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理解“相對貧困”

      2021-03-18 00:58梁賚
      領導文萃 2021年3期
      關鍵詞:相對貧困貧困線文萃

      梁賚

      《領導文萃》: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qū)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xiàn)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一個不能少”地全部實現(xiàn)脫貧。十九屆四中全會則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边@是否意味著: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是反貧困過程中截然不同的兩個階段?

      唐鈞:你提的問題很有意思,當然,說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是反貧困過程中的兩個階段也沒有錯,因為任何國家和地區(qū)的反貧困行動都是從瞄準絕對貧困開始入手的。但是,要強調的是,這兩個階段并沒有一條明確的邊界。而且從一開始,絕對貧困的定義和測量就包含著相對的因素。討論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其實涉及到兩層意思:其一,我們可以把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理解為測算貧困線的兩種方法;其二,我們可以把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理解為反貧困的兩種政策理念。當然,剛才所講的兩種理解并不是涇渭分明的零和關系,二者之間其實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先討論作為測算貧困線兩種方法的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吧。測算絕對貧困標準,就是根據(jù)維持人類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種類、數(shù)量和價格確定一條貧困線,收入低于貧困線的個體或家庭就被認為是貧困的。

      《領導文萃》:我們現(xiàn)在社會救助制度測定低保標準,用的就是這個方法吧?

      唐鈞:是的,在現(xiàn)代貧困研究中,這種方法叫“預算標準法”;通俗點,就叫“菜籃子法”。意思就是你把基本生活必需品一樣一樣地裝進一個菜籃子里,然后計算總共需要多少錢,這就是貧困線了。如果一個家庭的人均收入低于貧困線,那就意味著他們在生活中會捉襟見肘,買不起所有這些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那么就是貧困家庭了。按照憲法規(guī)定的權利,政府就應該給予社會救助。相對貧困標準的定義和測量,是把個體或家庭的收入與社會上的中等生活水平或平均生活水平相比較而產生的。一般來說,是以社會平均收入的50%-60%作為貧困線,如果一個家庭的人均收入低于貧困線,那就是貧困的。但在實踐中,上面所說的社會平均收入常常被另一個概念——社會中位收入所取代。

      《領導文萃》:什么是社會中位收入?為什么要用社會中位收入?

      唐鈞:社會中位收入是把一系列的收入調查數(shù)據(jù)按次序排列開來,排在最中間的那個數(shù)就是收入中位數(shù),也就是社會中位收入。打個比方,如果有99個數(shù)據(jù),那中位數(shù)就是第50個數(shù)據(jù);如果有100個數(shù)據(jù),那中位數(shù)就是排在第50位和第51位的兩個數(shù)據(jù)相加再除以2。如果調查數(shù)據(jù)分布很均勻,那用平均數(shù)還是中位數(shù)就無所謂。但現(xiàn)在收入調查的數(shù)據(jù)常常分布很不均勻,常常是平均數(shù)以上的較少,平均數(shù)以下的較多,用平均收入就會出現(xiàn)比較大的誤差。20世紀90年代農村中流行這樣的順口溜:張村有個張千萬,其他九戶窮光蛋;若是拿來一平均,戶戶都是張百萬。

      收入調查數(shù)據(jù)分布不均勻的問題并不是中國獨有,全世界都存在。所以只要是用相對的方法測定貧困線,一般都會用社會中位收入作為基準?,F(xiàn)在經常被舉例的是歐盟,他們早在1985年就測定,歐盟各成員國的社會救助通用標準為社會中位收入的50%~60%。作為貧困線測量工具的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就講到這里,這個問題比較直觀也比較簡單,而作為政策理念的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可能要更復雜些,但是在理論上和實踐中也會顯得更為重要。

      《領導文萃》:現(xiàn)代貧困有哪些特點?具體到政策理念上該如何理解?

      唐鈞:現(xiàn)代貧困研究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它的問題導向和行動導向。也就是說,貧困研究不是在象牙塔里做純學術研究,而是要即刻采取行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F(xiàn)代貧困研究起源于英國,因為英國是最早實現(xiàn)工業(yè)化的國家,現(xiàn)代社會中的貧困問題也出現(xiàn)得早,并且越來越突出,影響社會安定,是反貧困的社會需要引發(fā)了學術界的研究沖動。英國的西博姆·朗特里是現(xiàn)代貧困研究的先驅者之一,他提出了定義貧困要以生存理念為基礎。也就是說,一個人、一個家庭或一個群體維持身體健康存在所必須滿足的基本條件應該得到滿足。朗特里還非常重視對貧困的精確定義和測量,他試圖以營養(yǎng)學家的判斷建立一個基本食譜,以精準地描述基于“餓不死”的生存理念的絕對貧困。以 “餓不死”為標準,現(xiàn)在看標準太低了,但這是當初的實情。20世紀中期,朗特里提出的每周基本食譜是:大米10盎司,5.5便士;蕪菁甘藍6磅,1英鎊3便士;雞蛋1個,3.5便士;茶0.5磅,1英鎊8便士;總計2英鎊20便士,據(jù)說這就是當初的貧困線。從制度安排來說,所有人的生活水平都不允許跌到這條“餓不死”的貧困線之下,這也就是測量絕對貧困的“菜籃子法”的雛形。但以現(xiàn)在的目光看,這個基本食譜簡直苛刻到不人道的地步了。所以,后來的研究者對這個研究思路提出了質疑:首先是生存并不等于不挨餓。維持人類生存的基本生活必需品,除了食物,至少還有穿衣、住房、出行等等。另一方面,還有人提出,朗特里雖然強調“餓不死”,但他以果腹充饑的名義開列的基本食譜中卻包括了并非必不可少的茶,而且花錢還不少。其實,對于“餓不死”的政策目標來說,茶好像不是那么重要。這就涉及到另一個論題,在生活中有些必需品是因為風俗習慣而不能沒有的。在英國的文化傳統(tǒng)中,無論貧富,日常生活中有一道繞不過去的“程序”,就是喝下午茶。所以有一首英國民謠唱道:“當時鐘敲響四下時,世上的一切瞬間都為茶而停下?!奔词箯妱萑缋侍乩镆惨獙Υ俗尣剑@又顯然破壞了他自己給絕對貧困定下的“規(guī)矩”。后來,他還把收音機、報紙、兒童禮物和假期花費等等,統(tǒng)統(tǒng)都被歸為生活必需品。當然,這也為后來的相對貧困定義的出世埋下了伏筆。

      《領導文萃》:也就是說,從一開始,絕對貧困中就包含了這些相對的因素?

      唐鈞:對,是這樣。到了20世紀中期,英國又出了個非常有影響的研究貧困的學者,他叫彼特·湯森。湯森認為,貧困的定義并不像朗特里最初設想的那么狹隘,而應該是一個在規(guī)范和習俗不斷變化的社會過程中具有時間、空間以及其他相對意義的更廣泛的概念。湯森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做“相對剝奪”。這里講的剝奪,不是講具體的哪個人剝奪了哪個人,它指的是“社會”的剝奪。湯森說,相對剝奪或者社會剝奪就是“社會上一般認為或風俗習慣認為應該享有的食物、基本設施、服務與活動的缺乏與不足”。如果“人們常常因為社會剝奪而不能享有作為一個社會成員應該享有的生活條件”,那么他們就是貧困的。

      《領導文萃》:是否可以這樣理解相對貧困,如果社會上大家都有的你卻沒有,你就被相對剝奪了?

      唐鈞:你說的很有道理,很多研究者都指出:湯森提出的相對貧困定義有時很容易被誤解,而這種誤解正像你所說的。打個比方:在一個貧困的社會里,所有人的生活水平都很低,如果按社會平均水平再打個對折,這樣的貧困線很可能就跌破了生存底線。這就有一個疑問,在一個富裕的社會里,大多數(shù)人都有小汽車,難道說一個人沒有車,這個人就是貧困的?所以說,相對貧困應該有一個“絕對的內核”,就是說在確認一個人或一個家庭應該有什么的時候,還是要圍繞“生活必需品”這個核心來限制一下討論的范圍。從相對貧困的理念出發(fā),湯森提出了測量貧困的“剝奪指標法”。他通過調查,選定了諸如“家中沒有冰箱”“過去12個月中沒有全家一起外出度假”等12個剝奪指標。以此為基礎來測算貧困線,得出的貧困線是當時福利標準的1.4倍。

      《領導文萃》:這就是說,相對貧困的核心部分也必須包括一些絕對的因素,這些絕對因素與當時、當?shù)厣鐣弦话愕娘L俗習慣和生活方式是相通的。那么,貧困的絕對和相對是不是一定是反貧困過程中兩個井水不犯河水的獨立的階段?

      唐鈞:是這樣。所以湯森選定的剝奪指標,應該是很接地氣的,當然這是英國20世紀70年代末的“地氣”。這告訴我們,貧困的絕對和相對,本身就是相對而言的,絕對貧困與相對貧困并不是一種“yes or no”的零和關系。更有意思的是,這兩者之間不但沒有壁壘分明的楚河漢界,反倒是從一開始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們的關系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誰離了誰都不成。自從聯(lián)合國提出“千年發(fā)展目標”以來,貧困標準中越來越多地融入了相對的因素。社會學家指出:在低收入家庭中,仍然廣泛存在著營養(yǎng)不良、健康不佳、接受教育和公共服務的機會有限,以及居住環(huán)境不安全等問題——這樣的政策理念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已經形成一種國際共識。在《1980年世界發(fā)展報告》中,世界銀行在談到貧困的定義時,強調除了低收入之外還應考慮更多的相關因素:貧困“不僅僅意味著低收入”,同時也意味著“營養(yǎng)不良、健康狀況不佳和缺乏教育”?!?000年世界發(fā)展報告》則提出:“貧困不僅包括物質匱乏,而且還包括教育和健康方面的低成就。教育和健康水平低本身就令人關切,但當它們與物質匱乏相伴時,則值得特別注意?!本褪钦f有著相對意義的絕對貧困,也是有著絕對內核的相對貧困。隨著社會變得越來越富裕,很多消費品從前被看作奢侈品,隨著時間的推移都已經成為生活必需品。社會學家以20世紀末的發(fā)達國家為例:當時,幾乎家家都有了像電視機與洗衣機這樣的耐用消費品,甚至最低收入的家庭也享有比20年前更多的商品和服務。如果從收入標準看,變化也是非常大的。20世紀80年代世界銀行提出的“國際貧困標準”是年人均275—370美元。為了便于記憶,就說成我們今天熟知的“每天1美元”。30多年后,在2018年世界銀行發(fā)布的一個報告中,貧困標準已經提高到每天1.9美元。同時在報告中還提及兩個“更高價值”的貧困標準,即每天3.2美元和5.5美元,前者適用于中低收入國家,后者適用于中高收入國家。

      《領導文萃》:我們在媒體上看到,按照2019年的人均國內收入和上述標準,當前中國已經屬于中高收入國家。那對中國來說,更有參考價值的國際貧困標準應該是每天5.5美元了?

      唐鈞:是的,回顧現(xiàn)代貧困研究的歷史可以看到,貧困定義和測量的聚焦點,已經從最初的“絕對主義”逐漸轉向當代的“相對主義”。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貧困的存在從來都是因人、因地、因時相對而言的。因此,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貧困定義也必然從相對保守、封閉的“絕對”走向相對開放、發(fā)散的“相對”。因此,在政策理念上倡導相對貧困的重要意義,就在于要沖破以往“絕對主義”對我們思想的禁錮。

      《領導文萃》:這就意味著,提出相對貧困,其實是要在反貧困問題上也要來個思想解放?現(xiàn)在我們是否把話題轉移到中國的反貧困實踐上來?

      唐鈞:從某種意義上說,自20世紀末我國推出農村扶貧和社會救助改革,迄今已有30多年。在實現(xiàn)全面小康之后,確實有必要來一次思想觀念上的提高和制度安排上的創(chuàng)新,“相對貧困”的提出,可能是一個深化改革和轉型升級的契機。在反貧困政策與行動方面,我們國家可以說是處于世界前列的。與聯(lián)合國的“千年發(fā)展目標”和減貧行動相配合,我國的反貧困行動形成了兩個相輔相成的政策體系,就是農村扶貧和城鄉(xiāng)社會救助。我們先講農村扶貧。20世紀80年代中,我國開始在農村開展扶貧工作。經過90年代的“八七扶貧攻堅計劃”,進入新世紀后又接連實施了兩個“十年扶貧開發(fā)綱要”,尤其近年來的“精準扶貧” “脫貧攻堅”,農村扶貧可以說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到2019年,貧困地區(qū)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1567元,年末農村貧困人口僅余下551萬人,貧困發(fā)生率下降到0.6%。余下的貧困人口也在2020年底實現(xiàn)了全部脫貧。前世界銀行行長金墉曾經評價說:“中國解決了8億人口的貧困問題,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故事之一。世界極端貧困人口從40%下降至10%,主要貢獻來自中國?!敝袊霓r村扶貧有三個創(chuàng)新點:其一,把經濟開發(fā)和民生保障結合到一起了;其二,把區(qū)域性的脫貧和貧困家庭及個人的脫貧結合到一起了。在農村扶貧剛剛興起的時候,大家都有點納悶,這到底是經濟政策還是社會政策,是經濟開發(fā)還是社會服務?30多年來,我們一直在不斷地試點和探索:20世紀80—90年代,扶貧工作主要是針對農村困難家庭;進入21世紀,扶貧工作的重點又轉向“整村扶貧”;最后到了近年來的“精準扶貧”,才真正把這兩個方面較好地整合到一起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的經驗對聯(lián)合國實現(xiàn)“千年發(fā)展目標”以及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所負責的減貧和社會保障事業(yè)產生了影響,以上提及的所有努力最終推動了一個新的概念——“社會保護”的誕生。按國際勞工組織的定義:社會保護是一組旨在在整個生命周期內減少和防止貧困和脆弱性的政策和方案。2012年的國際勞工大會上,還專門通過了一個建議書,做出了在世界各國實現(xiàn)“社會保護底線”的承諾。這就是說,制定國家制度和社會政策首先要考慮解決減輕和防止貧困、脆弱性和社會排斥。就社會保護的外延而言,包括對兒童和家庭、生育、失業(yè)、工傷、疾病、老年、殘疾和遺屬以及健康9個方面的保護,它比社會保障的概念更有開放性、發(fā)散性和包容性。為實現(xiàn)“底線保護”,社會保護在很多領域,諸如就業(yè)、扶貧等等,都模糊了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的界線。同時,與強調繳費的社會保險制度不同,社會保護更突出了“非繳費”的轉移支付和公共服務。

      《領導文萃》: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在扶貧問題上,社會政策領域的概念體系已經發(fā)生了大的變化?

      唐鈞:是的。實際上,社會救助制度也在發(fā)生變化。要知道,國際上本來就有兩種不同的制度模式:一種是以貧困線為標準來確定救助對象,這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在中國被稱為“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模式,基本理念是絕對貧困,瞄準點是收入;另一種制度模式則不設貧困線,基本理念轉向相對貧困,政策的著眼點是以“需要”為衡量標準來確定救助對象和救助方式。當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已經不設貧困線。當然,出于對“相對貧困必須有絕對內核”的考慮,在制度安排中還是有一個“生活補貼”項目。但補貼標準不再由“最低生活”決定,而是將衡量標準定為社會中等收入水平的50%~60%。

      《領導文萃》:在我國的一部分地區(qū)也有同樣的政策和行動,能不能具體說一說?

      唐鈞:是的,近十多年來,政府和學界早就開始研究“支出型貧困”問題并進行深化改革的試點探索,這其實就是在嘗試建立中國式的按“需要”進行扶貧救助的制度。研究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一些居民家庭成員,或罹患大病重病,或因子女上學和意外事故……有可能造成剛性支出過大,遠超家庭的承受能力,因而陷入經濟困境。但這個特殊群體因為家庭人均收入在救助標準之上,不符合條件;而他們的困難,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又覆蓋不到。這種被定義為“支出型貧困”的社會現(xiàn)象,對于居民家庭以及與其相關的基層社區(qū)和地方政府,都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我們正處在一個風險社會之中,常有一些社會性的突發(fā)事件發(fā)生,譬如2020年以來,全世界都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戰(zhàn)。因為采取“封城”措施以及疫情過后復工復產困難,我國一部分包括農民工在內的流動勞動力會陷于一時收入斷絕的窘境。如果單純以現(xiàn)行政策去衡量,可能這個群體都不符合條件,因為救助標準是以去年的收入狀況作為依據(jù)的。2019年一年,家中只要有人在外打工,人均年收入大多會高于當?shù)氐木戎鲐殬藴省?/p>

      《領導文萃》:類似事件今后還會發(fā)生,是否由此也能讓社會救助制度來救急救難?

      唐鈞:只有按相對貧困的理念,即按“需要”去救急救難,這些困難家庭才能得到保護。因此,相應的政策彈性或靈活性是必須的。在實際工作中,《社會救助暫行辦法》中早已經為此開了口子,規(guī)定了名為“臨時救助”的相應條款:國家對因意外事件、家庭成員突發(fā)重大疾病等原因,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xiàn)嚴重困難的家庭,或者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xiàn)嚴重困難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以及遭遇其他特殊困難的家庭,給予臨時救助。

      如果從社會保護的視角來看“臨時救助”,可能要做一些調整。在民政系統(tǒng),臨時救助自新中國成立之初就存在。臨時救助的好處是有彈性,不足之處則流于隨意性。有研究者建議將“臨時救助”正名為“急難救助”,這恐怕更合理、更準確。民政部門可以對這幾年實施臨時救助的經驗做個大數(shù)據(jù)分析,做出分類。然后分門別類地規(guī)定條件、制定標準,以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在實施臨時救助的工作實踐中,很多地方政府在貧困標準之上設立了一個“低收入戶”也稱“低保邊緣戶”的標準。低收入戶平時不享受低保金待遇,但在發(fā)生特殊困難時,同樣可以申請單項社會救助。無獨有偶,社會學家提及,有些發(fā)達國家也有“貧困邊緣”的說法,標準是收入在生活補貼標準的100%~140%。看起來,這樣的制度設計還不是中國的“專利”。當然,從相對意義看社會救助或社會保護,更高的境界是不設收入限制,因為有一些“支出型貧困”,是家庭的收入再高、財產再多也難以應對的。

      《領導文萃》:從您上面的介紹來看,對貧困的認識和研究也有一個過程,是不是這樣?

      唐鈞:不妨總結一下現(xiàn)代貧困研究的歷史進程。從世界范圍看,貧困研究大致可以分成幾個階段:首先,是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的以朗特里為代表的“絕對貧困”時代,主要在微觀層面對個人及家庭貧困狀況的探究,其焦點是基于生存條件的生活必需品。這與當時工業(yè)化國家的社會經濟狀況、社會政策需要等各種外部條件是契合的。其次,是從20世紀中期開始的以湯森為代表的“相對貧困”時代,在這一階段,社會政策理論已經比較成熟,貧困研究也受到諸如反不平等、反社會排斥和反兩極分化等社會思潮的影響,研究的方向轉向了辨識各類社會群體和社區(qū)是否貧困以及貧困的實際狀況這樣一個中觀層面上??梢韵胍?,將貧困的、脆弱的社會群體和社區(qū)與社會中等或平均水平相比較的做法,是與外部的社會經濟環(huán)境相一致的。

      再次,進入21世紀,聯(lián)合國提出的“千年發(fā)展目標”,使貧困研究者的視野更加開闊,貧困研究在學術理論上出現(xiàn)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常見的理論有:阿瑪?shù)賮啞ど岢龅摹翱尚心芰Α崩碚?,?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提出的“多重剝奪”理論,歐共體委員會提出的“社會排斥”理論,托馬斯·戴伊提出的“階層地位”理論,奧斯卡·劉易斯提出的“貧困文化”理論等等,不一而足。

      關于貧困的理論使人眼花繚亂。這就引發(fā)了一個新的學術上的需要,就是能否將當今那么豐富多彩的學術理論和政策創(chuàng)意整合到一起,形成一個結構分化又功能耦合的大系統(tǒng)。也許就是這樣的研究沖動,導致了“多維貧困”的理念應運而生。

      2010年,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在阿瑪?shù)賮啞ど膮⑴c和指導下,在《人類發(fā)展報告》中提出了兩個新概念,這就是多維貧困和多維貧困指數(shù)。多維貧困涉及三個維度——健康、教育和生活標準,但重點是用來識別家庭在這三個維度上所遭受的多維貧困。

      《領導文萃》:多維貧困是一個新概念,您可否再具體介紹一下?具體到中國,情況如何?

      唐鈞:貧困是多方面、多維度的。以貨幣收入來測量貧困固然很重要,但當家庭面臨多維貧困時,譬如家中有人營養(yǎng)不良,曾有孩子早夭,家里沒有人接受過5年以上的教育,學齡兒童不能去學校上學,家中做飯用的燃料、衛(wèi)生設施、飲用水、用電以及屋內設施都達不到可接受的最低標準,這個家庭面臨的實際困難應該比僅用收入指標測量的結果更加糟糕。

      從多維貧困的定義看,其相對性也就更加顯著——更加開放、更加發(fā)散和更加立體。為測量多維貧困指數(shù),報告中提出了一個指標體系,包括一級指標3個:健康、教育和生活標準,二級指標有10個。在“健康”之下有2個二級指標——兒童死亡率和營養(yǎng);在“教育”之下也有2個二級指標——受教育年限和兒童入學率;在“生活標準”之下則有6個二級指標——做飯用的燃料、廁所、飲用水、用電、屋內設施和財產,對每一個指標都設置了權重。加權計算后,如果一個家庭占2—6個指標,那么就是多維貧困家庭。用這個指標體系,對貧困家庭進行調查再作統(tǒng)計計算,最后就得出了多維貧困指數(shù)。

      多維貧困指數(shù)的問世,標志著貧困研究進入了第三階段,就是以阿瑪?shù)賮啞ど瓰榇淼摹岸嗑S貧困”時代。用多維貧困指數(shù)作描述和分析可以是宏觀的,也可以是中觀和微觀的。多維貧困指數(shù)首先被應用到國際比較的宏觀層面上,《2010年人類發(fā)展報告》對聯(lián)合國174個成員國進行了比較分析。

      具體到中國,查閱歷年的《人類發(fā)展報告》,2010年,中國的多維貧困指數(shù)是0.056,在174個國家中排在中游。2019年,中國的多維貧困指數(shù)降到0.016,在198個國家中排得比較靠前了,但與歐洲國家平均0.004相比,還有一段距離。

      《領導文萃》:多維貧困的提出是否有價值?對中國的扶貧有意義嗎?

      唐鈞:多維貧困指數(shù)很重要,宏觀層面的國際比較也很重要。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把多維貧困的理念落實到中觀(貧困群體、貧困社區(qū))和微觀(貧困的個人和家庭)才是根本。很有意思的是,當絕對貧困基于生存的觀念幾乎被批得“體無完膚”時,阿瑪?shù)賮啞ど境鰜頌樗捌椒础?。他專門寫了一本書《貧困與饑荒》,用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大量調查數(shù)據(jù)和實證研究來證明:“饑餓是指一些人未能得到足夠的食物,而非現(xiàn)實世界中不存在足夠的食物?!薄?010年人類發(fā)展報告》則指出:饑餓是一頭頑固的多頭怪獸,盡管綠色革命帶來了糧食豐產,但饑餓一直存在;食物匱乏會以多種方式對貧困家庭造成不良影響。從此以后,生存意義上的絕對貧困在貧困研究中重新得到重視。

      在前面的討論中我們一再強調,在貧困定義中,絕對和相對同在,但相對的意義更在于它開闊了貧困研究的視角,但貧困研究還是要腳踏實地。因此,根據(jù)中國國情,更加開放、更加發(fā)散、更加立體地去落實先進理念,我們可能還需要更加耐心細致和實事求是地去做工作,并在方法和技術層面進行可行的和可操作的研究和探討,這樣才能建立起十九屆四中全會所說的“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進而實現(xiàn)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fā)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猜你喜歡
      相對貧困貧困線文萃
      后扶貧時代農村省級相對貧困標準確定方法研究
      淺析馬克思恩格斯反貧困理論的指導意義
      馬克思貧困化理論及其在當代中國的運用
      貧困線是如何劃定的
      改革以來中國貧困指數(shù)的測度與分析
      提高貧困線會讓我們更有面子
      兩條不同的貧困線
      宜川县| 庆阳市| 丽江市| 宜都市| 积石山| 和龙市| 贵南县| 潮安县| 长宁区| 吴堡县| 靖西县| 西城区| 简阳市| 阜阳市| 东乡| 赣州市| 平遥县| 修文县| 邹平县| 车致| 宣汉县| 晋江市| 仁寿县| 通河县| 白玉县| 牙克石市| 霍林郭勒市| 专栏| 望奎县| 衡东县| 东兴市| 青海省| 阿拉善左旗| 平远县| 东丽区| 东海县| 新化县| 南漳县| 郑州市| 万盛区| 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