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元豪 郭紅梅 梁燕勇 王霞
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是新生兒中較為多發(fā)的一類腸炎疾病,病變部位主要為小腸,疾病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機體內部腸黏膜損傷后缺氧、缺血所致,繼而引發(fā)結腸及小腸出現(xiàn)局部壞死癥狀[1]。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早產兒發(fā)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概率更高,臨床表現(xiàn)以便血、腹脹、腹瀉的癥狀為主[2]。若不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嚴重威脅身體健康,阻礙正常身心發(fā)育,已成為導致新生兒死亡的主要致死病因之一[3]。因此有必要盡早準確診斷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并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對改善治療效果和提高預后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由于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具有發(fā)病急、病情變化迅速等特征,其臨床表現(xiàn)因個人病變程度存在一定差異,所以影像學檢查在疾病的診斷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4]。其中X線片檢查和超聲檢查是目前常使用的兩種檢查手段。本文將對2018年7月-2020年6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醫(yī)治的70例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患兒進行研究,分析應用超聲和X線片檢查的診斷效果,詳細報道如下。
以2018年7月-2020年6月在筆者所在醫(yī)院醫(yī)治的75例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患兒經手術或病理證實為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存在便血、腹瀉、腹脹、嘔吐等臨床表現(xiàn)。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器官疾病。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齡5 h~21 d,平均(4.04±0.63)d。本次研究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所有患兒分別接受超聲檢查和X線片檢查。X線片檢查方法:協(xié)助患兒在檢查床上保持平臥體位固定上肢,通過X線片機對患兒腹部進行掃描。超聲檢查方法:使用邁瑞M9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設置為8~11 MHz。協(xié)助患兒保持仰臥體位,對腹部進行多切面的掃查,觀察腹腔情況,檢測腸壁是否存在回聲及腸管外在形態(tài),檢查腸壁厚度,正常情況下新生兒腸壁厚度在3 mm以下。同時觀察患兒門靜脈是否存在積氣,以及腸、腹腔中是否存在擴張和積液等情況。除此之外,檢查過程中為避免積氣假象情況,可以對探頭適當加壓,以此判斷積氣來源屬于管腔或者管壁。
以手術或病理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對比超聲檢查和X線片檢查對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檢出率,以及腸壁積氣和門靜脈積氣陽性檢出率。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超聲檢查對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檢出率高于X線片檢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超聲和X線片檢查對75例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檢出率對比
超聲檢查對腸壁積氣和門靜脈積氣陽性檢出率均高于X線片檢查,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超聲檢查和X線片對75例患兒腸壁積氣和門靜脈積氣檢出率對比例(%)
超聲表現(xiàn):通過超聲檢查46例患兒存在腸壁積氣,38例患兒存在門靜脈積氣。其中腸壁積氣在超聲表現(xiàn)為腸壁黏膜下方存在點狀氣體回聲或者顆粒狀氣體回聲,漿膜下可以看到線狀或者短條狀高回聲。若積氣比較嚴重,可以看到點狀或者顆粒狀高回聲環(huán)繞腸壁,呈現(xiàn)為半圓形或圓形圖像,見圖1。門靜脈積氣在超聲表現(xiàn)為門靜脈主干或者分支內存在氣泡樣或者串珠樣高回聲光點,以及在肝實質內門靜脈分值內高回聲光斑或者條片狀高回聲區(qū),見圖2。
圖1 腸壁積氣超聲圖
圖2 門靜脈積氣超聲圖
X線片表現(xiàn):通過X線片檢查34例患兒存在腸壁積氣,25例患兒存在門靜脈積氣。其中腸壁積氣在X線片檢查表現(xiàn)為小腸、結腸腸壁黏膜的下方存在透亮的半環(huán)狀或者條狀陰影,見圖3。門靜脈積氣在X線片檢查表現(xiàn)為肛門、肝臟的連接處存在透亮的枯枝狀陰影,見圖4。
圖3 腸壁積氣X線片
圖4 門靜脈積氣X線片
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是臨床發(fā)生率較高的一種病癥,并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病情發(fā)展速度較快,即便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也無法保證預后質量[5]。目前臨床對于該疾病的病因尚無完全闡明,普遍認為疾病的發(fā)生可能和新生兒缺氧、先天性畸形及窒息等因素密切相關[6]。除此之外,研究發(fā)現(xiàn)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發(fā)生還和紅細胞數(shù)量增加及病菌感染存在密切聯(lián)系,其中常見病菌包括克雷伯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7]。由于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起病較急,并且早期缺乏典型的癥狀反應,同時因為個體差異的影響其臨場反應也有所區(qū)別[8]。不僅會表現(xiàn)出敗血癥等疾病反應,也會表現(xiàn)出單純胃腸道等疾病反應,例如腹脹、腹痛、便血等,從而導致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威脅生命安全,給患兒和家庭帶來極大負擔[9]。所以提高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早期診斷的準確率,對保障患兒身心健康意義重大。
目前臨床在該疾病的診斷上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包括X線片平片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等[10]。其中X線片平片的優(yōu)勢在于圖像清晰、操作簡便、省時高效、經濟性高等,因此在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臨床診斷中得到廣泛應用。X線片平片通過對患兒腹部進行掃描,可以在聲像圖上表現(xiàn)出疾病狀態(tài),常見的征象包括結腸內存在氣體,腸道狹窄、僵直并且含有小液氣,同時還包括管狀小腸充氣擴張等[11]。但是此類征象和腸梗阻比較相似,因此特異性較低,在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早期診斷上價值較低。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超聲探頭技術不斷更新,在分辨率上得到明顯提高,并逐漸應用于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診斷中,能夠清晰顯示出門靜脈和腸壁等結構,在疾病診斷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2]。從本次研究結果得知,超聲檢查對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檢出率高于X線片檢查,同時對腸壁積氣和門靜脈積氣陽性檢出率均高于X線片檢查,可見超聲檢查在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檢的診斷上具有更好效果,相較于X線片檢查診斷價值更高。通過超聲檢查可以清晰顯示處患兒的腸壁厚度、腹腔積液、腸腔擴張及腸壁和門靜脈積氣的情況,有利于醫(yī)生發(fā)現(xiàn)腸道異常情況,做出有效的鑒別診斷,從而提高檢查準確性。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早期聲像圖表現(xiàn)以小腸為主的多發(fā)腸壁腫脹增厚,然后由于多種原因導致腸壁缺血缺氧,腸壁黏膜屏障被破壞后導致腸腔氣體進入腸壁間,形成腸壁積氣,氣體再進入腸壁小靜脈,從腸系膜血管回流至門脈系統(tǒng),最終形成門靜脈積氣。因為氣體和血液之間所存在的巨大聲阻抗差,從而使超聲相較于其他影響血檢查手段可以更好地更敏感地發(fā)現(xiàn)門靜脈少量積氣或者腸壁小靜脈積氣。雖然超聲檢出率較高,但X線片所具有的操作簡便、價格便宜,醫(yī)生經驗豐富等優(yōu)勢,仍可作為早期篩查的重要手段。而目前超聲探頭靈敏度問題仍需進一步提高,因此超聲和X線片聯(lián)合檢查結合臨床癥狀,是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最終確診的重要方法。
綜上所述,在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臨床診斷中,超聲檢查相較于X線片檢查效果更好,可提高臨診斷的準確性,為臨床治療提供有效參考依據(jù),值得廣泛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