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摘要:在當代媒介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下,我們感受到生活的便捷、工具的智能。然而維利里奧卻發(fā)現了另外一面:媒介技術的發(fā)展導致了我們傳統(tǒng)的時間觀念、空間觀念以及知覺世界的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主要表現為時間的斷層、空間的失憶以及知覺的斷裂及倒塌。維利里奧從本位論出發(fā),進一步解釋了媒介技術對我們的世界以及生活造成影響并以此提醒人們加以警示。
關鍵詞:媒介技術;時間;空間;知覺;合身虛擬
一、時間的斷層
對于媒介藝術的評論,維利里奧并沒有直截了當的闡述,而是通過羅丹與葛塞爾之間關于藝術與攝影的差別對話來進一步闡明在媒介技術下人們關于時間斷層的感知體驗。
尼采曾經說過:“我們從事的所有藝術內容都是一種需要證人的藝術”。關于這點,羅丹也發(fā)表過類似的觀點,他說“正如我們看到的世界,它是需要被人們所揭示,但是這個揭示的方式絕對不是靠照片的潛在影像?!焙苊黠@,如果藝術真的需要證人的話,那么對于羅丹來說絕對不是影像。所以它不具有某種綿延經驗,因為它們既無法記錄曝光時刻之前的光之流,也不能記錄對隨后可能出現的光之流的某一預期”。相反,羅丹認為,藝術卻能實現這一點,因為它有著關于動作的循序漸進過程,而且?guī)в幸环N關于動作的整體概括。葛塞爾與羅丹持有相反的意見。他認為,攝影影像是一種機械的見證,它不會像藝術家那樣隨意地顛倒真相。但是羅丹卻認為,攝影所成的像是固定于某一瞬間的像。這在現實中,是不切實際的,因為時間是在不停的流動著。時間的斷層由此發(fā)生了。
二、空間的失憶:消失與紊亂
空間是與時間相對的一種物質客觀存在方式??臻g失憶就是在媒介技術的加持下,人們會過度依賴于外置的記憶,從而沒有做到用心去記憶。例如,在《斐多篇》中,有這樣一則對話,說的是書寫的創(chuàng)造者神圖提與埃及法老塔穆斯。當他們在對書寫的創(chuàng)造進行評價時,塔穆斯更多的是認為書寫的發(fā)明對于人來說并不一定是好事,因為你的創(chuàng)造將會引起學習者的失落,他們會更加依賴于書寫,而不去真的回憶他們。同樣,對于維利里奧來說,媒介技術所構成的景觀是對空間記憶的刪除與替代,甚至是對于空間記憶的篡改與解構,簡而言之,空間的記憶已經消失了。在這里,維利里奧主要涉及到地理空間、社會生存空間以及哲學思考空間,它們在隨著媒介技術內部電子光速的閃動中,瞬息間都消失了,只剩下帶有超高像素的電子熒幕。
首先,講的是地理空間。在這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空間距離縮短的問題。首先表現在交通的廣告詞上,“刪除大西洋”、“法國領土縮減成一個半小時的方形”。這種廣告詞其實一點也不夸張,并且已經初步實現。隨著媒介技術進一步發(fā)展,將來刪除的不再是大西洋,而是整個地球。這種利用交通通訊媒介技術來替換物理的距離,實質上就是空間距離縮短的有力憑證。二、犧牲地理空間來換取時間的問題。維利里奧認為速度將空間時間化了。比如,當我們想知道一個地方離另一個地方有多遠的時候,我們下意識的會問需要多長時間。人們無意識得把空間問題替換成時間問題的這一現狀,符合維利里奧所強調的媒介技術(也就是電傳科技)本來作為外加、補充、從屬的科技與技藝,如今卻危險得威脅乃至僭越作為本身、正位、主宰的實體出現與實體存在。
其次,關于社會空間,涉及到居家舒適調控取代家居空間問題。在傳統(tǒng)的住宅空間中,人們會規(guī)劃好具體活動的小空間,比如廚房、臥室、客廳、廁所。但是隨著智能型住宅的發(fā)展,人們活動的這些空間都可以通過遙控器進行操控,仿佛所有的空間運動都集中到了一個點上。這種以彈指、口令的方式將空間連續(xù)次序突然轉化成時間規(guī)劃的“同時失序”。也許,建筑概念的“解構”正是表現出這種實況時間的失序取代實際空間的次序。
最后,關于哲學思考空間的問題。維利里奧認為由于媒介技術的進步,使得人們失去了時間和空間的明確感知體驗,也就是一種現實關系主觀性的倒退。這種倒退在媒介技術的猛烈襲擊下,一直沒有停止腳步。也就是在這種情境下,大地藝術的出現成為20世紀當代藝術的關鍵時期,大地藝術普遍厭倦現代都市生活和標準化的工業(yè)化社會,主張回歸自然。以沙漠、山河等自然之物為題材進行作畫,從而讓人們體驗到大自然的無窮魅力。但這在現實的加速圈里根本無濟于事。人們不再能真切的感受到這種純真的藝術魅力,而是陷入杜尚所推崇的“超視網膜藝術”。
三、知覺的倒塌:遠程殺死在場
維利里奧關于知覺經驗的體驗是從時間和空間出發(fā),這種時間和空間是在諸現象對知覺來說的那種顯相中本構的,或者是與之一同本構。隨著文藝復興以來,尤其是19世紀以來,人們的時空觀念得到了一些列的破壞:時間的斷層、空間的失憶。從而導致知覺經驗的斷裂和崩塌,促使“合身虛擬”的產生。而這種“合身虛擬”又以知覺到的身體這種首要情境為基準進行思考。關于身體就不得不提到視、聽、觸、嗅覺這四個要素。這四個要素都需要通過身體(能動的主客統(tǒng)一體)而實現。但是隨著媒介技術的發(fā)展,這些都被顛覆了。四D電影使得身體的視、聽、觸、嗅聚焦到了一個點上,并且同時發(fā)力。也就是這時候,身體不再是一個能動的主客統(tǒng)一體,而是一個只需一動不動地杵在電腦屏幕面前的信息接收器,因為“當真實瞬間在緊張程度方面勝過真實空間的擴展的密度時,一切延續(xù)都被凍結。這就體現到了維利里奧所關心的機器導致了所謂的知覺的“電拓撲邏輯性的”結構?!半娡負溥壿嬓浴笔撬詣?chuàng)的一個詞匯,其中“電”主要指的是光電信息技術。維利里奧認為“電拓撲邏輯”導致了我們在虛擬場域中知覺到的東西與我們身體直接接觸知覺到的東西的分離。通常這種分離是帶有無意識的、機械性、破壞性的。使得一切遠距離的東西,都在光電信息技術的操作下,直接被當下感知,從而取消了遠與進的正常區(qū)分,取消了空間與時間的正常區(qū)分,取消了真實體驗與身臨其境的正常區(qū)分。但是在這里,維利里奧所要表達的不是旨在批評科技給人們帶來的一系列感知的崩塌,更多的是提醒人們要用理性的態(tài)度去反思、去衡量媒介技術背后的真實一面。
結語
維利里奧敏銳的覺察到了隨著媒介技術的發(fā)展,已經影響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且引領了一種新的思潮,這種新的思潮致使時間、空間等都消失了,直接導致了知覺的斷層與倒塌。在此,維利里奧指出了媒介技術正在以一種暴力的形式來對我們身體知覺場域進行極大的損壞。并且通過維利里奧的思想可以使我們對當下的社會引發(fā)新一輪的思考和警惕,成為透視當下時代的寶貴資源。
參考文獻:
[1]張軍芳.被媒介技術超越的人類知覺[J].現代視聽.2020(11).
[2][英]尹恩·詹姆斯.導讀維利里奧[M].清寧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9.
[3][法]保羅·維利里奧.消失的美學[M].楊凱麟譯.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
[4][美]克萊門特·格林伯格.藝術與文化[M].沈語冰譯.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5][法國]奧列弗·格勞.虛擬藝術[M].陳玲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6][法]保羅·維利里奧.解放的速度[M].陸遠昶譯.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