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英 李昭琛
【摘要】面塑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之一,它起源于漢代,距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它是中國的民間傳統(tǒng)藝術。它以糯米面為主料,調成不同的色彩,顏色十分豐富,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色彩是美術活動中情感表現(xiàn)的主觀感受,不同的色彩搭配會讓人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并產(chǎn)生不同的的聯(lián)想。
【關鍵詞 】面塑 ?色彩 感受 ?搭配 ?探索
一、通過面塑欣賞,讓幼兒感受色彩的魅力
色彩的感受能力是以認識為基礎的,通過組織幼兒對各種各樣顏色、形態(tài)的面塑進行觀看、欣賞,進而使幼兒視覺上感受色彩的多樣性,體會色彩的神奇之處。
在有些面塑中同一色系的顏色略有微差,給人的感覺就不同。列如,我們請幼兒欣賞用面塑制作的大樹時,孩子們都知道春天萬物復蘇時,樹的葉子是嫩綠色的,慢慢的葉子不斷生長,綠色不斷的變深,淡淡的綠色變成了郁郁蔥蔥的濃綠。教師對這種顏色的變化加以引導,幼兒就會感受到這種顏色之間微妙兒的變化帶給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一些面塑顏色非常有特點,有的以紅、橙、黃、黃橙、紅紫等顏色來捏制,有的則以藍、藍紫、藍綠等顏色來捏制,在欣賞著兩種不同色系的面塑時,教師引導幼兒去感受像紅橙黃這些顏色可以讓孩子們馬上聯(lián)想到太陽、火焰等事物,讓我們有溫暖、熱烈的感覺;而藍、藍紫、藍綠這些顏色可以讓孩子們馬上聯(lián)想到海洋、冰等事物產(chǎn)生寒冷、平靜的感覺,所以這就是暖色系與冷色系給人帶來感受上的區(qū)別。一些面塑的顏色讓人感覺輕柔、漂浮、上升、靈活,容易讓孩子們聯(lián)想到藍天、白云、彩霞等等,而有的顏色讓人感覺沉重、穩(wěn)定、降落,容易讓孩子們聯(lián)想到鋼鐵、大理石等等,這是因為顏色的明度有高有低。
在面塑的欣賞過程中,教師逐步的引導幼兒去感受色彩的冷暖感、輕重感、軟硬感、前后感、大小感等等,從各種不同的欣賞方面出發(fā)讓幼兒感受色彩的魅力。
二、通過面塑教學,讓幼兒感知色彩變化,提升色彩調和能力
色彩感知覺在視覺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對色彩有敏銳感覺的孩子往往對色彩辨認的知覺度也較強。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的色彩感知覺,提升對色彩變化的敏感度對于他們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智力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班幼兒(4-5歲)顏色辨別能力強,已經(jīng)具備了比較豐富的色彩表現(xiàn)能力,對混合色產(chǎn)生興趣,比較喜歡鮮艷的和對比性強的顏色。在栩栩如生的面塑制作中,認識色彩、靈活搭配色彩對幼兒是一種不可抵擋的誘惑。幼兒期的孩子好奇心比較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顏色的面,將這些不同顏色的面經(jīng)過不同比例的調和將色彩賦予豐富的變化。不光使用紅、黃、藍、黑、白這幾種常見的顏色進行制作,每一種顏色都賦予它多種間色、復色、同種色、同類色等的變化。比如上課示范時若將藍色的面和紅色的面混合揉搓會出現(xiàn)紫色的面,再將紫色的面加入不同比例的白色的面或黑色的面就會出現(xiàn)許多深淺不同的紫色的面。當孩子們看到這些的時候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好奇、想親自去嘗試。
在兩種色彩練習直至熟悉色彩后,可以開始有意識的讓孩子自己發(fā)覺色彩之間的相互影響。再用這些顏色十分豐富的面在手中幾經(jīng)捏、搓、揉、掀,用小工具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活靈活現(xiàn)的各種形象,栩栩如生的作品便脫手而出,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興趣,每個孩子都渴望自己的作品更加生動形象,這時教師若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的色彩感知能力,可以引起幼兒愉快的體驗,獲得美的享受,更有利于讓孩子們領略色彩的變化、鍛煉色彩調和的能力。
三、通過面塑創(chuàng)作,讓幼兒不斷探索,提升幼兒的色彩搭配能力
梵高曾說過:“沒有不好的顏色,只有不好的搭配”,提升幼兒對色彩搭配的理解非常重要。
中班幼兒對色彩的運用還處于花哨期,他們往往根據(jù)自己的個人愛好來選擇色彩,有些幼兒還喜歡用單一的顏色進行創(chuàng)作并不過多的去考慮用色后作品的效果,結合這些幼兒用色的特點,在幼兒面塑創(chuàng)作時我鼓勵他們去勇于探索和嘗試在三原色基礎上加入更多的顏色,讓作品顏色更加豐富并具有變化,避免生活中固定的顏色框架束縛幼兒對顏色的搭配。面塑創(chuàng)作中,最初幼兒將作品的一部分或幾部分都是選擇用同一種顏色來制作,我鼓勵他們作品的每一部分可以加上不同的顏色,讓他們邊制作邊觀察不同色彩搭配的效果,之后更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同類色、鄰近色、對比色、互補色互相搭配的效果,讓他們自己去探索不同顏色搭配在一起作品的變化。鼓勵幼兒有自己的色彩認知,只要幼兒能通過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顏色的應用來表達出想要表達的內容就可以,他們大膽的想象,獨特的見解讓我們感受到孩子們的內心世界是多么的色彩斑斕。
幼兒的美術活動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通過幼兒自己的面塑創(chuàng)作,激發(fā)了他們對色彩的熱愛和探索,使色彩的感覺直接滲透進了他們的心靈,培養(yǎng)了他們色彩的感知和審美能力。經(jīng)過鍛煉,可以使幼兒認識到利用色彩可以更好的表現(xiàn)藝術形象,并根據(jù)所塑造形象的需要,自己調配出更具表現(xiàn)力的色彩,達到培養(yǎng)幼兒色彩感受的目的,從而使他們在以后的色彩使用上更加的和諧、準確。
結束語
總而言之,色彩是美術活動的靈魂,靈活運用好色彩能夠提高幼兒美術活動的質量。幼兒對于色彩的感知,色彩的搭配和色彩的探索能力還需要教師在今后美術活動中進行引導,最終提高幼兒的藝術情操。
參考文獻
【1】邊霞.兒童的藝術與藝術教育[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2】??×?原生態(tài)藝術傳承與兒童審美教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芮霞.在繪畫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色彩感知能力初探[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5
【4】饒靜濤.美術活動中幼兒色彩感知力和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
【5】程杰銘,陳夏潔,顧凱 . 色彩學 [M] (第二版).科學出版社, 2006
【6】劉潔.中國面塑——指尖上的藝術[M].湖北美術出版社,2017