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體育走班制”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結構論析

      2021-03-17 22:26:23袁曦,張長思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21年6期
      關鍵詞:體育教學改革體育教師

      袁曦,張長思

      摘要:“健康中國2030”戰(zhàn)略實施背景下,學校體育教育正經歷全方位深化改革?;谶@一背景和新時代學校體育教改理念而創(chuàng)新的“體育走班制”教學模式自推廣實施以來,受到業(yè)界的廣泛關注。然而,體育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的普遍不足成為當前阻礙“體育走班制”教學深入推進的主要瓶頸。研究采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實地調查、課堂觀察等研究方法,界定了“體育走班制”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的概念,依據“體育走班制”教學組織特征并結合北京市開展“體育走班制”教學的12所學校的實踐現(xiàn)狀,剖析了“體育走班制”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結構。研究認為:“體育走班制”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是指開展“體育走班制”教學所需的,體育教師駕馭所教授運動項目,進行超大單元課程教學的綜合性教師素養(yǎng)和執(zhí)教能力?!绑w育走班制”教學內容項目化、教學單元加大化、課程項目選擇化、教學組織凝聚化、學習過程系統(tǒng)化、教學方法靈活化的教學組織特征,要求體育教師具備由專項運動能力、專項運動理論知識、專項訓練指導能力、挖掘利用教學資源能力、競賽組織安排能力、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能力、高度職業(yè)熱情構成的專業(yè)化教學能力,以滿足“體育走班制”教學的現(xiàn)實需求。

      關鍵詞:體育走班制;體育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體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8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2076(2021)06-0094-07

      Structur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teaching ability required by P.E. moving class

      YUAN Xi,ZHANG Changsi

      College of P.E. & Sport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y China 2030 strateg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s undergoing an all-round deepening reform. Since the promo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E. moving class which is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and the new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school P.E. teaching and reforming ideas, it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However, the general lack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ability of P.E. teachers has become the main bottleneck hindering the further promotion of P.E. moving class.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expert interview,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classroom observation,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teaching ability of P.E. moving class.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and orga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 moving class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in 12 schools in Beijing where P.E. moving class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uctur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teaching ability of P.E. moving class project. According to the study, teachers’ professional teaching ability refers to teacher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required to carry out P.E. moving class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features of P.E. moving class include the modular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the expansion of teaching units, more options for students to choose, refinement of organizing activities, systematization of learning procedures, and flexibility of teaching methods. To meet the practical needs of P.E. moving class, P.E. teachers thus must be equipped with comprehensive teaching capabilities composed of professional athletic competency, solid theoretical knowledge, abilities to coach students, to give professional instructions, to make good use of various teaching resources, to organize sports competition events and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along with high professional enthusiasm as well.

      Key words:project of P.E. moving clas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teaching ability; teaching reform

      “健康中國2030”戰(zhàn)略實施背景下,學校體育教育正經歷全方位深化改革,其中,如何“實現(xiàn)青少年熟練掌握1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成為改革關注的重點。“體育走班制”正是基于這一背景和新時代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理念而創(chuàng)新的課程教學模式。由于“體育走班制”教學具有“學生在自己選擇的運動項目上可以進行比較長時間的專項化學習”的特征,可以打破“蜻蜓點水、低級重復、淺嘗輒止、半途而廢、管教不管會”的無效體育課程教學現(xiàn)狀,在實現(xiàn)“學生熟練掌握一項以上運動技能”的目標和形成學校體育“一校多品,一生一長”方面有著特殊的實效性,這一課程教學模式受到試點學校的普遍歡迎和認可,并在全國中小學校逐步推廣。

      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教學的實施者,是推動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難點?!绑w育走班制”教學的實施和推行也必然離不開體育教師的積極參與和躬身踐行。然而,傳統(tǒng)體育課程教學體系下養(yǎng)成的體育教師及其教學能力能否勝任和滿足“體育走班制”教學,成為“體育走班制”深入開展和推行普及的關鍵所在。實踐和研究表明,面對學校體育教學的持續(xù)改革和課程教學模式的不斷更新,中小學體育教師早已暴露出教學能力不能適應改革形勢的弊端,其專業(yè)化教學能力嚴重不足已成為當前制約“體育走班制”教學深入開展的主要瓶頸。本研究正是基于這一背景,探析“體育走班制”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的內涵與結構,旨在為“體育走班制”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的提升提供目標指向和實踐理據,為“體育走班制”教學模式的普及開展乃至新時代學校體育的深化改革提供參考。

      1“體育走班制”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的內涵

      1.1“體育走班制”與“體育走班制教學”

      “走班制”是指學科教室和教師固定,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興趣愿望選擇適合自身發(fā)展的層次班級上課,不同班級教學內容和學習程度要求不同,作業(yè)和考核的難度也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绑w育走班制”則是將同一年級的體育課排在同一時間,打破傳統(tǒng)行政班級,各運動項目掛牌,教師加以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愿望自主選擇運動項目的體育教學形式,是一種選擇性的專項化體育教學??梢?,“體育走班制”是“走班制”在體育與健康學科中的運用,它是以運動項目為內容載體,將專項化教學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旨在實現(xiàn)學生身體素質提升和掌握一項以上運動技能的雙重目標。

      “體育走班制教學”、“走班制體育教學”是與“體育走班制”緊密關聯(lián)的概念表述。當前,學界并未對三者進行較為嚴格的規(guī)定和區(qū)分,時?;煊谩5珡谋硎鲞壿嫼徒虒W實踐來看,“體育走班制”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或班級組織模式,而“體育走班制教學”和“走班制體育教學”則是在這一組織形式或組織模式下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過程。

      1.2“體育走班制”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

      “體育走班制”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是本研究根據“體育走班制”教學實踐和理論研究的需要,基于“體育走班制”教學組織要求、教師專業(yè)化、體育專項化教學等相關概念和理論,而提出的一個學術概念。所謂“體育走班制”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是指開展“體育走班制”教學所需的,體育教師駕馭所教授運動項目進行超大單元課程教學的綜合性教師素養(yǎng)和執(zhí)教能力。這一概念強調體育教師除了具有基本的教學能力外,還應具有超大單元專項化教學的計劃與實踐能力,包括競賽組織安排能力、挖掘教學資源能力等。

      2“體育走班制”的教學模式特征及對體育教師教學能力內在要求

      “體育走班制”作為學校體育教育改革的一種全新嘗試和探索,突破了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在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時安排、班級組織方式和教學方法等各個方面均表現(xiàn)出明顯的個性化特征。教學組織特征決定著教師的教學能力(見圖1),“體育走班制”的某些組織特征必定對體育教師教學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從而可倒逼“體育走班制”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

      2.1教學內容項目化

      教學內容的項目化是“體育走班制”教學針對傳統(tǒng)體育教材和教學內容中片段式地教授體育項目的弊端,從運動項目系統(tǒng)學習的角度出發(fā)設計教材和教學內容的方式。教學過程中,通過圍繞某一運動項目,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系統(tǒng)、全面地學習該項目知識和技能。相對于傳統(tǒng)授課形式較為瑣碎的多項目小單元學習,“體育走班制”教學以一個運動項目為載體,前后貫穿,時間跨度長,前后銜接性、內容安排邏輯性更強,能夠使學生“在長達數(shù)年的體育學習中熟練掌握運動技能”。因此,需要教師將教學內容前后更好地進行銜接才能保證課程的整體性。

      2.2運動項目可選化

      學生運動興趣、身體條件等方面差異,決定了只有在教學內容上針對和滿足個體學習需求,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學校體育的教育目標。正因如此,早有專家指出,要“加強體育課教學的可選擇性、讓體育學習充滿主動性和個性是一個重要的改革方向”?!绑w育走班制”打破傳統(tǒng)行政班級的限制,在同一年級實施不同班級以及在同一時段開展多個項目的走班教學,學生可依據個人興趣和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表現(xiàn)出項目選擇的個性化特征?!绑w育走班制”教學的“可選擇性”旨在“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特點和興趣選擇心儀的運動項目進行學習”,這就要求體育教師不僅要有自己的專項特長,同時也要具有指導學生合理選擇運動項目的能力。

      2.3教學單元加大化

      教學單元加大化是“體育走班制”教學內容項目化的必然結果。眾所周知,傳統(tǒng)的體育課程教學設計中,為了突出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和學生運動技能掌握的全面性,在一個學期通常安排多個運動項目技能的學習。這種小單元教學設計的“單元常態(tài)一般都是2~4課時,小學的單元最多不超過6課時,甚至還有1~2學時的超小單元,因此每個運動項目的教學時間總是很短”,運動項目的教學課時極不充分。小單元教學從短期來看固然能夠增加學生對多個運動項目的了解,提升學生的運動興趣,但從長遠來看,則非常不利于運動技能的系統(tǒng)掌握,從而難以使學生真正建立運動知識、技能系統(tǒng)?;诖耍袑W者提出“大單元教學設計”或“超大單元教學設計”?!绑w育走班制”教學符合“超大單元教學設計”的理念,其學時設計一般長達幾個學期,也就是學習單元由小單元轉化為超大單元。超大單元意味教學內容更深入,不再是泛泛而教,泛泛而學,而是要系統(tǒng)化、浸入式學習,這便需要教師先行深入將教學內容嚼透,有足夠學習輸入,方能夠長時間源源不斷進行輸出。

      2.4學習過程系統(tǒng)化

      傳統(tǒng)體育課“孤立的(地)教技術考技術,缺乏運動項目比賽規(guī)則、裁判等相關知識的傳授”,違反了體育運動技能學習規(guī)律。在傳統(tǒng)體育課程教學中,學生“沒有資格參加較高水平的比賽和展示”,“也沒有在什么比賽中獲得過勝利沒有受到過什么贊賞和承認”,可以說他們“在體育中受到的教育有限,從比賽勝利中體驗到的體育鍛煉樂趣近乎零。”而“體育走班制”教學非常重視比賽,通過學、練、賽、用系統(tǒng)地學習,可讓學生真正掌握一項運動技能,讓學生巧妙地學、科學地練、投入地賽、終身都用,這也是當前學校體育推行“學、練、賽”教學模式的應有之義。要促進課上課下一體化,自主選擇學習項目使學生有持久的興趣,學生會愿意去投入,教師要對學生課后進行一定引導,這也更加利于課上課下一體化。

      2.5教學方法靈活化

      相對于“粗放型”的體育教學內容設計,“體育走班制”教學則體現(xiàn)出“集約型”的特點。雖然教學內容集中于1個運動項目,但教師需要將這1個項目的教學內容切分得更加精細。超大單元教學安排給了教師充足時間進行教學,為了讓學生能夠逐步將技術學習與技能掌握目標相協(xié)調,其間必然需要進行教學內容的精細切分和重組安排,而不能像以往那樣隨便選幾個技術動作上幾節(jié)課體驗罷了。因此,若要保持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采取多樣且靈活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绑w育走班制”教學中教學方法必須是靈活多變的,方法的多變可以讓學生對項目化的體育教學保持持續(xù)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在學生學習的疲勞期,因為老師不停在輸出興趣點。

      3“體育走班制”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結構分析

      3.1“體育走班制”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結構要素的確立

      為明晰“體育走班制”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結構和要素,在理論研究和文獻研究的基礎上,重點訪談了體育教學研究經驗豐富且對“體育走班制”教學有一定了解的專家,以及參與“體育走班制”教學實驗的12所實驗校的校長和體育教師。基于訪談結果并結合實地觀察,依據“體育走班制”教學組織特征及其對“體育走班制”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的要求,初步確立了5個一級指標、13個二級指標的能力結構要素(見表1)。

      在此基礎上,由專家對預設能力結構要素進行第一輪匿名預測評分,完成后對第一輪預測結果進行歸納統(tǒng)計后修改問卷,并在文件中附上第一輪專家的判斷結果,進行第二輪問卷調查,最終根據專家較為一致的意見,確立了 “體育走班制”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的8個核心要素(分數(shù)的平均數(shù)均在4分以上),依重要程度分別是:專項運動能力(或具多年訓練競賽經歷)、高度職業(yè)熱情、專項訓練指導能力、超大單元內容的計劃能力、挖掘利用教學資源能力、專項運動理論知識、競賽組織安排能力、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能力(見圖2、圖3)。

      3.2“體育走班制”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要素分析

      3.2.1專項運動能力(或具多年訓練競賽經歷)

      體育教學作為“一種以運動技術傳習為主要特征的、操作性較強的教育活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教師的示范在教學中有著重要作用。因此,運動能力被視為體育教師“從事本職工作的最基本能力”,而“體育走班制”因教學內容項目化的特點,則要求體育教師具有指向專項化教學的專項運動能力。專項運動能力是基于多年專項訓練和競賽經歷而形成的,它體現(xiàn)的不僅僅是教師的動作技術的規(guī)范性,還有那種極具專項性的“范兒”以及長期專項訓練所積累的緘默知識?;蛟S這正是美國“一些學區(qū)教育委員會甄選體育學科教師時,要求備選者具有專業(yè)運動員經歷,或備選者的運動專項要與學校的傳統(tǒng)優(yōu)勢體育項目一致”的原因所在。當前,專項化教學改革已成為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以“體育走班制”為代表的專項化教學迫切“需要運動技能突出、專業(yè)水平較高的體育教師”?!绑w育走班制”強調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應實施專項化教學,進而突出專項化教學的特點,以達到使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的目的。體育教師正確而“有范兒”的專項運動技術示范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專項運動能力的培養(yǎng)有益。

      此外,具有多年訓練競賽經歷的體育教師對運動項目有深刻的體驗和了解,具有豐富的緘默知識,能夠保證有足夠的知識輸出。體育教育理論認為,“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大量與顯性知識相對應的緘默知識,緘默知識會自發(fā)地影響著教學活動的成效,體育教師的緘默知識支配著教師的教學活動”,而教師緘默知識顯性化有助于教育效果提升。因此,專項運動能力(或具多年訓練競賽經歷)是“體育走班制”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3.2.2高度的職業(yè)熱情

      教師的職業(yè)熱情是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重要保障,教師如果對自己的職業(yè)缺乏熱情,將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教學的質量?!绑w育走班制”專項化教學的長期性、復雜性、系統(tǒng)性要求體育教師具有高度的職業(yè)熱情,主要體現(xiàn)在體育教師不僅要“術有專攻”且圍繞運動專項進行長期的大單元或超大單元的教學、訓練和競賽,還要通過“隊文化”建設“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性,促進學生的社會化,形成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因此,體育教師對于教學工作的高度熱愛和全身心投入,在專項化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高度的職業(yè)熱情以正確的職業(yè)觀念為基礎和前提,提升“體育走班制”教師職業(yè)熱情,首先要解決其態(tài)度和觀念上的問題。本世紀初實施的體育課改便是在經歷了物質層面、制度層面之后,最終在觀念層面被引爆,激發(fā)了“新一代體育教師的銳意進取和職業(yè)覺醒”。體育新課改之所以意義深遠,也正是“因為觀念層面的改革才是最深刻的?!?/p>

      “體育走班制”作為新時代的一項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實踐,在很多體育教師看來,一方面是“理念新”,另一方面是“要求高”,很容易導致體育教師因陌生和畏難而不愿嘗試。缺乏正確的態(tài)度觀念和高度的職業(yè)熱情,體育教師就不會發(fā)自內心地支持“體育走班制”,更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走班制”教學工作之中。提高體育教師的職業(yè)熱情、職業(yè)認同感不僅有利于“體育走班制”的發(fā)展,也有利于教師個體的發(fā)展及體育教師群體素質的提高。因此,高度的職業(yè)熱情是“體育走班制”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的又一核心要素。

      3.2.3專項訓練指導能力

      專項訓練指導能力不僅是“優(yōu)秀教練員能力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小學體育教師必須具有的、本質的、有別于其他學科教師的、最能反映體育教師專業(yè)水平的專業(yè)素質能力?!北謧鹘y(tǒng)體育教育觀念的體育教師一般會認為,只有運動隊教練才需要具有“專項訓練指導能力”,在學校也只有那幾個帶校隊的老師才需要。之所以有這種認識,是因為他們將訓練和教學分開而論,認為教學不需要達到訓練般的高標準。殊不知,這是學校體育教學的一種實然而非應然,是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努力克服和改變的現(xiàn)實問題。體教融合背景下,具備專項訓練指導能力已成為學校體育教育對體育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的必然要求。

      “體育走班制”是以一個運動項目持續(xù)、系統(tǒng)的教學訓練為主要活動內容,來實現(xiàn)學生掌握運動技能之目的的教學模式,它是“按學生選好的項目重新組成“專項班”上課,其上課形式、技戰(zhàn)術要求、團隊教育、比賽頻次及考評內容均與傳統(tǒng)體育課有很大區(qū)別”,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具備一般體育課程教學能力之外,還要具備專項訓練指導能力,以滿足專項化教學、訓練和競賽的需要。

      3.2.4超大單元內容計劃能力

      所謂大單元教學設計,是指“超越常規(guī)課和小單元設計,使每個單元不光有教學‘點’的設計,還有教學重點‘面’的設計,更有貫穿學期、年級、水平或學段的大單元‘線’的設計”。大單元教學設計要求“教師站在更高的角度,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集中再組合、再分配,以加強教學的整體性、系統(tǒng)性和有效性”。發(fā)展體育教師超大單元內容的計劃能力、設計能力,不僅可以為教學提供優(yōu)質設計方案,還可以縮短學生掌握一項體育運動項目的時間。然而,長期以來中小學尤其小學都是采取小單元的碎片化教學,教師沒有圍繞某一運動項目進行深入、系統(tǒng)教學的實踐機會,普遍缺乏超大單元教學內容的計劃能力。

      “體育走班制”區(qū)別于傳統(tǒng)體育課的小單元教學,強調“專項化教學”,其根本宗旨是讓學生“在長達數(shù)年的體育學習中熟練掌握運動技能”。而若將“體育走班制”置于“大中小學體育課程一體化”的“閉環(huán)”教學體系之中,其課程內容的深度、廣度和跨度無疑會進一步加大。中小學“體育走班制”教學理應放眼大中小學全學段育人過程,協(xié)同小學低年級綜合體育課、高中“模塊化教學”、大學“三自主教學”,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終身體育能力”。對于體育教師如何改變自身,以適應“體育走班制”的專項化教學,專家提出“制訂所承擔項目的多年教學計劃、學年教學計劃和學期教學計劃,認真研究技戰(zhàn)術教學的‘學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超大單元計劃能力對于“體育走班制”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的重要意義,可見一斑。

      3.2.5挖掘利用教學資源能力

      教學資源是“有利于推進教學發(fā)展的一切教學方法、課程資源和物質資源”的總稱,本研究所提出的“教學資源”特指教材資源和場地器材。體育教學實踐證明,合理有效地開發(fā)和利用教學資源,“有助于彌補體育教學條件的不足,有助于吸引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有助于學生獲得更多的體育知識和技能?!蔽阌怪靡?,“低級重復”“淺嘗輒止”的“碎片化”教材內容滿足不了“走班制”模式下的專項化體育教學。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必須不斷拓展、更新教材內容,而教材內容的不斷豐富不僅有利于教師更新觀念、拓展知識、提升技能,避免坐吃山空,同時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鍛煉興趣。從場地器材來看,場地器材匱乏一直以來都是制約學校體育教學開展的重要因素,“體育走班制”教學對場地器材的更高要求無疑使之成為更大的挑戰(zhàn)。體育走班制的教學實踐證明,“除了場地的困難較大以外,其他的困難都不難解決”。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體育走班制”教學都需要教師具有挖掘、利用場地器材資源的能力。

      基于此,“體育走班制”教師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各類有效的教學資源,以滿足“體育走班制”教學對教材資源和場地器材的專項化需求,進而推動“體育走班制”的可持續(xù)開展。

      3.2.6專項運動理論知識

      專項運動能力作為“體育走班制”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的核心要素,固然應受到重視,但其專項運動理論素養(yǎng)亦不可忽視?!绑w育走班制”教學對體育教師專項運動理論知識的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對項目本身的理論認識,包括該項目的歷史文化、人文精神、技理體系、運動規(guī)律、運動特點等;二是對項目教學的理論認識,包括教學訓練理念、方法、原則以及競賽方法、規(guī)則禮儀等。教育學認為,“體育教學以運動技能為載體,文化讓運動可以更加生活化,使未來的青年一代具有更高的現(xiàn)代文明素養(yǎng)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真正成為能創(chuàng)造和享受現(xiàn)代文明和幸福的人”。誠如盧元鎮(zhèn)先生所言:“體育文化的出現(xiàn),提升了體育的精神價值?!泵恳粋€運動項目都有著深厚而獨具文化底蘊的精神內涵,學生通過“體育走班制”課程,不僅應該系統(tǒng)學習專項運動技術,還應該深入品味項目的文化意蘊和精神內涵,以增加對該運動項目的了解和熱愛。

      “體育走班制”教師具備專項運動理論知識之所以必要,在于其培養(yǎng)目標和任務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學生體質,更重要的是通過使學生掌握運動技能來培養(yǎng)和提升其終身體育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通過專項化教學,使學生對所學項目既知其然,還要知其之所以然。沒有相對系統(tǒng)扎實的專項理論知識,體育教師就難以科學施教,更無法實現(xiàn)該項目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3.2.7競賽組織安排能力

      體育競賽是促進學校體育教學的有效途徑,開展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競賽活動,既可檢驗體育課教學效果,又可促進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運動參與。體教融合背景下,體育競賽的教育價值愈發(fā)凸顯而備受重視。新時代學校體育改革提出的“教會、勤練、常賽”不僅給學校體育教學明確了中心任務,提供了教育模式,也預示著學校體育將重點圍繞教學、訓練和競賽進行全面深化改革?!俺Y悺弊鳛閷W校體育“學”“練”“賽”教學模式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凸顯了其保障性和決定性的地位。伴隨“體教融合”政策的深化落實,青少年體育競賽體系將更加健全,青少年體育賽事必將更加豐富、頻繁。而組織和參加校內外各類體育競賽,將成為學校體育教師的一項常態(tài)化工作,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掌握組織和參加競賽的知識和能力,具體包括賽前訓練、賽中指導和賽后總結等。

      “體育走班制”與“學、練、賽”有著一致性的目標任務,即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必定會把競賽作為促進專項化教學的重要手段。因此,競賽組織安排能力是“體育走班制”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的又一核心要素?!绑w育走班制”教師應通過學習、觀摩與交流,自覺提高自身的專項競賽活動組織能力。

      3.2.8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直接關系著教學效率的高低、教學任務的完成以及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如果不能科學地選擇和使用教學方法,會導致師生消耗精力大、教學效果差,給工作造成不應有的損失?!斌w育教學方法作為“教師與學生為實現(xiàn)體育教學目標和完成體育教學任務而有計劃地采用的、可以產生教與學相互作用的、具有技術性的教學活動”,具有發(fā)展性和變化性。換言之,體育教學方法“不可能一成不變,更不能以不變應萬變”。“體育走班制”作為一種專項化體育教學模式,對體育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應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有著較高的要求。原因在于,相較于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體育走班制”教學模式雖然在“使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方面具有突出優(yōu)勢,但在教學實踐中也面臨各種挑戰(zhàn)。具體表現(xiàn)在:同一班級學生的體育項目喜好趨同,但學生對專項學習內容的要求較高;專項教學課時增加,但保持學生持續(xù)學習興趣面臨挑戰(zhàn);教學內容專項化加強,但與專項化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地器材不足。

      由于“走班制體育教學”與“行政班體育教學”在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課時安排等方面存在差異,二者在教學方法的選擇、應用和需求上也有所不同。因此,“體育走班制”專項化教學不僅注重教師選擇和應用教學方法的能力,還特別強調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能力?!绑w育走班制”教學實踐中,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可從教學策略、教學技術和教學手段三個層面考慮。只有合理選擇和創(chuàng)設滿足于專項教學的策略、方法、手段,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專項化學習的樂趣,學生才能夠從“只喜歡體育不喜歡體育課”轉變?yōu)椤跋矚g體育,更喜歡體育課”。

      4結語

      體育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不僅是“體育走班制”教學得以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體教融合背景下學校體育改革對體育教師提出的必然要求。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的學校體育教育目標和“體育走班制”教學模式的內在要求,必將倒逼體育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的提升。然而,體育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將是一個長期和系統(tǒng)的工作。我們必須首先清晰認識和全面把握體育教師專業(yè)化教學能力的內涵和結構,而后方能有的放矢地開展培訓,從而形成教學改革和師資培養(yǎng)的良性循環(huán)。

      參考文獻:

      [1]毛振明,楊多多.《“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與學校體育改革施策(一)——目標:青少年熟練掌握一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8,52(2):5-10.

      [2]毛振明,邱麗玲,李海燕,等.通過體育課程改革培養(yǎng)學生社會性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假說——行政班體育課走向走班制體育課:“班文化”走向“隊文化”.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8,37(3):1-5.

      [3]毛振明,邱麗玲,杜曉紅.中國學校體育改革與發(fā)展若干重大問題解析——從當下學校體育改革5組“熱詞”說起.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1,45(4):1-14.

      [4]毛振明,李捷.響應全國教育大會號召,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運動樂趣.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42(1):23-29.

      [5]潘建芬.大單元教學設計初探——以體育課程為例.基礎教育課程,2018(19):40-44.

      [6]楊多多. 楊多多.《“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視域下“體育走班制”教學的實驗研究.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9.

      [7]石江年,張建華,張惠珍.論緘默知識在體育教學中的存在與傳遞.體育學刊,2014,21(1):86-90.

      [8]邢金善.陽光體育運動下體育教師的基本素質探析.教學與管理,2008(33):42-43.

      [9]趙富學,魏旭波,王云濤.美國中小學體育教師調配研究及啟示.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9,38(5):98-105.

      [10]楊小明.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索.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9,36(3):364-368.

      [11]李世宏.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及面臨的問題與實施策略.體育學刊,2016,23(1):121-126.

      [12]陳慶平.專選課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專項運動能力.體育與科學,1996(6):70-71.

      [13]胡金平.職業(yè)院校教師管理:喚起職業(yè)熱情是關鍵.教育與職業(yè),2008(1):56-57.

      [14]吳鍵.體育課改逐漸進入“深水區(qū)”.體育教學,2010,30(4):21.

      [15]周珂,王崇喜,周艷麗.體育教師職業(yè)認同的結構與量表編制研究——以中學體育教師為例.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35(3):93-98.

      [16]尹軍,于勇,蔡有志.對我國部分項目優(yōu)秀教練員能力結構的研究.中國體育科技,2001(10):46-47.

      [17]朱斌,毛振明.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yè)素質能力之惑與解決之策:對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建言(3).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9,31(1):12-16.

      [18]李廣.體育教學設計能力發(fā)展探析.新西部:理論版,2015(9):166-167.

      [19]樊龍.注重資源開發(fā)利用 促進初中體育教學.田徑,2020(1):63-64.

      [20]何紹成.淺談體育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7(Z2):52-53.

      [2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2]盧元鎮(zhèn).論競技運動文化自覺與全民健身文化自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19:2.

      [23]孫莉萍.教學論.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12:146.

      [24]毛振明.體育教學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384501908216

      猜你喜歡
      體育教學改革體育教師
      大學體育教學的反思
      未來英才(2016年18期)2017-01-05 14:42:05
      基于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
      在體育游戲教學中創(chuàng)新體育教改的新思路探析
      以就業(yè)為導向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
      新課改下師范高等??茖W校體育教學改革與思考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00:14:23
      體育教師如何上好室內課
      體育教師要重視“聽、說、讀、寫”
      體育師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
      由“小學兼課體育教師”引發(fā)的思考
      體育師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31
      談體育教師訓練觀念的轉變
      體育師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27
      體育教師應重視自主發(fā)展
      體育師友(2011年1期)2011-03-20 15:29:23
      巴林右旗| 织金县| 施甸县| 宜丰县| 铁岭县| 大新县| 阿鲁科尔沁旗| 林西县| 红桥区| 河北区| 博爱县| 黎川县| 永仁县| 西平县| 五家渠市| 新郑市| 金沙县| 尖扎县| 永登县| 昭通市| 龙陵县| 伊宁市| 青铜峡市| 山丹县| 白玉县| 东丽区| 姜堰市| 磴口县| 虎林市| 神池县| 峡江县| 古蔺县| 孟津县| 巴南区| 广水市| 陆丰市| 本溪| 高陵县| 宣威市| 洪湖市| 乐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