不知道后人的理解,能否讓金圣嘆“心死”。這種“心死”,該是何等美好的一種溝通際會、釋放與滿足!

      中國古代敘事文學(xué),塑造了許許多多愛情中的女性形象。如果我們要打造一個名為“戀愛中的古代少女”的榜單,我以為崔鶯鶯、杜麗娘和林黛玉應(yīng)該是這個榜單的前三甲。這三個文學(xué)形象,從某種意義上,是有譜系關(guān)系的。在《紅樓夢》的文本設(shè)置中,崔鶯鶯、杜麗娘之于林黛玉,具有“革命引路人”的意義。

      黛玉在大觀園——這個作者制造出的“桃花源”里,似有還無地“談著戀愛”,心里什么都有,“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拋卻為誰”的詩句寫了,最后燒了,到底一句話也沒說出來。蜂腰橋?qū)氂竦故钦f出了肺腑之言,結(jié)果落到了襲人耳朵里,得了句“神天菩薩,坑死我了!……這是哪里的話,還不快去!”寶玉也只能紫漲著臉皮而去。

      杜麗娘在那個有著惹是生非花神的南安府花園里做夢,一場戀愛談得“死去活來”——從夢到魂,等到麗娘小姐再度恢復(fù)為人時,戀愛已然變成了婚姻。

      由此看來,這三位少女,只有《西廂記》里的鶯鶯小姐,扎扎實實在人間談了一場靈肉結(jié)合的戀愛。

      在《西廂記》的故事里,戀愛中的崔鶯鶯,更具現(xiàn)實感和現(xiàn)代感。

      杜麗娘和林黛玉,在戀愛中的表現(xiàn),更為詩化。她們都擁有自己獨特而優(yōu)美的經(jīng)典抒情畫面:描容和葬花。

      麗娘小姐被一瓣落花驚夢,繼而尋夢不得,于是便丟了卿卿性命——然而在死前,她還要“描容”,把自己美麗的容貌描畫下來——這是一份怎樣的對美和生的執(zhí)著?

      黛玉姑娘戀愛談得不順利時,就去“葬花”,提前祭奠如同花一樣明媚鮮艷卻終將逝去的青春。

      鶯鶯小姐顯然沒有這樣的幸運,同樣是絕妙好辭的《西廂記》,作者卻沒有給予她如此這般獨一無二的抒情段落。雖然有拜月和聽琴,只是太過庸常,難以與“描容”和“葬花”這樣清艷奇絕的場面相比。

      鶯鶯拜月,比不得貂蟬拜月;鶯鶯聽琴,也比不得文君聽琴——終究是落了第二層,然而鶯鶯卻被作者賦予了一個不那么引人注目、卻格外耐人尋味的動作——不語。

      鶯鶯的“不語”,發(fā)生在《西廂記》最為高潮的一幕——“酬簡”。

      鶯鶯在書信中答應(yīng)了張生幽會的要求,紅娘再三催她“去來,去來”,鶯鶯“不語”,但還是跟著紅娘去了西廂。

      張生見了鶯鶯,“跪抱”,鶯鶯不語;張生起來,挨著鶯鶯坐下,鶯鶯不語;張生抱鶯鶯,鶯鶯不語;寬衣解帶,“一片眼淚,一片快活”,張生跪謝,“張珙今夕得侍小姐,終身犬馬之報”,鶯鶯依舊不語;紅娘催促離開,提醒怕夫人知道,鶯鶯起身走,不語;張生不舍拉住,叮囑再來,鶯鶯還是不語!

      有意思的是,在元稹的《鶯鶯傳》中,對西廂歡會這一情節(jié),也有著類似的描寫,此前張生跳墻,被鶯鶯訓(xùn)斥之后,于是絕望。然而紅娘又陪鶯鶯突然降臨西廂,“張生飄飄然,且疑神仙之徒,不謂從人間至矣?!痹谠〉墓P下,那個西廂里的夜晚,鶯鶯也是“終夕無一言”。

      鶯鶯為什么不說話?

      當然不是這個人物不善言辭。無論是元稹唐傳奇《鶯鶯傳》,還是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諸宮調(diào)》,崔鶯鶯這個人物,都是機敏多才、很會說話的。且看她此前教訓(xùn)張生,說得合情合理,進退得宜??v然大家閨秀矜持,可到了以身相許的定情之夜,竟然一言不發(fā),也實在有悖常理。

      鶯鶯不說話——或者說作者在此處不讓她說話,其實是一種用心良苦的設(shè)計。金圣嘆在批“酬簡”一折中鶯鶯幾處“不語”,都用了“妙”字,這不語的妙處在哪里呢?

      鶯鶯的“不語”,如同黛玉的“葬花”、杜麗娘的“描容”一樣,是塑造人物非常有力的一筆。兩情繾綣的時候,張生的反應(yīng)很正常,贊美,親昵,歡喜得充滿感激和感動,然后就是給出誓言——鶯鶯對這一切都不置一詞。這樣反常的行動設(shè)計,展現(xiàn)出了鶯鶯復(fù)雜而深刻的精神情感世界。

      鶯鶯來了西廂,她在掙扎和糾結(jié)之后,勇敢地或者沖動地拋開了現(xiàn)實世界的種種利害關(guān)系的桎梏,準備不再壓抑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她要享受自己的青春。只是,她很清楚這樣的享受無異是一種放縱,同樣很清楚自己可能要付出的代價。鶯鶯是冷靜的——始亂之,終棄之,這樣的結(jié)局也許在她決定去西廂之前,就想到了。鶯鶯的不語,其實是無語。面對張生真誠而脆弱的誓言,她能說什么呢?

      鶯鶯的無語里,有一份勇敢和擔(dān)當。我愿意相信,月移花影的那個晚上,鶯鶯是為自己——而非為張生——去了西廂!

      與其說《西廂記》是個愛情故事,不如說《西廂記》是個誘惑的故事。

      鶯鶯的美,無意間誘惑了張生。

      因為鶯鶯“臨去秋波那一轉(zhuǎn)”,于是,張生為求取功名奔波的腳步,停留在了普救寺。

      鶯鶯生就“宜嗔宜喜春風(fēng)面”,不是鶯鶯的過錯,“盡人調(diào)戲”拈花而笑的鶯鶯本是天真的。

      “臨去秋波那一轉(zhuǎn)”千載流傳,但在金圣嘆眼里,卻已經(jīng)是“第二句”,更高妙的是“盡人調(diào)戲”四個字。

      金圣嘆批道:“天仙化人,目無下士,人自調(diào)戲,曾不知也?!段鲙洝分淮怂淖?,便是吃煙火人道殺不到,千載徒傳‘臨去秋波,不知已是第二句?!?/p>

      渾然天真的鶯鶯帶著紅娘走了,“眼花繚亂”、魂飛天外的張生“瘋魔”了。張生于是開始行動,先是滿口謊話向法本長老“借廂”,心里發(fā)狠,若是不肯周全,讓他住進普救寺,他會“埋怨殺法本和尚”。正好遇見紅娘來向長老問詢?yōu)橄鄧龇ㄊ碌氖乱?,張生竟然胡思亂想到認為崔家女艷妝,是看上了老和尚!

      這種癲狂的心理設(shè)計,雖然夸張,卻極具青春的特質(zhì)——它是沒有邏輯的,不經(jīng)大腦的。

      知道了是鶯鶯要做法事為父親盡孝心,張生忽然也哭起了父母,也要為父母做法事,確定能在法事上見到鶯鶯,張生對自己說,“這五千錢使得著也!”

      張生不無可笑而步步為營地展開了對鶯鶯的誘惑。彈琴,吟詩,不過是才子誘惑佳人的規(guī)定動作,面對鶯鶯這位有見也有識的相國小姐,顯然無法取得實質(zhì)性進展。如果不是孫飛虎橫插一杠子,發(fā)兵普救寺,要搶鶯鶯為妻,張生只怕多半是要失望地離開普救寺了。

      鶯鶯的災(zāi)難,成為了張生的機會。

      難怪在白馬解圍之后,張生不禁長嘆,“孫飛虎,小生感謝你不盡也!”雖然書生救美,靠的是人脈,而非真的橫刀立馬,但鶯鶯對于這位認識人很多的張先生,還是充滿感激和肯定的。

      張生贏得了美人的青目,鶯鶯隔墻酬韻時被逗引出的一絲情愫,此刻已然氤氳成了滿腹的纏綿想象。女兒心性最禁不起揉搓,接下去揉搓鶯鶯內(nèi)心的,不是張生,而是鶯鶯的母親,相國夫人。

      老夫人悔婚,客觀上強化了鶯鶯對張生的渴望。如果沒有悔婚,也絕無后來西廂里的風(fēng)流韻事。張生只怕要抱著老夫人給他畫的一張餅,怏怏地繼續(xù)他求取功名的道路。

      事情發(fā)展到此刻,不僅鶯鶯是張生的誘惑,張生也成為了鶯鶯的誘惑。

      一切都在成為借口。無論是指責(zé)母親言而無信,還是憐惜張生相思成疾;無論是投書遞簡約見張生,還是翻云覆雨不肯認賬……鶯鶯所做的只是在被青春誘惑的磁場捕獲前的掙扎。

      而早在誘惑的泥淖里深陷的張生,內(nèi)心的煎熬已然外化為軀體的疾病。

      有研究者曾將張生的故事與《紅樓夢》中賈瑞的故事作過比較,認為兩者之間有著某種相似性?!段鲙洝穼τ趶埳旺L鶯之間的情欲誘惑給予了優(yōu)美詩性的表達,而《紅樓夢》對于陷入王熙鳳所設(shè)“相思局”里的賈瑞,則是帶著戲謔和喜劇色彩的刻畫。一邊清雅香艷,一邊齷齪污穢,兩段故事,在巨大的差異中,卻都展現(xiàn)了情欲誘惑的毀滅性力量。

      誘惑作為力量,有著獨特的悖論性。從張生和鶯鶯之間情感運動的軌跡,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是客觀上的助力,還是客觀上的阻力,都會奇跡般地通過當事人主觀上的發(fā)酵,成為接近欲望對象的力量。

      其實,一切不過是借口,沒有邏輯的軌跡,不需要明晰的思考,就是飛蛾撲火般要“在一起”!

      愛情的力學(xué)曲線,卻是恰恰相反的。我們有時候會不無悲哀地發(fā)現(xiàn),所有為愛付出、力圖接近所愛的力量,最后都會變成讓你遠離所愛的力量。雖然愛情往往是從誘惑開始的,但沒有完成成長和蛻變的誘惑,顯然還不是愛情。

      如此綻放在青春里的誘惑,同樣美麗,同樣珍貴,甚至可以說是每個人生命中的奇跡。沒有足夠的好運氣,是完不成這樣的奇跡的——想想看,張君瑞的運氣好得能中六合彩大獎了!

      金圣嘆說,“哭宴”之后,無《西廂》,又說《西廂》不可續(xù),原因也正在于此。張生離開之后,鶯鶯和張生的命運會如何,那已經(jīng)是另一個故事了。

      《西廂記》結(jié)束在長亭送別,鶯鶯送走了張生,張生走向長安。

      雖然有了約定,有了許多囑托與眼淚,許多誓言與承諾,可鶯鶯和張生的結(jié)局,總讓人擔(dān)心似乎不會那么美好……

      張生繼續(xù)著求取功名的道路。草橋店,張生夢到鶯鶯趕來——如果說夢是現(xiàn)實中匱乏的反映,那么這個夢似乎說明,張生潛意識里渴望能帶鶯鶯同行。當然這是個很難實現(xiàn)的夢想——甚至連想都不敢想的念頭。

      故而,張生“驚夢”——“千種相思對誰說”,《西廂記》到此戛然而止。

      《西廂記》的故事還能繼續(xù)嗎?

      金圣嘆說:“何用續(xù),何可續(xù),何能續(xù)?”

      誠哉斯言!

      那個在普救寺西廂內(nèi)發(fā)生的青春故事已經(jīng)結(jié)束了,像夢一樣美好,像夢一樣短暫。

      這樣的夢如何能不醒?

      張生與鶯鶯在《西廂記》結(jié)束時面臨的困境,似乎是人類永遠的困境,無論社會如何變遷,它似乎從未得到過真正的解決。

      如果我們把普救寺置換成今天的大學(xué),鶯鶯與張生之間的故事,立刻就變得通俗易懂了。畢業(yè)季,也就是分手季。為什么校園戀情如此脆弱?不是當事人的品質(zhì)問題,也不是現(xiàn)實太過殘酷——現(xiàn)實從來就沒有溫柔過。雖然每個時代的青春面對的具體問題不同,有時是身份門第,有時是戰(zhàn)爭災(zāi)荒,有時是政治劫難,有時是房價物價異地戀……但青春與現(xiàn)實相撞的那一刻,青春必然碎成一片!

      雖然青春幻夢的破碎是必然,但破碎之后卻未必一定就意味著悲劇。這是兩個完全不同層面的問題。

      讓我們回到《西廂記》,張生與鶯鶯黯然分別之后的故事,不再是《西廂記》的故事。然而所有讀《西廂記》的人,對此后的故事依然會抱有濃厚的興趣。

      于是,便有不知名姓的人來續(xù)寫張生與鶯鶯的故事,就連金圣嘆也只能“今偏要續(xù),我便看你續(xù)!”

      續(xù)寫者對于張生和鶯鶯,儼然是個粉絲,而且是“腦殘粉”,天真得近乎蠻橫地樂觀著。自然是張生高中狀元,皇帝御賜姻緣,“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團聚”,這是童話般的結(jié)局。

      當然,在公主和王子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到永遠永遠之前,一定還是要有番波折的。

      于是續(xù)寫者就安排原來與鶯鶯有過婚約的鄭恒來“爭艷”。自然,鄭恒不僅要敗給張生,還要賠上性命——莫名其妙地撞樹死了!

      金圣嘆說:“何苦寫至此?真為惡札!可恨恨也!”

      這樣的惡趣味,不是真正的樂觀。但在張生的那個夢里,蘊藏著浪漫主義樂觀的種子。

      張生夢到鶯鶯追隨他而來,鶯鶯的身后還有追她的人。張生在夢里,重提平生最得意的事——普救寺白馬解圍,他要再次拯救、保護鶯鶯?,F(xiàn)實的壓力在夢里依舊存在,但是主人公卻比在現(xiàn)實中勇敢了許多。

      仔細想想,“勇敢“這個詞不準確——鶯鶯和張生,已經(jīng)很勇敢了,至少他們是行動者,成全了自己焦灼的青春渴望,沒有成為抑郁而終的怨侶,不用等著死后去變連理枝,雙飛蝶。他們在自己最美麗的生命季節(jié)里,沒有錯過彼此。

      但他們顯然不夠瘋狂。

      飛蛾撲火不是勇敢,是瘋狂,他們都不是撲火的飛蛾。

      我想,無論如何,飛蛾撲火般的瘋狂愛戀,只能在審美層面予以肯定,這樣的瘋狂里,也有一種屬于青春的蠻橫力量,缺乏對人性的綿厚的體恤與寬容。

      《鶯鶯傳》里給出了一個懷抱這樣體恤與寬容的鶯鶯,自然也給出了一個憂傷的讓人百味雜陳的結(jié)局。

      張生去了長安,鶯鶯懷抱深情給他寫信,張生雖然“腸斷蕭娘一紙書”,卻同時也決心對“西廂”作一個徹底的否定。

      張之友聞之者,莫不聳異之,然而張志亦絕矣。稹特與張厚,因徵其詞。張曰:“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貴,乘寵嬌,不為云,不為雨,為蛟為螭,吾不知其所變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據(jù)百萬之國,其勢甚厚。然而一女子敗之,潰其眾,屠其身,至今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勝妖孽,是用忍情。”于時坐者皆為深嘆。

      后歲余,崔已委身于人,張亦有所娶。適經(jīng)所居,乃因其夫言于崔,求以外兄見。夫語之,而崔終不為出。張怨念之誠,動于顏色,崔知之,潛賦一章詞曰“自從消瘦減容光,萬轉(zhuǎn)千回懶下床。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本共恢姟:髷?shù)日,張生將行,又賦一章以謝絕云:“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弊允墙^不復(fù)知矣。時人多許張為善補過者。予常于朋會之中,往往及此意者,夫使知者不為,為之者不惑。

      元稹自說自話的這段解釋,我第一次讀到時,瞠目結(jié)舌——離開你,“只怪你過分美麗”!

      當時也是太年輕,實在是沒見過世面,現(xiàn)在看看,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啊。通過否定對方和過往經(jīng)歷來獲得解脫,差不多的人皆如此。只是那些人“自我合理化”之后心安理得就好,不像元稹那么會“上價值”。

      元稹說,像鶯鶯這樣的天生尤物,不是別人的禍害,就是自己的禍害——他沒有降服這樣能“為蛟為螭”尤物的德行,所以“忍情”。

      元稹發(fā)表這番高論,還讓聽到的人對他欽嘆,認為他是善于彌補過錯的人。我當時讀只覺得荒謬絕倫,完全聽不懂他在說什么。

      我也沒想到自己竟然也有能“懂”他的那一天。看懂了,他無非想說自己成長了,面對無法抗拒、同時也沒有能力駕馭的“誘惑”,他至少有能力拒絕了。

      青春結(jié)束,人生繼續(xù)。

      男另娶,女別嫁。

      驀然邂逅,張生又死乞白賴非要見人家——我當初讀至此處,只覺得張生,其實也就是穿著“馬甲”的元稹,討厭得不行,而且還有點兒不可理喻。要到很多年之后才明白:張生面對“欲望的對象”,又變成了那個得不到滿足就生氣、鬧別扭、尋死覓活的“孩子”……

      此時的鶯鶯,則變成了一個溫柔卻有原則的“媽媽”:冰激凌不能再吃了,吃多了會拉肚子,還是回家去喝酸奶吧……

      體恤,寬容,卻也餿酸。

      你非說是益生菌、酵素也行,其實就是“逾期青春”敗壞的氣味和樣子,再怎么遮掩,還是讓人不適。

      金圣嘆是對的。

      《西廂記》也只能結(jié)束在“草橋驚夢”——張生醒后的那輪曉月,照了張生,照了元稹,照了柳永,照著一代又一代的青春與離人……

      《西廂記》是關(guān)于青春的寓言,是古雅深沉的“致青春”。

      “怎當你臨去秋波那一轉(zhuǎn)”,是遠去的往日老歌的旋律,讓我們想起,年輕時,遇上的那株正開花的樹……

      猜你喜歡
      西廂不語金圣嘆
      回西廂
      西廂故事
      貓不語
      金圣嘆刑場別子
      “西廂”瓷畫及其在歐洲的傳播與接受研究——兼論《西廂記》的早期西傳
      時光不語靜待花開
      放風(fēng)箏
      幽默到死金圣嘆
      金圣嘆、張竹坡、脂硯齋點評中“犯”概念的探討
      此情不語 知多少
      华亭县| 蛟河市| 乐东| 安吉县| 故城县| 黄梅县| 得荣县| 太和县| 荣成市| 娄烦县| 苍溪县| 神池县| 泸州市| 新兴县| 南皮县| 宁乡县| 甘孜| 本溪市| 枝江市| 定日县| 和林格尔县| 淄博市| 九龙坡区| 石景山区| 武乡县| 江山市| 潮州市| 南投市| 扎赉特旗| 昌都县| 岑巩县| 中西区| 杭锦旗| 台州市| 喀什市| 乌拉特前旗| 六安市| 章丘市| 绍兴县| 潮州市| 城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